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果譯文 | 美拉德反應VS水活性(下)

2021-03-03 漿果精品咖啡

從南京回來,

一路上,

都在循環這首歌。

上期回顧:

漿果譯文 | 美拉德反應VS水活性(上)

《烘焙時美拉德反應與水活性之間的關係》(下)

Chris Kornman | November 22, 2017

網址:https://dailycoffeenews.com/2017/11/22/the-relationship-between-water-activity-and-the-maillard-reaction-in-roasting/

烘焙中出現的主要不同點在於,整個烘焙時長與熟豆色(通過ColorTrack色譜儀進行測量的)值之間的關係。當烘焙高aW樣品(較黃)時,顏色改變的更加戲劇化,與低aW的豆子比,所需要烘焙時間要較長一些。

當對哥倫比亞生豆進行烘焙時,我使用IKAWA樣品烘焙機進行烘焙,本機可以避免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烘焙時長和烘焙溫度不穩定。使用三種不同設定的烘焙曲線,其中只對烘焙時長進行調整,在1分鐘之內將溫度從150攝氏度(302華氏度)上升到200攝氏度(392華氏度)。正因為IKAWA的溫控和時間設定太準確,烘焙中兩個哥倫比亞樣品都的水活性高低特徵不需要進行太留意的觀察。

將IKAWA烘焙出來的熟豆進行色澤評分,結果很有趣:高水活性的樣品在一定烘焙時長中其顏色變化更具有戲劇性。同時也重複了高水活性樣品、越延長烘焙時間,豆子的顏色越深。下面圖示顯示了每次烘焙後通過ColorTrack色譜儀所得出的烘焙度讀數。每個樣品再烘焙走出三個烘焙曲線。

8月份的時候,我運用了相似的烘焙風格,嘗試用CoffeePro樣品烘焙機對瓜地馬拉咖啡進行烘焙,將風門調節至弱風,但不會測量不到的程度從而將其變化來影響滾筒的溫度。加大火力,但仍趨於弱火但仍然可以測量出風門的數值,小火烘焙高水活性的樣品溫度比低水活性的豆子升溫率要快很多。在第一次烘焙過程中當我同時降低火力,低水活性的豆溫突降5華氏度,但是高水活性樣品溫度保持不變。

當我在烘焙時同時降低火力時,低水活性的豆溫突降5華氏度,但是高水活性樣品溫度保持不變。

我還觀察到一個特點:在整個烘焙過程中無論我調節火力與否,樣品水活性越高,回溫點越低。

聚眾感官數據

根據三種不同的烘焙風格,對瓜地馬拉兩款高aW和低aW的生豆樣品進行烘焙,我徵求餓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旗下烘焙師協會的自願者進行感官測試,盲測喔。一共63名註冊烘焙師,從0到3,對6個樣品的甜感、酸感和純厚度進行打分。萃取方式是利用Bunn coffeemakers進行萃取。

所得出的結論與我付出心血的有關咖啡美拉德反應以及如何影響咖啡的甜感、酸感和純厚度截然契合。但是,生豆的水活性越高,酸感越強,不管怎麼烘,都是如此。水活性低的生豆,對延長美拉德反應時間不太受歡迎,酸度當然或高或低不穩定,無論美拉德反應是快還是慢。水活性越高,風味越不受美拉德反應時長所制約,這只是相對來說的。

尤其是,高水活性樣品不會被美拉德到一爆前的著味期所制約。而低水活性樣品則對美拉德反應階段火力大小更加敏感,很可能因為水活性低,化學反應速率也隨之降低的原因。在低水活性的樣品烘焙中,此種特性顯現的更加明顯。

哥倫比亞 / IKAWA樣品烘焙機感官評測

在盲測階段,其中5名烘焙師嚐出了哥倫比亞豆,也是用0~3分評分系統來評測咖啡的甜感、酸度和純厚度。下圖是我把平均值放入在內:

