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熊豔
2020年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當天上午,「十年志願路 致敬五千年」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年會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良渚國際研學中心舉行。良管委(指揮部)領導張俊傑、陳壽田、金國平、蔣衛東,餘杭區民政局、團區委和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旅遊職業學院、良渚職業高級中學、良渚第三小學、良渚七賢小學、長命中心小學等志願服務共建基地負責人參加活動(與會人員以實際為準)。
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的前身是成立於2010年的良渚博物院志願者服務社,今年7月8日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正式組建。10年來,志願者隊伍已累計為50餘萬人次提供講解、導覽、諮詢、講座,社會教育活動,新媒體運維等志願服務,累計服務時數超過10萬小時。
本次活動經前期評選,頒發了2020年度「最美銀齡志願者」、「最美風華志願者」、「最美青春志願者」獎項,表彰每個年齡段志願服務傑出者代表。同時還舉行了老志願者為新志願者入隊授牌以及入隊宣誓儀式。
活動現場,志願者深情朗誦詩歌《紅絲帽》,通過一頂志願者小紅帽透露出志願者們的用愛、用心、用一生無私的奉獻精神。創作者劉北鬥老師今年因病離世,生前為志願者和良渚文化創作了多首詩歌,其中一首詩歌作品就是《紅絲帽》。
志願者自編自導自演的情景劇《八十三年的守望》,演繹了從1936年施昕更先生發現良渚文化到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的「歷歷在目」。「聖地的光把良渚照亮,這是夢想開始的地方,五千年前的詩和遠方,今天還向你敞開胸膛,文明的光將繼續綻放……」活動在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隊歌《五千零一道光》中圓滿結束。
人生有許許多多不可複製的十年,展望未來,良渚文化志願者們如同博物院的那一棵志願者們共同栽種的石榴樹一樣,堅守良渚文化志願事業,固其根而茂其葉,灼其花而碩其實,其雖不言,下自成蹊;也如果石榴籽一樣,抱成一團溫暖彼此、溫暖他人。
十年間,良渚文化志願者團隊獲得了包括「全國十佳文博志願者團隊」和「浙江省先進志願者團隊」在內的多項國家級和省、市、區級榮譽。目前良渚文化志願者總隊下轄良渚博物院志願者分隊、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分隊、良渚文化宣講分隊、良渚文化小小志願者分隊、良渚遺址巡查分隊5支分隊,從十年前的20餘人已發展到了註冊志願者700餘人,成為保護良渚遺址、傳播良渚文化、傳承良渚文明一首獨特的風景線。
十年間,一棵「志願服務紀念樹」,一冊志願者培訓教材,3期《志願者報》,5期《志願同行》期刊,9屆「講解交流比賽」,9屆志願者年會,16場良渚遺址踏訪活動,100餘名優秀志願者之星,2000餘公裡的「志願者萬裡行」……這些數字與成果,見證了服務社的成長,凝聚了博物館人與無數志願者的心血,結下了親如一家的情誼。
十年間,良渚文化的志願者也共同見證了良渚古城遺址的申遺之路,身處五千多年歷史積澱的這片文明聖地,親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徵程,志願者總隊必將不忘初心、不負時代,牢記使命、繼續前進,做好良渚遺址的保護者、良渚文化的傳播者、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十年間,志願者們積極參與志願服務,犧牲無數休假團聚。2020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200餘人次志願者參與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和良渚博物院的志願服務,8天累計服務時數超過3200餘小時。十年間志願者們僅在良渚博物院的服務時長就達到了80250小時,提供講解服務4000餘場次。(這個數據明天核實下哦)志願者們積極、熱情、專業、高效的服務,贏得了參訪遊客的高度肯定,成為良渚文化一張熠熠生輝的金名片。
十年間,志願者們牢記「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不忘守護世界遺產、傳播良渚文化、傳承時代文明的初心,提供了制度化精益求精的專業服務,凝聚了家人般的友愛和包容。通過志願服務,享受了奉獻的快樂,體會了友愛的意義,實踐了互助,收穫了進步。
歷數10年不凡路,以下10項「最」成了十年間最美好的回憶。
最精彩的瞬間——每一次服務、每一個微笑、每一聲問候;
最長情的守護——杜麗雲和她的丈夫李凌十年來堅守;
最有愛的傳承——老中青志願者的傳承;
最年長的志願者——俞桂芳73歲(志願者禮儀培訓師)、陳中柱73歲(第一任隊長、「御用」攝影師);
最小的志願者——吳依璇10歲(貼心懂事,經常幫助別人);
最致遠的腳步——與21個兄弟博物館進行萬裡行交流;
最無私的付出——海紅(如大海般親切的海媽媽,服務時數超4800小時,服務時數最多的志願者);
最牽掛的你們——如嵇文彬、宋祺一樣,畢業在外工作多年依舊牽掛志願者大家庭的志願者;
最親密的家人——夫妻檔、母女檔、兄妹檔;
最默契的搭檔——志願者工作委員會。
編輯 楊俏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