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宦官,皇帝近侍之人。宦者,為代表皇帝的星座旁邊的伴星,然而封建王朝自東漢起,宦官皆為閹人。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豈敢毀傷?於是身體有殘缺的宦官成了最讓人瞧不起的一類人。身體的缺陷加上他人的鄙視,造就了無數宦官心理問題嚴重,得勢者欺上瞞下,弄權造反者比比皆是,然而唐明皇身邊的高力士是一個例外。
提起高力士,大家可能只知道兩件事:為李白脫靴,勒死楊貴妃。這兩件事都不是什麼好事,一個顯得他卑躬屈膝,一臉奴相,另一間則顯得他心狠手辣。總之,提起他,似乎和別的太監並沒有什麼不同。
然而,歷史上的高力士,反倒一直被稱讚。甚至有人說他是"千古賢宦第一人"。賢者,居高位知大義而行無忌者。那麼高力士如何為"賢宦",又怎能成為"第一人"且聽我慢慢道來。
賢者須有能。高力士一開始搭上李隆基時,李只是一個藩王。此時的高力士已經在武則天身邊服侍了幾年,本職工作做的自然是沒毛病。李隆基對他亦以禮相待,兩人又只差一歲,所以關係好的不得了。
李隆基能當上皇帝,創立開元盛世,靠的是平定韋氏之亂和發動"先天政變"兩件大事。一個是對當時的掌權者韋後下手,一個是對皇室大權在握的太平公主動手。稍有差池,除了李隆基,其他人都是要誅九族的。高力士身為李隆基的內侍,絲毫沒有迴避,參與謀劃,拼殺時亦不顧生死。
得志的李隆基對他越發信任,成為太子之後馬上把他提拔為太子太保,依然常伴左右。到後來殺了太平公主,完全掌權之時,更是把內務府老大的位置給了高力士,並且封了一個右監門衛將軍。此後對高力士,只以"將軍"為其稱呼。
待到天下初定,四方呈上的奏摺,李隆基直接吩咐給高力士,非重大緊要事件,都由高力士裁決。雖說此時的高力士權傾朝野,但他仍盡心盡力。每日奏摺,他都要詳細閱讀分類。雖然行的是代理皇帝之職,他卻從來沒有濫用權力,一切以皇帝角度出發。近者不避、親者不救。所以天下仍井然有序。所以皇帝才會說"有高力士在前面做事,我才能安心休息"這樣的話。
到了老年,創出開元盛世的李隆基終於飄飄然了。他對高力士說:"朕老了,朝中事交給宰相,邊境之事交給各將領,我啥也不用幹,高枕無憂。"按常理身為皇帝身邊的太監,高力士只要應承兩句順著他的話就行了,主僕都高興。
可高力士卻說:"我可聽說雲南那邊老是有戰敗的消息,而且胡人藩將擁兵太盛,一旦他們造反將很難處理,怎麼能說安枕無憂呢?"這話雖然皇帝很不愛聽,但是也沒捨得責罰他。
不過還真叫高力士說中了,直到安史之亂爆發,皇帝才後悔不已,"悔不聽汝言!"
好不容易平了安史之亂,太子等不及要做皇帝了。李隆基已然有心無力,便做了太上皇。但是他在百姓中的影響力還是不錯的,一日上街,百姓自發跪拜。整的當朝皇帝李亨並不高興。而且此時李亨臥病在床,李林甫便添油加醋,並且說他的病都是高力士一行人搞的鬼。
見李亨虛弱,李林甫便私自下詔,把太上皇搬到太極宮甘露殿,然後帶著兵在路上攔截。當李林甫一行拔劍出鞘之時,高力士挺身而出,大聲訓斥。李林甫怕落了罵名,終是不敢造次,這也是高力士最後一次護了李隆基的周全。
此後不久,高力士還是被陷害,流放到了黔中道。兩年後得到赦免,回鄉途中方知李隆基已經去世。他向北跪拜,悲痛不已,吐血而亡。
高力士與李隆基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多,比如他為李隆基物色了好幾個美女(包括楊玉環);他為李白脫靴,又因此陰了李白一手,還有在馬嵬坡勒死楊貴妃。
筆者並不想細說,因為他窮極一生所作之事,都是為了主子李隆基,也是為了李隆基手裡的江山,並無私心。這一點,很多名臣都未必能做到。
唐明皇李隆基的陵墓旁,有一個並不起眼的土堆。那裡住著的,是他的侍從,更是他的朋友,高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