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嘉陵江再添一條過江通道!12月31日22時,重慶曾家巖嘉陵江大橋主線(以下簡稱「曾家巖大橋」)將正式通車,從渝北區龍頭寺片區到渝中區菜園壩片區只需10分鐘。
曾家巖大橋塗裝上一層鮮豔的「中國紅」,兩個連續上翻的鋼梁,猶如鳥兒的一對翅膀,與嘉陵江水交相輝映。
歷時5年,曾家巖大橋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題?這些難題又如何一一擊破?今天,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為你揭秘。
設計
國內首個橋上軌道換乘站
「經歷了5年的日夜奮戰,我們克服了架設跨越軌道、施工場地狹小等重重困難,終於迎來了通車的這一天。」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感嘆道。
據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介紹,重慶曾家巖嘉陵江大橋項目主要包括曾家巖大橋和大橋兩側的隧道工程,線路總長約5630米。項目起於重慶渝北區興盛大道,在江北區天江鼎城附近入洞,由北向南行線,在龍湖春森彼岸出洞,橫跨嘉陵江後,先後下穿渝中區曾家巖、中山四路、上清寺、兩路口,最終連接菜園壩大橋及長濱路。該工程是重慶市首批PPP重點項目,項目管理單位為重慶曾家巖大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大橋施工單位為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曾家巖大橋跨越嘉陵江,位於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和黃花園嘉陵江大橋之間,連接了江北區與渝中區,是該項目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540米,寬28.5米,上層通汽車,設計雙向6車道及兩側人行道,設計時速50公裡,下層為預留重慶軌道交通10號線,是國內首個把輕軌換乘站建在橋面的公軌兩用橋,此次通車的為上層公路部分。
難點
確保軌道安全運行錯峰施工
「曾家巖大橋屬於鋼桁梁橋,主跨達270米,在國內同類型橋梁中跨度第一,用鋼量約2.4萬噸,相當於3個艾菲爾鐵塔;不僅如此,鋼桁梁架設要跨越軌道2號線曾家巖站及兩岸濱江路,與嘉陵江航道緊密相接,與車站頂棚的垂直距離僅3.75米。可以說是外部施工環境複雜,施工場地狹小……
自項目開工後,一系列難題接踵而來,為此,項目團隊開展了技術攻關。
如何在大橋施工期間確保軌道運行安全?該負責人表示,首先是設置下掛平臺,不讓一顆螺絲釘或者衝釘落下。同時採取跨線施工大件防掉落措施,確保了軌道運行和大橋施工並行不悖。
為保障軌道2號線的安全運營,在大型吊裝架設中,項目部採取了錯峰施工,在2號線收班後才開始施工,到次日凌晨5點結束。
在大橋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還遠不止如此。
「因為大橋上部鋼結構採用橋面吊機對稱懸臂拼裝,最大懸拼長度達135米,結構抗傾覆風險高。」相關負責人表示,打個比方來說,大橋沒合龍之前,兩邊橋面的鋼結構就像拼七巧板,一旦不穩定,就會存在左右偏移的情況。
為了保證其穩定性,他們通過合理布置臨時墩及墩旁託架,提前安裝加勁弦杆參與受力,利用剛性懸索立柱設置斜拉扣掛系統,並在臨時墩設置配重,提高了施工過程中結構的抗傾穩定性。
在實施隧道工程期間,項目部遭遇了難題。主線隧道出口為路軌共建段,上層為公路隧道,下層為軌道隧道,最小淨距僅0.746米,施工風險極高。
「為此,我們採用機械開挖作業,嚴禁爆破施工,減少了對周邊巖層的擾動。」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項目團隊掌握了空間多曲面墩身混凝土施工、上部結構大懸臂安裝施工、「小距離」跨軌道線安全防護施工技術等11項關鍵技術,獲得專利20餘項,為類似橋梁建設提供了有益參考。
亮點
大橋插上一對「中國紅」翅膀
從今年8月上旬開始,曾家巖大橋開始進行塗裝工程,主橋的剛性懸索、桁架上下輪廓都採用「中國紅」,看上去非常漂亮。遠遠看上去,大橋上兩個連續上翻的鋼桁梁,像是給大橋插上一對翅膀,與上遊的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協調統一,具有獨特的韻律和節奏。
同時,大橋橋墩的設計,也特別有意思,中間是空的,意為「霧都之眼」。採用了交疊的弧線造型,內側和外側都是曲面的,沒有直面,給施工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卻產生出曲線與直線交替運動的美學關係。
新聞多一點>
從龍頭寺到菜園壩,加速了
該項目的建成通車,不僅極大地縮短了龍頭寺片區到菜園壩片區的通行時間,還將進一步緩解黃花園大橋、渝澳大橋、嘉陵江大橋的通行壓力,進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路網,構建更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增強渝北、江北、渝中、南岸四區以及兩江四岸的聯動效應。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黎靜 通訊員 顏堃 杜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