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帝朱棣,做了22年皇帝,後宮未添一個子女,難言之隱誰知道?

2020-12-18 叨叨歷史二三事

自從太子周標死後,朱棣就開始動起了心思。在幾十個藩王當中只有他和寧王實力最強,對皇位沒想法也是不可能的。

建文帝朱允炆上臺後,開始了削藩運動。開始朱允炆也不想撕破臉皮,叔侄倆開始了一番較量。先打了一場間諜戰。

朱允炆劇照

朱允炆成功策反叔叔朱棣派來的葛誠,讓他回北京監視朱棣的行動。同時,他任命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左布政使,謝貴為都指揮使,讓這兩個人在燕王身邊,密切觀察燕王的一舉一動。

雖然朱允文派來的間諜對朱棣影響不大,但被監視的滋味還是不太好受的。為了打消侄子的疑慮,朱棣還曾經裝瘋賣傻過一年。依然沒有逃得過削蕃的結局。

於是叔侄倆撕破臉皮,開始了長達4年的戰爭較量。朱棣打仗有一個特點,喜歡身先士卒,但是每次都大難不死。不死的原因其實還是侄子的仁慈,顧念親情,命令將軍不能要了叔叔的命。結果悲劇了,朱棣奪了侄子的江山。

朱棣

朱允炆沒有乖乖地把皇位禪讓給他,而是一把火燒了皇宮,自己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朱棣登上皇位後,20多年裡,一直心中有一個心結,那就是害怕自己的侄子來推翻他的統治。

很多人說朱棣篡位後得到了報應,那就是從此再也沒有過一個孩子,這件事情的確很奇葩,但卻是事實。

朱棣有四個兒子和五個女兒,最小的兒子是朱高爔,於1392年1月18日出生,出生一個月就夭折了,朱棣做了皇帝後,沒有追封這個孩子。其餘的三個兒子都是徐皇后生的,其中第三子朱高燧是1383年出生,這些孩子都是在靖難之役之前所生。朱棣做了皇帝後,無數后妃就再也沒有生養一個子女。

徐皇后

我們今天就去分析下究竟是何原因吧。

第一、鬱悶成疾,損害身體

雖說朱棣功績,後世評價很高,可掩蓋不了他的皇位來路不正,怎麼也無法洗刷篡位的記載。更要命的是侄子朱允炆一把火將皇宮給燒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自從登上皇位起,朱棣日日夜夜都擔心朱允炆突然殺回來,將皇位搶奪過去。朱棣堅信,朱允炆還沒有死,否則怎麼找不到他的屍首。

為了查到朱允炆的下落,朱棣花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和心力。在這整個過程中,有無數人被冤屈致死,有無數人被秘密殺害,無數的人被秘密終身監禁。朝廷明察暗訪,將天下的寺廟都給搜遍了,還是沒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連朱棣辛苦建立的、監視功能十分完備的東廠都不知道。

修撰《永樂大典》的時候,朱棣就請姚廣孝出山相助,表面是修撰《永樂大典》,真正的用意在查訪朱允炆的下落。可是,《永樂大典》修好了,朱棣仍然沒有見到庇護朱允炆的得道高僧。朱允炆的下落,還是一個謎。

一個長期在焦慮中的皇帝,都說憂勞成疾,可想而知朱棣身體也會受到影響。身體機能下降是一定的。

第二、戰爭傷害

朱棣從小在軍營長大,可以說是個職業軍人,靖難之役(1399年到1402年)歷時四年,朱棣打得很辛苦,幾次都面臨危機。

有次徐皇后都親自上城樓殺敵了,朱棣很有可能就在這些大小的戰役中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是這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那肯定就得被保密了,他的后妃當然也就沒有再生育一個孩子了。

當了皇帝後,又五次北徵蒙古,當時蒙古可是苦寒之地,常年戰爭,對身體也會傷害,雖說都親徵,他會帶著妃子,可就是一個孩子沒生出,不由讓人懷疑他的生育能力。

實際上朱棣的性功能一直是受到史學界懷疑的。他的後宮佳麗很多,也有說法是徐皇后死後,朱棣懷念皇后,不近女色,估計有點瞎扯。不可否認,他的確喜歡徐皇后,但是之後還是有很多寵愛的妃子。

