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的政治變局與轉型挑戰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賈詩慧 拉美研究通訊

編者按:

2005年,玻利維亞左翼社會運動領袖埃沃·莫拉萊斯成為該國歷史上首位印第安人總統,並在此後連續執政長達14年。在其任內,玻利維亞年均經濟增長率約為5%,減貧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亦取得較大進展。然而就在他2019年第四次當選總統後不久,民眾的「街頭運動」迫使其辭職並出走他國。玻利維亞的政治變革緣何產生?未來新的政治秩序又該如何建立?本期智訊將選刊玻利維亞千年基金會(Fundación Milenio)於2019年12月發布的文章《民主轉型的關鍵與作為協商藝術的政治》,為理解玻利維亞的政治變局提供一種視角。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作者、千年基金會主任亨利·波爾圖(Henry Oporto)將此次事件視為玻利維亞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告別軍事獨裁統治後的第二次「民主轉型」,這種界定是否恰當交由讀者斟酌。

玻利維亞千年基金會於1990年由玻利維亞前總統貢薩洛·桑切斯·德洛薩達(Gonzalo Sánchez de Lozada)創立,旨在為本國新自由主義改革建言獻策。該智庫在成立之初偏重經濟領域研究,目前其關注範圍已拓展至政治和社會問題。2019年,千年基金會在拉美地區的智庫排名中位列第45位,在玻利維亞排名第二。

關於去年玻利維亞變局,該機構發布的這篇文章分析了玻利維亞政局變動的原因,並認為重回政治協商是玻利維亞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體制鞏固的基礎,也將是政治轉型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導思想。

一「民主轉型」的社會基礎

在玻利維亞此次「民主轉型」中,有兩大趨勢不可忽視:一是公民運動領袖、聖克魯斯市政委員會主席路易斯·費爾南多·卡馬喬(Luis Fernando Camacho)發揮的關鍵作用,為民眾抗議注入了巨大能量;二是玻利維亞的主要城市在聖克魯斯的領導下,形成了一股在經濟、政治和地域上足以與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力量,聖克魯斯的地位凸顯。

在過去近十五年時間裡,玻利維亞的「社會運動」主要由同「爭取社會主義運動」結盟的農村組織所領導,但如今城市公民和中產階級成為了「社會運動」的主導者。他們高舉「民主」復興大旗,要求在政治博弈、公共資源分配以及政府關注度方面取得更大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滿足自身利益、需求和價值。與此同時,聖克魯斯也在迅速崛起,其領導人有意憑藉地方力量來實現對國家政治的重構,恢復「民主」並實現權力下放,並給予地方更大的自治空間。

上述兩大趨勢的結合即構成了玻利維亞第二次「民主轉型」的社會基礎,他們被認為有能力號召並代表多數玻利維亞民眾,具備改變國家政治版圖和發展軌跡的潛力。

二中產階級的反擊與政治變局

長期以來,天然氣出口利潤和大宗商品價格高位不僅為玻利維亞帶來穩定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孕育了維繫政治穩定的龐大庇護網絡。而當出口繁榮期宣告結束之時,政府的民眾主義政策也走到了盡頭。2019年玻利維亞經濟表現不佳,外匯短缺擴大了金融危機的風險。與此同時,在私營部門的推動下,玻 利維亞國內經濟重心從傳統採掘業轉向了東部地區的農牧業和工業。在經濟形勢極為不利的情況下,聖克魯斯地區的農產品出口仍表現出一定的活力和競爭力,較採掘業而言更有能力應對經濟危機。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務工者從拉巴斯、科恰班巴等地遷至聖克魯斯。隨著經濟地位、人口比重和政治代表性的提升,以及地方政府執政能力的不斷強化,聖克魯斯在國內的影響力逐步擴大,並開始具備向國家施壓的潛能。

另一方面,玻利維亞的中產階級持續壯大,他們不僅期望能獲得更好的醫療、教育、交通、安全、司法以及行政服務,而且對就業、經濟機會、政治參與、個人權利和自由也提出了更高的訴求。大量中產階級害怕返貧,渴望改善社會地位,但卻在現實遭遇阻礙,由此心生挫敗感。由於中產階級對政治和經濟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十分敏感,而莫拉萊斯領導的「爭取社會主義運動」又賦予了農民及原住民群體前所未有的權力,並使親政府的機會主義商人和活躍於非正式經濟及地下經濟的「土著資產階級」發家致富,這就使中產階級感到被忽視和排斥。

此外,受到根深蒂固的區域文化的影響,聖克魯斯的中產階級也對「爭取社會主義運動」實行的「中央集權」表示抗拒。在2019年奇基塔尼亞地區森林大火發生後,中產階級認為這是由於受到政治權力保護的農民、古柯種植者和土地販賣者的「入侵」導致的結果,致使其對政府的厭惡和憤怒情緒與日俱增。而同年10月大選中聖克魯斯對莫拉萊斯連任的反對又沒有得到政府的足夠重視,當政治危機爆發時,莫拉萊斯就鮮有迴旋餘地,最終造成變局的發生。

