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子清 | 心繫祖國 紮根香港:一個香港家族的20年

2021-02-19 雪香齋施子清

新華社香港電 題:一個家族的20年

 

從福建到香港,從美國威斯康辛州到香港……香港恆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施子清和他的四個兒子,心繫祖國、紮根香港,投身「一國兩制」事業20年,始終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香港政協世家」  對國家和香港充滿信心

 

近期,施子清和他的二兒子施榮懷、小兒子施榮忻在其位於港島東的集團辦公室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施子清和他的二子施榮懷(左)、小兒子施榮忻(右)在其位於港島東的集團辦公室向記者講述香港回歸20年的經歷與感悟。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這個由施子清白手起家從紡織業發展起來的家族,在香港有一個特殊的名號——「政協世家」,「施門五父子,全家皆政協」,在香港商界傳為佳話。

 

「父親施子清做了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我現在是全國政協委員,亦擔任北京市政協常委。」施榮懷對記者說,大哥施榮怡現任河南省政協常委,三弟施榮恆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四弟施榮忻現任深圳市政協委員。

 

施子清垂範於前,四個兒子克紹箕裘,一直關心祖國發展與香港繁榮穩定,並在社會、民生、經濟等多個範疇為國為港發展建設出謀劃策、獻一己之力。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香港一時出現了「移民熱」。施家當時已是身價過億的商界新貴,移民對於施氏父子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

 

是移居海外還是紮根本土?作為較早期從內地移民香港的實業家,施子清的內心很堅定。施子清召集全家人開家庭會議,「當時我說,如果你們要移民,我一定接受你們的意見,並且每人可以帶走一筆家產。但我是不會離開香港的。」施子清回憶道。

 

父親的提議讓施家兄弟感覺有些吃驚,屋子裡顯得很安靜。「其實父親是在試探我們。」施榮懷說,我們都選擇留在香港,並且只保留了香港身份。

 

「 一國兩制 的偉大就在於,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後,幫助香港在發展中解決了很多問題,並最大程度維護了香港繁榮穩定。」施子清堅定地說。

 

施榮懷說,當初對國家有信心、對回歸有信心、對「一國兩制」有信心的香港人,都是最終的受益者。

  

施子清講述香港回歸20年的經歷與感悟。 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心系兩地發展 施家代代相傳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乘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春風,施子清先後在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湖南、江西等地投資開工廠,投資網路遍及全國。四個兒子分別在地產、投資、貿易、證券等行業深耕。在施子清帶領下,恆通資源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進出口貿易、紡織、工業、房地產、證券業為主的多元化企業。

 

「家族生意越做越大,還是得益於 一國兩制 制度,得益於與內地的瞭解與合作,得益於我們對自己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施榮懷感慨地說。

 

施子清教導幾個孩子投身「一國兩制」事業,亦以身作則積極參政議政。他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及福建省政協常委期間,就如何促進海峽兩岸暨香港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直抒胸臆、提交提案,給四個兒子以及在港的福建鄉親樹立了愛國愛港的榜樣。

 

1985年,施榮懷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畢業回港,幫助父親和大哥一起打理家族企業。1997年香港回歸時施榮懷36歲,「那時我埋頭做生意,生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是父親囑咐我多些參與兩地事務,才造就了如今的我。」施榮懷說。

2012年,時任香港中華廠商會聯合會會長施榮懷在香港舉行的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推介會上致辭。新華社發

 

施榮懷於2015年牽頭創立香港北京交流協進會。他說,成立這樣一個團體,就是希望團結兩地的有心人,發揮橋梁作用,擴大兩地全方位交流合作,引導社會更加關注、更多參與兩地的經濟發展與建設。

 

緊抓內地機遇  望香港越來越好

 

施榮懷於2002年加入香港四大商會之一——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從會董、副會長再到會長,十幾年間,不斷帶領商會成員到內地尋求合作。

 

「現在,雖然我已經從會長這個位置退下來,我還是要叫醒一些正在 睡覺 的香港廠商,拉著他們到內地,跟著內地的企業一起 走出去 。」施榮懷說,內地發展勢頭迅猛,香港人要抓住機會,趕上國家的發展列車。 

 

2008年,施榮懷在北京參加奧運聖火傳遞。新華社記者戚恆攝

 

「香港社會長期根植於世界市場,隨著 一帶一路 倡議的全面鋪開,香港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將成為內地 走出去 和 引進來 的超級連絡人。」施子清說。

 

在當天的採訪中,作為香港青年團體的領袖人物,施子清的小兒子施榮忻對兩地青年工作的熱誠溢於言表。

 

2015年,施榮忻擔任全國青聯港區副主席。當年底,在他牽頭下,香港全國青聯委員協進會應運而生。施榮忻說,協進會一直致力構建一個使港區全國青聯新老委員加強溝通、加強聯繫的多功能平臺,通過各種調研、考察活動,加強香港青年對國情的瞭解,加強他們對社會民生事務的關注,更鼓勵委員建言獻策,大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香港社會長期繁榮穩定。

