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

2020-12-23 人民網

政黨制度是現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黨制度,是由這個國家國情、國家性質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中國共有9個政黨,中國共產黨和8個民主黨派,其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8個民主黨派是參政黨。這8個民主黨派大都成立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在爭取實現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鬥爭中建立的。中國實行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作為中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強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凝聚共識,就是這種民主最基本的體現。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廣泛、更有效的民主。它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人民政協一成立就是以黨派團體為基礎組成的。早在1949年3月,毛澤東同志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強調,我黨同黨外民主人士長期合作的政策,必須在全黨思想上和工作上確定下來。同年8月,周恩來同志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指出:「要合作就要有各黨派統一合作的組織。這個組織在今天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1954年,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政協「是黨派性的,它的成員主要是黨派、團體推出的代表」。1980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的開幕詞中指出,人民政協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實現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的重要組織。1989年12月《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對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對人民政協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關係作了進一步明確,指出「人民政協是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2018年修訂的政協章程強調人民政協要「根據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促進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充分體現和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在長期實踐發展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形成多種實現途徑和方式。其中,人民政協作為實行這一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民政協這一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中,各民主黨派作為重要參加單位和重要界別,可以本黨派名義開展協商討論、發表意見、提出建議等履職活動。從人民政協的組織構成上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佔有較大比例。2015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明確規定:「黨外代表人士在各級政協中應當佔有較大比例,在換屆時委員不少於60%,常委不少於65%;在各級政協領導班子中副主席不少於50%(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對人民政協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人民政協事業在繼承中不斷創新發展。人民政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發揮作為實行新型政黨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作用,進一步健全機制、豐富載體、創新方法,為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政協更好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凝聚共識等工作創造條件,展現了具有中國特色制度安排和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作用。

——對各民主黨派以本黨派名義在政協提出提案、提交大會發言等作出機制性安排。貫徹落實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的部署,進一步健全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的機制,在《關於加強改進全國政協專門委員會工作和制度建設的意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重點提案遴選與督辦辦法》等制度文件中,對各民主黨派以本黨派名義在政協提出提案、提交大會發言等,明確原則性要求、作出機制性安排,推進工作。如2019年,各民主黨派以本黨派名義共提交提案313件,均有提案列為重點督辦提案,佔重點督辦提案總數的25%;共提交大會發言124篇,其中口頭髮言21次。創辦《政協專報》、《每日社情》等,充分挖掘社情民意信息資源,進一步拓寬了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政協委員反映情況、諮政建言的渠道。

——共同舉辦協商活動並納入全國政協總體工作安排。全國政協把徵求各民主黨派中央對協商議題的意見建議,作為制定政協協商計劃的必經程序,並圍繞全國政協重點議題與各民主黨派中央共同舉辦協商活動,支持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參與國家重大方針政策討論協商。2019年就「創新驅動發展」、「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等,聯合舉辦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等協商活動9次。如全國政協「創新驅動發展」專題協商會由九三學社中央、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共同承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講話。國務委員王勇到會聽取意見建議並結合委員發言作了講話。79名院士委員分別在大會和分組會上發了言,形成了近百名院士委員議創新的生動局面。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會介紹情況、聽取意見建議,現場回應委員發言、開展互動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與各民主黨派中央聯合開展調研。加強同民主黨派聯繫,與民主黨派中央聯合調研。十三屆全國政協以來,有關專門委員會分別與各民主黨派中央就「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人工智慧發展對勞動就業的影響」、「網絡環境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等議題,多次開展聯合調研,在促進信息互享、成果共用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如2018年致公黨中央與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組成調研組,就「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赴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四省市調研,召開8場座談會,與85位政府部門及企業家代表進行交流,實地走訪企業19家,涵蓋上下遊全產業鏈,形成了一批高質量成果,並在全國政協「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雙周座談協商會上得到充分運用和轉化。

