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最勤政的嘉慶帝,為什麼卻沒有擋住大清滅亡的命運

2020-12-23 魚羊秘史

#01.

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裡發號施令的乾隆皇帝做夢也不會想到,在他死後的某一天,象徵著皇家至高權威的紫禁城會發生這樣滑稽的一幕:

嘉慶八年閏二月二十,皇帝的車駕剛剛抵達玄武門,一名陌生男子突然從角落裡衝了出來,直奔皇帝而去,其刺殺的企圖已經昭然若揭。

然而弔詭的一幕誕生了,在皇帝周圍,這些從帝國千挑萬選出來的,武藝精湛的侍衛們居然呆若木雞,沒有一個人出來救駕。

還好定親王綿恩和喀爾喀親王拉旺多爾濟反應及時,上前抱住了刺客,其他人一擁而上,這才制止了這場惡性刺殺事件。

事後,皇帝讓有關部門審理此案,最後的結果讓人哭笑不得:刺客名叫陳德,既不是江湖中知名的高手,也不是什麼有心人供養的殺手,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廚子。

這樣一個身份低微的人居然能夠大搖大擺地闖進大清國戒備最森嚴的皇宮來刺殺皇帝,實在不能不讓人感到震驚。

而刺殺的理由更是荒唐可笑,據陳德自己說,他生活沒有著落,想要自尋短見,但是轉念一想,自己來到世間一回,死了也無人知曉豈不悽涼?所以他選擇了刺殺皇帝來名揚天下。

此事讓嘉慶帝極為惱火,大清開國以來從未有過如此荒唐之事,而這卻發生在自己的任期內,他覺得顏面掃地。

不過更荒唐的還在後面等著他。

#02.

嘉慶十八年九月,一群天理教徒在太監的接應之下殺入皇宮,到處砍殺,紫禁城裡的皇親貴族們有如驚弓之鳥,亂作一團。

當時,嘉慶帝正在熱河舉行狩獵大會,聽聞此事,勃然大怒,威嚴的皇宮成為了天理教徒們為所欲為的角鬥場,大清帝國的顏面蕩然無存。

那個曾經強盛的清帝國如今已經千瘡百孔。朝廷上下文恬武嬉,軍備廢弛,八旗子弟貪圖享樂,不求上進,民間百姓生活困苦,不滿的情緒開始慢慢累積,空氣中瀰漫著不安和恐慌的味道,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所有的一切,作為帝國的最高主宰者,嘉慶帝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從結果推導原因,那麼這位皇帝一定是一個不理朝政,懶惰無能的昏君。

然而事實卻和我們猜想的完全相反。

在嘉慶元年,真正掌控帝國的人並不是嘉慶帝。老皇帝乾隆實在是太長壽了,他遺傳了來自他母親的健康基因,安安穩穩地把大清的列車開了整整六十年。

如果不是為了不超過祖父康熙的在位年數,誰也不敢保證這位十全老人會把傳國玉璽握在手中多久。

雖然名義上成了太上皇,但是享受權力的感覺是戒不掉的,老皇帝只是把一個空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延後了他執掌帝國的時間,同時也延長了寵臣和珅的性命。

嘉慶恨和珅入骨。

與已經年老昏花,喜歡聽喜不聽憂的父皇不同,年輕的他對時事看得很透徹,清王朝現在是真真切切的外強中乾,貪腐就如同白蟻一樣,在一點又一點地啃食著大清的根基。

而貪腐之首,正是乾隆的寵臣和珅,只要乾隆一日不倒,那麼和珅就能永無止境地搜刮下去。

嘉慶明白這個道理,他唯一能夠使用的武器是時間。

所幸,時間並沒有讓他等太久。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帝崩。十五天後,曾經位極人臣的和珅以一條白練結束了生命。

雷厲風行,這是新皇帝給人們留下的最初印象。

查抄和珅家產的工作一直都在進行,一個又一個驚人的結果飛入宮中,嘉慶帝知道和珅是巨貪,可是也想不到和珅的家產竟然如此豐厚,富可敵國。從那時起,反腐就成了嘉慶一朝的施政主題。

#03.

