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最想坐在井邊樹下,搖扇,看星,納涼。
汪曾祺的夏天,是把「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晴都是涼的」。
唐魯孫的夏天,是杏幹桃脯鮮蓮藕的冰鎮果子乾,賣果子乾的手裡拿兩隻小銅碗,並不吆喝,只靠敲擊銅碗,招攬客戶。不知怎的,我想聽那清脆的敲聲,倒勝過吃那碗果子乾。
我的夏天,必須要有酸梅湯,最好是冰湃過的。
我並不是頑固的「國貨」愛好者,但在飲料這件事上,卻一直堅持本地特產。
愛好生活的中國人,發明出的夏季爽快美味強身健體冰飲,簡直是花樣百出。宋朝人的《武林舊事》裡,一下子就記載了17種「涼水」:甘豆湯、豆兒水、鹿梨漿、滷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團、五苓大順散、紫蘇飲、香薷飲……這裡的「滷梅水」就是最早的梅湯。
但一直到了元代,才正式出現了「梅湯」這個名字。《飲膳正要》裡記載的「白梅湯」,可以「治中熱、五心煩躁、霍亂嘔吐、乾渴、津液不通。」另有一本《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聽起來很玄乎的「醍醐湯」,其實就是用烏梅和蜜做主料,這和我們如今的烏梅湯,已經沒有很大的區別了。
明朝人民再接再厲,繼續花樣翻新。明朝人的夏天,有青脆梅湯、黃梅湯、鳳池湯、橘湯、茴香湯、梅蘇湯、天香湯、暗香湯、杏酪湯、綠雲湯、綠豆湯、橄欖湯、茉莉湯、豆蔻湯、幹荔枝湯、柏葉湯、桂花湯……所以,《金瓶梅》裡,西門慶的夏天,除了嬌妻美妾,還有一壺「蜜煎梅湯」。
他還特意囑咐小廝,不要其他丫鬟伺候,點名春梅「有梅湯提一壺來我吃」。
因為吃梅湯的那個上午,西門慶家裡來了一個算命的吳神仙。
吳神仙當然是作者安排來的咯,所以開了上帝視角,說誰都很準。比如說李瓶兒先克夫又幫夫,說潘金蓮命不好blabla,蹊蹺的是,本來是給各位奶奶算命的,西門慶忽然心血來潮,叫他也算算春梅,結果吳神仙說:
必戴珠冠。
明朝人做了官,夫人才能夠戴珠冠。吳神仙這樣說,最開心的人是西門慶,因為說春梅戴珠冠,就是說西門慶可以當官嘛。當然,這樣一說,也有人不開心了,這邊是吳月娘。她立刻說:
相春梅後來也生貴子,或者你用好他, 各人子孫也看不見。我只不信, 說他後來戴珠冠, 有夫人之分。端的咱家又沒官, 那討珠冠來? 就有珠冠, 也輪不到他頭上。《金瓶梅》裡,我最喜歡春梅。她雖然是吳月娘送給潘金蓮的丫鬟,卻並不對主母趨炎附勢,反而對一無所有的潘金蓮青眼有加,凡事願意施以援手。第一次讀《金瓶梅》,我特別不解金蓮與春梅的友誼,看到這裡,忽然明白,吳月娘待春梅,一直當她是丫鬟一般低賤,哪比得上金蓮的青眼有加,所謂「彼以眾人待我,我以眾人報之;彼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是也。
面對吳月娘的抱怨, 春梅當時就嗆了回去:
