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到現在,已經有20多個省市新增病例清零,各大企業的春招計劃也在線上相繼開展。想必大家也已經慢慢適應線上春招這一新形式了,而今天小渡也繼續為大家帶來春招面試乾貨,給大家帶來面試絕殺——當HR問你的缺點是什麼,你該如何應對!
此前我們大多關注一些技術上的面試題,搜羅了大量的經驗帖,大家也面試進行了多次模擬。但即便在技術知識準備的如此充分的情況下,我們依舊有學員在面試中遭遇淘汰。
遭遇淘汰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臨場發揮、技術水平、實操能力不夠等等硬體問題。但還有一些原因往往會遭到我們學員的忽略,戰略上的不重視導致戰術上的失誤,這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軟體」準備不夠。
「軟體」正是構成你個人魅力的——三觀、性格、思維能力、個人素質等等。而在面試中,考題「你有什麼缺點」正是對你這些方面進行考察的經典絕殺技。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毫無準備,也毫無頭緒,那只能成為被宰的羔羊。
當HR問「你有什麼缺點」,他想要知道什麼
臨場應變、語言表達你行嗎?
當你面對基礎理論知識、項目經驗、技術能力等等考察時你都胸有成竹並且臨場發揮毫無缺陷、對答如流,而HR輕啟唇齒「說說你的缺點吧」。你是不是感覺有點懵?
在你聽到這個問題之後,你所有的表情、動作以及之後的回答都會被納入到HR對你的考核之中。
聽到問題慌張與否,可以看出你的臨場反應能力,面對準備之外的問題,有沒有應對能力。而在慌張之中的小動作,又能夠反應你的心理素質,是否有強大的承受能力。
在後續的回答中,又可以了解你是否有反思過自己,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是否具備自省能力;另外在表達時,不看具體答案,可以看出你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作為前端學員,一旦進入職場,就意味著要面臨工作中的各種突發狀況,如果沒有承受能力、應變能力那也無法適應;而語言組織以及表達能力更是關乎一個團隊之間的溝通、以及你個人的領導、協調能力。你對HR拋出這個問題,反應以及回答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中反映出來。
從回答看性格、看三觀、看情商
HR想要得到的是一個立體的你、一個鮮活的你,從面試中希望能夠看到未來你進入公司的具體工作表現。職場如戰場不僅僅是說技術崗位總是有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程序BUG或等等問題,還有人際關係的處理、協調、團隊的協作。作為一個前端工作者,你要具備的不僅僅是技術實力。所以HR總想要考察更多。
而「你有什麼缺點」這個問題正可以對你的性格、三觀、情商等進行一個考察。因為很多前端學員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會傾向於向性格、思維等方面進行陳述。
比如:寫代碼想不出來的時候,比較急躁;找BUG的時候經常花很多時間,耐心還不夠;我比較慢熱,不怎麼和別人打交道,沒事就在家看看……
還有的學員可能會撓撓頭:我沒怎麼想過這個問題,我覺得我都差不多,沒什麼特別不好的。
而這些回答正是對你面試成績大打折扣的罪魁禍首,以上表現等於是自我陳述:我驕傲自大、性格急躁、缺乏耐心、不善交際……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在誇大,但是面試就是放大鏡,狹小的鏡頭裡,任何長處和缺點都會被無限放大。也許你的回答只是展現性格的一小部分,但在HR眼裡,他們會變成你的全部。
所以如何回答「你有什麼缺點」這個問題至關重要,這並不是在教你偽裝、而是如何揚長避短,儘量全面、真實的向 HR展現自己、推薦自己。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一起看看對這個問題的「作死」回答系列。
你踩過這些坑嗎?