誅殺和珅成為了一個起點,很快,一道道新政令傳播開來。新皇帝嚴懲貪腐,厲行節儉,不搞大排場,不鋪張浪費,與老皇帝揮金如土的作風截然不同。這是一個實幹家。

這樣的人怎麼也不能說是一個昏君。

在嘉慶帝的努力之下,乾隆晚期的混亂逐漸得到了糾正,所有的一切都好像走上了正軌。嘉慶七年十二月,一直困擾朝廷的川楚白蓮教起義基本上被鎮壓完畢,嘉慶帝鬆了一口氣,自己的工作逐漸顯露出成效,光宗耀祖的偉業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不過在這之前發生的一件事讓他稍顯不快。那是秋天時候的事。當時的嘉慶帝正興致勃勃地率領著滿洲貴族和八旗子弟前往木蘭圍場,舉辦盛大的秋獮活動。這是一場打獵盛會,設置的目的在於使貴族子弟們不忘滿洲尚武之風。

可是到達目的地的那一刻,嘉慶卻傻了眼。曾經宏大壯觀的圍場如今變得破敗不堪,柵欄東倒西歪,古木被紛紛伐盡,風聲吹過,盡顯破敗蕭索之氣。

皇帝強壓著怒火,騎馬進入圍場打了一天的獵,與乾隆時代滿載而歸不同,累死累活的皇帝一整天的收穫是兩隻小狍子。很顯然,圍場裡並沒有什麼太多值得打的東西。

圍場的主管官員已經玩忽職守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許這一刻,嘉慶意識到了,大清國比他想像的病得還嚴重。他之前開出的藥方可能只治療了最淺顯的疾病。

如果說之前還對這一觀點抱有疑慮的話,那麼隨之而來的陳德刺殺案則重重地砸在了皇帝的心頭上。

嘉慶帝知道,治重病,得下重藥。於是,皇帝的身影再度忙碌了起來。

嘉慶十年,他約束太監的權力,以正朝堂不正之風。十一年,假雕印信,虛冒收支一案爆發,他查。十四年,工部書吏冒領官銀案爆發,他查。

無數的貪腐大案被擺在了皇帝的案頭,嘉慶期望通過嚴厲的措施來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然而現實卻是按下葫蘆起了瓢,貪腐除不盡,春風吹又生。

嘉慶搞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很努力,可是卻收效甚微,大清就像一艘破爛的巨船,以無法阻止的趨勢快速地沉了下去。

#04.

他覺得,可能是人心出了問題。現在的人們背棄了祖宗的優良傳統,背棄了大清開國時銳意進取的精神。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從祖宗的治世之法中尋找,他的努力之所以打了水漂,完全是因為他模仿祖宗模仿的不夠像,他沒有參透祖宗之法的玄妙。

從他兒子道光的命運來看,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可以斷言,他走上了一條歧路。

王安石曾經說過:「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也許嘉慶帝沒有意識到,他的拼命努力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的原因是,大清的體制出現了問題。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明清時代,封建制度在中國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此時的它就如同生鏽的鎖鏈,陳舊,而且緊緊地束縛著中華大地的發展。

在世界的另一頭,西方人早已經完成了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的浪潮讓西方列強在全球範圍內搜刮財富,而東方這條曾經氣勢恢宏的巨龍,已經成為他們下一個進食的目標。

嘉慶帝自然也不會知道,那個多年前派遣過使臣來拜訪他父親的國家已經成為了日不落帝國。此時的他,還埋頭沉醉在祖宗的實錄裡。

他依照祖制辦事,整頓吏治,吏治卻越來越糟;改革官風,官風卻越來越歪;鎮壓起義,百姓的怒火卻越燒越旺。他信奉祖宗,重農抑商,提倡封建禮教。而面對日益尖銳的人多地少矛盾,他無動於衷,儘管當時的關外有大片尚未開發的土地。

原因很簡單,因為祖制不允許。

嘉慶帝最大的夢想是當個守成之君,把大清的江山安穩地傳到下一代手中,可惜他永遠沒能明白,已經破破爛爛的清王朝絕不是裱糊所能拯救,他頑固守舊的性格註定了他和他的大清滅亡的命運,而那些所謂努力也不過是被寫進實錄裡,供他的兒子道光研究,然後在永無止境的祖制裡繼續摧毀這個王朝。