 

施榮忻說,香港青年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維護「一國兩制」和香港來之不易的繁榮穩定,是香港青年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香港青年的發展不應局限於香港,要放眼內地和海外的龐大市場,特別是 一帶一路 倡議和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帶來的新機遇,發揮所長」。

施榮忻(右)向記者講述自己從事青年工作的經歷與感悟。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赤子之願,是希望香港越來越好,我們施家有這個信心,亦願為 一國兩制 事業奮鬥不息。」施子清說。

 

(原標題:心繫祖國 紮根香港:一個香港家族的20年)

 

 

相關焦點

  • 中國移動香港 與 全港購物節 戰略合作夥伴 簽約儀式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
    「現時全港購物節有超過1500個品牌,5000間商戶加盟,會員人數逾二十萬名。有不少已加盟平臺的商戶表示,全港購物節活動有效幫助商戶宣傳推廣,最重要是提升商戶的人流及生意額,成功為本地零售業注入新的增長動力。」•2017年,「全港購物節」將繼續提供商戶宣傳平臺,同時主辦青年活動,讓更多不同方面人士認識「全港購物節」。
  • 為夢想出發 胸懷祖國的港青才有大格局
    他續說,香港青年實現人生夢想,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正確認識「一國兩制」方針,正確認識香港與國家的關係,這既有觀念問題,也有眼界問題。香港青年眼界要寬廣,要有超越香港看世界的眼光,要有百望神州的國家視野。
  • 中國詩歌春晚香港會場優秀詩文選播丨我們都有一個中國夢(朗誦詩)作者:孫重貴(香港)
    這次盛會因為新冠疫情關係,改為網絡線上進行,但參與者不改熱忱,為2021的春節獻上最精彩最豐富的詩歌盛宴:蔡麗雙博士的《香江讚》回顧歷史,貼合時事,激情澎湃地抒發了香港與祖國的血濃於水:「香江啊,與祖國一脈相連的香江,盛載著豪情,綻放著博愛,以朝氣蓬勃的情懷,以高瞻遠矚的氣概,屹立世界,亮麗東方!」
  • 香江名儒 | 施子清太平紳士書何紹基《中興頌碑》
    1967年·結束教師生涯轉而從商至今,現任恆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光大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1983年·發起創立石光中學香港校友會,現任永遠榮譽會長。1984年·發起創立香港晉江同鄉會,任副會長、會長,現任永遠榮譽會長。1985年·任福建省政協委員會委員。1987年·在家鄉福建晉江捐資設立施子清家族教育基金會。
  • 浙聯會婦委會隆重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暨第三屆執委會就職典禮
    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婦女委員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暨第三屆執委會就職典禮,於11月4日晚假煌府一號郵輪隆重舉行。應炳囡連任主席一職。
  • 【蘇蘇名人訪談】第37期:施子清:親善儒商大中華情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 恆通資源集團董事局主席
    施子清成年後,應叔父之邀欲遠渡菲律賓幫忙。一九五八年,十九歲的施子清離鄉背井,隻身來到香港,準備由港中轉往菲律賓。        料想不到,因無法取得赴菲籤證,無可奈何下滯留在了香港。命中注定的這一留,直至今日,一晃已是幾十年。當年令他進退兩難的香港,竟成了他龐大事業的發祥地。
  • 祖國,父國,母國
    分斷自是成王敗寇的政治學,人民與土地是無法分斷的,歷史連續,而政治分斷,國家只是政治的後果,不是歷史的必然,而愛國主義只是奮戰過程中的副產品。十七世紀後新興國族國家(nation state)的打造,就是血緣與地緣政治如何自然化歷史之鬥爭。因此,讓我們先來問一個起源的問題:國家(country)是什麼性別?
  • 這14張香港文化名片 你知道嗎?
    由於香港同胞對紫荊花的酷愛,香港特區區旗被選定為一面中間配有五星花蕊的紫荊花紅旗。紅旗代表祖國,白色紫荊花代表香港。紫荊花紅旗寓意著香港是祖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並將在祖國懷抱中興旺發達。花蕊上的五星象徵著香港同胞熱愛祖國,旗與花分別採用紅白不同兩種顏色,象徵「一國兩制」。
  • 青春無限|追夢「香港青少年軍總會」
    激動之餘,好多朋友想必都喺度追問一個問題——身為香港青年,咩時候亦能穿上戎裝報效祖國?不過,香港青年噉樣嘅一份愛國理想,想要實現尚需時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未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內,並非適用於香港特區的全國性法律,所以香港市民參軍嘅法理依據仲有待研究。
  • 【回歸20年】香港關公節 全港最高關公像造價100萬人民幣