不作死就不會死
「什麼,缺點?這個我還真的沒有想過啊,(撓撓頭)好像沒啥特別的缺點,優點缺點一半一半」,此類回答只能表示出兩方面,要麼你真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在HR眼裡你缺乏自省意識或者是驕傲自大,沒有發展前途;要麼則是你在企圖把這個問題忽悠過去,你並不想說自己的缺點,自作聰明。
被當了很多年錦囊的「誤區」
這個問題有一個經典回答,就是表面回答缺點,但實際嘴上說的潛臺詞都是自己的優點。其實這個可以用,但是容易被誤用,變成自作聰明,討人嫌棄。
比如回答:我的缺點就是有時候幹一件事沒幹完會特別執著,不吃飯都一定要幹完;我的缺點就是有時候比較心軟、太善良……你以為你回答的完美,但其實這些臺詞已經被HR一眼看破,他們只會覺得你在掩飾、美化自己,沒有真正面對自己的缺點。
太實誠的孩子也得吃苦頭
有人說拒絕套路,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實話實說自己的缺點:我的缺點就是聽不進別人勸告;我的缺點就是太懶;我的缺點就是不會協調人際關係……
你以為HR會另眼相待,誇一句:不錯,夠透徹,但如果你是HR,面試者驕傲、固執、技術不佳,你還會選他成為公司儲備人才嗎?顯然不會,你只會被淘汰的更快,而且是蓋棺定論,永不翻身。而且如此回答,沒有任何的語言技巧,明顯是情商、智商雙雙不夠。
以上回答,你是否又中了,那麼如何交出一份讓HR滿意,讓自己面試成功的回答呢?一起看看:
記住這些,加分回答公式
做準備,先剖析自己
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比較好,首先得思考這個問題的核心: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比較大,但是我們縮小範圍,將自己定位在職場上。你具備什麼樣的技術、知識能力;你的期待和自己的執行之間有多大落差,分析自己的規劃、預判、執行能力;你有沒有做決斷的能力;有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有沒有人際交往能力;有沒有語言組織、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是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10分為滿分挨個給自己打分,然後做一個綜合的分析,了解自己的能力概況。只有了解自己,你才能在回答時有話說,但同時你要對這些能力做出重要性排行。
挑「缺點」
以上我們說過許多前端學員面試時傾向於往自己的性格上去說,往往暴露了或者是誇大了自己的實際缺點,所以我們建議更多的從自己的技術、知識、職業素養上去說。
在剖析自己這一部分中我們給出了幾個關鍵點,回答時可以從這裡面挑選回答。但是需要注意,在說某個缺點時儘量拿高於目前求職崗位,遠於近期時間的點來說。
例如技術、知識能力,可以說自己目前的水平和許多大神還有較大差距,但幾年以後會努力追上;又或者我的協調能力不夠,目前處於什麼水平,但期望幾年以後達到什麼水平。並且注意,在挑缺點時,千萬不要忘記查看自己的求職崗位性質。前端開發需要耐心也需要技術,而你非要挑自己脾氣不好、技術差來說事,那誰也救不了你。
委婉表達公式
表達缺點時不講究單刀直入,講究力道,講究方式。例如我們可能會說自己目前的系統性思維不夠,可以說:我做的一直都是比較小的項目、自己設計程序,還沒有接觸過比較大、系統的項目,但是未來入職接觸更多公司項目我相信我會有很大提高。將原因說出來,但同時表明這個原因是客觀造成的,而你本來正在極力為這個做彌補。
而另外一個回答公式便是:缺點+未來規劃,可以說目前知識儲備還不夠,可以說目前所處的環境,接觸的技術知識有限,但是自己一直有持續學習進行額外的技術知識儲備,未來進入公司,正式應用相信會有大的提高。當你全面把自己缺點的因果說明白,既可以展現自己謙虛的一面還能展現出自己的潛力。
說話的「中庸之道」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用詞,用詞不能一竿子打死,不能絕對化要給自己留有餘地。說缺點時可以說:我的技術能力有發展空間,而不是我的技術水平比較低。多用一些發展性的詞,例如有進步空間、有發展空間、有餘地;還有一些程度較輕的詞:有一些不足、稍微欠缺;禁用否定詞:不行、不夠、不能等等詞。這些詞的使用都能夠影響你在HR心中的印象。
注意觀察HR
面試不是一個單方面的「賣方市場」,是一個雙方考量,進行選擇的平臺。HR可以觀察面試者,面試者同樣可以觀察HR。在這裡強調觀察,不是挑公司,而是如何回答「你的缺點是什麼這個問題」。觀察HR個人的裝扮,嚴謹與否、表情輕鬆與否,觀察這些你可以看出HR的選人傾向。
如果不苟言笑、裝扮嚴謹,那麼在回答缺點時就千萬不要踩雷,回答自己不夠嚴謹,比較鬆懈,這些可能正中HR的禁區。而另外一個觀察是觀察自己挑選的公司,看企業文化,嚴謹守正還是創新、活力,不同的企業風格對個人的性格要求有不同,在展現自己的缺點時,尤其要注意不要踩雷。
以上就是我們今日的乾貨分享了,總結以上回答「你的缺點是什麼」,其實關鍵正是「對症下藥、揚長避短」,明確自己、明確公司、明確HR,有備無患,對答如流,但是注意情商智商的結合,揚長避短,才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