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在區民政局的指導下,
良口鎮碧水新邨「幸福食堂」正式揭牌運營,這是我區繼江埔街鳳二村、鰲頭鎮帝田村後的第三家幸福食堂,將實施政府引導、老人自助互助服務的新型養老模式。
當天早上,在簡單的揭牌儀式後,良口鎮碧水新邨「幸福食堂」正式運營。據悉,
幸福食堂位於良口鎮社工服務站內,可容納30多人同時就餐。就餐區裡除了設置了座椅外,還有一個熱水器供老人使用,旁邊設置了一個負責保留飯菜樣品的冰箱等,牆體上還貼有居民膳食指南、食品安全五大要點、幸福食堂申請流程圖等日常知識,提醒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鹽少油、控糖限酒等。午餐期間,老人們在社工站社工的幫助下,拿出社保卡進行刷卡,隨後便拿著就餐小票和打包盒前往食堂窗口遞給廚師或幫廚,待飯菜裝好後,再帶回家中享用。
「
如今,由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需求,幸福食堂不提供堂食服務,老人們需將飯菜打包回家吃。而對於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我們也會對接好,讓志願者幫忙送上門。」良口鎮社工服務站有關負責人介紹道,為了保障食堂的安全運營,幸福食堂選購的食材均在從化某一大型超市統一選購送貨,其次,食堂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在上崗前都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正規培訓。最後,食堂在菜式做好前,都會進行留樣,保存2、3天。幸福食堂的運營給周邊的老人帶來了很多便利,老人們在接過裝滿飯菜的飯盒後,一起結伴笑著回家。「黨和政府對我們越來越好,不僅能吃到香噴噴的住家飯,還可通過食堂結識一大群鄉裡,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前來取餐的梁姨說。
「良口鎮社工服務站是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搭建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平臺,以助人自助為理念,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手法,為良口鎮村居民個人、家庭、群體、社區提供補救性、支持性、預防性、發展性專業社工服務,主要服務板塊分別是黨建引領服務、重點服務、長者服務、家庭服務、青少年服務、特色服務。此外,社工站還積極連結『如願行動』平臺,為轄區範圍內的困境老人、兒童完成小願望。」該有關負責人介紹道。針對長者,服務站一方面為困境長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關懷、緊急援助、危機幹預、心理情緒支持、居家安全支持、支持網絡建立等必要服務;另一方面以轄區內一般性長者的實際需求為導向,依託和整合轄區多方資源提供多樣服務,提升長者生活品質,使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舒適地度過晚年。一直以來,我區不斷創新推出農村養老模式,探索鄉村社會服務新模式,解決鄉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效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而碧水新邨幸福食堂的揭牌運營,正是我區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以「幸福食堂」為核心,構建符合鄉村實際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解決農村留守、空巢老人,特別是特困、低保、低收、重度殘疾等老人就餐難題,打通服務基層「最後一米」的舉措之一。碧水新邨是一個大型回遷住宅區,有5個行政村村民回遷於此,既是典型的「農民新村」,也是以農民為主的大型居住社區。「幸福食堂」的建成,能更好地為五個行政村的村民提供助餐配餐服務。據良口鎮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該鎮將進一步以「幸福食堂」為核心,以配餐助餐為抓手,逐步豐富「幸福食堂」內涵,形成「幸福食堂+」模式,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助力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同時,堅持在黨建引領下,以幸福食堂為陣地,促進鄉村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融合,實現村民從滿足溫飽到精神富足。
據介紹,2020年,區民政局在碧水新邨以「社區花園」為切入點和載體,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動社區志願力量,帶動社區居民共同參與,一同建設真正的「社區」花園,打破傳統自上而下的公共空間營造方式,實現自下而上的建設思維轉變,引導居民深度參與到社區公共空間中,重新建立居民與社區、與自然、與他人的美麗紐帶,推動居民從社區公共空間的旁觀者、消費者、過往者,轉變為主動設計創造者以及維護管理者,打造從化慈善新地標及生態新景點,促進城鄉互動,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格局。未來,「幸福食堂」與社區花園將融合一體,為鄉村治理、村民互助服務提供重要載體,激勵村民從旁觀者變建設者,為農村養老服務發展探路。
若小夥伴們家中有長者符合以上標準
並希望在碧水新邨幸福食堂就餐,
可前往廣州市良口鎮社工服務站諮詢~
周一至周五(午餐時間:11:00——12:30 晚餐時間:17:00——18:30)
文圖:李燁威
編輯:黃麗敏
(本文由「廣州從化發布」原創發布,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眾號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