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心!老婆老是抱怨看孩子累。怎麼辦?"
怎麼辦?怎麼辦?還能怎麼辦?!
你在育兒圈裡吐槽寶媽。首先,我有點同情你;其次,很不幸地告訴你,在這個圈子裡吐槽寶媽,基本不可能得到你所期望的聲援和安慰。因為大家都太懂寶媽的不易和無奈,並且會認為這裡面你的責任,估計也小不了;第三,相信你聽了我的回答後,不敢說立馬就能如釋重負,神清氣爽,但在理解寶媽的基礎上,讓你一肚子的委屈和煩惱逐漸消退,還是有可能的。進而,逐步做到呵護寶媽,高質量地陪伴孩子,最終感悟到家庭和美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寶爸可能很了解懷孕之前的寶媽,但她懷孕後已發生很大變化,請寶爸重新認識她
對懷孕之前的寶媽,很多寶爸常常自認為很了解。也許寶媽過去的職場生涯成績平平,生活技能方面也亮點不多,乏善可陳,在寶爸心目中,只是很平常的人一個。寶爸自己感覺到,雖然工作事業不能說風生水起,但在如今疫情影響下,能保持正常收入,能有份工作也實屬不易。都說家庭是一個溫馨的港灣,自己忙累一天了,回來就算得不到特別的照顧,也不能對著自己就大倒苦水吧?畢竟自己也不輕鬆。這麼想,也不算錯,但放在懷孕生子帶娃這件事上,就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言行了。由於懷孕,寶媽的身體心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要經受孕吐反應,身體變形,胎兒越長越大的負重,以及生產時的各種痛苦。在各種擔心、焦慮下,寶媽在心理上也會變得脆弱,非常需要親人,尤其是最親近的寶爸的理解與支撐。寶媽說累,其實是發出了「求助」的信號,希望在這個最特殊的時期,寶爸能多寬慰一下,緩解下寶媽身心壓力。這跟工作生活的壓力,真不是一回事,也比不了的。
每個寶媽懷孕後,都有變身「女超人」的潛力與可能,但仍忙不過來
也許,過去的懷孕、生孩子和看孩子,限於各種條件,以及信息的閉塞,稀裡糊塗也就那麼過來了。但在當前工作生活壓力很大的情況下,為了保證能生一個健康的孩子,基本上都要傾盡全力。知道得多了,忙得也就更多了。比如,給孩子做輔食,從信息了解,食材的選擇,用心起來就費上很多精力。特別是做輔食時,寶媽廚房累成狗,孩子有時也只願意吃兩口。如果不請育兒嫂,沒有雙方父母幫助帶的情況下,寶媽簡直就是個無所不能的女超人。都說「為母則剛」,其實是被生娃、帶娃給活生生地逼成這個樣子。就算如此,寶媽還常常覺得不夠,很多該做得還沒做到,或沒有做好。
多次的抱怨背後,是一個個疊加起來的焦慮,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寶爸
單位上班,再忙的工作也有個定量。不限量的工作,到點了也要下班。帶娃的活,一天24小都忙不夠。如果孩子再出點小狀況,讓寶媽焦頭爛額都忙不過來。關鍵是,看好了孩子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孩子有個狀況,就怪罪到寶媽的頭上,認為專門看娃,還沒有盡心,沒有盡力。孩子有狀況,本身寶媽就是最著急上火的那個,再受別人的指責,就會讓寶媽變得更加煩躁、焦慮。寶爸不能及時為寶媽排遣化解,這些焦慮就會積累,程度會逐漸加重。因此,寶媽的焦慮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寶爸,經常性地給予寶媽焦慮的壓力,又不能及時幫助化解。所謂的抱怨,也只是這些積累的焦慮,必須要有個出口而已。
寶媽需要一個發洩的通道,寶爸如果漠視這個信號,問題真的很嚴重
《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的一份數據調查顯示:中國婦女患有產後抑鬱症狀的人群比例高達50%~70%,超過10%的人如照料不周會發展成嚴重的抑鬱症。
看了這組數據,是不是令人讓人膽戰心驚?能對寶爸「抱怨」,是相信自己說出來,寶爸能理解自己。如果寶媽將「抱怨」的話,深埋在心底,就有可能真憋出病來。正如有的寶媽說,自己沒憋出病來,是憋出「月子仇」來了。事實上,根據調查數據,如果寶爸不能幫寶媽及時化解,得有多少的寶媽會遭受抑鬱的困擾?大多數的寶媽在外人看起來都波瀾不驚,但是寶媽的內心,或許就在與輕度抑鬱症做著艱難的鬥爭。
心情好的寶媽,更容易生出一個「報恩寶寶」,讓未來的生活充滿陽光
有實驗表明:當孕媽媽心情愉快時,胎寶寶也會感受到媽媽的愉快心情,它可能會有微笑的表情,會吃吃手指,在羊水裡翻翻跟鬥等等;當孕媽媽受到強烈的精神刺激、驚嚇、抑鬱、悲痛時,胎寶寶可能會做出捂著嘴巴害怕的樣子。
因此,寶媽如果在孕期的時候,生活保障到位,孩子營養充足,特別是寶媽天天都能有個好心情。即或有了什麼心事,寶爸也能及時給予支持化解,孩子就會發展得非常好,生出一個讓大家羨慕的「報恩寶寶」,將來無論在撫養,還是教育上,都會很省心。孩子的成長就會步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當然,也基本上不會發生讓寶爸「鬧心」吐槽的事了。
【家風育兒微觀察結語】
從夫妻雙方將生孩子提上議程開始,寶媽已開始經受各種壓力。孕期的反應,身體的負擔,身心狀況時時都處在變化之中。各種焦慮也油然而生。寶爸如果不能幫助寶媽及時的化解排遣,甚至可能引發嚴重的問題。理解寶媽,及時幫助寶媽排遣壓力,時常寬慰呵護寶媽,讓寶媽天天有個好心情,不但能避免寶媽「鬧心」的吐槽,養育出一個健康可愛的「報恩寶寶」,還能收穫一個更加和睦幸福的家庭。
家風育兒,事半功倍。
讓我們一起交流探討,共同分享親子生活的每一個美好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