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12-23 全國科技成果評價平臺

2020年12月20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北京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長安大學、西安科技大學共同完成的「空間大地觀測正反演斷層三維運動特徵的向位錯模型研究」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此次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教授李德仁,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教授汪雲甲,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教授姚宜斌,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單新建,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研究員王慶良,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周仕勇,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呂曉健等專家組成。

經過專家評審,認為該項目依託於三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的集成,基於塞積群理論構建了斷層隨長度、寬度的不均勻滑動解析模型,填補了斷層面滑動只有數值解,無解析表達的空白,為斷層運動機理的研究提供了穩定性和普遍性更強的理論模型。針對現有位錯理論模型不能描述斷層轉動的局限性等問題,提出的彈性斷層向位錯理論,定義了斷層空間轉動的扭張、扭轉、扭翹3個參數,斷層模型參數由現有的11個增加到14個,使描述斷層運動從平動位錯模式擴展到平動與轉動相結合的向位錯模式。項目主要創新點如下:導出了斷層滑動量隨長度、寬度的解析表示關係,並採用數值模擬及實測數據與現有模型進行了對比計算分析;首次基於向位錯構建了斷層轉動與地表形變的理論關係,並採用數值模擬及實測數據與現有模型進行了對比計算分析;首次基於向位錯模型建立了斷層轉動與地表重力變化的關係,並採用數值模擬與現有模型進行了對比計算分析。該項目面向地球物理與大地測量的行業需求,成果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創新性強。提出的斷層向位錯理論,在2008年汶川地震斷層、2011年日本地震斷層的正演應用研究中得到了有效的驗證。成果包括專著1部,國內外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9篇SCI,7篇EI),引起廣泛的學術影響,對利用大地測量觀測來對斷層的探索和認知有著顯著的推進作用。項目達到了同類研究的國內領先水平。經專家組全面審核,與會專家一致同意,「空間大地觀測正反演斷層三維運動特徵的向位錯模型研究」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相關焦點

  • 西南科技大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科研成果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8月19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北京中聯浩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北京召開了由西南科技大學
  •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2月3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牽頭完成的「家系連鎖分析在雲南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致病基因篩查的應用
  • 無錫中感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5月11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北京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無錫中感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中感微電子有限公司、東南大學、南京西覺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蒙東協合開魯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2月12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蒙東協合開魯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和瀋陽盛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風電機組智能巡點檢系統
  • 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2月15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廈門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的「大型寫字樓總承包BIM技術系統開發與應用(RD2020
  • 第5871期 安陽永金化工有限公司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1月30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安陽永金化工有限公司完成的「煤制乙二醇工藝草酸二甲酯新型加氫催化劑工業化應用技術
  • 萱嘉生物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規範廣東省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工作,有效地利用科技成果信息資源,及時、準確和完整地統計科技成果信息,加速科技成果技術轉移和產業化,廣東省科技局特出臺《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的實施辦法》。
  • 「油桐抗枯萎病品系選育技術及應用」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中國林學會組織專家對中國林科院亞林所主持完成的「油桐抗枯萎病品系選育技術及應用」科技成果進行評價。會議由中國林學會學術部主任曾祥謂主持。
  • 喜報|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三零嘉微電子有限公司、四川鵝背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近日,有三項科技成果在服務中心通過了評價,分別是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三零嘉微電子有限公司、四川鵝背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科技成果,恭喜
  • 「基於第三代半導體光源的低投射比投影儀關鍵技術」 通過科技成果...
    11月30日,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在北京嚴格按照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嚴格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由廣東省院士成果轉化基地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基於第三代半導體光源的低投射比投影儀關鍵技術」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長安大學智能與物聯網科技研究院一行來四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交流...
    日前,長安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楊玉龍,智能與物聯網科技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魯峰,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方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王夏黎,智能與物聯網科技研究院外聯部主任李迎輝,中能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網絡技術總監宋若明一行來到西安四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交流座談,四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辛軍山陪同。
  • 2012年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擬支持單位名單公示
    2012年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擬支持單位名單  序號項目承擔單位項目名稱1三一電氣有限責任公司高效節能一體化變頻永磁同步電動機產業化建設項目2北京辰安偉業科技有限公司基於物聯網技術的公共安全綜合應急平臺及裝備重大科技成果轉化
  • 建成單線15萬噸/年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線,又一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建成單線15萬噸/年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線,又一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2020-10-16 09:06:04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9月27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召開了由唐山三友遠達纖維有限公司承擔完成的
  • 世邦集團「VU高效樓式骨料製備成套裝備」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2020年10月18日,中國砂石協會在北京組織專家對由世邦工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VU高效樓式骨料製備成套裝備」項目進行科技成果鑑定。專家聽取了項目組的成果匯報、工作報告、研究報告、查新報告和現場考察報告等,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質詢和討論。經過充分論證,世邦工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VU高效樓式骨料製備成套裝備」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 石墨烯遠紅外線電熱膜科技成果評價會在京召開
    9月29日,由廣東康烯科技有限公司發明,經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進行評價的「基於石墨烯節能新材料的超寬幅遠紅外線發熱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召開。評價會上,評價機構嚴格按照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該項科技成果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評價委員會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的技術總結報告,對評價資料進行了審查,經嚴格質詢和充分討論形成了評價意見。評價委員會認為,該產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出爐!
    大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頻出,中國科學院工程物理研究所的「中儲國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成果轉化項目合同金額達17.5億元,上海科技大學的「基於配體導向的蛋白質降解技術平臺的小分子抗腫瘤藥物的開發許可」合同金額達8.2億元。  (三)科技成果轉化獎勵顯著增長。2018年,現金和股權獎勵科研人員6.8萬人次。科研人員獲得的現金和股權獎勵金額達67.6億元,同比增長44.9%。
  • 廣州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摘得4項科技進步獎
    大洋網訊 3月25日,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廣州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摘得4項科技進步獎。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教授周福霖團隊完成的《港珠澳大橋隔減震(振)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基於固廢資源化利用的綠色低碳混凝土關鍵技術與應用》《節能環保高性能強夯裝備及複雜地基處理關鍵技術》《高性能纖維混凝土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三個項目獲得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中信環境技術膜芬頓技術通過科技成果評審
    來源:時刻頭條12月16日,由中信環境技術自主研發的"膜芬頓技術在汙水深度處理中的應用"項目順利通過科技成果評審,該項目經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水汙染治理委員會組織上海同濟大學、中山大學、中科院生態中心等單位的多名行業內知名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對該項科技成果進行了審核評價,一致認定該技術創新性強
  • 國網莆田供電公司牽頭的科技成果通過中電聯鑑定
    東南網莆田11月17日訊(通訊員 潘翰 莊建煌)11月14日,國網莆田供電公司牽頭的「變電站複雜強電磁騷擾模擬與測量技術及工程應用」科技成果通過中電聯組織的鑑定。以清華大學韓英鐸院士為主任委員,原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文亮教授級高工、西安交通大學李盛濤教授為副主任委員組成的9名成員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項目在變電站強電磁騷擾模擬與測量技術及試驗裝置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意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全力推進優秀科研成果...
    11月,來自政府、行業、投資、專業技術等領域的40餘位專家和學者,對科技成果進行了初次評選,25項成果脫穎而出。近日,學校組織現場專家評審會,對初評入圍的這25項成果項目進行答辯,「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由此誕生,另15項科技成果獲入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