第三、確實有病

根據吳晗主編的《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上編·卷4)記載,明成祖的性功夫並不咋樣,還曾患過陽痿。

雖說在中國正史沒有記載朱棣的身體狀況,但是朝鮮野史有記載。因為朱棣後宮有許多朝鮮進貢的美女。

當時,朝鮮進貢的美女權氏受寵。

《明史后妃傳》說「權氏,朝鮮人。永樂時,朝鮮貢女充掖廷,妃與焉,帝愛憐之,七年封賢妃。」朱棣去親徵蒙古,都會帶著權氏。可惜她紅顏薄命,竟然死於徵途上。

本對朝鮮宮女有嫉妒之心的漢女呂氏,藉機誣告對她不友好的朝鮮同姓呂氏,稱其勾結太監和銀匠,在權氏的茶裡下了砒霜,毒死了權氏。

然後朱棣開始製造殺戮宮女恐怖的事件。朝鮮宮女呂氏遭酷刑,包括朝鮮呂氏在內,有數百名宮人遭殺。

十多年後,朱棣又起殺心,將2800名宮女活剮了。這起大屠殺裡,有人說出了朱棣的難言之隱。

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漢呂氏與太監魚氏私通,結為「對食」(夫妻),朱棣發現後並未責怪他們,但他們害怕,雙雙上吊自盡了。

朱棣讓人把相關侍婢全部抓起來審訊,問這是怎麼回事情。女人哪能受到大刑,為求速死,不少人便謊稱要行刺皇帝。結果,麻煩大了,不只這些侍婢被殺,還連累了大批宮女,即朝鮮史書所稱的「凡連坐者二千八百人」。

行刑時,朱棣還親自去屠場「欣賞」。有一名大膽的宮女罵道,

「自家衰陽,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意思是你皇帝自己不行,宮女才與人私通的,何罪之有?朱棣患陽痿的事情才為外人所知。

朱棣,也因此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宮女曝光性無能的皇帝。

雖說朱棣戰場叱吒風雲,政治上縱橫捭闔,可是他的難言之隱卻折磨他很痛苦,看來皇帝也是有苦無處訴啊!

