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的雞尾酒復興中,雞尾酒酒吧激增,經典雞尾酒又重新流行起來,這證明了發明雞尾酒是一種真正的藝術。但是,如何給一杯雞尾酒取名呢?
對於某些調酒師而言,給他們新雞尾酒取名可能是整個過程裡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因為酒單上的名字對一杯雞尾酒來說意義非凡。
首先,它要引起顧客的興趣。其次它應該傳遞一些和酒品有關的信息,比如涉及雞尾酒的出處、突出關鍵成分、甚至要有貼合口味的畫風……
最重要的是,起個好名字,可以傳達創作者的想法。對於發明者而言,名字不僅體現了個人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也會提升整體格調。
簡單點,取名的方式簡單點
馬天尼
美態
如今,雞尾酒一詞已經廣泛應用於各種酒精混合飲料,從精緻的馬天尼到果味的、插著小紙傘的美態。
但19世紀初,雞尾酒首度在美國出現時,人們對它的了解更為狹隘。對於那個時代的飲酒者,雞尾酒在最早的書面定義中是「任何烈酒、糖、水和苦精的混合飲料」。
因此,雞尾酒只是混合酒的其中一種,有別於潘趣酒、朱麗普酒、託迪酒等,這些使用自己特定的成分的酒,早期的雞尾酒的命名只是簡單提及使用了哪種特定的烈酒,比如威士忌雞尾酒、金酒雞尾酒等等。
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在酒吧裡用於悠閒喝酒的公用潘趣酒碗「退位讓賢」,取而代之的是諸如雞尾酒之類的一次性飲料——可以單獨點一杯、迅速喝完。
為了響應日益流行的趨勢,美國調酒師開始調整雞尾酒配方,推出「花式」和「改良」版本,在混合時加入利口酒或苦艾酒。
為了區分新舊雞尾酒的不同,歷史更為悠久那一批就成為了老式的、古典的。例如,古典雞尾酒(old fashioned)。
金菲士
威士忌酸
那麼新的怎麼命名?隨著雞尾酒一詞的範圍擴展到包含其他風格的混合飲料,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是,將一種酒的表現形式和基酒合在一塊。
比如金菲士(Gin fizz)或者威士忌酸(whiskey sour)。
本地的才是最好的
好幾款經典雞尾酒均以其創立時的場所命名。
例如,20世紀初的La Louisiane(在紐奧良)、Pegu Club(在仰光)等雞尾酒。每家酒店都用其名字直接給雞尾酒命名。
這種方法可能在今天並不普遍,但也沒有完全消失。芝加哥一家名為Lost Lake的tiki酒吧,以此給招牌雞尾酒冠名。
同樣,一些雞尾酒的名字也來自它們誕生地。
曼哈頓
新加坡司令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曼哈頓,19世紀末席捲全球的經典。儘管其確切來源存在爭議,但幾乎可以肯定它源於紐約市的某個地方。
另一個著名的典型就是新加坡司令,誕生於20世紀初被譽為新加坡傳奇的萊佛士酒店。
向經典致敬
人們都是健忘的,許多雞尾酒大師已經被歷史遺忘,但如果他成為雞尾酒的名字,可能會被永久銘記。比如紐奧良調酒師亨利·C·拉莫斯(Henry C. Ramos),他的拉莫斯·金菲士(Ramos Gin Fizz)比他本人更出名。還有湯姆·柯林斯(Tom Collins)和約翰·柯林斯(John Collins)也都是從業者哦!
