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泰加的繁殖、飼養細節

2021-02-15 爬寵

每個人都有自己超喜歡物種,我就是非常喜歡阿根廷紅泰加 、哥倫比亞藍泰加(還有那些白化泰加雪花泰加等稀少的泰加)與綠鬣蜥金頭。 最近總會看到新手問到泰加的問題,感覺都是類似的問題,所以我就想抽空把問題一次性解決,我想讓更多的人喜歡泰加這種奇特的寵物蜥蜴。

泰加飼養第一年: 苗到家,我們要給個安靜的環境,然後餵點小的食物,食物大小不要超過小泰加的嘴巴大小,方便它進食,也為了不要弄傷嘴巴,免得又發生什麼口腔炎什麼的病來。一般蜥蜴是很少有這類型的病。 重點提示:食物小,方便泰加進食的大小就好。 我照顧苗的食物一般選用:蛐蛐、杜比亞小強、櫻桃小強、大麥蟲、麵包蟲(我幾乎不用這個,可以忽略)、乳鼠(每周1次就很夠)、沒激素什麼的小金魚、牛肉(豬肉不建議餵食)說的東西是很多,也要看泰加吃不吃,只要能吃2~3種小蟲子就好了, 重點提示:食物多元化點都是好的,蜥蜴消化能 力很強大,不過切記才吃飽的時候千萬千萬別把玩 上手、泡澡什麼的,不然容易吃飽撐著吐食,一切 靜養。 有的黑白泰加與紅泰加的個體要是每天餵食小白,都是餵食飽飽的,這樣的個體有的會每天大1CM,這是很恐怖的。(那條紅泰是夏天最熱的時候,每天小白與天熱太陽光)我最早飼養的一條紅泰加,3天大2.5CM,就是肉眼都可以感覺在超速生長。到今天我才感覺那種泰加可能會是公的機率比較大,因為我接觸飼養過的泰加也有20多條了吧,根據自己經驗總結出來生長速度要是超快的個體,公的機率比較大。(這是個人經驗,還有待考證)(不過不推薦每天小白,那樣的泰加算催肥,對後期繁殖不好) 重點提示:每周最好固定少量的小白,別當做主 食來餵食。我自己餵食泰加是每周一次或者兩次的小 白鼠,然後就是菜市場購買小魚、牛肉、水果。

第一年餵食每周控制餵食3~5次。隔天餵食都可以,2天~3天隔開餵食也可以。每次8成飽,不要餵食泰加肚子圓鼓鼓的,那是不正確的。然後後面大的泰加可以每周控制2~3次餵食就好。 重點提示:大的泰加要控制食物次數,我5歲大雄 每周就2次,每次都沒餵飽,哈哈,每次看見我都過來 要吃的。
水果餵食:有的個體1歲會吃水果,有的要2歲才會吃,那我可以用誘食方法教泰加吃水果。泰加在餓肚子的情況時,擠出葡萄 草莓的汁水給泰加聞,慢慢誘食。儘量讓泰加舌頭碰到汁水,讓它知道這個好甜。多來幾次,泰加就會懂的這個水果可以吃。泰加只喜歡吃軟果肉的水果,我就給橘子、葡萄、藍莓、 紅提 、青提……。我是每周有1 2次餵食,哈哈 有時候也經常忘記,1個月一次給水果的也有。 餵食不要用生雞蛋,因為雞蛋有激素,煮熟雞蛋再餵食會好多了。(別對我說你家是土雞蛋什麼,如果有,那就最好了,直接餵食吧) 夏天過後是秋天,天氣開始慢慢轉涼,動物是最敏感天氣的,天做變,蜥蜴立馬感覺的出來,就會出現食慾立馬下降。這是正常的·· - - ! 這時候就可以加溫,溫度控制熱點為32°~33°,箱子其他區域也維持在28°左右。這樣還能保持泰加儘量多吃點,不過泰加到這個時間段就困困的想睡覺了,哈哈,不推薦沒一周歲的泰加進行冬眠。所以儘量保持溫度來過冬吧。過冬期間泰加就是困,想睡覺,沒精神。這都是正常現象,別的沒多大問題。 你們看看我的飼養箱底部用椰土來吸臭,一塊椰土能使用1整個夏天都行。不過餵食的時候最好抓出來在乾淨的環境餵食,不然小苗很容易吃進椰土。

