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網
【證券日報】
滬指編制修訂在即 多數受訪投資者充分了解並充滿期待
三十而立。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上證綜合指數,7月22日將迎來編制方案首次修訂。
1991年7月15日,上證綜指作為A股市場第一條股票指數首次發布,且核心編制方法沿用至今。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上證綜指編制方案修訂多有呼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包括兩會代表委員在內的部分專家和市場人士再次提議對上證綜指編制方法進行完善。
由此,上交所於6月19日宣布,自7月22日起修訂上證綜指的編制方案。修訂方向包括剔除被實施風險警示(ST、*ST)的股票、延長新股納入時限、計入科創板上市證券等。
國家高新區發展獲政策支持 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六個方面任務舉措,在加大開放創新力度方面提出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打造區域創新增長極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家高新區作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在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顯著作用;在優化產業結構、鞏固優勢地位,提升影響力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質量、效率和動力支撐,讓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213家公司月內獲機構密集調研 10隻績優股成資金布局目標
7月份以來,個股表現較為活躍,兩市量能持續放大至萬億元水平,為A股上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雖然近期股指再度陷入調整走勢,但是機構調研上市公司的熱情未減,更有上市公司被100家以上機構多批次密集調研,引發市場關注。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7月份以來,共有213家上市公司接待了包括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海外機構、陽光私募、保險公司等在內的多類機構調研。
【證券時報】
「去中國化」甚囂塵上 應對美元霸權威脅不必緊張
美國近期在貿易、科技領域發起的諸多摩擦,以及在金融領域出臺限制性措施的潛在風險的上升,讓市場開始關注未來爭端向金融領域延伸的可能性。年初以來,針對美聯儲在疫情期間與諸多外國央行建立貨幣互換機制但未與中國央行合作,有學者提醒要警惕世界金融「去中國化」。不過,從市場的反應看,更多關注的是未來美國究竟是否會利用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的霸主地位,對中國切斷進入美元支付清算系統。
綜合多位受訪的資深金融人士的觀點看,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國際經濟聯繫日益密切,也是金融大國,從理性角度,世界金融很難、也不應該「去中國化」。缺乏中國參與,世界將失去巨大的現實商業利益和發展潛力。從過去的經驗看,美國金融制裁一般會採取漸進式的方式,通過持續博弈來實現制裁目的,不太可能直接動用諸如阻斷被制裁對象的美元國際收付,甚至要求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SWIFT)除名等極限制裁方式。
加配權益技術先行 銀行理財子公司後臺系統齊變陣
隨著監管要求的2020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時間節點臨近,部分業務發展靠前的銀行理財子加速向「固收+」轉型,投研體系正面臨重構。而鮮為外界所關注的是,在這一過程中,為各項業務開展提供底層支撐的IT系統也在迎來變陣。
銀行理財子加速轉型過程中,為各項業務開展提供底層支撐的IT系統也在迎來變陣。
「理財子公司管理人變更正在加速,產品相繼由母行遷移過來之後,理財子的業務量急劇上增,對『開業包』的需求就更大了。」恒生電子銀行解決方案專家盧德成告訴記者,理財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主體,和以前作為母行的資管部門,面臨的業務規則、監管要求都有變化,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之後,部分業務系統甚至要解耦化重構、獨立建設。
「免稅概念股」將添新丁 大商股份正在申請資質
炙手可熱的「免稅概念股」將添新丁。大商股份(600694)7月19日晚間發布重大事項提示性公告,近日公司及控股股東大商集團向遼寧省及大連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於支持公司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請示。大商股份表示,公司免稅品經營資質申請工作處於初期推進階段,最終能否取得資質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繼今年6月王府井獲得免稅行業「入場券」後,已有包括百聯股份、鄂武商A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正在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A股市場上,免稅概念也聞風大漲,中國中免今年來股價翻倍,王府井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上漲超400%。
【中國證券報】
多家車企積極投身 「新能源汽車下鄉」
7月18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汽車市場與消費論壇上表示,預計到2030年農村汽車千人保有量有望達到160輛,總保有量將超過7000萬輛。新增的產品可能導向電動汽車,預計以小型經濟型電動車為主。
在政策的推動下,多家汽車企業的相關車型將參與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包括北汽新能源EC3、長城歐拉R1和歐拉IQ、上汽通用五菱寶駿E100等。
外資機構表示 中國股市出現逢低買入機會
近日公布的中國二季度經濟數據表現亮眼。對此,外資機構紛紛表示,部分中國債券收益率已經回升,對於國際投資者已具有吸引力,國際資金的流入有望為債市的後續表現提供支持。此外,經濟復甦超預期,股市調整反而提供了逢低買入機會。
摩根資產管理全球市場策略師周奐彤表示,隨著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和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中國2020年二季度GDP同比上升3.2%,較一季度明顯反彈。從經濟活動數據來看,工業生產回升尤為明顯。
基金短期偏向低估值防禦 結構性行情仍是主旋律
上周后半周市場大幅調整,拖累大盤下挫,三大指數全周跌幅均超4%,兩市成交額在上周五大幅萎縮至1.1萬億元。基金人士認為,市場連續大幅下挫可能性不大,調整是布局機會,結構性行情仍是主旋律,操作上短期或偏向防禦,關注低估值的周期股、金融板塊等。
雖然市場短期下挫,但成交額依舊在1萬億元上方,基金人士認為,7月以來市場已經轉入增量邏輯,連續大幅下挫可能性不大,調整是布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