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精準理解的能力
悟性高的直接體現就是對他人要講的東西理解能力特別強,尤其是對非直接完整陳述問題時的理解力。這常常體現在有較大等級差的領導和下屬談話時,講述一些事情、傳遞一些思想時候,輸出者與輸入者之間因各種原因存在較大的信息落差、知識視野落差,而傳遞的語言信息並沒有完成補全這些落差,悟性高的人則能夠依靠悟性進行信息補全,達到完整且準確。
在精準快速理解能力上體現的悟性主要是每個個體之間的知識面、社會閱歷、思維速度所決定。
比如當我給下屬說做管理需要懂人性,每個下屬因為知識深度不同、社會閱歷不同而理解不同,悟性低的就理解成為了管理是要關心下屬,因為他的經驗知識告訴他人性、人性化是一種關心;悟性高的下屬就會有更深一些認知,認為人性是人性弱點的應用於引導。這之間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當然,並不是每個具有高知識儲備、有豐富社會經歷的人都一定有著很高的悟性,兩者正相關,但不是充要條件,這其中還需要能夠思維層面去分解、重組知識經驗,讓這些外部輸入的信息轉化成為自身在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人際關係上不同場景下的遷移思考。可以把他理解為一種創新,對知識經驗轉移到應用環境的創新。
舉一反三的能力
第一點能夠快速的精準的理解更多是外在的表現,而舉一反三的能力則相對不容易表現出來,更多是體現在思維習慣、思維方式上。
他對於悟性的影響是,當你知道一個信息或者知識後,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後,你能夠觸類旁通,能夠把相似相近的東西都能夠把已知的嵌套過去套用,甚至於還能夠有所優化後的嵌套。這樣的好處在於可以用較少的信息輸入就能夠自己不斷延寬知識信息面。相對的,缺乏這方面能力的,則進展很慢,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獲取知識信息。
所以,悟性高的人學習力非常高,對於不同的知識內容能夠很快速的學習,甚至於基於其知識架構很容易就打通了另一門知識了。
比如在體系審核的人都知道,在體系貫標中有ISO9000、有14000還有18000,還有不同行業特定類別的審核,還有進出口特定的審核等等,而且這些審核在大公司是分屬不同的部門主導的,有的是質量部門的體系、有的是做安全環保的體系。悟性高的人掌握了一個體系後,其實其背後的邏輯都是相同的,都是基於一致性、穩定性、風險識別與管控的思維來制定標準管理體系,那麼從一個體系切換到另一個體系去擔當負責就很容易構建起新的知識架構了。同類情況還有管理學、管理的技術方法其實在不同職能領域都是可以舉一反三式的移用的。
舉一反三的能力更像是一種聯想能力,把原有知識架構通過延展到目標領域的比照、框架嵌入、聯想進行轉移,但是舉一反三會要求在聯想後應用層的深度思考,實現知識的轉移落地。
結構化思維的能力
結構化思維對於悟性來說,也是提高理解力的一種能力,它主要是體現在複雜事情上,簡單的事情往往區分不出。
如果你悟性低,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其他人給你講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事情的複雜包括技術路線很複雜、還包括很多人際關係處理也很複雜、甚至還要考慮領導的喜好等等,這些各個維度因素加起來的影響就導致我們在面對這樣問題的時候,突然間就失去了方向,覺得很難、甚至很難理解到問題的本質本源是什麼。
而在結構化能力比較強的人,在接觸到問題的時候就能夠在思維中去分解問題,把問題進行層級、維度的切分,再從問題的關鍵影響程度上找出影響問題的核心,最後問題解剖下來,在悟性高的人眼裡,就是有步驟、有方法的解決其中少數幾個關鍵問題即可,甚至其都能夠規劃出實踐路徑。
結構化思維本質上就是把問題分解、拆分,找出其內在架構,這樣便於去理解梳理問題。比如我們在學述職報告的時候,如果拋開公司給你模板不看,讓你自己思考你能想出述職報告應當包含哪些部分嗎?再比如,當你寫求職簡歷的時候,如果不用網站上的簡歷固定版式,你能自己歸納思考出簡歷應該有哪些部分組成嗎?
這些模板、樣板都是把複雜問題進行結構化拆分後的關鍵部分展現。結構化思維的重點在於邏輯嚴密,當你拆分問題時候要能快速準確地理解問題背後的邏輯關係,能夠找出內在關係的脈絡,從而能夠做到清晰的切割。其次對拆分分解後的問題還能用高度概括總結的能力,找出拆分後的問題點之間的關聯屬性,從而進行有序、有關聯性的成為骨架。
提高悟性我寫過一篇文章,獲得了青雲計劃獎勵:
職業晉升中悟性比努力還重要,提升悟性靠的不是天賦而是這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