冬眠準備: 冬眠的個體最好是很熟悉、適應你家的飼養環境(飼養箱)。我今年年頭因為這個問題沒注意就冬眠死了2隻成體泰加,都是種公。藍泰與紅泰。這2條都是新來我家的,紅泰到家4個月,藍泰是朋友寄養我家,也才到家1個月,2隻泰加在不適合我家新環境的情況下,心驚膽戰的在不安心、不安全的環境冬眠,這樣容易出現冬眠意外風險,這是我家冬眠死亡的一個原因。 還有個就是不適應新環境的泰加個體,食物沒全部排洩出體外。那時候因為氣候因素,我都讓泰加們集合冬眠。開始在冬眠一個月後,不適應新環境的泰加因為沒排洩掉體內的食物,就發生冬眠死亡。所以新到家的泰加要是表現出不信任你,或者很緊張的狀態,千萬別冬眠。這個問題只能讓泰加自己來適應,沒別的法子。不熟悉新環境的泰加最好採取加溫過冬,最大保障沒死亡風險,要是冬眠不清楚肯定會出現死亡事件。今年我其他幾條紅泰都是安安心心的冬眠,因為在我家至少都是3年4年的年頭,早就很適應我家的環境。所以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進入主題:當你的泰加適應你家環境,對你挺友好,又不會吹氣什麼的。就可以進行冬眠,泰加4歲才算成年,第一年沒冬眠沒事,後面3次最好都要冬眠,這樣才是能繁殖的泰加個體(有2次冬眠的個體也可能能繁殖,主要看運氣,最好是3次冬眠的泰加參加繁殖才是正確的)。所以我往年收購泰加只收購1歲的個體,2歲與3歲與4歲的泰加個體我都沒有收購,那些不確定有沒有冬眠,不好說。 有朋友問我夏天的時候,公泰加一直與母泰加交配。這樣配是沒用。

第一公母都沒冬眠,身體沒繁殖的能力,就算配,也是解決欲望罷了。

第二問我的朋友的泰加都只才70~95CM,這樣的個體···只算亞成體,配了,反而對後期的身體生長影響很大,就是大不了多少。 

冬眠前餵食小白 牛肉等脂肪多的食物,方便泰加養分儲存在尾巴,過冬用的能量。泰加冬眠溫度是13°~18°(我是控制熱點在15°左右) 開始冬眠前要多關注天氣預報,等溫度大概都穩定在13°~18°的時候,就要開始停止餵食,箱子溫度冬眠開始前都控制在30~32°來協助泰加消化體內的食物,停食10~15天,讓泰加把體內的食物全部排洩出來,第16天就開始每天降低3°,一直減溫到15°左右都可以,溫度最低不低於10°都算是冬眠的溫度,那我自己都是用溫控器控溫在°左右。            

