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手撕,是現代桌球橫板的一項重要技術,特點是動作小,力量大,銜接快。回球弧線安全,落臺後帶有強烈上轉,向前竄,可以說是縮小版的反手前衝弧圈。
孫穎莎的動作,可以看到板形略壓,發力向側前上方。
發力以向前為主,向上為輔。動作小,第二板銜接快。
我曾製作過樊振東與張超的反手撕與反手撥的視頻和文章。
今天特別談一下反手撕與反手撥的區別。
看圖示,反手撥,主要是板形立的較多。發力向前為主,出手點較高。在來球的上升期,撞擊來球的中上部。注意出手點的高度。
反手撕,板形略下壓,發力向前向上。在來球上升期,撞擊來球的中上部。出手點比反手撥要低一些。
出手點高低,決定了能否加上力量。板形的角度,決定了過網弧線是否安全。
聊聊業餘愛好者的一些思維誤區,為什麼練反手撕不穩定。
先談發力方向問題。
反手撕,發力是向斜前上方,不是直線發力的。有些朋友直著向前懟,類似直板反手推。這樣轉腰的力合不上,發力時無法真正的甩。
很多朋友為了追求回球的旋轉,刻意的壓板。很多時候撞不到球,磨球皮,下網較多。
力量來自撞擊,只摩擦沒有力量,用很大勁摩擦,球也沒速度,因為力量都用在空氣中了。
下網多的朋友,可以體會立立板,同樣打飛的可以壓壓板。
有的朋友可能看到孫穎莎練球時,整體畫個圈。
這個並非不對,並非一定要直上直下。
畫圈,對正反手銜接時,正手跟進有一定的好處。略轉腰,正手就直接跟上了。但不建議刻意去畫圈,發力方向容易偏,更找不到向前的感覺。
很多朋友認為反手撕,是一種進攻技術,反手撥可以防守。
其實反手撕,發力是進攻,減力是防守,控制自身力量即可。如果進攻用反手撕,防守用反手撥,或者其他動作。估計自己也亂了。
同一個動作,可以放大,也可以縮小。可以加力進攻,也可以減力防守,這才是一項成熟的技術。
反手撕,是現代桌球主流的反手技術,日常需要多加練習體會,自己的成績會提高很快。
喜歡桌球的朋友可以在我的主頁觀看視頻,更加直接方便。
精彩桌球,關注:體育生活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