三政治轉型所面臨的挑戰

經濟模式的崩潰和政治格局的重塑為玻利維亞未來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複雜的挑戰。新政府在轉型時期尤其應當重視以下七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賦予公民權力。中產階級公民運動之所以興起,部分原因是出於對政府集權的抗議,以及對「社會運動」遭到濫用的不滿。因此,玻利維亞需要重新審視政府職能以及民主發展的基本條件,使政治權力的行使符合公共利益,並受到監督。

第二,擴大人力資本投入,減少政府施捨。多數玻利維亞人拒絕將個人前途與政府及國家的「施捨」捆綁在一起,渴望政治變革。政府應重新審視民眾發展問題,關注教育、就業、政治參與和環境可持續性,將人力資本投入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置於優先等級,確保所有人獲得最低限度的福利。

第三,穩定經濟,尋找增長新動力。經濟是恢復民主政治的支柱,也是玻利維亞面臨的一大挑戰。政府應採取的措施包括:(1)通過稅收改革和政策調整緩解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狀況;(2)引領「出口革命」,支持具有出口潛力的新興產業,使民眾的收入和就業來源多樣化;(3)吸引和刺激國內外私人投資,制定擴大生產力及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使天然氣、採礦等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共同發展。

第四,建立法治政府。政治動蕩對經濟發展和制度改革所造成的阻礙是民主轉型面臨的最大威脅,重塑政治秩序的唯一途徑是提升合法性和制度化程度。一個基於法治、選賢舉能、公開透明的政府,以及一個獨立、公正並握有權力的司法系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

第五,彌合社會創傷,強化國族意識。民族差異和社會分裂引起的分歧與仇恨並不利於國家治理,應對該問題的核心在於重構國族意識和身份認同,以提高社會凝聚力。因此,政府應當促進社會平等,尊重文化多樣性,以提升國家的合法性。此外,還應鼓勵「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遵守既定民主規則,成為具有合法代表性的「民主政黨」。

第六,下方權力,擴大自治。「爭取社會主義運動」被推翻的原因之一在於中央集權,而在合理的權力下放體系中,中央政府能拉近與民眾的距離,鞏固自己的地位,區域和地方也能夠在自治中實現發展。為此,應當塑造權力下放和構建合作互信的公民文化,以重塑民眾政治參與的意識。

第七,塑造可靠的合作夥伴形象。玻利維亞過去因外交政策失誤、外交人員不專業和意識形態問題嚴重損害了外國投資者、他國政府以及國際組織的信心。新政府應重新審視外交政策,恢復國際信任,重視雙邊與多邊合作,促進民主化和地區一體化。在邊境管控、打擊有組織犯罪和毒品販運等方面,玻利維亞也應展現可靠的合作夥伴形象。

四重回政治協商的必要性

經濟下滑、社會分裂、政黨脆弱,重建中的政治體制缺乏強有力且經驗豐富的領導人,加之「爭取社會主義運動」仍有可能重返政壇,玻利維亞的「民主轉型」註定前途坎坷。然而,從威權統治向民主治理的轉變必將帶來政治穩定,為實現這一目標,玻利維亞國內有必要形成新的多數,以取代莫拉萊斯時期的民眾主義社會基礎。具體而言,推翻莫拉萊斯政權的公民運動有能力轉化為選票和政治力量,並組建一個強大的政府。

不過,由於多民族、多文化以及社會和地域長期割裂的影響,當「爭取社會主義運動」主導的政權被推翻後,玻利維亞的政黨格局呈現出碎片化的格局。在此情況下,形成政治多數有賴於協商和聯盟。如果未來當選總統有志於推動「協商民主、建立政治互信,那麼一個包容的玻利維亞將是穩定與可治理的;反之,混亂和暴力將會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Henry Oporto, 「Las claves de la transición democrática y la política como arte de negociación,」 Fundación Milenio, 26 de diciembre, 2019.

