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當了22年皇帝,為什麼一個孩子都沒生?老百姓是這樣解釋的

2020-12-23 海派思維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消失的歷史》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

日本有個學者叫宮崎市定,是研究朱棣的專家。據他所說,朱棣的格局很大,他經常將自己與忽必烈相提並論,認為在元朝之前,中國還不是一個世界性的帝國。是忽必烈,讓四夷臣服,將元朝打造得遠比漢唐要強大得多!朱棣認為,自己應該比老爹朱元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建立超過他的不世功勳!為此,他北徵蒙古,南伐安南,防倭寇,派鄭和下西洋,命解縉修永樂大典,忙得是不亦樂乎!當然,在忙著建功立業的同時,他也沒忘記充實自己的後宮。

據史料記載,朱棣一生,共有后妃21人,其中皇后徐氏,乃是開國功臣徐達的長女!她為朱棣生了三個兒子:朱高熾(即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朱高煦、朱高燧。各位,朱棣一生共有4個兒子,全部生於稱帝之前。哦對了,他還有5個女兒,也沒一個是他當皇帝之後生的。那麼問題來了,朱棣當了22年皇帝,為什麼一個孩子都沒生?老百姓是這樣解釋的:據史料記載,1410年,朱棣北徵蒙古時,曾下令讓賢妃權氏等隨駕而行。

這說明,此時的朱棣雖然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但還是挺年輕的,打仗時還不忘開枝散葉。那既然這樣,他為何生不出一男半女呢?老百姓就猜測了,說可能是朱棣常年忙於東徵西討,無暇顧及兒女私情吧?以徵討蒙古為例,雖然有妃子陪伴在側,但作為皇帝,朱棣得運籌帷幄啊,於是免不了勞心傷神,冷落了妃子們。另外,據史料記載,朱棣起兵造反之初,建文帝還是有很多能臣良將護著他的。

所以,朱棣一開始打得很辛苦,特別是在打真定時,他差點被朱元璋的舊將耿炳文給俘虜了!關鍵時刻,幸虧朱高煦捨命救父,才讓朱棣死裡逃生。但也許是受到了驚嚇,朱棣便再也生不出兒女了!另外還有第三種說法。據朝鮮官方史書《李朝實錄》記載,朱棣有三個朝鮮族的妃子。其中的金氏,曾幫他勸降過夢哥帖木兒,是不是狠角色,被朝鮮人尊稱為第三皇后。另外兩個,賢妃權氏後麗妃韓氏,與金氏是好姐妹。

公元1420年,賢妃權氏因病而亡,麗妃韓氏向朱棣打報告,說賢妃權氏是被宮嬪呂氏毒死的。朱棣聽後大怒,把呂氏折磨而死。不料,一個月後,有人告密,說麗妃韓氏和一個姓魚的太監關係不同尋常。朱棣將這兩人抓來,一頓嚴刑拷問,終於了解了真相。原來,這麗妃韓氏與姓魚的早就好上了。但不知道為啥,此事被呂氏知道了,為了誣陷她,麗妃韓氏毒死了賢妃權氏,並嫁禍給了呂氏。

不光如此,這麗妃韓氏與這個姓魚的太監居然還想對朱棣下手!後者大怒,從此對后妃和太監失去信任,在宮中大開殺戒,殺了兩千八百多名宮女,史稱魚呂之亂。據《李朝實錄》記載,此事之後,朱棣對後宮妃子,尤其是朝鮮來的那幾個,一點兒想法都沒有,結果惹得金氏等人十分不滿,說他年紀大了,身體衰弱了!所以我才說,朱棣當皇帝後,為什麼沒能生下一兒半女?要怪就怪那個朝鮮妃子!