——就各黨派參加人民政協工作的共同性事務情況進行交流。全國政協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健全有關交流機制,豐富交流形式,增加交流次數,效果很好。如2019年全國政協主席會議就相關事務進行交流,秘書長會議定期開展深入交流,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召開徵求意見座談會進行交流。全年共開展相關交流8次,聽取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加強相關工作,推動健全和完善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政協開展經常性工作的機制,促進合作共事。

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人民政協運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優勢,有效組織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商國是,建言資政、凝聚共識,有利於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與多黨派合作有機統一起來,有利於把充分發揚民主與正確實行集中、有序政治參與有機統一起來,有利於把切實增進團結與推動工作落實有機統一起來。這是一種實質性的、建設性的、根植中國社會土壤的人民民主。中國式民主的特色和優勢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1日 10 版)

相關焦點

  • 汪洋:中國式民主特色和優勢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兩會速遞)汪洋:中國式民主特色和優勢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邢利宇)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27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閉幕會上發表講話時說,中國式民主的特色和優勢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政協要為實行中國式民主發揮作用、作出貢獻。  汪洋說,今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中非同尋常的一年。
  • 香港:何為民主的真正意義?
    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人民政協70年走過的光輝歷程,深刻闡釋了為何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我們不可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來抽象評判一項政治制度。民主的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對於今天的香港而言,這何嘗不是一個啟示?修例風波發生以來,反對派和一些激進分子提出了五項訴求,而終極訴求就是實行「雙普選」。
  • 【微課堂·學歷史】中國民主政治揭開嶄新一頁
    這場盛會高朋滿座,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工人、農民和無黨派人士民主協商、團結合作、共襄建設新中國大業的政治局面,是全國各族人民、各界群眾空前團結的政治氣象,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寬廣胸懷。有人把這種盪氣迴腸的胸懷和氣魄稱為「開國氣象」,它彰顯的是民族復興的氣象,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氣象,是各族人民和各界群眾大團結的氣象。
  • 人民日報:我們的制度具有無窮力量
    「中國之治」是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也是我們堅定製度自信的現實根基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一個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這句話理論內涵極其深刻,對於我們增強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是否符合國情」,這是最具根本意義的條件和標準。
  • 解讀中國式民主的真諦 講好人民當家作主的故事
    核心閱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長期探索、反覆比較、漸進改進的奮鬥成果,它在中國這片與其適宜的沃野肥土中不斷汲取養分,茁壯成長、枝繁葉茂,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偉大的制度需要精彩的講述。
  • 知識體系創新系列——全方位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理論體系...
    「全方位性」是指民主貫穿於決策和實施的全過程。習近平同志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期間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民主不是僅僅停留於表決程序,通過投票一投了事,重點在於投票通過的政策是否能夠爭取到共識,以民主的、同心協力的方式,得到充分的執行,落到實處。正因為民主的全過程性,全方位民主是真正管用的民主。西方自由民主的缺點就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效率低下,互相扯皮。
  • 【2020中國奮進】新時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國實踐與表達邏輯
    兩會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到各代表團和政協各界別組參加審議,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就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和「六穩」「六保」等問題與代表委員們共商國是、共議民生,呈現出一幅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畫卷。  集中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實質  在中國,全國人大和人民政協是兩個平臺,是中國式民主的生動縮影。
  • 唐湘龍:民主只是「化妝品」,李登輝中國統一的罪人
    他是「日本皇民」,擅長「去中國化」,被稱為「黑金政治」;他堅持走「臺獨」道路,分裂兩岸,雖然至死都沒有成功,但是也給臺灣和大陸帶來了不小的影響,甚至這個影響現在還持續著。 李登輝此人 李登輝出生於日本對臺殖民統治時期,其父為宣誓效忠,給他起了一個日本名字,其兄在二戰後,被供奉在靖國神社。
