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平城區東街街道御河九號社區主任李白雪
公益達人用愛心實現工作創新
青春微記錄
李白雪 1985年出生,中共黨員,畢業於太原師範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專業,目前,在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在職研究生在讀)。2013年起擔任靈丘縣東河南鎮清泥澗村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黨支部書記、平城區東街街道御河九號社區主任,2016年至今擔任平城區紀委監委黨紀教育基地工作人員,2013年至今,擔任大同市水基金愛心公益協會理事長。先後獲得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範人物、山西省優秀志願者、靈丘縣尊師重教先進個人、全國青年社會組織「夥伴計劃」優秀項目、山西省五四青年獎狀等,2020年獲「大同市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本報記者 呂漢富
李白雪是一位從基層走來的「80後」女村官、青年公益達人。自參加工作以來,她時刻發揮優秀青年的模範帶頭作用,把為人民服務、為基層服務的理念貫穿於農村和社區的基層工作中,發起組建了「水基金公益」團隊,用愛心實現基層工作的創新,匯聚點滴力量,成就大愛無疆。
七年來,她的愛心腳步走過大同市轄區百餘個偏遠農村,發展了數以千計的志願者,提供了累計超過28096小時的志願服務時間,「暖冬行動」項目為上千名農村留守老人送去溫暖,「圓夢助學」項目幫助53名考錄一本的貧困學子圓夢大學。
融入農村 服務農民
「中國夢是13億人民的夢想。我的夢想是在基層綻放光彩,為祖國未來添輝。因此,我選擇了基層,選擇了農村,選擇了做一名大學生『村官』。」李白雪說。
2009年9月,李白雪懷揣著美麗夢想,來到靈丘縣東河南鎮清泥澗村任黨支部副書記。在農村6年,她與村民們結下了真摯和深厚的情誼,而這些都使她的夢想有了更清晰的輪廓。
清泥澗村是一個新型移民新村,農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務農和外出打工。在團中央的幫扶下,全村興建了 30多個有機蔬菜大棚。因農戶缺乏種植品種、技術服務、市場等相關知識,蔬菜時常遭遇病蟲害的威脅,減少了收入。李白雪了解情況後,上網查閱了大量關於農業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知識,走進蔬菜大棚,手把手地傳授農戶蔬菜種植知識及防治病蟲害農藥的使用方法,解決了農戶的燃眉之急。隨後,她又從大同邀請來了蔬菜經紀人,為有機蔬菜的銷售出謀劃策,打開蔬菜銷路。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要融入農村,熟悉農民,服務農民。」李白雪深知基層文化建設是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為了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她積極組織本村婦女們在村委會院內跳廣場舞,既陶冶情操煥發了大家的精神活力,又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地減少了夫妻打架、鄰裡不和、婆媳關係緊張等不和諧現象的發生。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李白雪淡定而從容地說,「基層幹部要從人民身上學習可取的工作方法,再通過這種方法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人民中去,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基層幹部為人民服務的能力。」
愛心實現創新之路
擔任大學生村官期間,李白雪在走村入戶調查時,發現很多農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生活條件艱苦,她大膽創新工作思路,於2013年3月25日組建了一支以扶貧助困為主題的自發性公益團隊——大同市水基金愛心公益協會。據了解,「水基金公益」是由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自願加入組成的,他們以奉獻愛心為共同目標相聚在一起,本著「以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加社會凝聚力的」原則回饋社會,愛心傳遞。
「面對群眾遇到的種種困難,如若能儘自己所能幫其解決,那就離自己的『夢』近了。」李白雪眼中的「中國夢」很實在:讓群眾生活中的困難越來越少,群眾對自己的生活和對整個社會越來越滿意,這個夢就會越來越逼真。2013年4月21日,「水基金公益」在靈丘縣東河南鎮清泥澗村開展了第一次愛心行動。
創立水基金公益初期,核心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5歲,是一個非常年輕,充滿活力和正能量的青年團體。隨著組織的不斷壯大,在2017年5月,申請成立了水基金公益團委,使社團內的青年朋友們更加緊密地凝聚在一起,團委書記定期組織青年朋友們進行團建,設計的活動形式豐富充滿青年氣息。
自2013年初建立至今,水基金公益一直秉承著「公益大眾化、公益慈善化、公益常態化、公益體驗化」的愛心理念,以「純民間、純公益」的公益初心,將愛心足跡踏遍了省內外106個偏遠農村,為農村的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和貧困學子募集了折合人民幣價值200多萬元的愛心物資,提供了累計超過23962小時的志願服務時間。
靈丘縣、陽高縣、廣靈縣、渾源縣五個貧困縣和大同縣、左雲縣、新榮區的100多個貧困村落。「暖冬行動」連續7年為以上縣區的留守老人送去「愛心棉被」共計1316條,並於2017年被評為「山西省優秀志願服務項目」;在助力教育脫貧方面,「圓夢助學獎學」項目連續六年幫助53位考錄一本的優秀貧困學子圓夢大學;在2020年初疫情肆虐,水基金公益團隊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在31天時間裡,先後募集10批次的價值17.8萬元的抗疫物資支援抗疫一線。
除常規公益活動外,還成功孵化了針對農村留守老人的「暖冬行動」、針對貧困大學生助學的「圓夢愛心助學獎學項目」,以及針對農村孤兒的「向日葵助孤計劃」等多個大型常規扶助項目,成立了「大美大同志工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參與到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設中。
傾力打造「三好社區」
2015年9月,李白雪調任到城區東街街道御河九號社區工作後,結合社區工作特性和自身經歷,從三方面進行了社區營造。
建立社區黨建團建基地,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將小區西側圍牆設計為社區文化長廊,不定期地根據重要事件節點更新內容。除了國學文化部分,還重點打造「習語」文化,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有關國家、教育、環保、家庭等相關語錄摘抄出來並製作成展板,布置在文化長廊中,供居民們閱覽。
營造志願文化小區,傳承華夏優秀傳統。御河九號社區是2015年新成立的社區,李白雪是社區的第一位工作人員。如何能既開展好日常工作,又能有新氣象和亮點工作是她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李白雪將組織水基金公益的思路帶入到社區工作中,協助物業組建了多支各類型的社區藝術團,並深入武警部隊、煤礦、敬老院、農村等地多次舉辦公益慰問演出,讓居民們在娛樂的同時還能兼具公益使者的身份,用歌聲舞姿、樂器書法等為他人帶來溫暖和快樂,傳遞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正能量。
研究社區特性,創新社區產品、打造社區名片。御河九號社區是「全國百家智能居家養老示範社區」「大同市智慧居家養老基地」,針對這一特性,她採用「社區+開發商+物業」深度合作模式,從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服務配套等方面強強聯手、通力配合,共同打造「智慧、健康、文化——三好社區」。協助辦理社區衛生服務站,並通過引入小區的智慧物聯網,使御河九號社區衛生服務站成為大同市城區智慧醫療和居家養老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