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上的農民致富經驗都很成功,我們效仿能成功嗎?

2020-12-16 城鄉彩虹橋

致富,是多少人做夢都在想的事情!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夜成網紅!很多這樣的例子,是我們農民朋友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很多電視臺也順勢而為,開闢了很多關於致富的典型案例欄目。

比如央視七套的農業致富欄目《致富經》等等就是城鄉彩虹橋君比較愛看的!經常準時收看。期期不落!

欄目裡講述全國各地農村主人公致富的故事,故事裡主人公大都會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取得成功,內容甚是精彩、鼓舞人心。

這裡不僅有農民,下崗工人、還有從事其他行業的轉行三農領域都很成功的人士。

所以,很多人在看過電視裡的致富欄目後,心裡難免會蠢蠢欲動,想要學習電視裡主人公的做法,然後通過學習電視裡主人公的致富方法甚至複製主人公的致富道路,來讓自己也獲得成功。

那看電視上的農民致富經驗都很成功,我們效仿能成功嗎?

城鄉彩虹橋君認為,我們應該這樣看待這種情況!

一,電視欄目裡成功人士的事例真實性絕對是沒問題的!

我們帶著能否確定成功的疑問,我們探討一下,電視裡的致富欄目裡的故事的真實性。我們能夠放心並且能夠肯定的是致富故事是真實的!為什麼呢?大家可以想一下,能夠在電視臺播出的節目,肯定經過了層層審批和把關。真實的致富故事才會有可能在電視臺裡對大眾播放。

致富故事是真實的,主人公是真實的,那麼我們去學習致富故事主人公的成功經驗與方法,我們會獲得成功嗎?

二,想法很美好,現實不一定都通用!

相信很多看到電視裡致富故事後,開始學習致富主人公方法種植和養殖的朋友,和本人一樣,想法很美好,結局很骨感。成功是很難的!

故事裡的事是真實的,只是故事裡主人公的故事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造就了現在的成功的故事主人公。他們無不經歷了多少次的失敗與教訓,一次一次的從摔倒的地上爬起來,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才換來了今天的成功。照搬,複製是不會成功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不同的環境、水土、不同的人,對一件事有著不同的影響,其結果自然就不一樣。天時、地利、人和。成功不是偶然的,眾多的因素才會造就一個成功之路。

三,我們可以學習經驗,但不能盲目效仿!