    首屆「香港關公節」將於2017年6月22至25日期間舉行,今年正值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香港山西商會在香港民政事務局及山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與山西關公文化研究會
  • 《香港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的發言(全文)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年,是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裡程碑。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中,語重心長地指出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20年來,香港依託祖國、面向世界,保持自身特色和優勢,成功證明了「一國兩制」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
  • 香港有個重慶大廈
    但和大多數香港人一樣,我不會無緣無故去那裡。最近一次和重慶大廈的「親密接觸」,是早前一位德國朋友來港,他本來需要回自己的祖國辦理中國簽證,唯一不用長途跋涉的方法,就是來重慶大廈找那些深居簡出的「經理人」。沒錯,重慶大廈就是有這樣「神奇」的能力。
  • 中國詩歌春晚香港會場優秀詩文選播丨《西平樂• 男魂》作者:代雨東 朗誦:香港影視演員呂良偉
    這次盛會因為新冠疫情關係,改為網絡線上進行,但參與者不改熱忱,為2021的春節獻上最精彩最豐富的詩歌盛宴:蔡麗雙博士的《香江讚》回顧歷史,貼合時事,激情澎湃地抒發了香港與祖國的血濃於水:「香江啊,與祖國一脈相連的香江
  • 悍匪與巨富:香港風雲四十年!
    由於部分悍匪曾是退伍老兵,香港媒體給他們還起了另外一個名字:省港旗兵。吳建東於1979年和四名同夥潛入香港,先是在1981年搶劫了尖沙嘴一家表行,過程中殺害一名輔警。然後在1984年策劃了震驚香港的「寶生銀行解款車械劫案」。1984年1月31日,吳建東和四名同夥在中區德輔道的寶勝銀行門口,手持五四式手槍(香港人稱「黑星」),搶走了一個裝滿1.4億日元的解款箱,並隨即攔下一輛房車逃離現場。
  • 香港玩具傳奇——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一個歷年最大型的 玩具展 ,展出百年來的玩具。當中有受歡迎橫跨兩個世絕的星球大戰、變形金剛、日本卡通玩具等等,無論你是6、7、8甚至90後,當中應該尋到不少童年回憶!玩具展 門前白兵門後忍者龜還未入博物館,館前就約百個白兵「企定定」迎接大家前來!每個白兵都是真‧玩具,它們身上皆有個按鈕,供遊人按下後會發出聲響!
  • 【會員專訪】副會長霍啟文:立足香港,為山西經濟發展開拓市場
    霍啟文作為實習計劃召集人,在他的帶領下,香港山西商會成功申請舉辦首屆「晉港青年匯山西機遇行」內地實習計劃。「實習團出發當日途經深圳,細雨淅淅瀝瀝,從深圳灣口岸過關至深圳,僅僅過了一個關口,實習生就開始擔心內地的空氣汙染問題。」這一點讓霍啟文認識到,香港年青人對祖國內地的瞭解有待加深。
  • 61位高考狀元拋棄港校 | 香港錯過的還有「人才」!
    實際上,香港在過去100多年的殖民歷史中,高等教育的發展相當緩慢。創辦最早的香港大學於1911年成立,但彼時政府以「為少數上層社會華人提供一個全面的教育」為政策導向,港大隻不過是上流社會鞏固階層的門面修飾。
  • 給你一個愛香港的理由
    2012年「家園便利店」舉行啟業禮,由時任特首梁振英(左)及恒基溫暖工程基金董事李家傑(右)主禮。(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攝)  家園便利店創立於二○一二年,創辦人李家傑先生最初的想法,是以津貼購物的形式,為基層家庭每日購買生活必需品節省開支,日積月累,達至幫助基層家庭減輕生活壓力的目的,而會員「買平嘢」是透過購物而受惠,可避免一般接受饋贈的尷尬。
  • 鄭翔玲:讓家鄉變得和香港一樣好
    1992年,鄭翔玲與謝國民的侄兒謝炳結婚後定居香港,從此與正大集團、與謝氏家族一起,將香港的經驗帶到內地,看著內地與香港的差距一天天縮小。鄭翔玲:1989年正大集團出資,與上海電視臺合作成立了正大綜藝公司,《正大綜藝》節目是1990年正式開播的,當年非常受歡迎,每周末播出時,用「萬人空巷」來形容也不算太過分。「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正大綜藝》裡有一個節目環節,是用知識問答的形式來介紹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
  • 香港沉默的四大家族
    本文並不代表我們平臺立場,本平臺宗旨為盡可能,在符合法規下,為用戶提供更多元,更多角度香港信息。2014年,香港「佔中」如火如荼,作為港島商界領袖,「四大家族」紛紛出來發聲。  所謂「四大家族」實際上並非是只有這四大家族,而是這四家權勢最大的企業,正是香港社會金字塔頂端最具財力的代表。 在四大家族之下,還有包括新鴻基郭氏家族、中電控股嘉道理家族、利豐集團馮氏家族、霍氏家族、利氏家族等等。基本在香港每個重要的行業中,都有一個或者幾個重要的家族把持著行業絕大多數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