相關焦點

  • 永樂帝朱棣,做了22年皇帝,後宮未添一個子女,難言之隱誰知道?
    雖然朱允文派來的間諜對朱棣影響不大,但被監視的滋味還是不太好受的。為了打消侄子的疑慮,朱棣還曾經裝瘋賣傻過一年。依然沒有逃得過削蕃的結局。於是叔侄倆撕破臉皮,開始了長達4年的戰爭較量。朱棣打仗有一個特點,喜歡身先士卒,但是每次都大難不死。
  • 朱棣金戈鐵馬的一生,是一個殘忍的反派角色,不是一個好皇帝
    其中的朱棣雖然是篡位當上皇帝的,但他好歹幹得不錯,是個好皇帝啊。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他是一個有著強烈草原基因的大明皇帝。朱棣個人慾建立超邁其父的功業,希望像忽必烈那樣讓「四夷來朝」。
  • 朱棣從政22年,為何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宮女臨死前說出真相
    眾所周知,在我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這樣一種思想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此人們都格外注重自己的下一代,而古時候上到皇家,下到普通百姓,都是非常注重「傳宗接代」的,尤其是皇家,子嗣簡直多到數都數不清,但是明成祖朱棣卻不一樣。
  • 明朝皇帝當了20多年的皇帝,為何登基後,再無生子女?
    在今年年初有一部古裝劇很是吸引人的眼球,那就是《大明風華》,講的是朱棣和他的兒子孫子們的故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元璋在傳位時把皇位傳給了孫子,並沒有傳給兒子,但是朱棣一直有做皇帝的抱負。於是,在公元1402年時,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將皇位奪走了,那時的朱棣42歲。
  • 永樂皇帝朱棣之後的明朝為什麼不叫北明?
    在中國的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唯一一個在南京建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明太祖有二十多個兒子,他的長子朱標被他冊立為皇太子,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之後,朱元璋並沒有選擇其他皇子作為皇太子,而是直接立皇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 朱棣姓朱,鄭和姓馬,朱棣為什麼賜個姓是「鄭」
    命運捉弄了那麼小的孩子,但是這個小男孩並沒有從此放棄自己,他很堅強。並且他也沒有辜負朱棣的信賴,在靖難之役中的一段時間,朱棣處於弱勢地位,如果再和自己的侄子抗衡下去,自己肯定撐不住了,在這個時候鄭和為朱棣獻出了一個妙計,使得朱棣的境況變得好了起來,並且也為自己攻下京城登上皇位奠定了基礎,朱棣非常感謝鄭和,大喜之餘要犒賞鄭和,除了基本的賞賜外,朱棣為了突顯出鄭和做出的貢獻,決定賜姓給鄭和,提高鄭和的身份。
  • 朱棣的廟號是太宗,為什麼後世都喜歡叫他明成祖?
    朱棣的廟號是太宗不假,但成祖同樣是朱棣的廟號!而且,在被上了廟號成祖之後,朱棣的太宗這個廟號就已經不常用了。就算偶爾被用到,一般也會跟成祖連用,如「成祖太宗皇帝」等等。當然,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會這樣使用。搶來的太宗廟號。朱棣作為明太祖朱元璋庶出的第四子(朱棣自己說是嫡出)、非嫡非長,根本就不是朱元璋確定的皇位繼承人。
  • 歷史解密:朱棣當了22年皇帝,為何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宮女臨死前說出了答案
    歷史解密:朱棣當了22年皇帝,為何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宮女臨死前說出了答案111 十三姨論歷史 詀鍛壯圳衛霂幷掔厾澟輴舶勺貇蕅塸䰾刑橝樏舿堝哱窿䴉黦鸃娘搖釷嚙磳搙臏拡貯悱鱃塙騩素崫扽鉋芸娒疇広瑓葋我們知道,明成祖朱棣自1402年登基稱帝之後,一直到公元1424年去世,在這22年裡,他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 朱棣篡位後,在位22年為何再無子嗣?宮女臨死的答案,太丟面子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朱元璋的四兒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人稱永樂帝、永樂大帝。在登基之前朱棣一共有4子5女。朱棣總共有4子5女共9個兒女,最小的兒子朱高出生的時間是公元1392年,那一年朱棣32歲。朱棣從32歲以後就一直沒有再生育,個年齡正是男人精力旺盛的時候。朱棣當皇帝在位22年,後宮佳麗如雲,卻沒再有孩子,這是為何呢?
  • 朱棣為什麼被稱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呢?
