獨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的飼養與繁殖

2021-02-18 rlyl的自然世界

獨角仙,學名稱雙叉犀金龜,又稱兜蟲,體形大而威武。

全世界已被發現的具有大型犄角的獨角仙約有60種,其他犄角較小或不明顯的種類約有1300多種。

獨角仙成蟲的壽命只有短短2到3個月。野外採集回來的個體幾乎可以認為是已經交配過。所以雄性壽命更是短暫,野生的一般在一個月左右。

因此,獨角仙真正飼養樂趣在於幼蟲的繁殖過程,能夠飼育出最大限度的個體,是廣大飼養愛好者極大的樂趣!

大多數的獨角仙愛好者都身居都市高樓中,很難有機會親自在大自然採集到獨角仙。

獲得方式通常是通過蟲友的交換或從商家手中購買。

涉及到運輸問題,最好的方式是自己攜帶飼養箱前去提取,無法自提的只能通過快遞。

由於目前我國大陸寵物甲蟲飼養剛剛起步,有飼養成熟經驗的人只有少數幾個人。

數人是看見有這個市場,在沒有飼養經驗的情況下大量採集圈養。

飼養環境惡劣,造成蟲體互相打鬥受損,食物變質腐爛蟲體開始體虛。

這樣的蟲壽命將會更加短暫,如果在快遞前已經如此飼養一星期左右,那成活率只有30%左右,而且活下來的以後再怎麼細心調養也基本最多活不過半個月。

這樣的情況和概率同樣也適合深山屬的鍬甲。扁鍬屬鍬甲生命力到是十分強,基本不太容易死亡。這是我過去幾年中吸取的慘痛教訓,希望能提供給廣大蟲友借鑑。

購買回的獨角仙需要準備一個較大通風的飼養箱,如:大號塑料水族飼養箱、中號儲物箱(蓋子打小孔),箱低可以鋪墊細小枯樹枝或樹樁給獨角仙攀爬。

食物最好用專用甲蟲果凍讓它儘快恢復元氣,也可以先餵香蕉、蘋果、菠蘿等水分適中的水果調理(千萬不能餵西瓜、番茄等高水分的水果),或餵乳酸類果凍也是可以的。

需要繁殖,只要在箱底鋪上腐葉土適當壓實就可以了。壓實後最少要有15-20cm的厚度。

接著在將土填滿整理箱,稍微用手拍實後,保持7-8成滿的狀況。

接著布置一些木塊木片,雌蟲在表面爬行不慎翻倒還能抓住木片翻身。

繁殖中食物供應也是不能輕忽的,雌蟲高強度的產卵工作,隨時需要食物保持體力。

依照觀察所得,產卵中的雌蟲,大約每隔2-5天會爬到土表進食,所以在這段時間的食物供應絕對不可中斷。

從放入母蟲算起,一般1個月可以開始採集卵了,如果沒有把握可以放置2個月後直接採集L1幼蟲。

幼蟲以朽木、腐爛植物質為食,這時就要注意幼蟲的飼料,一般可以自己製作發酵木屑和腐葉土,但在沒有實際經驗和原材料質量不能確認的情況下,還是建議使用甲蟲專用腐葉土加專用木屑混合飼養比較保險。

幼蟲期共脫皮2次,歷3齡。一般情況,一齡期大約需時15-20天,二齡期需時20-30天,三齡期大約在9-11個月。

老熟幼蟲在土中化蛹。公蟲的飼育時間通常較母蟲久。大致上從孵化到羽化的時間10-12個月。

飼養當然希望養出來的成蟲越大越好, 養出大型成蟲的前提是要有足夠份量的幼蟲(體重)。

體重到最後轉化為化蛹時的體液決定成蟲的大小. 想要養好幼蟲最主要的關鍵就是飼育的食材、溫度控制及飼育空間。如何把這三方面都搭配好就是飼育者的最重要課題。

比較重要的細節:

