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的國歌《鞏金甌》,發布後僅6天,辛亥革命爆發,就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2021-02-13 維基百科

大清國國旗(1889年-1912年)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號為大清(滿語:ᡩᠠᡳᠴᡳᠩ
ᡤᡠᡵᡠᠨ,穆麟德:daicing gurun,太清:daiqing gurun),對外使用中國(滿語:ᡩᡠᠯᡳᠮᠪᠠᡳ
ᡤᡠᡵᡠᠨ,轉寫:dulimbai gurun)、中華大清國大清國大清帝國等名稱,又稱滿清(蒙古語:манж Чин)、皇清,是中國歷史上由滿族建立的一個大一統朝代,亦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制王朝,統治者為起源於明代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

滿人源自女真,皇族愛新覺羅氏為建州女真一部,隸屬明朝建州衛管轄之部眾。建州衛是明朝在中國東北設立的一個衛所,屬於明朝邊防行政單位,曾隸屬於奴兒幹都司管轄,而愛新覺羅氏世代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1616年,女真族人努爾哈赤在今中國東北地區建國稱汗,建立大金(史稱後金),定都赫圖阿拉,又稱為「興京」(今遼寧新賓)。1636年,努爾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稱帝,定國號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中國東北及漠南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順李自成率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同年,吳三桂部等原明朝殘餘軍隊為對抗李自成而歸降清軍,由此清軍進入山海關內,在擊敗農民軍後遷都北京,並開始大規模南下。其後的數十年時間內,清朝陸續消滅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軍、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勢力,統一中國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統治著遼闊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亦是中國專制王朝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高度權力集中,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但清朝廷的勤奮也用在嚴苛的法治上,清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清朝在初期建樹巨大,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核心精銳,龐大的綠營為主力,而後期逐漸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清初期所進行的陸上與海上擴張,以及對邊疆地區的強而有力的施政,奠定了現代中國所繼承的基本版圖與統治。清極盛時除去對外戰爭暫時佔領的土地,僅實質控制下的領土便達1310萬平方公裡,在中國歷史上僅次於元朝,即使在清末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裡之巨。

大清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時的領土

清朝國歌


清朝訂定國歌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清朝曾先後使用《普天樂》、《李中堂樂》、《頌龍旗》作為其半官方國歌或代國歌。1911年,清政府將《鞏金甌》定為國歌,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首正式國歌。不過6天後辛亥革命便爆發,所以《鞏金甌》沒有流行起來。

《普天樂》、《華祝歌》

關於「普天樂」與「華祝歌」是否同一首歌,曾有不少爭論。後世整理史料發現,《普天樂》和《華祝歌》無論是曲調還是歌詞都完全不同,應為兩首歌曲。

1878年(光緒四年),清朝外交官曾紀澤出使英、法,兩年後又兼任駐俄公使,譜寫了名叫《普天樂》的歌曲,並作為「國樂」的草案上呈朝廷,但沒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不過在海外已被當作國歌來演奏。節奏過於緩慢,經常受到批評。《普天樂》完整歌詞已不可考,但其中包含了「一統舊江山,亞細亞文明古國四千年!最可嘆:猶太、印度與波蘭,亡國恨,談之心寒!」之類的詞句,有救亡圖存之意涵。

光緒九年(1883年)至十年(1884年)的《曾紀澤日記》裡曾記述作「國調」詞譜,名「華祝歌」。具體歌詞如下:

聖天子
奄有神州
聲威震五洲
德澤敷於九有
延國祚
天長地久
和祥臻富庶
百穀盡有秋
比五帝
邁夏商周
梯山航海
萬國獻厥共球


《李中堂樂》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西歐和俄羅斯訪問,因為要在歡迎儀式上演奏來賓的國歌,所以找了一首王建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家鄉安徽廬劇中的「倒七戲」配樂,臨時作為國歌(一說在唱國歌的場合直接唱廬劇唱段),後來成為清朝對外場合之代國歌。稱《李中堂樂》。

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頌龍旗》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清朝官員們就用這首軍歌權代國歌。

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
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
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


《鞏金甌》


1911年10月4日(宣統三年八月十三日)清政府「諭旨頒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首正式國歌《鞏金甌》,嚴復作詞,名義上溥侗譜曲,曲譜實際來自康熙時期的皇室音樂,郭曾炘修訂。歌詞是文言文。