  • 值得您珍藏的五段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史
    中國民主建國會已經走過了70餘年的風雨歷程,在蜿蜒漫長的會史長河中,在燦若繁星的先賢軼事中,總有一段記憶值得好好珍藏,總有一副畫面讓你久久難忘。 重慶市渝中區白象街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紀念碑 胡厥文致開會詞。他說,「本會之籌設,其最大目的為促成民主。
  • 看人民日報:美式民主神話的終結 解讀:什麼是民主和美式民主
    人民日報:1月6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發生暴力示威,更有部分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衝突,導致4名抗議者死亡,1名國會警察重傷後不治身亡。國會依照憲法舉行的確認拜登勝選的程序也被迫中斷。這無疑是美國政治制度的重大挫敗。美國一向自詡為「民主燈塔」,更把自己裝扮成世界民主楷模,編造出了無數美國民主的神話,極力向其他國家推銷和輸出,甚至不惜為此使用武力。
  • 中國民主同盟簡介是什麼?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民盟於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的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其時,由於「皖南事變」的發生,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合作遭到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危機四伏。
  • 人民日報正告美方: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
    ,宣布美方將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實施所謂制裁。美方行徑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嚴重損害中美關係,蠻橫無理,性質惡劣。美方歇斯底裡式的政治霸凌行徑引起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強烈憤慨和強烈譴責。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美方沒有任何資格橫加幹涉。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中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是行使和維護國家主權的體現。
  • 張維為做客東方衛視:通過東西方對比,解讀什麼是中國的人民民主
    後來我向很多外國友人,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真推薦了這種了解中國的方法,讀《經濟學人》雜誌關於中國政治的評論,然後反過來理解,準確度八九不離十。這就使我想到,是不是在其他問題上也可以這樣做?比方說民主問題,西方主流話語一直說西方民主、中國不民主,其實這個情況可能正好相反,中國更加民主,可能更接近真正的民主。而西方民主本身可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 如何讓世界讀懂中國?人民日報社社長這樣回答
    今天,恰逢人民日報海外版創刊30周年,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在《人民日報》撰文《把握對外傳播的時代新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對人民日報海外版創刊3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回答。文章雖然很長,但裡邊滿滿都是「乾貨」,絕對值得你花時間認真一讀,讀過之後,你就明白,讓世界感知到一個真實的中國不僅有可能,而且有辦法。
  • 中國中鐵民主管理工作獲殊榮!
    中國中鐵民主管理工作獲殊榮!中國中鐵工會主席劉建媛應邀出席會議。多年以來,中國中鐵認真貫徹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堅持「三個融合」,不斷深化企業民主管理工作,引導職工從參與企業管理向參與公司治理轉變,構建了具有中國中鐵特色的企業民主管理新格局。
  • 人民日報鐘聲:「造謠團夥」自毀信譽
    當地時間7月16日,威廉·巴爾竟然荒唐地聲稱,中國正在對美國進行一場「經濟閃電戰」,目的是取代美國。荒謬至極!國際社會看得清楚,明明是美方用各種手段頻頻對外進行打壓、威逼。針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中國未來發展等,美國一些政客近來發起的一系列「謠言攻勢」,更是嚴重違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充分暴露出他們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
  • 中國人口雪崩已經不可避免,未來的中國如何提升生育率?那可不是將以前的那一套反過來就能行得通的
    對於中國的人口問題,雖然依然還在有人在爭論到底要不要徹底放開計生育,但有一點卻幾乎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中國人口「雪崩」式的減少已然是不可避免。
  • 餘亮:申紀蘭與中國人民民主的故事
    世界郵報的主編內森加戴爾斯則引用中國學者張維為的觀點,稱疫情防控顯示「能力和績效合法性與民主沒有必然的關聯」,良政/劣政將取代民主/專制的認識範式。格雷厄姆艾利森暫時放下了修昔底德陷阱,呼籲美國趕緊面對現實,學習中國。美國的「先知」們看來沒有像他們的總統一樣失去現實感,而歐洲的思想家們,如阿甘本還在大談疫情管制對自由、民主帶來的傷害。
  • 切實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的四維向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踐中探索出的、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體系。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闡述中國制度的優勢,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位度」。如何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這需要從多個維度展開思考並深刻把握。
  • 深刻認識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 進一步增強制度自信
    它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從中國土壤裡生長出來的,有深厚的文化傳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