錯誤的藥,只會讓病情更加重。愛新覺羅·顒琰,不管其如何努力都擺脫不了慘澹的現實,他就是大清朝最努力的學渣。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喬西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大清帝國最後榮光:千裡派軍艦保護華僑,歸國時大清已滅亡
    美國首次迎來了中國的年輕海軍官兵們,這次大清海軍官兵們第1次來到美國大陸,讓他們覺得一切都是那麼新奇。原來房子可以建得這麼高,路上還有那麼多小汽車奔跑,到處都是穿著洋裝的老外,晚上紐約港的風景燈火輝煌,霓虹燈閃爍,和大清國相比簡直是兩個世界。這支大清國海軍官兵的最高指揮官是海軍協都統程璧光,相當於少將軍銜。
  • 嘉慶帝並非昏君,卻為何使鼎盛時期的清朝迅速走向衰亡?
    ,志得意滿的嘉慶皇帝在這一年終於全面掌握了帝國實權,和珅的倒臺讓這位年輕的皇帝充實了腰包,邊疆的戰亂在「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努力下已經承平多年,世界最豪華的宮殿圓明園全面落成,王朝疆域空前龐大……似乎一切都讓人無比賞心悅目,對於統治者好像只要按部就班的管理好朝政,一代聖主的名聲就八九不離十了。
  • 大清國江河日下,嘉慶帝作《木蘭記》,追懷木蘭圍場秋獮歲月
    #木蘭記碑當大清王朝統治者的接力棒傳到嘉慶手裡,已經舉步維艱。康乾盛世不在,木蘭圍場生態進一步惡化,由於管理鬆弛,偷獵、盜伐嚴重,「以致鹿只驚逸傷損」。然而,能力平平的他不可能挽回大清王朝的頹勢,至道光四年(1824)諭令停止秋獮。歷時143年的木蘭秋獮制度終於畫上了句號。木蘭記碑位於山腳下木蘭記碑與遠處的入崖口有作碑遙望東廟宮與兩碑衛星圖圍場七碑中的最後一塊,正是嘉慶皇帝所立。
  • 滿語曾是大清的國語,為何大清才滅亡一百來年,滿語幾乎消失殆盡
    然而,這種語言的光榮卻並沒有維持多久,隨著大清王朝的落幕,滿語也開始逐漸衰退。如今,清朝不過才滅亡一百多年的時間,全國竟然找不到幾個會說滿語的人了。明明有那麼多滿族人,為什麼滿語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消失呢?
  • 如果大清沒有推翻,能夠抵抗日本的侵略嗎?你怎麼看
    可是現在有一些熱心的網友卻對歷史的研究十分感興趣,他們說如果大清不滅亡那能夠抵擋住日本的侵略嗎?這個問題其實十分有意思,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吧。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要拋出觀點,我個人覺得以清朝的實力是很難抵擋住日本的侵略的,畢竟清朝的性格和妥協的事情擺在那裡,所以說從一開始我就要說出觀點,我認為清朝不可能抵擋住日本的侵略,那麼有以下哪幾方面的原因呢?
  • 守成之君難守帝業,生不得時的清仁宗嘉慶帝
    清仁宗嘉慶時代,可謂是清朝乃至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時代,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啟康雍乾盛世,下至列強入侵的清道光,鹹豐,同治,光緒的衰微年代。大清嘉慶帝在嘉慶從乾隆那接手大清時,大清已經爛透了,吏治腐敗,民怨沸騰,民變四起,最重要的是國庫還虧空,朝政積弊。
  • 大清國的國歌《鞏金甌》,發布後僅6天,辛亥革命爆發,就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滿語:ᡩᠠᡳᠴᡳᠩᡤᡠᡵᡠᠨ,穆麟德:daicing gurun,太清:daiqing gurun),對外使用中國(滿語:ᡩᡠᠯᡳᠮᠪᠠᡳᡤᡠᡵᡠᠨ,轉寫:dulimbai gurun)、中華大清國、大清國、大清帝國等名稱,又稱滿清
  • 大清滅亡,是因為愛新覺羅家族被文官架空嗎?不是文官而是地方
    大清滅亡,愛新覺羅家族就是這面破鼓。但是,文官不行。別說清朝的文官不行,明朝的文官也不行。要架空朝廷,必須得是地方實權派或軍隊實權派。文官只能是代理官僚的命,離開皇帝、文官就得死。你可以從前往後捋一遍:秦朝敗亡,是文官造反嗎?
  • 滿族姓氏改漢姓對照表,滿族人為什麼要改漢姓?
    最終,因民國臨時政府方面的妥協——民國政府表示大清皇帝退位後,會繼續承認皇帝的尊號,並且支付一定的生活費,於是,隆裕太后就坡下驢,大清國由此落幕。大清國的覆滅,在中國歷史上,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幕。而大清國滅亡後,從大清國的國姓愛新覺羅,到尋常的滿族姓氏,都改姓了漢姓——比如愛新覺羅姓很多改姓了金,他他拉姓則改姓了譚,只是,為什麼滿族人要改姓漢姓?
  • 大清的謊言!
    可這樣一位勤政的皇帝,在禁菸運動中,因林則徐的謊言誤導,加至自己因循守舊,思想禁錮,致使大清朝錯過一次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機會,終至鴉片戰爭爆發,讓大清王朝這艘200多年的老船,進入不可逆轉的惡性破敗之途。林則徐,一生廉潔,是清朝屈指可數的清官。他是虎門銷煙的總指揮,雖樹為民族英雄。但也是大清朝的官僚,他也無法逃脫中國兩千年專制制度的潛規則——說謊。