重點提示:箱子全部溫度可以在13~15°


泰加溫度要是達到18°起,那泰加會「困困」的醒過來,聽見有聲音也會爬出來溜達溜達再看看,然後繼續睡覺的。哈哈,傻傻的。不過最好飼主能控制冬眠的時間,溫度一直控制在15°左右,不然溫度不穩定一下高一下低,會讓泰加經常醒來,影響冬眠質量。所以經常更新電腦上的天氣預報,手機墨跡還是什麼天氣預報的軟體不靠譜,我今年就受害者,手機提示的溫度與電腦上面的差了3~5°,直接影響我家泰加冬眠退後1個月的時間,哎呀。。。。。。。 冬眠開始了,UVB可以不用點,不過溫控器來控制大W數的陶瓷燈或者2個大W數的陶瓷燈,定時器控制普通節能燈或者小W數的白熾燈,通電時間控制縮短在8點~16:30,別的時間都是黑漆漆的,讓泰加感覺很好睡覺就好了。哈哈,箱子裡面放個矮矮的大水盆,方便泰加有時候會醒過來喝水,定期檢查水質衛生,髒了輕聲輕腳的換上乾淨的水。 第一次冬眠的時候,我給紅泰加:大雄、醜醜 、小柔用躲避的東西,好讓它們有安全感好安心的冬眠,然後後面2次冬眠就隨便給椰土,因為它們都明白要冬眠,都相信冬眠的環境很安全,不會擔心冬眠的時候被什麼打擾,完全信任我與飼養環境。所以大家冬眠的時候這點也要注意。 溫控器的探頭我是放在泰加冬眠睡覺的周邊,就是控制熱點溫度在15°左右,周邊的溫度也有12°~13°,這個細節大家自己去把握,然後就安安靜靜的度過3個月~4個月半的時間就好,主要看泰加冬眠前尾部儲存量的多少來定,····我是冬眠4個月左右。   

然後開春,天氣反反覆覆升溫與降溫,等確定溫度在20°~25°的時候,溫控器就開始每天3°加溫。加到30°~32°就好,餵食開始別餵食太猛,要兩天一點點量的餵食,等泰加調理好狀態就可以正常餵食了。   

如果冬眠質量好,醒來的7天就開始交配,要是冬眠質量不好,1個月後才開始交配,這個時間目前還在摸索中,是怎麼控制這個還要等明年第三次交配來琢磨下。感覺也是與天氣有關係。  

用按照我南方的天氣來說,2012年是4月中旬醒來,5月出交配,6月初下蛋。  

2013年全部退後一個月,是3月出醒來,4月出交配,6月中旬下蛋。 冬眠試用與阿根廷黑白泰加與紅泰,到底哥倫比亞的泰加適用與否有待討論。下面圖片是母泰加交配完後的醜模樣。背部被大雄咬的。



不知道2014年的冬眠醒來月份會是幾月 哈哈,所以要說人工繁殖的個體出生幾乎都要推延到9月左右時間。這些全部由氣候來決定的,不是人為能改變這些事情的。母泰加交配後的樣子是很難看的,很受傷的。

我在說下:哥倫比亞的黑白泰加與金泰加就是小苗時候比較兇,大的個體都會溫順適合家養的。看你怎麼養,怎麼接觸。哥倫比亞也是最便宜的泰加,要是考慮資金問題,可以收購哥倫比亞黑白與金泰入門的養養。(這2種泰加比較細長型,成體長度大概在1米出頭)

哥倫比亞藍泰加也是細長型,成體好像是接近120CM還是110CM,這個數據還等待各位玩家來飼養證實。(藍泰也是從小苗就很溫順,除開極個別個體外比較兇) 阿根廷黑白泰加與紅泰加從小苗開始比較溫順,親人(相對比之前介紹3種泰加來說,除開極個別個體外比較兇) 最後說說我養的阿根廷黑白泰加與紅泰加 哥倫比亞的藍泰與黑白泰加。我個人感覺其實都是很溫順很適合家庭養的寵物蜥蜴,想飼養泰加的朋友可以自己衡量下自己會喜歡什麼顏色的泰加吧·。 每種泰加對小白鼠都是很兇狠的,就是很衝動,所以作為主人,應該要懂的避開白色東西在泰加眼前晃來晃去的。免得被泰加誤咬一口,別的情況下泰加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特溫順的。 蜥蜴曬太陽,直接丟太陽曬叫做暴曬,這樣蜥蜴苗很容易曬死的。要是大的也會死亡的風險。其實陰曬就好了,就是曬太陽不放太陽底下,放在陰影下面,又可以面對天空的地方,一樣也有UVB衡量,因為UVB是從天空中發射下來,並不是說太陽裡才有UVB 。 泰加很適合做為大型的寵物蜥蜴來家庭飼養的,體型大,又溫順,飼養熟悉後,看主人的眼神是那麼慵懶那麼的曖昧,很有感覺的。 呵呵,我就是很喜歡紅泰加。