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
喜同袍,清時幸遭。
真熙皞,帝國蒼穹保,
天高高,海滔滔。

大清國國歌欣賞

相關焦點

  • 滿清帝國的國歌《鞏金甌》,看完我笑了!
    1911 年 10 月 10 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了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武昌起義,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鞏金甌》是滿清政府第一首法定的國歌,於宣統三年八月十三(1911 年 10 月 4 日,武昌起義前六日)由清政府頌定。它也是當時憲法內容很重要的一部分。
  • 清朝時期的國旗、國徽、國歌、國花
    因此也需要效仿歐美諸國,制訂國旗、國徽、國歌和國花來代表大清帝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大清國的國旗、國徽、國歌和國花。  大清國旗  李鴻章在參與外交活動中,看到歐美各國懸掛國旗,莊嚴而又肅穆。而中國卻沒有國旗,這顯得十分尷尬,深感有失天朝威儀。
  • 中國近代史上的7首國歌
    清政府當時根本不知道國歌的意義和作用,哪有什麼國歌。於是臨時找了一首適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臨時使用。歌詞為:因為李鴻章最早使用此曲,後改稱《李中堂樂》。這就是舊中國最早的一首國歌。021900年以前,我國還未正式使用過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國歌。
  • 中華民國的國歌 低一度的歷史
    下邊辦事的大臣們還真的認真研究了世界主要國家的國歌,發現國歌要麼是歌頌君王,要麼是歌頌國家,要麼歌頌戰爭的勝利,像大清朝這樣的君主國家,國歌也要顯出堂皇之氣,於是,一首由著名文人嚴復填詞、皇室成員溥侗編曲的《鞏金甌》出爐了。這首歌的旋律用的宮廷雅樂: 《鞏金甌》經清廷正式頒行,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國歌。
  • 清朝時期制定的國歌《鞏金甌》,歌名真的很諷刺,它的作詞人更牛
    國歌,可以說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存在,因為它是象徵著一個國家的精神。自從荷蘭有了國歌之後,就不斷的有國家開始制定自己的國歌,代表著自己的祖國。而說到我們的國歌,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我們的《義勇軍進行曲》,但是其實它並不是我國的第一首國歌。我國的歷史上的第一首國歌,是在清朝時期發布了國歌。
  • 歷史鉤沉:清朝的國旗與國歌
    1860年前後,太平天國起義造成國內混亂的局面,西方列強紛紛提出要以兵船助剿,慫恿清政府購買船炮。英國人甚至制定了一個誘人的時間表:如果1861年年底派人訂購船隻,次年9月,船隻就可全部到華,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1863年4月即可投入長江作戰,6日之內可抵太平天國首都南京,一天就可攻破南京城。清政府信以為真。
  • 除了《義勇軍進行曲》,中國歷史上的這些國歌,你知道嗎?
    這首歌成了代國歌,每當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用此歌代替。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4日),清王朝終於有了名為《鞏金甌》的「國樂」。這首國歌的內容為: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 萬萬沒想到 新中國以前的國歌竟然是這樣的!
    20世紀初,清王朝風雨飄搖,為了挽救即將滅亡的命運,欺騙國內日益高漲的民主呼聲,幾次下詔宣稱要立憲,1911年還煞有介事地頒布了一支國歌,取名《鞏金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胞,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翻譯如下:國土如金甌鞏固,受天覆庇。
  • 中國最早的國歌是哪一首?正式的要到1911年才公布
    現在我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它在1982年12月4日經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決議確定,被正式立為國歌(之前是代國歌),2004年3月,這個還被寫入憲法。《義勇軍進行曲》唱片那麼中國最早的國歌是哪首呢?這個歷史首先肯定不會太久,因為國旗,國歌這本來就是現代國家的概念,晚清之前中國怎麼可能有這玩意?
  • 中國國歌歷史:《義勇軍進行曲》的三個版本
    這首歌成了代國歌,每當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用此歌代替。直到1911年,中國終於第一次有了一首法定的國歌,即清政府頒布的《鞏金甌》,由著名翻譯家嚴復作詞、雅好崑曲與京劇的溥侗作曲: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胞,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然而,沒多久,辛亥革命爆發,帝國成了民國。