  • 清朝滅亡是必然,但沒有這些事也不會衰亡得這麼快,究竟是何事?
    事實上,如果孝全成皇后沒有喝下催胎藥,那麼鹹豐帝就不會成為皇子,掌管大清的事務;如果大清是恭親王,那麼慈禧太后就不會獨攬大權,危害江山社稷;如果慈禧太后沒有掌握政權,大清就不會衰亡得這麼快。但現實中並沒有「如果」的說法。那是怎麼回事,一碗催胎藥怎麼會改變大清歷史的走向?不要著急,今天我們將詳細地談談這件有趣的事。
  • 嘉慶帝抹淚?看過就知道清朝為啥挨打了
    但比這更雷的,卻是《軍器圖說》接下來的命運:一部本可強兵的寶典,被用於服務皇家娛樂活動還不算,到了乾隆皇帝瘋狂毀書的年代,更是一度被禁毀近百年。以至於鴉片戰爭爆發前,正玩命備戰的林則徐,被人問起《軍器圖說》裡記載的軍火裝備,竟都滿頭蒙圈,鬧了大大的笑話。
  • 顒琰,縱有帝王之才卻無遠見之光,是勤政亦是愚昧不頑
    顒琰,縱有帝王之才卻無遠見之光,是勤政亦是愚昧不頑他,本來以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這個朝廷,拯救這個被貪汙淹沒的國家,可是沒想到卻是一場空。而他可能一開始就錯了方法,更是錯過了讓大清復興的根本方法,讓大清沉浸在這閉國的美夢之中,可是他一點都沒有察覺到。
  • 誰禍害了大清國?清朝貴族不怪慈禧,卻怪這個王爺
    像大清國滅亡了,這個責任誰來背呢?歷史學家有歷史學家的看法,小圈子裡的人有小圈子的看法。比如滿清的那些王爺們,他們認為是誰禍害了大清國呢?他們一致認為這個責任應該由慶親王奕劻來負。滿清貴族提到奕劻,沒有不咬牙切齒的,個個都罵他為賊子。就連溥儀也說:「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這是怎麼回事呢?
  •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人們之所以痛恨昏君,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個王朝中如果出現了昏君,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非常難以消解的影響。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昏君有秦二世胡亥,他把自己父親好不容易統一的江山,斷送在了自己手裡。
  • 怪事:大清建立,漢人寧死不剪頭髮;大清滅亡,漢人寧死不剪辮子
    在清朝之前,一直都是沒有梳辮子這個習慣的,當努爾哈赤帶兵佔領中原的時候,中原就已經是滿人說了算了,梳辮子的這個命令是為了展示大清統治者的威嚴,讓滿漢一體。一開始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梳辮子的行為,他們為此也鬥爭過,甚至以死明志。但是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最後還是敗下陣來,後來經過了時間洗禮之後,大家都慢慢習慣了這種風俗,也就不排斥了,各各梳著個大辮子。
  • 溥儀復國後為何叫滿洲國而不是大清國
    為什麼溥儀復國後不叫大清而叫滿洲國? 日本人需求 我們都知道,滿洲國在當時屬於一個特別的存在,他只有國號和皇帝兩個存在,剩下的都沒有,可以說當時的滿洲國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日本的一個省
  • 中國古代都是明君的王朝,為何還是不到300年就走向滅亡?
    宋朝也是一樣,1125年金兵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趙構在應天府即位,建立南宋,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南北兩宋加起來享國不到三百一九年。唐代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也只是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但外戚專權,武則天篡位,唐朝開始衰落,安史之亂之後,宦官專權,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滅。
  • 乾隆指認的皇后,比嘉慶小16歲,有她穩住了大清江山
    孝和睿皇后是鈕祜祿氏,她是嘉慶帝的第二任皇后,陪伴嘉慶帝一生,陪他度過了很多的困難阻礙。她這一生雖然享受了這一國之母的地位,擁有著統領後宮的權力,但是她正好處於大清朝走下坡路的時候,並沒有像之前皇后那樣只是單純地享受榮華富貴,而是與嘉慶帝一起經歷了多次危機。
  • 大清隱龍的時代背景
    哎……您說的還真不對,我心淨對滿清還真沒有偏見,對於這個大清國我向來是分而劃之,既看好也看壞。滿人之中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晚清真正對中國負有責任的是那些八旗貴族集團,而不是天下所有的滿族人。八旗貴族集團賣國,跟那些吃不到旗餉的普通滿人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