關注叨叨歷史二三事,每天都會有精彩歷史故事分享。喜歡文章,歡迎分享收藏。

相關焦點

  • 600年前的今天,北京有了紫禁城|朱棣|永樂帝|朱元璋|宮殿_網易訂閱
    叔侄之間的內戰從1399年8月7日朱棣誓師開始,到1402年7月13日,朱棣率領他的大軍從金川門進入南京為止。長達三年的戰爭,為這個剛剛建立不過35年的帝國戾氣恣肆的歷史,更添上一行濃重的血書。之後進行的政治清洗,更讓南京成為一座血海地獄。超過三千名建文帝朱允炆的效忠者遭到血腥清洗。
  • 歷史解密:朱棣當了22年皇帝,為何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宮女臨死前說出了答案
    歷史解密:朱棣當了22年皇帝,為何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宮女臨死前說出了答案111 十三姨論歷史 嗁虧輈蚪贛船鶾芹甃癙傦荂籢蝀殩巠牼褥嚹絭筂梙篙羨鼨鐯熶嫂酈竅鶧迅叓謬妚済咈妒晏礜雽憯鵾盓黠慶艉芫釿廍按理來說,做皇帝這麼久,不應該連一個子女都沒有。
  • 朱棣當了22年皇帝,為什麼一個孩子都沒生?老百姓是這樣解釋的
    日本有個學者叫宮崎市定,是研究朱棣的專家。據他所說,朱棣的格局很大,他經常將自己與忽必烈相提並論,認為在元朝之前,中國還不是一個世界性的帝國。是忽必烈,讓四夷臣服,將元朝打造得遠比漢唐要強大得多!朱棣認為,自己應該比老爹朱元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建立超過他的不世功勳!為此,他北徵蒙古,南伐安南,防倭寇,派鄭和下西洋,命解縉修永樂大典,忙得是不亦樂乎!
  • 明成祖朱棣四個兒子,結局不同,誰死得最慘?
    靖難之役,朱棣成功攻進了南京,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自己即位為皇帝,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改年號永樂,也就是永樂皇帝,死後廟號為明成祖。朱棣的後宮妃嬪很多,除了皇后徐氏,即明朝開國名將徐達的長女,朱棣後宮還有至少二十幾位妃嬪,其中,還有朝鮮女人。
  • 朱棣篡位後,在位22年為何再無子嗣?宮女臨死的答案,太丟面子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朱元璋的四兒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人稱永樂帝、永樂大帝。在登基之前朱棣一共有4子5女。朱棣總共有4子5女共9個兒女,最小的兒子朱高出生的時間是公元1392年,那一年朱棣32歲。朱棣從32歲以後就一直沒有再生育,個年齡正是男人精力旺盛的時候。朱棣當皇帝在位22年,後宮佳麗如雲,卻沒再有孩子,這是為何呢?
  • 【龐滔播講】|《老北京的傳說--明朝永樂帝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
    《明朝永樂帝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編著:張卉妍播講:龐滔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北面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環葬著明代的十三位皇帝
  • 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
    中國明代皇帝。即朱棣。1402~1424年在位。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徵,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
  • 永樂帝的救贖
    它的前生是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後中國的第二座寺廟,也是中國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間各朝代又經歷了多次更名,晉太康年間(280—289年)復建改稱「長幹室」,宋天禧元年(1017年)改稱「天禧寺」,寺塔易名「聖感」,至明永樂六年(1408年)毀於大火,永樂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以紀念明太祖和馬皇后為名敕工部於原址重建大報恩寺及九層琉璃寶塔
  • 不一樣:朱棣奪了朱允炆的帝位,即永樂皇帝,朱棣最後是怎麼死
    當時,朱允炆的太子被大火燒死了,只有小兒子活著,才兩歲,朱棣下令將其囚禁起來,最後一直關了五十多年,稱「建庶人」,直到明英宗時才被放出來,放出來連牛馬都不認識,成了廢人一個,可見朱棣心狠手辣。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己巳,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朱棣即位後,次年改元永樂
  • 永樂帝朱棣,為何要放棄富庶的南京,遷都北京,背後原因複雜
    而且南京的皇宮,朱棣並不熟悉。哪裡有機關,哪裡有暗道,哪裡能藏刺客,這些秘密只有建文帝核心圈子才知道,朱棣一概不知,所以連睡覺都不踏實。 ▲南京城牆 二、朱元璋也想過遷都 南京在明朝初年時,並不完全適合做首都。
  • 永樂帝自比玄武大帝,又為何崇佛?
    道衍與燕王朱棣初次相見就一見如故,道衍來到北平後,便到燕王府不遠的大慶壽寺做了住持,從此經常出入燕王府,朱棣從此也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道衍作為一代高僧,在燕王朱棣身邊更重要的作用是一位謀臣,始終幫助策劃奪嫡的計劃。道衍幫助燕王朱棣起兵奪皇位時,兩人已經相交二十餘年,且不說朱棣難免受到道衍佛家之說的影響,就算是對於這位功臣的回報,他也應該對佛家另眼相看。
