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意特設專門康復中心。
4個月了。丹尼爾總是感覺腦子裡有一團漿糊。
他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都降到「金魚水平」。前一秒念叨的事,扭頭就忘。有時,讀著書、寫著字,突然腦中一片空白。很多字根本想不起如何拼寫。
3月時,這名28歲的英國環境研究員,與樂隊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巡迴演出。「我很快出現新冠肺炎症狀。臥床休息數周后,我並沒有康復。而是失去了自主呼吸的能力,經常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近日,丹尼爾隱去姓氏、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如是說。
病癒至今,丹尼爾甚少出門。偶爾散步1分鐘,他都感覺疲憊,四肢無力。
「丹尼爾不是個例。」美國德克薩斯McGovern醫學院路易斯·奧斯特洛斯基·齊希納爾(Luis Ostrosky-Zeichner)教授告訴CNN,約80%的新冠肺炎患者屬於輕症或無症狀者。而對20%危重症者而言,後遺症狀或將持續幾個月,甚至數年。
據歐聯社7月19日報導,英國和義大利已開始為新冠肺炎後遺症狀者,提供納入醫療保險的綜合性醫療康復。其中,英國英格蘭約克郡布拉德福德等市的康復中心,已於日前開始接診。
布拉德福德醫院呼吸科醫生保羅·惠特克(Paul Whitaker)表示,該院康復中心已運營月餘。在前來諮詢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是永久性肺損傷,包括肺部出現纖維化、瘢痕,呼吸能力下降等。
但更多的是一些慢性症狀。患者身體狀況不足以住院治療,卻持續疲憊、慢性呼吸困難、失眠、心律失常、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好消息是我們已經看到一絲曙光。」保羅·惠特克稱,經過4-6個月康復幹預後,有些人明顯好轉。也有的完全康復了。
7月16日,新冠肺炎倖存者埃米利亞諾·佩斯卡羅洛(Emiliano Pescarolo)在家中進行呼吸康復治療。這是義大利熱那亞市開展的康復治療的一部分。/CNN
87%的人病癒兩月,至少仍有一種症狀
7月初,丹尼爾一度呼吸窘迫,胸口宛如被碾壓。
上周,他開車出門。途中,突如其來的暈厥讓其眼前一抹黑。丹尼爾迅速靠邊停車,撥打了急救電話。
醫生給他開了一張又一張病假單稱:「你不適合出門。」
「只要感覺不舒服,我就在想,是不是又感染新冠病毒了?或,是不是我免疫力太差,面對細菌、病毒毫無防禦能力。」丹尼爾說,醫生描述其狀態介於「治癒和患病」之間。
「他們告訴我,會好起來的。那,是什麼時候?」他說。
一日,在翻看社交平臺信息時,丹尼爾通過認證,加入一個「長期新冠肺炎支持小組」。小組現有成員1.1萬餘名。入組要求是:過去或現在感染新冠肺炎,及治癒後仍被諸多症狀困擾的人。
這個小組非常活躍。單周新增成員達4070人。僅7月19日,新發帖數超300篇。
在社交平臺「臉書」上,類似的討論小組有數十個。成員多的群組,人數過萬。少的,也有百餘人。
圖片來源於Facebook
義大利人埃米利亞諾·佩斯卡羅洛(Emiliano Pescarolo)是丹尼爾的「群友」之一。
3月下旬,佩斯卡羅洛被確診感染。在義大利港口城市熱那亞住院治療17天後,於4月10日出院。
CNN於7月中旬採訪他時,這名42歲的專業潛水員仍不時喘著粗氣。「走幾步路,都如同攀登珠穆朗瑪峰。」
目前,佩斯卡羅洛正在熱那亞的一家康複診所接受治療。他發現,患友不乏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住過重症監護、插過管。但還有很多人,住院不超過3天,初始症狀也很輕微。」
作為新冠肺炎曾經的重疫區,義大利的感染率、危重症率和病死率都較高。該國研究人員對179名經治療、新冠病毒呈陰性者,進行了長期跟蹤、觀察。這些患者的中位年齡為56.5歲。
結果顯示,87%的人在病癒60天後,仍至少報告一種後遺症狀。最多見的是疲勞,達53%;43%者稱自己呼吸困難;有20%的人感到關節痛或胸痛;約44%的人表示,生活質量明顯下降。該研究於7月10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美國聖地牙哥家庭衛生中心主任、傳染病學家克裡斯蒂安·拉默斯(Christian Ramers)評論稱,這和其臨床所見一致。
熱那亞新冠肺炎康復研究所所長皮耶羅·克拉瓦裡奧(Piero Clavario)表示,他率領心血管、腎臟、精神疾病專家團,於5月開始,與當地數百名新冠肺炎倖存者取得聯繫。截至7月中旬接受CNN採訪時,團隊已經回訪55人。
「只有8人不需要後續康復治療。在其餘40多人中,50%出現心理問題,有15%是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皮耶羅·克拉瓦裡奧最驚訝的是,那些從未接受過重症監護,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有心臟、肺部受損者,也表現出極度虛弱,以嚴重肌無力居多。
「導致現狀的原因不明。這可能是新冠病毒留下的、惡毒的禮物。」佩斯卡羅洛苦笑。
皮耶羅·克拉瓦裡奧(Piero Clavario博士,左起第三人)與熱那亞康複診所的成員合影。/CNN
「兩次測出新冠病毒陽性」
摩根·斯旺克(Morgan Swank)是《星期六夜現場》、《吉米·法倫今夜秀》和《明迪煩事多》等知名節目的寫手。
2019年聖誕前後,她病了,給朋友們發簡訊稱:「我快死了。從未有過這樣的感覺。」
