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電 題:一個家族的20年
從福建到香港,從美國威斯康辛州到香港……香港恆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施子清和他的四個兒子,心繫祖國、紮根香港,投身「一國兩制」事業20年,始終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香港「政協世家」 對國家和香港充滿信心
近期,施子清和他的二兒子施榮懷、小兒子施榮忻在其位於港島東的集團辦公室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施子清和他的二子施榮懷(左)、小兒子施榮忻(右)在其位於港島東的集團辦公室向記者講述香港回歸20年的經歷與感悟。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這個由施子清白手起家從紡織業發展起來的家族,在香港有一個特殊的名號——「政協世家」,「施門五父子,全家皆政協」,在香港商界傳為佳話。
「父親施子清做了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我現在是全國政協委員,亦擔任北京市政協常委。」施榮懷對記者說,大哥施榮怡現任河南省政協常委,三弟施榮恆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四弟施榮忻現任深圳市政協委員。
施子清垂範於前,四個兒子克紹箕裘,一直關心祖國發展與香港繁榮穩定,並在社會、民生、經濟等多個範疇為國為港發展建設出謀劃策、獻一己之力。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香港一時出現了「移民熱」。施家當時已是身價過億的商界新貴,移民對於施氏父子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
是移居海外還是紮根本土?作為較早期從內地移民香港的實業家,施子清的內心很堅定。施子清召集全家人開家庭會議,「當時我說,如果你們要移民,我一定接受你們的意見,並且每人可以帶走一筆家產。但我是不會離開香港的。」施子清回憶道。
父親的提議讓施家兄弟感覺有些吃驚,屋子裡顯得很安靜。「其實父親是在試探我們。」施榮懷說,我們都選擇留在香港,並且只保留了香港身份。
「 一國兩制 的偉大就在於,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後,幫助香港在發展中解決了很多問題,並最大程度維護了香港繁榮穩定。」施子清堅定地說。
施榮懷說,當初對國家有信心、對回歸有信心、對「一國兩制」有信心的香港人,都是最終的受益者。
施子清講述香港回歸20年的經歷與感悟。 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心系兩地發展 施家代代相傳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乘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春風,施子清先後在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湖南、江西等地投資開工廠,投資網路遍及全國。四個兒子分別在地產、投資、貿易、證券等行業深耕。在施子清帶領下,恆通資源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進出口貿易、紡織、工業、房地產、證券業為主的多元化企業。
「家族生意越做越大,還是得益於 一國兩制 制度,得益於與內地的瞭解與合作,得益於我們對自己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施榮懷感慨地說。
施子清教導幾個孩子投身「一國兩制」事業,亦以身作則積極參政議政。他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及福建省政協常委期間,就如何促進海峽兩岸暨香港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直抒胸臆、提交提案,給四個兒子以及在港的福建鄉親樹立了愛國愛港的榜樣。
1985年,施榮懷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畢業回港,幫助父親和大哥一起打理家族企業。1997年香港回歸時施榮懷36歲,「那時我埋頭做生意,生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是父親囑咐我多些參與兩地事務,才造就了如今的我。」施榮懷說。
2012年,時任香港中華廠商會聯合會會長施榮懷在香港舉行的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推介會上致辭。新華社發
施榮懷於2015年牽頭創立香港北京交流協進會。他說,成立這樣一個團體,就是希望團結兩地的有心人,發揮橋梁作用,擴大兩地全方位交流合作,引導社會更加關注、更多參與兩地的經濟發展與建設。
緊抓內地機遇 望香港越來越好
施榮懷於2002年加入香港四大商會之一——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從會董、副會長再到會長,十幾年間,不斷帶領商會成員到內地尋求合作。
「現在,雖然我已經從會長這個位置退下來,我還是要叫醒一些正在 睡覺 的香港廠商,拉著他們到內地,跟著內地的企業一起 走出去 。」施榮懷說,內地發展勢頭迅猛,香港人要抓住機會,趕上國家的發展列車。
2008年,施榮懷在北京參加奧運聖火傳遞。新華社記者戚恆攝
「香港社會長期根植於世界市場,隨著 一帶一路 倡議的全面鋪開,香港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將成為內地 走出去 和 引進來 的超級連絡人。」施子清說。
在當天的採訪中,作為香港青年團體的領袖人物,施子清的小兒子施榮忻對兩地青年工作的熱誠溢於言表。
2015年,施榮忻擔任全國青聯港區副主席。當年底,在他牽頭下,香港全國青聯委員協進會應運而生。施榮忻說,協進會一直致力構建一個使港區全國青聯新老委員加強溝通、加強聯繫的多功能平臺,通過各種調研、考察活動,加強香港青年對國情的瞭解,加強他們對社會民生事務的關注,更鼓勵委員建言獻策,大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香港社會長期繁榮穩定。
施榮忻說,香港青年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維護「一國兩制」和香港來之不易的繁榮穩定,是香港青年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香港青年的發展不應局限於香港,要放眼內地和海外的龐大市場,特別是 一帶一路 倡議和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帶來的新機遇,發揮所長」。
施榮忻(右)向記者講述自己從事青年工作的經歷與感悟。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赤子之願,是希望香港越來越好,我們施家有這個信心,亦願為 一國兩制 事業奮鬥不息。」施子清說。
(原標題:心繫祖國 紮根香港:一個香港家族的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