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巨蜥迷】泰加蜥的繁殖、飼養細節!
    每個人都有自己超喜歡物種,我就是非常喜歡阿根廷紅泰加 、哥倫比亞藍泰加(還有那些白化泰加雪花泰加等稀少的泰加)與綠鬣蜥、金頭。 (那條紅泰是夏天最熱的時候,每天小白與天熱太陽光)我最早飼養的一條紅泰加,3天大2.5CM,就是肉眼都可以感覺在超速生長。到今天我才感覺那種泰加可能會是公的機率比較大,因為我接觸飼養過的泰加也有20多條了吧,根據自己經驗總結出來生長速度要是超快的個體,公的機率比較大。
  • 獨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的飼養與繁殖
    因此,獨角仙真正飼養樂趣在於幼蟲的繁殖過程,能夠飼育出最大限度的個體,是廣大飼養愛好者極大的樂趣!由於目前我國大陸寵物甲蟲飼養剛剛起步,有飼養成熟經驗的人只有少數幾個人。需要繁殖,只要在箱底鋪上腐葉土適當壓實就可以了。壓實後最少要有15-20cm的厚度。
  • 紅色吸蜜鸚鵡 飼養與繁殖
    繁殖方法 紅色吸蜜鸚鵡因氣候、環境、鳥種的關係,非常適合臺灣小型養殖戶飼養,但繁殖仍應切記以下幾點,在此僅提供幾項拙見供鳥友分享與參考。 一、鳥種的選擇 1、紅色吸蜜鸚鵡依國內外資料和經驗顯示,中小型吸蜜(紅伶、青海……等)約需4~5年才有微薄的繁殖機會,大型吸蜜(黑頭乙女、黃兜、紅猩猩……等)則約須6~7 年始有微薄的繁殖機會,且購入時因易適應不良、緊張壓迫、無法確定性別、死亡率高等問題,即使完成配對想達成繁殖目的也曠日費時,實屬不易,若野生吸蜜開始繁殖,繁殖數量與質量皆相當不穩定
  • 劍尾蠑螈的飼養繁殖教學
    ,當中有損失過不少精品,已繁殖了3年。小編自家飼養的劍尾蠑螈衝繩亞種劍尾=蠑螈壽命很長,只要飼養得當能陪伴你很久,曾有記載人工飼養劍尾蠑螈時間超過二十年,且這般歲數的雌螈仍進行交配產卵。理想的成體劍尾蠑螈飼養缸劍尾蠑螈夏季能夠忍受30℃的水溫,全年最適宜的溫度在20~24℃之間。在冬季,建議降低水溫至12~16℃至少8周,這樣能促使繁殖行為。
  • 珍珠鳥飼養繁殖攻略
    時至20年4月初,我們飼養的這兩隻珍珠鳥的五隻後代都已經成熟。分別被兩家好心人領養。下面我簡單的寫一下珍珠鳥的飼養和繁殖攻略,獻給喜歡它們的主人們。首先,這種鳥主要以穀物類雜糧為主,這一點從它們厚厚的三角形的喙就可以看出來。大家可以自行購買市場上配好的玉鳥鳥雜糧就可以了。
  • 如何飼養和繁殖紅色吸蜜鸚鵡
    可根據幼鳥體質情況和親鳥分籠飼養,以使親鳥繼續產蛋,進行下一窩的孵蛋工作,有利於提高親鳥的繁殖率。冬季繁殖鳥的室溫應保持在20℃以上,相對溼度45%~50%為宜,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紅色吸蜜鸚鵡繁殖方法  紅色吸蜜鸚鵡因氣候、環境、鳥種的關係,非常適合小型養殖戶飼養,但繁殖仍應切記以下幾點,在此僅提供幾項拙見供鳥友分享與參考。
  • 金魚的繁殖與飼養
