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臺南,與悠久歷史相呼應的,便是隨處可見的小吃美食。成大中文系的施懿林老師曾說,臺北已經沒有小吃了。臺北人行色匆匆,落不得閒去享受巷弄中的美味。而在慢悠悠的臺南,追求生活質量的臺南人,講究這一日三餐,講究食材帶給人的滿足與歡愉。
-牛肉湯-
晨起,該喝牛肉湯。牛必須是當天凌晨現殺的,肉片仿佛還帶著牛的體溫,過水燙幾秒,仍然呈現著粉嫩的肉色。肉湯是牛骨熬的,鮮且醇厚,肉是嫩的而又不過於軟爛,保持彈牙的Q感。要往肉湯裡放薑絲,伴著吃才好。道地臺南人這樣教我。我不喜食姜蒜,但這清湯中浸潤的薑絲,也變得可口起來。牛肉湯是「過午不食」的,臺南人只挑牛肉最鮮美的時候吃。這裡最出名的店家叫「六千牛肉湯」,據說每日凌晨3、4時,店門口就有人排隊等候了。這家5點開門營業,常常不到7點就售罄關門了。我沒能早起去領略「六千」,而是在一個黃昏去了安平的「文章牛肉湯」。這也是一家頗受好評的店,晚上也營業。雖說過午不食牛肉湯,但在一天的疲憊後喝上一口熱湯,也是一種享受。
如果你到臺南來,看到各家牛肉湯店,不知如何判斷優劣時,只要看門口排隊等待的食客多少即可明辨。請找食客最多的那家耐心排會兒隊,結果不會讓你失望的。
-蝨目魚粥-
我愛喝粥,在臺南,蝨目魚粥是特色。可能是習慣不同,臺南人吃新鮮的食物,都會選在早上或中午,而貪睡的我,總是在夜晚才解放味蕾。喝蝨目魚粥,最好也是在早上。有個周末早上騎了很久的車,才找到「阿憨鹹粥」。阿字開頭的店是臺南的一大特色,據說阿霞飯店是臺南最好的飯店,餐食比得過四星級大酒店。
「阿憨」是做粥做得蠻好的一家老店。蝨目魚也講究新鮮,早上撈起的蝨目魚,吃起來完全沒有腥味。菜單上有魚腸、魚皮、魚肚等,原來魚也有這麼多吃法,可惜我只敢吃魚肚。魚肚都是肉,是魚身上瘦肉最多的地方。魚肚粥端上來了,像是一碗菜泡飯。粥不濃稠,米粒浮在清水裡。臺南的粥都是這樣的清粥,與我家熬得濃濃的米粥很不一樣。魚肚呢,躺在清粥裡,非常大一塊,滿滿的都是細瘦的肉,一絲絲緊緻地羅列著,但入口即化,沒有腥味,適合口味清淡的人。再叫一碟油條,脆油條配清粥,實乃元氣早飯。照例會有一碟薑絲供你食用,去腥提鮮的鮮薑絲,可以適量放點兒到粥裡。
不敢說蝨目魚粥有多好喝,但蝨目魚確實是臺南一大特色,不嘗嘗未免可惜。我喜歡的是粘和而爛的濃粥,吃不慣淡水清粥。同伴嘗試了魚皮粥,覺得風味俱佳,魚腸、魚頭等部位,大夥也可嘗試。此外,有些臺南老店會打出「清粥小菜」的招牌,多是早餐、宵夜,小菜葷素具備,滷白菜、高麗菜、番茄炒蛋、黃魚、鯽魚、滷牛肉等等,必備的還有肉燥,肉燥擱哪兒都是好吃的。粥品也有些變化,多了地瓜、小米粥等,但主營仍是清粥,我嘗試了幾次便不再去了。喜歡菜泡飯的倒是會愛上這清粥~
清粥小菜
-便當簡餐-
中午時分,臺南人也愛吃便當。作為學生黨,我通常吃一份60臺幣左右的便當,裡面有一兩樣蔬菜,有一份肉或魚,外加一兩米飯。便當應是日治時期留下的產物,比如肉類,多是油炸雞排、豬排、魚排。怕上火的我,只能選擇煎或蒸的樣式。烈日炎炎,再來一杯鮮榨果汁就完美了。臺灣的飲料店多得數不勝數,奶茶、咖啡、果汁琳琅滿目。果汁比一般奶茶還要便宜,一杯西瓜汁只要20臺幣,合人民幣4元,一杯芭樂汁只要3元人民幣。臺南的物價親民,腰包不滿也有諸多可選。
成大食堂簡餐
-紅豆餅/可麗餅-
