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悉高力士大多是從「力士脫靴」這件事了解到的,感覺此人就是個笑面虎,當前顯得很好,背後算計,誣陷李白,致使李白被皇帝排擠。但這只是其中一點,高力士其實是個忠臣,一生忠心護主,並且還是個有真才實幹的人。讓我們詳細了解下唐朝呼風喚雨的宦官高力士。
官二代出身,突遭變故
宦官的出身基本都是很悲慘的,沒有特殊情況,誰願意做這種事。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一聽就知道是個出身不錯的家庭。高力士的父親是馮君衡,曾經擔任潘州刺史,這是一個妥妥的官二代。但是那個時期是武則天剛掌權期間,政局動亂,很多當官的都被清理了。高力士的父親就因為沒有及時討好酷吏萬國俊因嶺南流人謀反案牽連被冤殺,高力士年幼沒有被殺,但遭受閹割,從此入宮當了太監。
高力士本就是官二代,從小長得十分俊俏,又非常聰明,因此被人進獻給了武則天。這應該是所有太監都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伴君如伴虎,何況又是武則天。
高力士並沒有因為命運的捉弄而自暴自棄,反而十分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去「習藝館」學習騎術和文化,這也使得高力士成為了文武兼備的人才。
因得罪武則天被罰
武則天本身就為女人,很多事在乎細節。有一天晚上,是高力士值班。武則天睡覺把被子蹬開了,由於高力士沒及時把被子蓋上,導致武則天第二天就感冒了。
皇帝感冒可是大事,於是把高力士暴打了一頓逐出了宮。
在古代,得罪了皇帝,哪還會有好下場,大家都會躲著走。但高力士命不該絕,有著一番大事還在等著他。
遇到貴人
宮裡有個宦官叫高延福,此人非常欣賞高力士。由於宦官大多很早就入了宮,沒有子嗣,因此會收義子。高力士做了高延福的義子,於是不再姓馮,改為姓高。
高延福這個人非常懂得皇帝的心思,為人又十分圓滑,對高力士更是傾囊相授。只過了一年,高力士的辦事能力就有了質的飛躍,長得也是越來越帥氣。武則天聽說後,很是好奇,就把高力士又召回了身邊,封為「宮帷丞」。
但是高力士一生忠於的並不是武則天,而是另有其人。
遇見真主
高力士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宮廷爭鬥「神龍政變」,從中覺察到了將來最有希望登基的是臨淄王李隆基,從此就將一生的籌碼都壓在了他的身上。
李隆基能夠登上皇位多虧了太平公主的支持以及高力士的拼命爭取,將韋後的勢力土崩瓦解。
事實證明高力士擁有超前的眼光,押對了寶。李隆基登基後十分信任高力士,封他為太子太保,並且一路高升。
高力士並不是一個只會說話照顧皇帝的僕人,而是一個文武全才。李隆基雖然登基了,但是朝廷大臣並未完全歸附,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處理。高力士剷除了很多的威脅,任用信任的人,開始了掌權之路,權傾朝野。
高力士的處世之道跟和珅是一樣的,雖然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距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但卻從來沒有想過造反,凡事處理好後,都要向李隆基報導。
但也正因如此,給了安祿山可趁之機。安祿山這個人十分有野心,早就想要竊取大唐的天下。這一點被高力士看出來了,多次提醒李隆基注意此人。但是安祿山十分會裝,每次在李隆基面前都裝出一種傻裡傻氣的樣子,故意出醜來討好。並且自己甘願認小自己好多歲的楊貴妃為乾媽,藉機討好。
安祿山的政策是成功的,最終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李隆基被迫逃到蜀中,皇帝的寶座也被太子李亨奪走了。
高力士並不受李亨的賞識,還遭人陷害,以至於被流放。走到巫州,高力士寫了一首詩:「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從這首詩也可以看得出來高力士被人排擠後非常的悽涼,但是內心對李隆基依然保持著無比的忠誠。
寶應元年(762年)三月,遇大赦的高力士終於可以回歸,一心想要見到李隆基。到達郎州的時候,恰巧聽到其他流放的人談論關於京城的事情,說道李隆基已經駕崩了。高力士聽到後,向北遠望,號啕大哭,以至於口吐鮮血而死。
李豫因高力士是耆宿長輩,曾護衛先帝,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於泰陵。
結語
高力士的一生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谷,唯一不變的就是對李隆基的忠心。同時也是個恩怨分明的人,對於他的恩人養父高延福盡了作為兒子的孝道,美食供養。
人的一生不可能十分完美,有好有壞,後世的評論也都是從各自的角度去了解的。人這一輩子做好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無怨無悔足矣。
梧桐一緣——原創歡迎關注,每天都有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