1、除了定時的更換腐植土外, 平時不要無謂的打擾幼蟲。常有新手過於興奮把幼蟲每天拿起來觀看,對幼蟲太過頻繁的打擾嚴重了可能造成幼蟲死亡。

2、注意幼蟲可能換齡的時間, 避免在換齡時換土。轉齡時幼蟲相當脆弱, 太過劇烈的晃動可能造成無法挽回悲劇。

3、儘量避免高密度混養,以免互食。

4、更換新腐植土時確定換入的土不會造成幼蟲排斥,並且至少把底層壓實。


Editor:rlyl





相關焦點

  • 獨角仙的飼養
    獨角仙、拉丁學名Allomyrina dichotoma、又名兜蟲、屬於鞘翅目、犀金龜科 叉犀金龜屬 雙叉犀金龜種獨角仙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華南區
  • 獨角仙的一生
    獨角仙的學名叫雙叉犀金龜Allomyiina dichotoma(Linnaeus,1771) ,屬於昆蟲綱、鞘翅目、犀金龜科昆蟲
  • 紅色吸蜜鸚鵡 飼養與繁殖
    繁殖方法 紅色吸蜜鸚鵡因氣候、環境、鳥種的關係,非常適合臺灣小型養殖戶飼養,但繁殖仍應切記以下幾點,在此僅提供幾項拙見供鳥友分享與參考。 一、鳥種的選擇 1、紅色吸蜜鸚鵡依國內外資料和經驗顯示,中小型吸蜜(紅伶、青海……等)約需4~5年才有微薄的繁殖機會,大型吸蜜(黑頭乙女、黃兜、紅猩猩……等)則約須6~7 年始有微薄的繁殖機會,且購入時因易適應不良、緊張壓迫、無法確定性別、死亡率高等問題,即使完成配對想達成繁殖目的也曠日費時,實屬不易,若野生吸蜜開始繁殖,繁殖數量與質量皆相當不穩定
  • 劍尾蠑螈的飼養繁殖教學
    ,當中有損失過不少精品,已繁殖了3年。小編自家飼養的劍尾蠑螈衝繩亞種劍尾=蠑螈壽命很長,只要飼養得當能陪伴你很久,曾有記載人工飼養劍尾蠑螈時間超過二十年,且這般歲數的雌螈仍進行交配產卵。理想的成體劍尾蠑螈飼養缸劍尾蠑螈夏季能夠忍受30℃的水溫,全年最適宜的溫度在20~24℃之間。在冬季,建議降低水溫至12~16℃至少8周,這樣能促使繁殖行為。
  • 日本獨角仙的幼蟲,國內看的是美食,日本卻當寵物!
    其實這種蟲子並不是蠐螬,成蟲後也不是金龜甲,而是成蟲成為獨角仙,一種大型的獨角仙幼蟲,日本獨角仙的體積可以達到十七八釐米!在日本那裡,這些蟲子並不是食用的,而是當寵物養的!    在飼養獨角仙幼蟲過程中,應該以腐葉土或朽木形成的腐殖質餵食日本獨角仙幼蟲,然後獨角仙會在蛹中長出一對號角狀的螯,不過只有雄性獨角仙才會長出螯,這是接近成蟲過程!
  • 如何飼養和繁殖紅色吸蜜鸚鵡
    可根據幼鳥體質情況和親鳥分籠飼養,以使親鳥繼續產蛋,進行下一窩的孵蛋工作,有利於提高親鳥的繁殖率。冬季繁殖鳥的室溫應保持在20℃以上,相對溼度45%~50%為宜,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紅色吸蜜鸚鵡繁殖方法  紅色吸蜜鸚鵡因氣候、環境、鳥種的關係,非常適合小型養殖戶飼養,但繁殖仍應切記以下幾點,在此僅提供幾項拙見供鳥友分享與參考。
  • 金魚的繁殖與飼養
    金魚的繁殖季節南方為3~4月,北方為4月底至6月底。金魚一年即可成熟產卵,如果飼養管理得好,冬季水溫提高,金魚可以提前產卵繁殖。金魚也可多次產卵,約隔1~2周產1次,可產2~3次。金魚的雌雄識別金魚的雌雄在繁殖季節很易區別,雄魚的鰓蓋和胸鰭的第一根鰭條上有許多白色小突起,即星(圖1-31)追星的出現表示雄魚的生殖腺已經成熟,雌魚腹部膨大,比較鬆軟。2怎樣挑選親魚金魚1齡魚即可繁殖產卵,但2~4齡魚繁殖效果最好,其產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較高。雌雄魚配比為1:3至1:1都可。
  • 家庭飼養孔雀魚繁殖後代不退化的方法
    甚至有一些魚友的孔雀魚經過幾次的繁殖之後,很多魚友的孔雀魚長大之後已經根本看不出原有品種的特徵。孔雀魚這種退化和返祖情況往往大多都是發生在剛剛接觸水族的新手們身上。但是也存在著一部分有過飼養和繁殖孔雀魚的進階型魚友仍然掌握不好孔雀魚維繫的方法。
  • 麒麟陸龜人工繁殖後代的四年飼養經驗
    Viktor Mislin 於是成為歐洲第一位成功繁殖麒麟陸龜的人。然而從當時的孵化率來看,尚需要更多的技術訣竅。 具有破卵齒的剛孵出稚龜。透過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合作,成立了「麒麟陸龜經驗交流(EMI)計劃」,這是個針對麒麟陸龜最理想養育和飼養環境的研究,進而對此一瀕危物種的保育做出貢獻。為了能夠在未來追溯更多的訊息和經驗,搜集不同地方飼養者的信息是有必要的。基於這個理由,ViktorMislin 所繁殖的麒麟陸龜後代,便提供給EMI 計劃來使用。養育箱。
  • 珍珠鳥飼養繁殖攻略