  • 你知道清朝的國旗和國歌嗎?有點自欺欺人
    而國歌是: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中國最早的國歌制定者,應該是曾紀澤。曾紀澤是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的次子,襲封一等毅勇侯。曾擔任清政府駐英、法、俄國大使,也是當時秉承「經世致用」新思維的知識分子。
  • 記得1978年改了歌詞的國歌嗎
    1999年電影《國歌》劇照1959年,田漢因右傾成為反面典型。法國國慶遊行隊伍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徵集國歌。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的肖友梅將《尚書》中的《卿雲歌》選作歌詞並作曲,全歌僅四句16字,歌名是《卿雲歌》。
  • 我國歷史上有過7首國歌,除《義勇軍進行曲》外其餘是哪6首
    我國歷史上有過7首國歌,除《義勇軍進行曲》外其餘是哪6首 2020-03-13 15: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清朝至民國的國歌大全!帥呆了
    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冑,地大物產博。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歌詞裡面的「兆」過去表示一百萬。                        《鞏金甌》                         官方國歌  1911年10月4日(宣統三年八月十三日)清政府「諭旨頒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國歌《鞏金甌》,嚴復作詞,名義上溥侗譜曲,曲譜實際來自康熙時期的皇室音樂,郭曾炘修訂。歌詞是文言文。
  • 中國各個時期的國歌、歌詞及其歷史背景
    歡迎儀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國國歌,清政府當時根本不知道國歌的意義和作用,當然也就沒有國歌,於是臨時找了一首適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臨時使用,後來成為清朝對外場合之代國歌稱《李中堂樂》。因為李鴻章最早使用此曲,後改稱《李中堂樂》。可算是中國最早的一首準國歌。歌詞為:「金殿當頭紫閣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雲車駕六龍。」
  • 那些曾經的國歌,你知道、聽過幾首?
    《普天樂》中國的第一首國歌嚴格講不能算國歌,可能僅算個國曲,在法律上也沒被正式認可過,那是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在出使英、法時為適應國際慣例,自作主張地創造了一首國歌應付一時之需。這聽起來有點可笑,但在清朝與西方比較隔絕的情況下,也沒什麼奇怪的。曾紀澤選擇的國歌叫《普天樂》,詞曲都沒有文字記載,估計本身並沒填詞。
  • 三分鐘帶你了解中國人唱過的所有國歌,有首僅35字,暴露一大野心
    此時一個叫約翰威廉芬頓的英國樂師,在日本橫濱工作多年,發現日本還沒有國歌,大為詫異,建議日本人要有一首自己的國歌。在約翰威廉芬頓的建議下,這樣一個懂中國歷史,又有很高文學修養的薩摩藩步兵隊隊長大山巖被選了出來,由他為日本國歌填詞,由約翰威廉芬頓則負責譜曲,如此日本國歌《君之代》正式誕生了。
  • 「兩隻老虎」曾經也是國歌,really?
    黃龍旗這首歌成了代國歌,每當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用此歌代替。直到1911年,中國終於第一次有了一首法定的國歌,即清政府頒布的《鞏金甌》,由著名翻譯家嚴復作詞、雅好崑曲與京劇的溥侗作曲: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胞,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
  • 為什麼中國古代國家都沒有國歌?
    此時西方各國已經有了明確的國歌、國旗等相關規定,所以清朝為了外交的需要也開始制定相關國歌、國旗。1911年10月4日清政府"諭旨頒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國歌《鞏金甌》,可惜一年後清朝就滅亡了。這首《鞏金甌》曲譜以宮廷音樂為主,所以演奏起來沒有雄渾大氣也不被認可。當然由於清朝次年就滅亡了,所以這首清朝國歌存世的時間只有一年。
  • 我國歷史上有過7首國歌,除《義勇軍進行曲》外,其餘是哪6首?
    說明文 | 我國歷史上有過7首國歌,除《義勇軍進行曲》外,其餘是哪6首? 文 / 小侯 據《人民網》2008年的報導,以及相關歷史資料顯示,我國歷史上共有過7首國歌。除人盡皆知的《義勇軍進行曲》之外,另外還有過6首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