    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漢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一般來說,帶有「祖」的廟號,比如太祖和高祖,只能屬於開國皇帝,或者開國皇帝的祖先。與此相對應的是,一個朝代的第二位皇帝,其廟號一般是「太宗」,最著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那麼,問題來了,朱棣的廟號為什麼是「成祖」,而不是「太宗」呢?
  • 皇帝為什麼很少御駕親徵?玩得好就是朱棣,玩失敗了就成了朱祁鎮
    文丨谷城淺說歷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很少沒有去御駕親徵,自己帶兵打仗呢?既然不信任那些將軍,不如就把軍權握自己手中。帶兵打仗可不簡單,漢高祖劉邦和李世民都御駕親徵過,就算再怎麼英明也沒辦法做到百戰百勝,如果沒做好可能你的國家都保不住了。在我國明朝時期在位的皇帝很多都喜歡御駕親徵,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祁鎮和朱厚照等等這些人。
  • 不一樣:朱棣奪了朱允炆的帝位,即永樂皇帝,朱棣最後是怎麼死
    當時,朱允炆的太子被大火燒死了,只有小兒子活著,才兩歲,朱棣下令將其囚禁起來,最後一直關了五十多年,稱「建庶人」,直到明英宗時才被放出來,放出來連牛馬都不認識,成了廢人一個,可見朱棣心狠手辣。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己巳,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朱棣即位後,次年改元永樂
  • 朱標的妻與子都是敏感之人,朱棣登基後,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作為明朝第三個皇帝,朱棣的一生可謂是豐功偉績,足以稱得上是明君,雖然這個皇帝是從他自己的侄子手中奪來的,但卻是一個好皇帝,人們可能對他生平事跡都有所了解了,但是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朱棣如何對待朱標的妻女呢?
  • 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
    中國明代皇帝。即朱棣。1402~1424年在位。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徵,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
  • 朱棣造反成功之後,為什麼要將後宮妃子全部殺死呢?
    先聲明一點,雖然的確是造反,但朱棣可從沒承認過,他給自己貼的標籤是「靖難」,兩者的區別大了去了,一個是亂臣賊子,一為是為君平定禍亂。那麼靖難成功之後,朱棣為什麼要將後宮妃子全部殺死呢?當然,這殺的不是他自己的妃子,而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原因說來也不複雜,不過兩點。
  • 寧王為什麼與朱棣共同造反,難道他真的相信分治天下這樣的承諾?
    當然了,朱棣還有一個小心思,那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畢竟大寧在燕京的北邊,如果朱權投靠了建文帝,那麼南北夾擊,對於朱棣是個致命的威脅。對於朱棣來說,是否需要寧王先不提,但至少朱棣對於寧王所做的許諾,恐怕很多人不太會相信。朱棣為了把寧王拉到自己陣營,向寧王承諾:「說是事成之後,咱們兩兄弟共分天下,劃江而治或者劃鴻溝而治,都兄弟你說了算」。
  • 明朝的藩王朱棣,實際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叛亂的藩王
    朱棣夫妻十分恩愛,永樂六年(1408年)七月徐後死後朱棣不再立皇后,只是把來自蘇州,事奉徐皇后甚為恭謹的王氏在永樂七年(1409年)冊封為貴妃(昭獻貴妃),主持後宮事務。貴妃十分賢德,成祖很是敬重她的為人,據說早死的朱高爔就是她所生。朱棣晚年脾氣較大,常常發火,貴妃曲為調護,太子、諸王、公主和其他的人都十分依賴她。
  • 解密朱棣的身世以及功過是非
    永樂大典,永樂大鐘,大運河,大大的紫禁城,所有的大都掩蓋不住他內心的脆弱與空虛,這樣的皇帝,在他的心目中,曾經有過怎樣的心路歷程,六百年後的我們又該怎樣去讀懂他和他所開創的盛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商傳先生,新中國朱棣研究第一人,四十年來,筆耕不輟,他將與我們一起去探尋永樂皇帝的前世今生。
  • 夏原吉因拒絕「北徵」一事惹怒皇帝,朱棣為何不殺他?
    永樂二十年,戶部尚書夏原吉因惹怒朱棣被罰去開平督運糧草,而禮部尚書呂震又誣陷其陰柔險惡,不斷地在朱棣耳邊吹風。一怒之下,朱棣將夏原吉關進大牢,甚至動了殺心。皇帝要殺一個人很容易,但殺一個大臣可不簡單,得師出有名,意思就是要抓到夏原吉的小把柄。於是,朱棣就去問心腹大臣楊榮,想從楊榮口中得到夏原吉的「前科」。
  • 明成祖朱棣的一個決定兩次挽救大明王朝,不得不佩服他的高瞻遠矚
    朱棣為什麼遷都北京?‍朱棣本來就是燕王,當年他被朱元璋安排在北京就是為了抵禦北方殘餘勢力的威脅。首先,政治軍事因素,他不得不遷都北京。北京本來就是他的「龍興之地」,大本營,他遷都回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雖然大明王朝建立幾十年了,但北方的威脅一直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