在20世紀初,還有一種流行趨勢是以名人命名。在那個時代,不少雞尾酒會以電影明星來命名,如瑪麗·皮克福德(Mary Pickford)、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等。
拉莫斯·金菲士
羅布羅伊
比名人名字更多的是,引用歌曲、電影和其他娛樂作品來向流行文化致敬,比如19世紀末期的羅布羅伊(Rob Roy)雞尾酒,眾所周知是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的調酒師發明的,在創作雞尾酒的這個晚上,他正好聽到歌劇《Rob Roy》在百老匯首演,於是以此命名。
敲黑板,突出重點成分
儘管上述名稱很有趣,但是幾乎沒有一個可以傳達飲料中的實際成分信息。因此,許多調酒師會直接以主要成分命名,比如羅勒碎金酒(Gin Basil Smash)。
莫斯科騾子
瓦哈卡古典雞尾酒
許多調酒師會委婉一點,走折中路線。比如澤西雞尾酒(Jersey Cocktail),其名字不只是基酒,還因為這款基酒是在新澤西州普遍生產的一款蘋果酒。伏特加酒做基酒的莫斯科騾子(Moscow Mule)和混合了龍舌蘭、梅斯卡爾的瓦哈卡古典雞尾酒(Oaxaca Old Fashioned),也提到了基酒的地理起源。
配料上的雙關語也成為了雞尾酒名字的重要靈感來源。比如,義大利利口酒Cynar是用朝鮮薊(artichokes)製成的,所以含Cynar的雞尾酒一般都叫Art of Choke、Choke Hold和Choke Artist什麼的。
這「很明顯」啊
一旦各種不同成分調和成一杯雞尾酒,其外觀就會成為命名靈感。
龍舌蘭日出
黑暗風暴雞尾酒
比如19世紀的咖啡雞尾酒(Coffee Cocktail),不含一滴咖啡,但是調和後就像一杯咖啡。龍舌蘭日出(Tequila Sunrise)以橙色和紅色的明豔分層為鮮明特色,黑暗風暴雞尾酒(Dark&Storm cocktail)則是得名於含黑朗姆酒和乾薑菲士。
另一方面,一些雞尾酒名稱與它們的口味直接相關。如果,酒中的煙燻味來自威士忌(蘇格蘭威士忌或者墨西哥威士忌),可能就會直接用Smoke Show這個名字。
事實上,當某些口味不能吸引所有飲酒者時,不妨就專注於喜歡特定風味的人群,在雞尾酒名字中加上煙燻、辛辣或者苦味之類的關鍵詞。
你想達到什麼效果呢?
最後,「宣傳功效命名法」幾乎和雞尾酒歷史一樣悠久。有的酒從名字上就是很具誘惑性。
殭屍復活
止痛藥
比如殭屍復活(Corpse Reviver),禁酒令時期最著名的雞尾酒之一,宣稱可以喚醒不省人事的酒鬼。
還有稱作「止痛藥(Painkiller)」的一種提基雞尾酒,就像提基酒最早是用烈性的朗姆酒來治病一樣,好像喝了「止痛藥」就不痛啦!
即興創作
在過去幾十年中,人們對雞尾酒興趣和歷史認識不足,於是催生了雞尾酒復興。調酒師和其他發燒友追溯了各種雞尾酒的起源和發展,還在發明新雞尾酒時,用比較經典的雞尾酒作為模板,從過去汲取靈感。因此在刻意模仿的前提下,對新雞尾酒的命名採取了尊重原作的辦法。比如用黑色義大利阿馬羅苦精替代甜苦艾酒的曼哈頓,叫做「黑曼哈頓(Black Manhattan)」。
比如布魯克林雞尾酒,由曼哈頓衍生而出,保留了黑麥威士忌的基酒,但修改了苦艾酒和利口酒的類型,風格類似但又極具特色。它們以布魯克林的不同社區命名:Red Hook、Bensonhurst、Greenpoint等。
舉手投降,我不起名了
雞尾酒的在線資料庫Kindred Cocktail包含超過6000種雞尾酒的配方。雖然大部分的名字都是唯一的,但是也有不少撞名字的雞尾酒,有的調酒師會儘量避免這個情況,但有的乾脆直接放棄起名了,用數字123標號。
紐約一家酒吧的總監Naren Young表示:「酒吧各類事物已經足夠混亂了,不必要給顧客提供一堆帶有荒謬名稱的雞尾酒。」為了幫助顧客點單的時候更加舒心,他設計的酒單上大部分都是熟知的雞尾酒款式。有的調酒師則認為,起名這事太費勁了,不如就寫成分,用數字代替就完事了!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吧?其實也有「起名廢」專門開發了「雞尾酒名字生成器」,奇奇怪怪卻獨一無二,調酒師們可以試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