撰稿:賈詩慧,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

原標題:《智訊No.39│玻利維亞的政治變局與轉型挑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辭職 加劇拉美地區政治分裂
    玻利維亞總統埃沃·莫拉萊斯10日宣布辭職。  他是玻利維亞首名印第安人總統和南美洲在任時間最長左翼領導人。一些政治分析師認為,莫拉萊斯辭職,不僅給玻利維亞帶來權力真空,而且加劇拉美地區政治分裂。  【雙重挑戰】  美聯社報導,莫拉萊斯辭職,玻利維亞政治可能陷入權力真空。作為法定總統繼任者,副總統、參議院議長和眾議院議長都已辭職。參眾兩院需選出新議長,繼而委任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責,任命過渡時期內閣。  按照路透社的說法,這一地區政治對立可能更加嚴重。拉美國家政府對莫拉萊斯辭職的回應體現出「左右」之分。
  • 「薊門領導論壇系列」之「大變局視閾下的公共部門領導力挑戰及...
    2020年11月28日,中國政法大學主辦,行管系、領導力與創新研究中心和「公共治理工具:新趨勢與新問題」創新團隊聯合承辦的「大變局視閾下的公共部門領導力挑戰及應對」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 莫拉萊斯下臺背後:玻利維亞國內政治極化與域內外國家的角鬥
    隨著一架墨西哥飛機由玻利維亞進入秘魯領空最後降落在墨西哥,拉美目前在任最久的左翼領導人莫拉萊斯結束了他的總統生涯。數天以來,圍繞莫拉萊斯去留的內外政治角力讓偏居南美大陸一隅的高原國家玻利維亞進入國際媒體視野的中心。  玻利維亞參議院第二副議長珍尼娜·阿涅斯11月12日在立法會議上宣布擔任該國臨時總統,並表示將儘快舉行新的大選。
  • 北大光華國際院長論壇:「變局之下,商學教育的轉型之路」圓滿舉辦
    9月25日晚,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與來自亞洲,歐洲,北美和南美的八所頂尖商學院共同舉辦了一場主題為「變局之下,商學教育的轉型之路」的在線論壇。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致辭並擔任論壇主持人。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在線接入,共同聆聽了此次教育論壇。
  •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孫堯:北京商業全面轉型挑戰
    從國際看,新冠肺炎疫情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加了新的變量,「逆全球化」暗潮湧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發生深刻變革;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北京市來看,商業發展正面臨全面轉型升級、加速創新提質的重大挑戰和歷史機遇,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消費場景也在發生迅速變革
  • 玻利維亞選出新總統的多層含義
    月23日,玻利維亞最高選舉法院宣布,在10月18日舉行的玻利維亞總統選舉中,前經濟部長阿爾塞以55.1%的得票數在首輪投票中直接勝出,當選玻利維亞總統。    玻利維亞在國際上名氣不大,但此次大選不僅體現了玻國內政局的波詭雲譎,而且具有溢出效應,折射出「左右博弈」在拉美地區的此消彼長,具有多層政治經濟含義。    首先,這意味著莫拉萊斯領導的左派在失勢一年後再次執掌玻利維亞政權,曾造成流血衝突的陣營對峙與衝突已經翻篇。
  • 阿爾塞當選玻利維亞新總統,強調面臨最大挑戰是恢復國家穩定
    阿爾塞當選玻利維亞新總統,強調面臨最大挑戰是恢復國家穩定 路易斯·阿爾塞 資料圖新華社利馬10月23日消息,拉巴斯消息:玻利維亞最高選舉法院23日宣布,「爭取社會主義運動」候選人、前經濟部長路易斯·阿爾塞在18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中獲勝,當選新一任玻利維亞總統。
  • 天福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林雅華:以變革應對變局 於變局中開新局
    本期,天福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林雅華立足當下,勾勒未來,作「以變革應對變局於變局中開新局」的主題分享,為大家解讀新形勢下天福發展的新機遇與新舉措,與君共饗。二戰之後奠定的國際政治經濟治理秩序,總體保持和平並推動經濟全球化,現在卻走到了新的歷史轉折關口。2019年10月25日,會見巴西總統時就提到「世界遇到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20年,正值決勝全面小康之年,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為目標的實現增加了新的挑戰。從目前的世界形勢看,預判非常準確,縱觀歷史,統判全球,作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分析和戰略論斷。
  • 楊驊:大變局時代5G新基建的挑戰與前景
    大變局時代來臨在總體發展趨勢上,如今中國面臨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由於這將涉及千行百業、社會方方面面的數位化、智能化變革,因此,它是一個過去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不曾有的大變局時代,也是發展的重大機遇期。這是從大變局、大機遇的角度看未來趨勢。發展5G新基建的意義創新驅動會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優先選擇,新型基礎設施也會支撐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 明察秋毫|關於玻利維亞總統大選 你需要關注的事
    玻利維亞的政治環境與其歷史有何淵源?自2005年來,莫拉萊斯與MAS為何能夠屢次連任?2019年玻利維亞的政治危機的來龍去脈又是什麼?在「粉紅浪潮」退去的今天,左翼政黨緣何仍能在玻利維亞贏得選舉?莫拉萊斯在被選為總統後的連選連任,與MAS在玻利維亞政治格局中的主導地位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原因:其一,MAS的草根社會運動背景使其能夠在社會中擁有堅實的政治基礎,這也使MAS成為了事實上唯一的國家政黨(National Party);其二,MAS聯結的邊緣政治團體(土著與農民)被賦權並能夠影響政治與經濟決策,由此導致的國內權力結構轉變在玻利維亞的種族背景中強化了莫拉萊斯與