  • 朱棣的皇后徐氏,是徐達的女兒,為朱棣生了三個兒子,四個女兒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元年建文元年(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率軍攻進南京,推翻了建文朝廷,自己登上帝位,朱棣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改年號為「永樂」,因此也稱「永樂皇帝」。
  • 永樂皇帝朱棣之後的明朝為什麼不叫北明?
    在中國的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唯一一個在南京建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明太祖有二十多個兒子,他的長子朱標被他冊立為皇太子,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之後,朱元璋並沒有選擇其他皇子作為皇太子,而是直接立皇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 朱棣乃明朝最出色的天子,康熙乃清朝最優秀的皇帝,誰的成就更高
    不過這兩個王朝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永樂大帝朱棣和康熙皇帝玄燁都不是開國皇帝,然而他們的廟號中都帶有祖這個字。眾所周知,只有開國皇帝才會叫什麼太祖或者高祖一類的。有人會說了,元朝皇帝忽必烈和清順治帝福臨的廟號也是世祖啊,他們也不是開國皇帝啊。這就要說明了,忽必烈是元朝第一位正式皇帝,而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們的廟號是世祖也是正常的。
  • 大明《永樂南藏》與深具佛緣的永樂大帝朱棣
    朱元璋駕崩沒多久,大明皇朝就出了問題——明成祖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四年的靖難之戰,從侄子建文皇帝的手中奪取了帝位。在這個過程中,僧人道衍起了謀劃定策的軍師作用。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容貌復原因為道衍,明成祖與佛教緣分比一般的皇帝要深很多。他不僅敕建了光耀中外、準大內宮闕之制的大報恩寺,還親自敕令雕印了大量的佛教著作。
  • 朱棣稱帝時才42歲,後宮佳麗三千,怎麼就沒能生下一男半女呢?
    不得不說,古代有些皇帝的最晚生育年齡還是挺驚人的。不過明成祖朱棣,他在32歲之後就沒有子嗣降生了,同年他的小兒子出生後夭折。此後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天下,他後宮嬪御極多,卻始終沒能生育子嗣。或許是朱棣自身的原因,也或許有其他的隱情。朱棣膝下共有四子五女,其中三子四女都是他的髮妻徐氏所生,也就是後來的徐皇后。
  • 大明風華,永樂皇帝為何執意尋找建文帝?莫非真有愧疚之情?
    導語:大明風華,永樂皇帝為何執意尋找建文帝?莫非真有愧疚之情?建文皇帝是否把傳國玉璽給朱棣了?《大明風華》演繹的是如果《大明風華》歷史劇的熱播,讓明朝歷史再度火爆螢屏,其實,明朝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皇帝,其中筆者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明成祖朱棣,正如永樂帝自己所言,他這一生完全可以媲美唐宗宋祖;朱棣在位期間,不僅開鑿了大運河,貫通了南北交通,還修建了偌大的紫禁城,編纂的《永樂大典》,這些成就都足以證明朱棣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皇帝
  • 朵顏三衛為朱棣立下汗馬功勞,永樂帝登基後,為何翻臉不認人?
    朵顏三衛為朱棣立下汗馬功勞,永樂帝登基後,為何翻臉不認人?朵顏三衛,堪稱明朝版的「僱傭兵」。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前,採取了種種手段,主要金錢和利益的誘惑,得到了朵顏三衛的支持。為了名正言順地得到朵顏三衛的助力,朱棣甚至「綁架」了自己的弟弟,脅迫寧王和自己一起走上了靖難的道路。而在靖難之役的過程中,朵顏三衛果然為朱棣提供了極大的助力,立下汗馬功勞。朱棣登基後,按照之前的承諾,將大寧分封給了朵顏三衛。然而到了永樂二十年,明成祖第三次北伐時,卻反過來把朵顏三衛揍了一頓。
  • 朱棣42歲稱帝64歲去世,這22年為何沒再生子女,一位婢女說出原因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徵蒙古回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享年六十四歲。自然不是,據記載朱棣稱帝後,也曾很多海選婢女進宮,僅是冊立的有名有姓位份的後宮就高達二十餘人,可是除開三個兒子宋仁宗、漢王、趙簡王的母親確立為正室徐皇后以外,別的後宮並沒有確立產下兒女的紀錄。
  • 朱棣金戈鐵馬的一生,是一個殘忍的反派角色,不是一個好皇帝
    其中的朱棣雖然是篡位當上皇帝的,但他好歹幹得不錯,是個好皇帝啊。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他是一個有著強烈草原基因的大明皇帝。朱棣個人慾建立超邁其父的功業,希望像忽必烈那樣讓「四夷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