臺南的白天陽光耀眼,到了傍晚,暑氣漸漸散去,就到了搜羅美食最好的時機。有時候晚上要上社團的社課。我會去買適合外帶的紅豆餅,也就是車輪餅,麵粉外殼,裡面包滿紅豆或者花生、芝士、鮮奶油,抑或南瓜、鮮疏,各種口味的小餅,軟糯清香,欲罷不能。可麗餅也是外帶的好選擇,一張薄薄的餅皮,抹上喜歡的果醬,填上水果,捲成三角形或者喇叭狀,裝在紙袋中,香氣撲鼻。成大附近的20巷有個教堂,每周日傍晚,教堂神父會擺個小攤做可麗餅給來往的朋友們吃,神父是可愛的法國帥哥,說一口萌萌的中文,他做的檸檬可麗餅,可以回味好幾天。
(忘了拍可麗餅,雞蛋燒來湊)
「大大武花大武花」是臺南夜市順口溜,周一、二、五是大東夜市,周三、六是武林夜市,最著名的花園夜市在周四和周日。一周七天都有夜市,臺南的夜晚不怕寂寞。夜市多觀光客,也有老食客,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蚵仔煎、大腸包小腸、章魚小丸子、愛玉冰、玉子燒……全臺的小吃都能在夜市找到。逛完一圈,大飽眼福,肚子也必然吃到撐了。夜市還設有娛樂區,釣蝦、打槍、投飛鏢之類的,孩子和小情侶大概會喜歡吧,老阿姨只要吃就滿足了。夜市不常去,但夜宵是常吃的,比如刈包,比如擔仔麵,比如芋圓,比如杏仁豆腐。
-刈包-
刈包的刈字,臺語讀「掛」,也可稱「割包」。因為原材料是一個大饅頭,割開,塞入黃瓜絲、胡蘿蔔、酸菜、生菜等素菜,再包進燒制好的豬肉、雞肉、牛肉等食材,最後撒上多多的花生粉,一個刈包完美誕生。臺南賣刈包的店家很多,我常光顧成大育樂街裡擺攤的阿麼,記得攤位叫「怪獸刈包」。張開大嘴的饅頭,塞滿了食材,可不就猶如怪獸張大嘴嗎。這家刈包的名字挺有趣兒。還有一家,是夜貓子的好去處,叫「一點刈包」,顧名思義,就是夜裡一點還在營業的刈包店。這家在學校宿舍附近,有時半夜餓了,會跑去排隊買刈包。評價一家店的刈包好不好吃,全在它的內餡——內餡搭配和肉類的製作。一點刈包裡的肉特別好吃,應該在特製醬汁中浸潤許久,鹹味中還帶著些許甜,加上花生粉的調劑,素菜與饅頭也搭配地恰到好處。刈包有點像西安肉夾饃,但又是不同的味覺感受。再搭配一杯豆漿,夜宵能量滿點,可以回去熬夜寫報告或者美美地睡覺了。
-擔仔麵-
擔仔麵也是很好的夜宵選擇。在臺南,度小月擔仔麵是始祖,臺南清明時節與夏季七至九月份時常有颱風侵擾,風雨交加導致不易出海捕魚,故漁家生計頓時艱困,因此稱颱風來襲頻繁、生計維持不易的月份為「小月」。據說以捕魚為業的洪芋頭在無法出海捕魚的時候,常於臺南的水仙宮廟前叫賣麵食以維持生計、度過小月,所以就有了「度小月擔仔麵」。但現在光顧度小月的多為觀光客,而道地人常去的,是石精臼的「古都擔仔麵」。每到夜幕降臨,古都擔仔麵的小攤就亮起了燈,燈箱古色古香,上書「古風傳承有新味,都會永續存舊情」的對聯。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攤前,不緊不慢地製作擔仔麵。幾縷線面,豆芽菜、香菜、蒜泥、蝦仁等,一樣樣加入滾燙的面鍋裡,最後淋上獨家肉燥和香醋,一碗精巧的擔仔麵出爐了。面的分量很少,是所謂「食巧毋食飽」。面的味道已經沒有什麼記憶了,與普通的線面並無太大區別,但不得不提古都擔仔麵的滷蛋,好吃到無法形容——那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滷蛋!