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我們既要學習致富故事裡主人公的艱苦創業精神,也要警惕那些打著致富的幌子欺騙老百姓的騙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即有不怕苦不怕累虛心學習的精神,也要有孫悟空般的「火眼金睛」。在創業的道路上,切莫病急亂投醫。警惕那些在致富路上衍生出的騙流量,騙加盟以及多種以合作、回收、包銷等套路的騙子。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有致富本錢,你知道你的致富本錢是什麼嗎
    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但你知道你身上哪些地方才是最值錢的嗎?我想每個人都想變成有錢人,變得富有,因為有錢了,你想幹什麼都可以。但是想變得富有這條路上,你得懂得要膽子大,要有超前的觀念才可以。
  • 中國廣電:通過5G看電視?醒醒,農民都已經不用鋤頭了
    02那這個天才般的主意會成功嗎?我們先來看看歷史——2006年,正值08北京奧運的火熱前夕,中國廣電苦思冥想該如何利用這一盛事的機會去發展壯大自己,於是,想出了要在手機上看電視這一招兒,主要業務場景是:奧運賽事期間,很多人要上班上學,未必都能守在電視前觀看比賽,如果能在手機上看電視,這需求肯定非常巨大!
  • 龍登彪:讓全村人都種上「致富樹」
    如今,依託精品水果,群眾都走上了致富路。龍登彪(左四)通過院壩會,與群眾交流黃桃種植技術。「剛開始,村民們都不抱希望,但我們依然幹得火熱,許多村民看到我們的勁頭,也紛紛參加進來了。」龍登彪說,「實在沒錢的時候,我就把家裡的兩匹馬賣了,得1.2萬元,用來買雷管、炸藥,當時家裡人比較反對,但群眾卻看在眼裡,放在心裡,這也極大提高了群眾修路的信心和決心。」
  • 中國教育拿下世界第一,印度不甘落後,下大力氣效仿我們的成功
    印度電報網6月4日文章,原題:中國成為全球高等教育一大中心,我們可從中學到什麼 中國建設世界級大學並成為全球高等教育一大中心,印度可從中國的成功經驗中學到很多。中國能吸引大量外國學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建成了幾所世界排名很高的大學,二是中國大學創造各種條件使留學生安心學習和居住。
  • 成功最大的障礙來自於自我設限:《思考致富》讀書筆記
    《思考致富》譚小鴨讀書筆記一句話介紹《思考致富:獲取財富的13條白金法則》:這是一本教你如何駕馭自己思想的書。#致富#人人都想成功,人人都想致富。我們的大腦會被頭腦中的主導思想所吸引。而且,通過大多數人都不了解的方式,這種吸引力會將我們引向與自我意念一致的力量、人和環境。這些「磁體」和我們主導思想的本質相協調。第二章致富第一步——願望:所有成就的起點我們唯一的限制是那些我們在自己的心中樹立起來的限制。
  • 莊上「大棚」,鋪開農民致富路
    柳林縣石西鄉上莊村屬純農業村,因緊鄰黃河岸畔,跟黃土高原上的其它村莊一樣,偏僻、落後,充滿原始古老的氣息。近年來,依託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地貌特徵,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其中大棚甜瓜更是以其香甜可口而遠近聞名,輻射全省各地。
  • 【人大代表風採】王強眾:帶領農民一起致富
    2017年從熟悉的人造草坪領域涉足現代農業,王強眾有自己的看法:「我生長在農村,對農村、農民有著深厚感情,我們農民朋友非常艱苦,他們的收入也是來之不易。我的一個願望就是要進入現代農業,帶領農民一起致富。」淮安區施河鎮地處淮安、揚州、鹽城三市交界,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資源匱乏。
  • 「了解更多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
    比利時埃諾省農業與農業工程中心馬鈴薯晚疫病防治專家、孔多塞大學生物系教授弗朗索瓦·塞蒙尼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的現代農業發展經驗和脫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借鑑。馬鈴薯晚疫病是馬鈴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害嚴重時可導致減產40%,但晚疫病在早期無法靠肉眼發現。1999年,塞蒙尼爾到北京參加會議,從中國同行那裡了解到,重慶山區一些地方的馬鈴薯晚疫病比較嚴重。
  • 【中國夢·勞動美】致富路上的新農民 ——付萬紅與他的家庭農場
    周邊的鄉裡鄉親都不太看好,認為種田既辛苦,又掙不到什麼錢。買機器設備、種子化肥還得投資一大筆錢,這筆帳不划算。但是付萬紅頂著壓力還是決定要把這條路走下去,他四處借錢買來了設備,可是初期因為缺乏田間管理經驗,流轉的幾十畝水稻收成十分不理想。
  • 比利時農業專家:「了解更多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
    比利時農業專家:「了解更多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 2020年12月14日 11:05   來源:人民日報