「我足足燒了3周,有9天完全失去嗅覺,持續咳嗽一個月。」她接受CNN電話採訪稱,「現在我的新冠病毒檢測為陰性。但我還是很難受,喘不上氣,甚至能在話筒裡聽到自己的喘息聲。」
她試圖恢復日常鍛鍊。每一次,她至少要準備兩個噴霧器。
「我的免疫系統大不如前。肺部已經受損。一場小感冒都能讓我住院。」摩根·斯旺克說,病癒後,自己的新冠抗體呈陽性。這讓她找回一些安全感。「抗體陽性,或意味著對病毒免疫。」
新冠肺炎倖存者摩根·斯旺克(Morgan Swank)離不開噴霧器。「我如今很少和人聊天。因為說不了幾句,我就得噴兩下,激活我的肺。」/CNN
但這並非絕對。
在喬治亞州從事律師職業的喬丹·喬西(Jordan Josey),是美國有記載的、第一個新冠病毒復陽者。
4月1日,他被檢出新冠病毒陽性。隨後,他在當地媒體,撰文分享自己的診斷經歷。
「最明顯的症狀是喘息、呼吸衰竭。醫生說,我的肺部出現部分塌陷。」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喬西明顯好轉,並測出抗體陽性。他響應醫療機構號召、捐獻血漿,希望幫助其他人康復。
但6月下旬,呼吸急促、頭暈等症狀又出現了。曬個衣服,都讓他精疲力竭。
新冠病毒測試顯示:陽性。
「我坐在那裡搖搖頭。我不想再經歷一次。太糟了。」他說。
「醫生們說,不能確認我是二次感染,還是新冠病毒復陽。他們還說,我可能第三次測出病毒陽性。」
喬丹·喬西(Jordan Josey)在醫院接受治療。/CNN
讓喬西為難的是,由於反覆陽性和病假,其工作受影響。很可能職位不保。
在英國,已有數千人加入「長期新冠肺炎SOS」籤名徵集活動。該活動旨在呼籲政府正視新冠肺炎倖存者的長期康復需求,確保其不會受到僱主的歧視。
在該活動的徵集網站,有信息顯示,希望在7月8日前,在線徵集到1000個籤名。隨後,活動組織者會致信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英國衛生大臣等,「請求其關注新冠肺炎倖存者的生存現狀,讓那些輕症未住院者也能被納入相關研究,為每一位患者提供及時的康復支持,幫助倖存者在沒有痊癒前不用勉強工作,也不會因疾病被解僱。」
瑪格麗特·奧哈拉(Margaret O'Hara)在英國中部一家醫院的研究部門工作。她是「長期新冠肺炎SOS」活動的管理員之一,也是一名新冠肺炎倖存者。
「有些人的想法很簡單:只要不住院,就是輕症,很快就會好。但他們錯了。我3月時感染病毒,肺部X光片顯示正常。直到7月,我僅僅是走了十多分鐘,就必須急診吸氧。」她說,在新冠肺炎後遺症狀下,沒有輕症、危重症之分。「這是問題所在。」
圖片來源:Long COVID SOS
英國開啟萬人研究,調查長期後遺症狀
7月初,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ncock)宣布,將開展一項名為PHOSP-COVID的研究,於未來12個月或更長時間內,追蹤至少1萬名新冠肺炎倖存者。
英國萊斯特大學呼吸病學教授克裡斯·布萊特靈(Chris Brightling)是該研究主要負責人。他告訴CNN,這或是全球範圍內率先開展的、最大規模的同類研究。
「我們會儘可能多地追蹤各類感染者。最理想的狀況是大家都康復了,什麼事都沒有。
我們的關注點將不局限於肺部,還包括慢性疲勞、肌肉痛和頭痛、運動耐力差等。通過這一研究,我們試圖了解新冠肺炎後遺症狀的負擔、規模和嚴重程度,以及我們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他說。
2020年5月28日,首批新冠肺炎後遺症狀患者被送往英國NHS下屬Seacole中心接受康復治療。一名康復支持人員正在檢查患者的病歷。/CNN
保羅·惠特克所在的布拉德福德醫院,已加入上述研究。「從我們現有的患者群看,年輕人、輕症患者的後期康復似乎更難。數據還在初級收集階段,原因不詳。」
在美國紐約皇后區(Queens),大學生凱文·加西亞(Kevin Garcia)也在努力擺脫新冠病毒帶來的長期影響。
「我失去了所有兼職。但即使有人願意僱我,也上不了班。我的肺功能只有75%,上樓梯都是一個重大挑戰。」他說,非常反感一些說法。比如「年輕人不易感」或「年輕人病癒後,就應該恢復正常生活、工作。」
「我們得過一種病。你們大多數人,包括醫生,對它都不了解。我們活下來了,但始終沒有痊癒。」加西亞很害怕新冠肺炎的後遺症狀會成為「慢性病」。他難以想像,自己將帶病過完此生。
到今年12月,加西亞將滿25歲。他確認不會舉辦生日聚會。「我認為,沒人會願意因為一兩個小時的歡樂,而冒生命危險。」
「當一切結束時,我們有的是好日子。現在,戴好口罩、多洗手吧。」他說。
資料來源:
1.I can't shake Covid-19: Warnings from young survivors still suffering. CNN
2.Persistent Symptoms in Patients After Acute COVID-19. JAMA. doi:10.1001/jama.2020.12603
3.Nine in 10 people have persistent symptoms months after recovering from severe Covid-19, says study. The Telegraph
4.NHS to launch ground breaking online COVID-19 rehab service. NHS
5.Brain fog, fatigue, breathlessness. Rehab centers set up across Europe to treat long-term effects of coronavirus. CNN
6.Long Covid Support Group. Facebook
來源:醫學界
作者:燕小六
校對:臧恆佳
責編: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