上圖都是在高水活性樣品中,美拉德反應越快越強時,所表現的。除非咖啡不會像瓜地馬拉那樣,難以猜測它的感官回應,無論時加快或減慢美拉德反應速率亦是如此。但是,高水活性生豆樣品更加容易預測效果,美拉德反應時長越短,咖啡甜感足且乾淨;美拉德反應時間過長,咖啡會給我們帶來甜感但是沒有酸感了。

總括

我麼已經得到足夠的證據,可以讓我們不得不相信,烘焙中水活性和美拉德反應之間的關係親密無間,並可主導風味影響我們的感官。下面是總結出的一些兩者之間關聯理論:

美拉德反應效率,可以影響我們對咖啡的甜度、酸度和純厚度的感知。(反應快=高甜度和酸度;反應慢=口感更平衡純厚度更高)

生豆的水活性(Water Activity)會影響美拉德反應速率以及生豆顏色和糖的焦化變色。

在所有客觀條件均等和之下,兩種不同水活性的咖啡進行比較,高水活性的咖啡(aW接近0.70):

1. 美拉德反應速率也許會增高,而且在此烘焙階段,升溫速率也會加快。

2.可能表現出對美拉德反應的熱(速率)有彈性的酸度。

3.一爆的時間和溫度會更容易預測

4.在相同的爐溫和烘焙時長之條件下,烘焙度會更深。

一名合格的烘焙時,到底何所為何所不為?哈哈,看心情咯!若選擇水活性高的生豆進行烘焙的話,你會發掘出來它更愉悅的風味,但是賞味期會變短;對於高水活性的咖啡來說,沒有必要為了平和風味而在美拉德反應之時加大火力。但主要的是,變量太多,可能性太大,再多的實驗也無法證明你的那一鍋豆子會與我們的實驗結果相提並論。知曉並理解美拉德反應和水活性之間的關係,可以給我們更多的空間和選擇,但是豆子到底怎麼烘,還是我們說的算。

