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亞盛醫藥董事長楊大俊:創新藥企要把握內外雙循環歷史性機會

2020-12-17 科創板日報

財聯社記者(杭州,鄧浩)訊,疫情對生物醫藥企業帶來了什麼?創新藥企業如何選擇與投資人的合作?創新藥企該如何安排管線布局?近日,第五屆新藥創始人俱樂部在蘇州召開。財聯社記者在年會期間為此專訪了亞盛醫藥(06855.HK)董事長、CEO楊大俊。

在楊大俊看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審評加速,可以經驗復用。要把握內外雙循環的歷史性機會,推動創新藥企成長。而由於創新藥研發的特殊性,管線的布局與節奏對於藥企融資至關重要。

把握內外雙循環是創新藥企的歷史性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某種意義對生物醫藥行業而言是一個歷史性的機會。」楊大俊直言。

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僅從專業角度而言,與新冠肺炎相關發表的文章、專利都是全球領先的。這顯示了中國在醫藥創新領域強大的實力。」楊大俊認為。

原創新藥的產出量是判斷一個國家生物醫藥強弱的重要指標。公開資料顯示,2010-2019年10年間上市的原創藥物,美國貢獻70.3%,歐盟17.9%,日本7.9%,中國貢獻為3.3%。而我國自主發現的藥物作用新靶點、新機制和在此基礎上發展的first in class新藥,基本空白,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

「(新冠肺炎相關藥物研發)全面審批開綠燈,雖然沒有降低標準,但提高了速度、效率,同樣的事情為什麼不能用在抗癌藥上呢?為什麼不能用在B肝上呢?」楊大俊坦言。目前做好內外雙循環,是創新藥企的歷史性機會。

而內外循環的基礎是內循環。對此楊大俊表示,「要加快本土生物醫藥的批准上市落地,同時做好外循環,特別是有國際專利保護的,有國外臨床試驗這樣的創新藥走出國門,佔領全球市場。」

管線差異成就創新藥融資

隨著管線的鋪開和後期臨床試驗的深入,病人數和研究項目會迅速增加,相關費用也會猛增,這意味著融資成了創新藥企的必然選擇。天眼查數據顯示,亞盛醫藥從2014年到2019年正式上市前經歷過四次融資,累積融資額在16億元以上。楊大俊認為,過程順利主要得益於投資者對公司核心技術的認可,以及對管理團隊的信任。

創新藥企業該如何選擇與投資人的合作?楊大俊基於團隊美國創業的經驗教訓,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在A輪或更早期天使輪的時候,管理團隊要控股。」他坦言,「創始人和投資人有點像『親家』的關係,雖然是一家人,但目標不會百分之百吻合。投資人有時候為了實現他的財務目標,可能會有一個短期考量,或者對風險有不同的理解,和創始人、公司的目標和風險管理是不一致的。早期的時候正是高風險的時候,管理團隊控股是很重要的。」

9月14日,亞盛醫藥公告稱APG-115獲美國孤兒藥資格認定,用於治療胃癌。此前核心產品HQP1351,APG-2575都相繼獲得了美國FDA孤兒藥資格。其中HQP1351在今年6月向中國CDE遞交了新藥上市申請。這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公司管線布局的成效。

「我們始終堅持在優勢領域——細胞凋亡靶向藥物的開發。我們從學校到公司做了20多年,有長期的累積沉澱。但同時我們也結合中國市場的需求,以及風險和投資人的預期。也選擇了風險相對較低的二代、三代替尼類的藥,和蛋白酶抑制劑的藥。」楊大俊對記者表示。

「這是為了能夠在產品管線上有一個平衡。如果全是新靶點、未經臨床驗證的品種,確實風險會比較大,時間周期會更長。所以從7、8年前就決定做一些風險比較低的,但也不是做一個『me-too』,而是做一個有差異化的、針對耐藥或者突變的二代、三代的替尼類的藥。在中國有可能我們還是第一,所以基於這個考慮,我們做了這樣的布局。」楊大俊解釋稱。