這樣的志向,西門慶家的女眷裡,恐怕只有春梅獨一份兒。後來西門慶去世,吳月娘要賣掉春梅,趕走潘金蓮。聽到要打發她,春梅一點眼淚也沒有,反而勸哭成淚人的潘金蓮:「娘,你哭怎的?奴去了,你耐心兒過,休要急壞了你。你思慮出病來,沒人知你疼熱。自古道好男不吃分時飯,好女不穿嫁時衣。」走時,她「跟定薛嫂,頭也不回,揚長決裂,出門去了」。
春梅性情剛毅,做事卻伶俐仔細。西門慶要喝梅湯,事先不曾預備,春梅來時,特意準備下冰盆,把壺置於冰中。「梅湯」用蜜煎,是明朝人的發明,宋朝人的梅湯用的是鹽滷,口感當然沒有蜜制好。
西門慶喜歡喝梅湯,《紅樓夢》裡,賈寶玉被賈政一頓打之後,也「只嚷乾渴,要吃酸梅湯」。襲人因為「酸梅是收斂的東西」不讓他吃。我每次讀到此,都很為賈寶玉鳴不平,襲人真是討厭,被打了屁股,連口酸梅湯也不讓喝。在《紅樓夢》成書的清代,酸梅湯非常常見。《清稗類鈔》中說:「酸梅湯,夏日所飲,以冰為原料,屑梅幹於中,其味酸。」「行道之人輒止而飲之。」清朝的《證俗文》裡說:「今人煮梅為湯,加白糖而飲之;京師以冰水和梅湯,尤甘涼」。可見那時候,酸梅湯的調味料已經由蜜轉向白糖了。
酸梅湯還是北京的好。我小時候只吃過酸梅晶衝制的偽劣酸梅湯,到了北京,才知道真正的梅湯滋味。和我同樣熱愛梅湯的南通人,還有卞之琳。他還給酸梅湯寫了一首詩:
可不是?這幾杯酸梅湯
怕沒有人要喝了,我想,
你得帶回家去,到明天
下午再來吧;不過一年
到底過了半了,快又是
在這兒街邊上,擺些柿,
擺些花生的時候了。哦,
今年這兒的柿,一顆顆
總還是那麼紅,那麼腫,
花生和去年的總也同
一樣黃,一樣瘦。我問你,
(老頭兒,倒像生誰的氣,
怎麼你老不作聲?)你說,
有什麼不同嗎?哈,不錯,
只有你頭上倒是在變,
一年比一年白了。……你看,
樹葉掉在你杯裡了。——哈哈,
老李,你也醒了。樹底下
睡睡覺真有趣;你再睡
半天,保你有樹葉作被。——
(哪兒去,先生,要車不要?)
不理我,誰也不理我!好,
走吧。……這兒倒有一大枚,
喝掉它!(老頭兒,來一杯。)
今年再喝一杯酸梅湯,
最後一杯了。……啊喲,好涼!
梁實秋四處找酸梅湯的方子,結果被信遠齋的老闆嗆了一鼻子灰:「請您過來喝,別自己費事了。」信遠齋的招牌是酸梅湯,老闆當然不肯把梅湯的秘方和盤託出了。我才不像信遠齋的老闆這麼摳門,酸梅湯好喝,其實不難。主料不過烏梅,山楂,桂花,甘草,陳皮。甘草不要放多,大致比例是2:2:1:0.3:0.5。
第一要義,要好好衝洗食材啊!!!不想喝上有土腥味的酸梅湯,一定要好好洗烏梅,用涼水反覆衝洗。
第二要義,一定要砂鍋。別的鍋煮出來的,都有奇怪的味道。
第三要義,煮之前要泡,泡半天最好。
泡完了之後,大火煮開之後,放冰糖,然後小火慢燉。注意,要看著,不時去攪動一下。兩小時差不多,看你喜歡的濃度而定。
梁實秋在《雅舍談吃》對酸梅湯的要求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味濃而釅」。我不喜歡這樣膩歪的梅湯,我的秘訣,在冰鎮梅湯裡點一點鹽桂花,喝到嘴裡,酸與甜、還有一點桂花的香,在舌尖上抵死的纏綿。
文中所有圖片出自網絡
李舒 出品 | 微信號:shxsy2015
山河小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