全文翻譯完畢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漿果譯文 | 美拉德反應VS水活性(上)
    筆者花費數月的時間,針對烘焙過程中生豆水活性和美拉德反應進行檢測和研究。我經常和我的同事討論,水活性會影響烘焙風格嗎?一些同事已經在他們的領域對該話題進行了分析,並且根據自己的出的結論,撰寫了一些文章。可令人笑掉大牙的是,在三個最應該測量水活性的理由中,水活性會影響烘焙風格是最不重要的一個。
  • 漿果譯文|《咖啡烘焙師伴侶》第十七章:選購烘焙機
    漿果譯文|《咖啡烘焙師伴侶》第二章:生豆的化學物質漿果譯文|《咖啡烘焙師伴侶》第三章:生豆處理和存儲漿果譯文|《咖啡烘焙師伴侶》第四章:生豆烘焙物理變化漿果譯文|《咖啡烘焙師伴侶》第五章:烘焙化學(上)漿果譯文|《咖啡烘焙師伴侶》第五章:烘焙化學(下)漿果譯文|《咖啡烘焙師伴侶
  • 漿果譯文 | 咖啡職人必備水科學之二:感官數據(上)
    往期回顧漿果譯文 | 咖啡職人必備水科學(一)翻譯正文咖啡之人必備水科學之二感官數據(上)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地了解了關於水的化學知識及成分(原文在https://dailycoffeenews.com/2018/08/15/a-practical-water-guide-for-coffee-professionals-part-i/,華夏之譯文在
  • 《採後技術手冊》第二章:咖啡漿果和種子的水份(4)
    水活度是一個熱力學參數,定義為種子中水的化學勢,指的是系統中分子的能量。它所表達的是水的潛在動能,從而參與化學以及生化反應,以及孳生真菌。系統中有很多變量影響水活動:水在種子中與其他化學元素結合的形式。在這種情況下,較高的氫鍵的生成率,較低的水活性相比,系統主要有疏水鍵。組成種子的化學基團。
  • 漿果譯文|咖啡是喝不死的
    他們來店裡經常問的問題是關於萃取率、油脂、烘焙度、莊園等等,和這些客人聊天交流,可以互相交換很多對咖啡的理解和知識;與咖啡達人相比,另一種人漿果稱他們為「咖啡愚人」,進漿果店裡後趾高氣揚,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可一問我問題就露餡了:「你們的咖啡豆新鮮不?」、「來杯拿鐵不要太甜」、「你家焦瑪沒有星巴克的好喝!」、「你們家奶是什麼牌子的?」⋯⋯這種裝逼的人真的是太多了。
  • 漿果譯文|咖啡烘焙:從咖啡豆中開發風味
    翻譯前言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解釋完了漿果為什麼攆人,沒有人對我攆人有意見了,這不,有一群人說我用繁體字寫文章在「為難」讀者!國字雖然筆畫多,但是由於是象形字所以非常好理解,容易記住,咱們漢人文化幾千年來積攢下來的精華當然有其道理,簡體字把這些精髓都減掉了,使當今人們提筆忘字,讀書無法入神和走心。生產程序可減、苛捐雜稅可減、傷風敗俗可減、不雅習氣可減,但是文化不能減!所以漿果夫婦願意以我做起,弘揚國字文化,對那些懶惰不好學的反對人士說不!漿果現在用國字,今後也會用國字,因為國字是我們的母親字!
  • 無處不在的美拉德反應
    幾乎所有含有羰基和氨基食品在加熱條件下均能產生Maillard反應。Maillard反應能賦予食品獨特的風味和色澤,所以,Maillard反應成為食品研究的熱點,與現代食品工業密不可分的一項技術,在食品烘焙、咖啡加工、肉類加工、香精生產、製酒釀造等領域廣泛應用。
  • 《烘焙師宣言》| 焦糖化反應/熱降解反應(一)
    咖啡豆中焦糖化反應的程度看起來與你烘焙時的最終豆溫有關係。我覺得是因為,通過大量杯測,發展期越長,甜感保留得就越多,但是看起來升高爐溫及不同的發展效率便可以將其掩蓋。換個說法,甜感,焦糖化反應/熱解反應的程度,與發展時長是不相關的。因此,我們把出鍋溫度當成了不好掌控的惡魔。咖啡中的蔗糖是糖分的主要來源。
  • 『漿果譯咖啡』之「世界最流行的盛夏雞尾咖啡」
    『正文』2015年的盛夏,漿果所在城市杭州已成為天然的「桑拿房」,除了空調房裡納涼之外,一杯夏日飲品變成必要,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說,與咖啡結合的飲品更是錦上添花。漿果獻給大家國外最流行的15種盛夏雞尾咖啡。大家不妨試一試,相信會為您的夏日增添一絲涼意。
