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北京中聯浩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北京召開了由西南科技大學、四川冠慕思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雷射聚變研究中心、青島科技大學和四川一諾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可循環芳雜環高性能聚合物製備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
此次評價會的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中國化工學會新材料委員會常委孫家躍教授、中國化工集團科技部主任鹿長榮、北京化學工業研究院總工程師錢志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胡平、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馮增國、北京化工大學副研究員劉勇七位專家組成。
專家組一致認為,針對傳統交聯高性能聚合物難以循環再利用等影響高分子發展並汙染環境的世界公認難題之一,項目方利用動態鍵作用研製了一類新型的可循環利用芳雜環高性能聚合物,動態鍵交聯方式不僅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同時通過動態鍵的解除實現了對交聯高性能聚合物的回收再利用。主要創新點如下:
(1)在吲哚、吡啶類芳雜環聚合物材料體系中引入金屬配位、陽離子-π、氫鍵等非共價鍵交聯網絡,利用「點-點」和「點-面」作用形成非共價鍵交聯,實現該類聚合物綜合性能的提高。其中雷射慣性約束聚變靶用高性能薄膜材料的強度和韌性同時提高,超越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2)基於金屬配位作用、陽離子-π相互作用、氫鍵的可逆性,在外界「刺激」條件下實現非共價鍵交聯芳雜環聚合物中動態鍵的解除,使得聚合物回到最初材料形式,實現高性能交聯聚合物的循環再利用。
(3)開發了動態鍵作用機理的理論模擬技術、芳雜環聚合物的動態鍵交聯設計、構築和解除技術;製備的可循環高性能芳雜環聚合物材料形式多樣,可成為薄膜材料、型體材料和纖維材料。
該項目面向航天航空、電子電氣等行業需求,成果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創新性強,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技術已在四川冠慕思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一諾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成果轉化,相應產品銷售到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院所企業,產生了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建議進一步開發芳雜環聚合物系列產品,滿足相關領域的應用需求。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