關於之後的管線布局,楊大俊表示,「後面還是繼續做好做深做廣我們在細胞凋亡通路的藥,包括我們在半年報公布的MCL-1抑制劑,其也是Bcl-2蛋白家族另一重要成員,負責調控細胞凋亡。另外繼續推進與我們產品線有協同作用的產品開發或者是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亞盛醫藥已與默沙東、阿斯利康等建立臨床合作關係。

相關焦點

  • 獨家專訪亞盛醫藥楊大俊:創新和國際化是生物醫藥做大做強的根本
    8月,亞盛醫藥董事長兼CEO楊大俊在公司蘇州總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身側是公司全球總部、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的3D模型。 楊大俊所說的裡程碑,一個是公司核心品種三代格列衛HQP1351提交了新藥上市申請,另一個是在蘇州的全球總部、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建設在疫情之後的迅速恢復。
  • 亞盛醫藥發布首份年報:新藥預上市,產業化布局已鋪開
    此外,公告顯示,亞盛醫藥報告期內虧損淨額約14.8億元,相比2018年年度的3.45億元,同比擴大了近328.8%,其表示主要是由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因公允價值變動而產生虧損人民幣8.37億元。數個在研產品獲新進展去年,亞盛醫藥在創新投入上持續加碼。
  • 亞盛醫藥斬獲第9項FDA孤兒藥資格認定,創中國藥企之最
    來源:美通社中國蘇州和美國馬裡蘭州羅克維爾市2021年1月5日 /美通社/ 致力於在腫瘤、B肝及與衰老相關疾病等治療領域開發創新藥物的處於臨床階段的研發企業– 亞盛醫藥(6855.HK)今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日前授予公司在研原創新藥Bcl-2抑制劑APG-
  • 專訪亞盛醫藥-B(06855)首席商務運營官祝剛:港股原創小分子第一股...
    (原標題:專訪亞盛醫藥-B(06855)首席商務運營官祝剛:港股原創小分子第一股的商業經)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E藥經理人」。
  • 亞盛醫藥發布2019年度業績 全球臨床開發全面推進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碼創新投入,在臨床開發、對外合作、專利布局、產業化布局等方面都獲得較大進展,並計劃於今年遞交公司首個新藥上市申請(NDA)。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亞盛醫藥已構建包括八個處於臨床階段的小分子候選藥物在內的豐富在研產品線,在美國、澳洲及中國有超過30項I期或II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 亞盛醫藥向NMPA遞交首個新藥上市申請,為國內首個三代BCR-ABL抑制劑
    中國蘇州和美國馬裡蘭州羅克維爾市2020年6月18日 /美通社/ -- 致力於在腫瘤、B肝及與衰老相關疾病等治療領域開發創新藥物的處於臨床階段的研發企業 -- 亞盛醫藥(6855.HK)今日宣布,公司全資子公司廣州順健已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新藥審評中心(CDE)提交HQP1351的新藥上市申請(NDA),用於治療伴有
  • 亞盛醫藥第三代BCR-ABL抑制劑HQP...
    2020年05月08日訊 /生物谷BIOON/ --亞盛醫藥(Ascentage Pharma)是一家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的處於臨床階段的原創新藥研發企業,致力於在腫瘤、B肝及與衰老相關疾病等治療領域開發創新藥物。
  • HQP1351申請上市實現國產三代格列衛「零突破」 亞盛醫藥-B(06855...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6月18日亞盛醫藥宣布,公司已向國家藥監局新藥審評中心(CDE)提交HQP1351的新藥上市申請,用於治療伴有T315I突變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和加速期患者。這是亞盛醫藥創立以來的首個新藥上市申請,HQP1351也有望成為國內首個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
  • 亞盛新藥上市申請 為口服第三代BCR-ABL抑制
    亞盛醫藥今日宣布,公司全資子公司廣州順健已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新藥審評中心(CDE)提交HQP1351的新藥上市申請(NDA),用於治療伴有T315I突變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和加速期患者。
  • 蘇州勇攀「一號產業」創新高峰 全力構建生物醫藥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
    這裡是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一的蘇州工業園區。——這組數字代表什麼?代表著過去十幾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加速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全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標杆的驕人成績。當前,蘇州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一號產業」,舉全市之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蘇州工業園區是蘇州轉型創新的主戰場,更是生物醫藥產業地標的核心區。