    金魚的繁殖季節南方為3~4月,北方為4月底至6月底。金魚一年即可成熟產卵,如果飼養管理得好,冬季水溫提高,金魚可以提前產卵繁殖。金魚也可多次產卵,約隔1~2周產1次,可產2~3次。金魚的雌雄識別金魚的雌雄在繁殖季節很易區別,雄魚的鰓蓋和胸鰭的第一根鰭條上有許多白色小突起,即星(圖1-31)追星的出現表示雄魚的生殖腺已經成熟,雌魚腹部膨大,比較鬆軟。2怎樣挑選親魚金魚1齡魚即可繁殖產卵,但2~4齡魚繁殖效果最好,其產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較高。雌雄魚配比為1:3至1:1都可。
  • 家庭飼養孔雀魚繁殖後代不退化的方法
    甚至有一些魚友的孔雀魚經過幾次的繁殖之後,很多魚友的孔雀魚長大之後已經根本看不出原有品種的特徵。孔雀魚這種退化和返祖情況往往大多都是發生在剛剛接觸水族的新手們身上。但是也存在著一部分有過飼養和繁殖孔雀魚的進階型魚友仍然掌握不好孔雀魚維繫的方法。
  • 麒麟陸龜人工繁殖後代的四年飼養經驗
    Viktor Mislin 於是成為歐洲第一位成功繁殖麒麟陸龜的人。然而從當時的孵化率來看,尚需要更多的技術訣竅。 具有破卵齒的剛孵出稚龜。透過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合作,成立了「麒麟陸龜經驗交流(EMI)計劃」,這是個針對麒麟陸龜最理想養育和飼養環境的研究,進而對此一瀕危物種的保育做出貢獻。為了能夠在未來追溯更多的訊息和經驗,搜集不同地方飼養者的信息是有必要的。基於這個理由,ViktorMislin 所繁殖的麒麟陸龜後代,便提供給EMI 計劃來使用。養育箱。
  • 飼養觀賞魚繁殖魚蟲很簡單,我們可利用家中很多的容器來搞繁殖!
    很多飼養金魚或者繁殖小型觀賞魚的魚友,越來越注重對於觀賞魚的魚蟲餵養,經過科學家們專業的測定,我們口中所說的魚蟲,也就是水蚤之類的水中小生物,它們所富含的多種營養成分和胺基酸、蛋白質等,都是最適合觀賞魚食用的,比起任何的魚飼料都要強很多、很多。
  • 關於慈鯛魚繁殖以及魚苗飼養的一些閒話
    關注元野自然,了解更多自然當我們專注於飼養一種觀賞魚時,到了最後,往往都會,或者說是情不自禁的將目標指向繁殖,看著自己飼養的觀賞魚孕育出新的生命,是一種極大的樂趣,同時也是一個極具成就感的事情。而在所有的觀賞魚種,慈鯛應該算是繁殖難度並不是很高,其親魚的交配和繁殖往往在不經意間就會發生,而不需要去刻意的引導。繁殖前的準備工作慈鯛的繁殖雖然不是很難,但是如果我們想把魚苗的損耗降到最低,且能夠順利帶大的話,還是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的。
  • 阿根廷科學家利用生物技術大量繁殖帝皇蟹幼蟹放回海中以保證供應
    ↑點上面藍色小字丨關注阿根廷華人在線加關注,宜分享,且看且收藏!
  • 最容易飼養的水草,可以用來繁殖多種觀賞魚,效果一定不錯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經過最近一段時間的實踐操作,養魚老道認為在我們飼養和繁殖觀賞魚的過程中,竹節草可以發揮它們很大的作用,而且效果也是相當不錯的。
  • 紅箭魚和黑瑪麗魚的飼養與繁殖,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紅箭魚和黑瑪麗魚同屬於花鱂科卵胎生觀賞魚,除了孔雀魚之外,在卵胎生觀賞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這兩種觀賞魚了,而且它們的習性基本相同,都是喜歡弱鹼性的水質,都是雜食性魚類,繁殖周期都要比孔雀魚相對要長一些,在飼養水溫要求上,二者的飼養水溫也要比孔雀魚要高上一些,一般的還是以