  • 歷代農民起義都聲勢浩大,為什麼最終成功的寥寥無幾?
    農民起義從秦末到清末成功的就只有兩個人,嚴格意義上來說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朱元璋。很多的農民起義都中途夭折或者被統治者鎮壓了,就算能夠形成不錯的發展趨勢,大多數也會慢慢衰落,那麼為什麼農民起義大多沒有成功呢,其實跟歷史的大環境有很大關係。
  • 走向成功的秘訣
    當我們失敗的時候會有怎樣的心理呢。是無法接受現實?還是無比的憤怒?是感覺有幕後黑手操控還是分析自己的問題呢?有經歷過失敗,才知道成功的可貴。成功真的有捷徑嗎?聽成功人士的經驗真的可以走向成功嗎?書上說的方法真的有效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麼?
  • 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經驗哪個重要?
    如果你是一個上進的人,那你一定會經歷很多失敗,你也會經歷幾次成功,總體來說你經歷的失敗會遠遠多於成功。 成功當然是好的,失敗誰也不喜歡。人們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是對的,但「成功」又何嘗不是成功之母呢? 你還記得那些你玩過的遊戲嗎?
  • 湖北一農民自製單人飛行器成功,為啥中國的農民都愛造飛機?
    近日,根據相關媒體報導,53歲的湖北農民舒滿勝成功製作了一款新式的單人飛行器。這個飛行器約35公斤重,能夠將一個成年人帶到空中飛行十幾分鐘。舒滿勝告訴記者,自己早在2008年就開始製造各種飛行器,還曾製造過飛碟。
  • 專業種植帶動農民致富
    曾馬勝是遂溪縣草潭鎮人,曾在外地工作,後辭職回到老家承包土地發展農業,幾經失敗,終於走上致富的道路。目前,他承包的土地達3000多畝,是當地最大的專業種植戶之一,帶動了一方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致富。2014年,曾馬勝開始成立「遂溪縣茅山種植專業合作社」, 該合作社由127戶農民組成,當時貧困戶有101戶。新生力量的加入,合作社「芝麻開花節節高」,加入合作社的農戶每年收入也穩步增長。另外,他不斷調整種植結構,除了保持番薯、西瓜產業,還發展火龍果、火參果等新興產業,並延伸到港門鎮和雷州市客路承包土地種植香蕉等。
  • 鄂爾多斯小夥放棄城裡工作改當農民,與父親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我家裡就這麼一個兒子,」李宏怎麼也想不明白,兒子為什麼想要放棄穩定的工作來當「新型農民」。「能實實在在的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這樣的生活更充實。」李鵬博的「算盤」裡,新型農民和傳統農民最大的區別是「改變」二字。用科學種植方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農業成本;讓機械化作業代替傳統種植模式;線上銷售農副產品……在他眼中,土生土長的自己在村裡大有可為。
  • 彭陽縣關於生態移民的成功經驗與成效
    彭陽縣自2011年「十二五」實施生態移民以來,縣委和政府穩紮穩打「四項舉措」,立足搬遷後移民生活的可持續發展,真正幫助移民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可融入」。一是堅持政策導向穩步推進易地搬遷政策實施。
  • 《成功與運氣》有一種成功經驗叫運氣
    下次你想再這麼扔一次,精準的瞄準,百般努力,可是怎麼都進不去了。我們為拍了這個劇,每個人都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我們想讓它是人類所能做到的最好的電視劇,但是你知道嗎?隔壁《老爸說了算》的劇組也是這麼投入的。那麼為什麼非得是我們這個劇大獲成功了呢?我真想知道為什麼,這樣下次我還有機會在電視業再拼一把。可是說實話,現在這個片能成,我已經是偷著樂了。
  • 明年「新三通」通到農村,農民受益都拍手稱好,你們村有了嗎?
    這是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更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三年,農村各項建設步伐加快,喜訊連連。到2020年,農村「新三通」全面普及,3個「新三通」基本實現,農民家家受益拍手稱快,農民生活將發生重大變化。01硬化的公路「家道」鄉村通是多年前農村交通建設的口號和目標,也是幾年前一代農民的期望和願望。
  • 農民企業家李佳陽的坎坷成功之路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48歲的李佳陽29年商海奮楫,愈加從容練達,和他同時代的農民企業家,有著相似的經歷:童年經歷苦難,青年奮起創業,中年伏櫪而不輟。李佳陽也在浩大的時代畫卷裡跌宕起伏,成就著自己的人生。19歲成了「萬元戶」1972年,李佳陽出生在雪峰山下洪江市鐵山鄉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當時家中貧寒,為了貼補家用,16歲就輟學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