  • 以不變的初心在變局中開新局
    正如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推薦給政協委員必讀的《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歸納總結的,從範疇方面來識變,有全球之變與中國之變;從內涵方面來看變,有權勢之變與秩序之變;從領域方面來談變,有政治、經濟與社會之變。通過學習本書,能夠準確理解和認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好地應對風險挑戰,抓住歷史發展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大變局中開創新局。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 剛當選就遭遇暗殺,玻利維亞總統遭到炸彈襲擊,背後是誰在搞鬼?
    玻利維亞當選總統路易斯·阿爾塞在首都拉巴斯參加黨派會議時,遭到炸彈襲擊,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報告。顯然玻利維亞新總統的上臺惹怒了早前一批希望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勢力消失的人群不滿。目前,玻利維亞已與伊朗和委內瑞拉恢復外交關係。這是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通過合法手段,贏得了國家政權。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世界變局加速推進報告指出,2020年是二戰結束與聯合國成立75周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突如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戰疫加劇國際格局「東升西降」「中進美退」,大國博弈激烈複雜,全球治理備受考驗,地區熱點有增無減,政治思潮相互激蕩,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 路易斯·阿爾塞:從「經濟奇蹟」設計師到玻利維亞總統
    新華社利馬11月8日電(天下人物)路易斯·阿爾塞:從「經濟奇蹟」設計師到玻利維亞總統  新華社記者張國英  57歲的玻利維亞當選總統路易斯·阿爾塞8日在該國行政首都拉巴斯宣誓就職,任期5年。  這位被譽為玻利維亞「經濟奇蹟」設計師的前財政和經濟部長,在許多玻利維亞民眾眼中被視為前總統莫拉萊斯的繼承者,他們期待他能夠儘快帶領國家走出疫情導致的經濟困境。  探尋富國之路  阿爾塞1963年9月28日出生於拉巴斯,父母均為教師。
  • 玻利維亞總統遭到暗殺後,伊朗直接打氣:惹怒了軍事政變失敗派別
    玻利維亞當選總統路易斯·阿爾塞在首都拉巴斯參加黨派會議時,遭到炸彈襲擊,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報告。顯然玻利維亞新總統的上臺惹怒了早前一批希望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勢力消失的人群不滿。目前,玻利維亞已與伊朗和委內瑞拉恢復外交關係。這是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通過合法手段,贏得了國家政權。
  • 於變局中開新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在...
    本屆論壇主題為「計算科學、政治傳播與國家治理」,系統探討在大數據條件下把握公眾心理、實施有效政治溝通、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和方法。他表示,今年論壇的主題「計算科學、政治傳播與國家治理」立足於學科特色和學科交叉,從傳播學的角度著眼於解決國家治理中面對的現實挑戰,旨在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穩步推進提供重要理論支撐,契合了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的精神內涵,體現了社科大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辦學方針。
  • 駐玻利維亞大使黃亞中在玻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國的發展藍圖為中...
    2020年12月2日,駐玻利維亞大使黃亞中在玻官方媒體《玻利維亞報》發表題為《中國的發展藍圖為中玻合作帶來機遇》署名文章,宣介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描繪中玻合作美好前景。全文如下:  不久前,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九屆五中全會。這是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複雜多變國際形勢而召開的重要會議。
  •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關於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研究述評
    與此類似,有的學者還進一步從世界經濟、國際政治等綜合因素的視角對這一大變局的時間起止作了探討,認為大變局的根源在於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威脅多元化等「五化」前所未有地同時並存於世界,並據此提出「當前世界面臨的不僅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是 400年未有之大變局」。
  • 玻利維亞前總統埃沃·莫拉萊斯的流亡
    莫拉萊斯被迫辭職,逃往墨西哥,並在那裡獲得政治庇護。 這裡分享的是,瑪格南攝影師 Moises Saman 拍攝的這場玻利維亞政變之後的故事。玻利維亞前總統埃沃·莫拉萊斯流亡在墨西哥城時,在墨西哥首都一家電視臺的辦公室裡拍照。
  • 周敏凱:簡析中國政治體制轉型的歷史政治視角
    》長文,以其獨具個性特點的話語系統,從歷史——政治的視角,解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體制的轉型及其影響,是一篇歷史政治或政治文化視角下的建構主義的理論文章,視角新穎,議題重要,具有挑戰性。一、蕭文主要論點概紹蕭教授《從發展政治學看中國轉型體制》一文,針對中國政治體制轉型的路徑選擇問題,創建了「試錯反彈」概念,較明晰地提煉了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基本思想原則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