  • 太平洋鸚鵡飼養介紹及繁殖方法
    coelestis英文俗名:統稱Pacific Parrolet,全名依品種不同中文別名:太平洋鸚哥、口袋鸚鵡身長:約10~13公分熱門品種:綠太平洋鸚鵡、藍太平洋鸚鵡、白太平洋鸚鵡、黃太平洋鸚鵡成熟期:10個月孵化天數:約20~22天,每次約產4~8顆卵壽命:18~20年許多人認為太平洋鸚鵡是迷你的亞馬遜鸚鵡,它同樣來自亞馬遜雨林區。身
  • 蟋蟀的飼養及繁殖
    要繁殖蟋蟀,初期最好有 200 隻以上。除非您的設備已臻完善,而第一批幼體亦已長大,否則第一批繁殖用蟋蟀不應用來作飼料。基本設備  繁殖群應養在一個較深的膠箱內,放有盛水器。不須舖設任何的東西在容器的底層,容器兩邊或頂部應設有通風孔,並釘上蚊帳。( 不要使用草纖維物料,因蟋蟀能迅速吃掉纖維走掉。盛水器可用養小雞的那種,即一個膠器皿,有圓形且向下水糟以滴出水珠。
  • 繁殖觀賞魚總想等著別人教?談談虎皮魚、金菠蘿,我的繁殖經歷
    然後我們就是自己不斷地飼養,把小魚苗逐步養大,把它們養到體質最佳,自己再去仔細觀察,不斷摸索繁殖經驗。但凡能夠把虎皮魚飼養半年以上的魚友,都應該看出來雌雄魚之間的不同,然後我們選擇相應的比例,進入到鋪設水草或者小石子的繁殖缸就可以了,剩下來的事,確實不在我,而在你,自己看著辦去吧。水溫都是那個溫度,二十五六度,水質都是那個水質,中性偏下,至於偏多少,問您自己飼養的魚去。
  • 來自中土世界的精靈——藍眼類小型彩虹魚(品種、飼養和繁殖)
    藍眼類彩虹魚的飼養與繁殖藍眼類的繁殖難度其實並不是太難,不過主要的問題是牠們的壽命普遍不長,多數種類平均僅有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壽命,但在飼養良好的水族箱中也許可以延長一些壽命,另外牠們的成熟期相對其他小型燈魚來得漫長,可能要半年到8個月才會達到性成熟階段,然而魚齡超過一年後,繁殖力又會開始下降,因此在這短短數個月的〝產季〞中,成熟個體會頻繁出現一些求偶繁殖行為,像是雄魚會將魚鰭一張一縮並圍繞著雌魚追逐,並將其引誘至水草叢或魚缸底部產卵
  • 飼養孔雀魚大量繁殖要注意優勝劣汰,什麼情況可以淘汰種魚?
    這種飼養模式雖然簡單易操作,不用單獨把大魚提出來繁殖,但是有些問題我們必須注意:繁殖一批、清理一批,包括了水草的清理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不斷爆缸的竹節草,過密的竹節草給與懷孕的母魚和剛出生的小魚,以及生完孩子的母魚都提供了很好的遮蔽和保護作用,
  • 這些小型卵胎生觀賞魚,比孔雀魚和紅箭魚還容易飼養和繁殖!
    在這一類觀賞魚中,像孔雀魚一樣比較難以繁殖的有紅箭魚和皮球魚,這兩種魚也面臨著雜交嚴重、疾病較多、容易難產等問題,除了這幾種以外其他的一些常見品種毛病並不是很多,繁殖起來也相對容易,而且雜交也不是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