  • 和漿果了解烘焙師們的牛逼術語!
    很多來漿果的顧客一進門就問知識份子的咖啡豆的烘焙度,我告訴他們所有知識份子的豆子都是中烘的,他們對此表示質疑,繼續問知識份子到底是一爆末還是進二爆的時候出豆的,我反問:「你覺得中烘的豆子是一爆末還是進二爆的時候出都呢?」。
  • 漿果譯文 | 咖啡職人必備水科學(一)
    水的pH值為何時常發生變化呢?水,在純淨狀態下,會極易與其他物質結合(如CO2),導致極大影響水的pH值,舉個例子,大家可通過該網站(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like-oceans-freshwater-is-also-acidifying/)全球供水越來越酸化了解一下。
  • 《採後技術手冊》第二章:咖啡漿果和種子的水份(2)
    想到那個時候,雖然學習成績在大學裡數一數二,但畢竟年輕叛逆,雄性荷爾蒙在遠離父母的管治下氾濫。我15歲雅思7分,A-Level的成績幾乎滿分,大學本科也拿了1st Honour,讀MBA時寫的論文發表在牛津大學的校內年刊上,寫的BP被四大審計公司之一採用。
  • 漿果譯書 |《生豆採購指南》瑕疵豆
    目錄 & 序言🔗引子🔗經營理念(上)🔗經營理念(下)這一點大錯特錯,豆體大的豆子,細胞纖維壁相對薄,與正常豆相比,由於細胞內部空間較大,水活性相對較高,熱傳遞相應更加透徹,更容易烘熟;豆體相對小的豆子,細胞纖維壁硬度大、含水量集中、水活性較弱,熱傳遞效能更慢一些。更何況豆體小或原豆中的糖分、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集中在種子胚乳當中,含量相對多些,對出品咖啡風味品質貢獻極大。這都是華夏及其他烘焙師的經驗所得,不信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 漿果咖啡英語課堂講義(3)
  •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g)
    CHEMEX出品的咖啡呈色,猶如陳年紅酒,濃厚紅褐色卻帶有一絲透明的朦朧感。不僅如此,紙濾咖啡可放大咖啡中的甜感物質,但若操作不慎,則會像法壓壺咖啡一樣醇厚度失格。筆者個人覺得咖啡中的甜感,至少大部分甜感,則是因為視覺上的心理作用。萃液所顯現出來的深紅色,則會刺激人腦中甜感區域的神經細胞,以此。如今,市面上的錐形濾杯及濾紙品牌雖大同小異,如出一轍。但在操作手法上還是略帶差異的。
  • 漿果咖啡英語:PWN黃曼烘焙演示
    所以說太多的變量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特有的外界環境下,將不同的咖啡豆的莊園特性表現的淋漓盡致,只有這樣,才不辜負整個咖啡產業鏈的同行們,才不辜負我們的消費者。烘焙中,無論你烘什麼豆子,哪怕是玉米粒,你都會經歷變黃期、美拉德反應,焦糖化反應,一爆,碳化反應,二爆。。。如論是下豆溫度、回溫點、ROR、發展期等等,你都要知道,你在做什麼?你在烘什麼豆子?
  • 漿果譯《咖啡詞典》(卅五)
    未完待續⋯⋯往期回顧🔗漿果譯《咖啡詞典》譯前心得🔗漿果譯《咖啡詞典》(一)🔗漿果譯《咖啡詞典》(二)🔗漿果譯《咖啡詞典》(三)🔗漿果譯《咖啡詞典》(四)🔗漿果譯《咖啡詞典》(五)🔗漿果譯《咖啡詞典》(六)🔗漿果譯《咖啡詞典》(七)🔗漿果譯《咖啡詞典》(八)🔗漿果譯《咖啡詞典》(九)🔗漿果譯《咖啡詞典》(十)🔗漿果譯《咖啡詞典》(十一)
  • 漿果翻譯:《SCAA阿拉比卡瑕疵手冊》(4)
    未去過印尼產區之前,通過很多咖啡烘焙師,以及一些現有文獻中,僅僅學習到那些未成熟豆很難再生豆狀態下看出來,只有在烘熟了以後才可以見到。它的樣子,和烘熟了的咖啡豆顏色(先不提烘焙度,因為不重要)要淺的多。但其實,真正沒有成熟的豆子,是無法走到【濕處理】這一關的。當沒有成熟,或者部份成熟的咖啡漿果,進入到了脫果皮機中,就會被碾碎。
  • 潮汕美食錄|美拉德反應下的獨特風味
    裹餡,脫模,放入烤箱,180度的高溫使糕餅表面發生合成香味成分的美拉德反應,餅皮上色,酥底起酥,便意味著腐乳餅烤好了~紀錄片中提到了美拉德反應,不知道這是什麼的我還特意去查了一下,簡單來說,就是在高溫下,胺基酸(來自蛋白質)和還原糖(葡萄糖、果糖、乳糖等),激烈地碰撞和重組,從而產生數百種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