  •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強大競爭力 蘇州工業園區用心當好「店小二」
    受訪者供圖  11月18日,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企業舉辦上市研討會。作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區和全市轉型創新的主戰場,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  在此前舉行的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孫燕榮發布了《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
  • 倚鋒資本董事長朱晉橋:錯過騰訊鎖定生物醫藥賽道 投資需要長期陪跑
    尤其是科創板首批100家申報企業命中微芯生物、普門科技兩家公司後,倚鋒資本聲名鵲起,開始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而亞盛醫藥、前沿生物、和元生物、和鉑醫藥等,也是其頗具代表性的投資企業。  倚鋒資本董事長朱晉橋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做醫療健康投資要堅持真正的價值投資,更重要的是要特別有耐心,10年的時間陪伴企業成長可能僅僅是個起步。
  • 亞盛醫藥持續加碼創新投入 全球臨床開發點亮2019年年報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祁豆豆)3月29日,創新藥研發企業亞盛醫藥交出上市後首份成績單。2019年,公司持續加碼創新投入,研發支出為4.64億元,同比增長85.6%。公司多個在研產品取得重大進展,全球臨床開發全面推進,形成2019年年報最大看點。
  • 知名醫藥企業牽手中國夥伴為「雙循環」新格局注入活力
    丹麥藥企諾和諾德供圖   (第三屆進博會)知名醫藥企業牽手中國夥伴為「雙循環」新格局注入活力  中新網上海11月6日電 (記者 陳靜)諾和諾德牽手微軟提升民眾對糖尿病認知;諾華製藥與微醫打造「專病一體化診療」模式;輝瑞與醫學院校共同推動醫防協同;勃林格殷格翰助力中國卒中學會推廣標準化、規範化的卒中診療流程
  • 專訪博瑞醫藥董秘王徵野:偽創新已沒有土壤,藥企不能靠行賄醫生賣藥
    面對「4+7」帶量採購等一系列新政出臺,醫藥企業如何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公司及行業的相關問題,專訪了科創板上市公司博瑞醫藥(688166,SH)副總裁兼董秘王徵野。做別人想做而做不了的仿製藥NBD:能講一下公司一般製藥的生產步驟嗎?
  • 亞盛醫藥-B(06855):APG-2575獲得第二張FDA「孤兒藥認證」門票...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9月7日,亞盛醫藥-B(06855)宣布,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公司在研原創新藥Bcl-2抑制劑APG-2575孤兒藥資格認定,用於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這APG-2575獲得的第二個FDA授予的孤兒藥資格認定,也是亞盛醫藥從FDA獲得的第三個孤兒藥資格認定。
  • 香港菁英會主席曾鳳珠:香港青年要把握「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歷史性...
    新華社香港11月21日電(記者劉明洋)香港菁英會主席曾鳳珠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十四五」規劃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作為國家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不能缺席,而代表香港未來的年輕人則更不能缺席,香港青年要珍惜並把握國家發展戰略帶來的歷史性機遇。
  • 2020中國醫藥健康創新資本論壇召開 疫情推動全行業創新 醫藥健康...
    因此,如何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把脈國內創新藥的瓶頸與未來?11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中國醫藥健康創新資本論壇」在中國深圳舉辦。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前首席科學家徐增軍,復星醫藥聯席總裁陳玉卿,君實生物營運長馮輝,成都先導董事長李進,邁瑞醫療副總裁黃海濤,森瑞投資董事長林存等出席論壇,共同探討在疫情大背景下中國醫藥健康產業的創新路徑。
  • 蘇州工業園區:勇攀「一號產業」創新高峰
    代表著過去十幾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加速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全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標杆的驕人成績。當前,蘇州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一號產業」,舉全市之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蘇州工業園區是蘇州轉型創新的主戰場,更是生物醫藥產業地標的核心區。
  • 大咖就位,青年當潮 |2020亞布力青年論壇創新年會即將開幕
    12月17日-18日,2020亞布力青年論壇第六屆創新年會落地蘇州,各路大咖已就位,百度財經、新浪財經、第一財經、蜻蜓FM、鬥魚等多家平臺同步直播,等你來參加~(下附創新年會日程、嘉賓及直播地址) 日程 2020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