古都擔仔麵
說到石精臼,還得囉嗦兩句。它在赤崁樓旁邊,是臺南小吃的一級戰區。擔仔麵隔壁就是一家賣各種甜食的老店,隔壁的隔壁是特製的紅茶店……著名的文學家葉石濤在《紅鞋子》裡有這樣一段描寫:「把手伸進褲袋搜了搜,喜出望外地找到五張一塊錢紙幣,我決心在『米街』邊的點心攤聚落『石鐘臼』,吃一碗府城頂有名的米糕了。那米糕香噴噴的肉燥,松而香的魚鬆落進肚子裡的時候,我顧不得失儀,籲了一口長長滿足的嘆息。其實只一碗是解決不了我的飢餓感的,起碼我可以吃得下十幾碗,另加幾碗魚丸湯。」
小說主人公簡阿淘吃的米糕,現在的石精臼也有賣,仍舊是清香的糯米配上魚鬆肉燥,幾十年過去,臺南仿佛未曾老去,還是那個熟悉的親切樣子。那個吃完米糕看完電影後被捕的簡阿淘,就是作家葉石濤年輕時的寫照,只是白色恐怖早已過去,葉老也已經與世長辭了。
-甜食-
剛剛提到甜點,臺南的甜食也有很多,最常見的是芋圓、燒仙草、挫冰,以及臺南很出名的安平豆花、杏仁豆腐,噢,還有冬瓜茶。不再一一列舉,女生永遠有一個填不滿的甜食胃,去臺南偶遇幾家小店吧,保證有驚喜。常與我一同去尋味的女孩兒,微信名老是變,但都是食物,在臺南時叫地瓜圓啦,醬油膏啦,灣灣的醬油膏很像蠔油,呈膏狀,略帶甜味,她覺得好吃。最近她又改名了,叫燕麥黃桃小酸奶,大概是愛上了這種口味的酸奶吧,估計全家有賣。還有個臺灣同學,他在Facebook開了個相冊叫「吃飯皇帝大」,記錄日常遇見的美食,我老是翻著他的fb就看餓了。
府城時光,一半記憶在食物裡。除了臺南代表性的小吃,還有日式料理、義大利麵、火鍋(比如臭臭鍋)等等值得嘗試。在臺南住一年,也是不會厭倦的吧,碗粿米糕蝦卷魯味,雞肉飯鴨肉羹鱔魚意面海鮮鍋燒,還有那青草茶薏仁湯雞蛋燒……不說了,再說就要落淚了。食物是吃貨的鄉愁,臺南的古早味,悄然牽住了我的胃。
誒,你若到臺南去,幫我捎一個刈包可好?對,花生粉多放點兒!
#放點毒吧
海鮮鍋燒
各式意面
各式燉飯
# 唉我為什麼把買單反的錢
全都吃掉了啊
不然的話
圖就不會這麼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