    時至20年4月初,我們飼養的這兩隻珍珠鳥的五隻後代都已經成熟。分別被兩家好心人領養。下面我簡單的寫一下珍珠鳥的飼養和繁殖攻略,獻給喜歡它們的主人們。首先,這種鳥主要以穀物類雜糧為主,這一點從它們厚厚的三角形的喙就可以看出來。大家可以自行購買市場上配好的玉鳥鳥雜糧就可以了。
  • 關於慈鯛魚繁殖以及魚苗飼養的一些閒話
    關注元野自然,了解更多自然當我們專注於飼養一種觀賞魚時,到了最後,往往都會,或者說是情不自禁的將目標指向繁殖,看著自己飼養的觀賞魚孕育出新的生命,是一種極大的樂趣,同時也是一個極具成就感的事情。而在所有的觀賞魚種,慈鯛應該算是繁殖難度並不是很高,其親魚的交配和繁殖往往在不經意間就會發生,而不需要去刻意的引導。繁殖前的準備工作慈鯛的繁殖雖然不是很難,但是如果我們想把魚苗的損耗降到最低,且能夠順利帶大的話,還是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的。
  • 阿根廷泰加的繁殖、飼養細節
    (那條紅泰是夏天最熱的時候,每天小白與天熱太陽光)我最早飼養的一條紅泰加,3天大2.5CM,就是肉眼都可以感覺在超速生長。到今天我才感覺那種泰加可能會是公的機率比較大,因為我接觸飼養過的泰加也有20多條了吧,根據自己經驗總結出來生長速度要是超快的個體,公的機率比較大。
  • 紅箭魚和黑瑪麗魚的飼養與繁殖,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紅箭魚和黑瑪麗魚同屬於花鱂科卵胎生觀賞魚,除了孔雀魚之外,在卵胎生觀賞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這兩種觀賞魚了,而且它們的習性基本相同,都是喜歡弱鹼性的水質,都是雜食性魚類,繁殖周期都要比孔雀魚相對要長一些,在飼養水溫要求上,二者的飼養水溫也要比孔雀魚要高上一些,一般的還是以
  • 太平洋鸚鵡飼養介紹及繁殖方法
    coelestis英文俗名:統稱Pacific Parrolet,全名依品種不同中文別名:太平洋鸚哥、口袋鸚鵡身長:約10~13公分熱門品種:綠太平洋鸚鵡、藍太平洋鸚鵡、白太平洋鸚鵡、黃太平洋鸚鵡成熟期:10個月孵化天數:約20~22天,每次約產4~8顆卵壽命:18~20年許多人認為太平洋鸚鵡是迷你的亞馬遜鸚鵡,它同樣來自亞馬遜雨林區。身
  • 飼養觀賞魚繁殖魚蟲很簡單,我們可利用家中很多的容器來搞繁殖!
    很多飼養金魚或者繁殖小型觀賞魚的魚友,越來越注重對於觀賞魚的魚蟲餵養,經過科學家們專業的測定,我們口中所說的魚蟲,也就是水蚤之類的水中小生物,它們所富含的多種營養成分和胺基酸、蛋白質等,都是最適合觀賞魚食用的,比起任何的魚飼料都要強很多、很多。
  • 【巨蜥迷】泰加蜥的繁殖、飼養細節!
    (那條紅泰是夏天最熱的時候,每天小白與天熱太陽光)我最早飼養的一條紅泰加,3天大2.5CM,就是肉眼都可以感覺在超速生長。到今天我才感覺那種泰加可能會是公的機率比較大,因為我接觸飼養過的泰加也有20多條了吧,根據自己經驗總結出來生長速度要是超快的個體,公的機率比較大。
  • 飼養孔雀魚大量繁殖要注意優勝劣汰,什麼情況可以淘汰種魚?
    這種飼養模式雖然簡單易操作,不用單獨把大魚提出來繁殖,但是有些問題我們必須注意:繁殖一批、清理一批,包括了水草的清理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不斷爆缸的竹節草,過密的竹節草給與懷孕的母魚和剛出生的小魚,以及生完孩子的母魚都提供了很好的遮蔽和保護作用,
  • 最容易飼養的水草,可以用來繁殖多種觀賞魚,效果一定不錯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經過最近一段時間的實踐操作,養魚老道認為在我們飼養和繁殖觀賞魚的過程中,竹節草可以發揮它們很大的作用,而且效果也是相當不錯的。
  • 這些小型卵胎生觀賞魚,比孔雀魚和紅箭魚還容易飼養和繁殖!
    在這一類觀賞魚中,像孔雀魚一樣比較難以繁殖的有紅箭魚和皮球魚,這兩種魚也面臨著雜交嚴重、疾病較多、容易難產等問題,除了這幾種以外其他的一些常見品種毛病並不是很多,繁殖起來也相對容易,而且雜交也不是很嚴重。
  • 都說養斑鳩很賺錢,一年內可以繁殖幾窩?如何飼養才正確
    ,大家都知道養斑鳩很賺錢,但卻不知道一年之內它可以繁殖幾窩,也不知道如何飼養才正確,來看看這些吧,你就懂了。小編認為自然界當中的斑鳩一般會在5~7月份的時候進行繁殖,而且還會自己在樹杈上搭建鳥巢,在鳥巢當中會有2~3枚蛋,野生的斑鳩一年會產1~3窩。如果是人工飼養的斑鳩,每年8月份的時候會進行繁殖,其中有一些高產品種的斑鳩,一年可以孵化5~6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