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可更改,成功不可複製,但過往的教訓和過失,可以讓我們規避問題和短視。
這系列的商業故事,顛覆我的常識,是從這個故事開始的。前幾年作為資本小白的我,經常煞有介事地問這樣一個問題:三家公司,一家公司有硬體,一家公司有人才,另一家有錢,競爭的話,哪一家獲勝,我那時候的結論是:有錢的一家贏,因為他可以用價格戰及收購解決問題。誠然,大魚吃小魚確實資本運作的常態,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小魚吃大魚沒想到居然也是常態……
門口的野蠻人
小魚吃大魚的垃圾債券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有些人跟隨大流,另一些創造歷史。在這個故事裡面,華爾街的收購之王&門口的野蠻人KKR公司,以光芒萬丈的姿態登上歷史的舞臺,一舉開創了一個全新時代。
1988年,KKR用310億美元收購了當時在全美排名前二十的大型企業雷諾茲-納貝斯克集團,引起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矚目,被稱為稱「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
大魚:
納貝斯克——當時美國最大的菸草和食品集團,他的掌門人是詹森,旗下最著名的品牌是駱駝香菸和樂之餅乾。
小魚:
KKR集團——是槓桿收購界的老牌天王、金融史上最成功的產業投資機構之一。
過程:
1987年10月19日
紐交所有史以來最黑暗的一天,是單日跌幅最大的一天。道瓊下跌508點,跌幅高達22%,一天總市值蒸發了5000多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8。股災當日,納貝斯克的股票從65美元狂跌到45美元,儘管納貝斯克啟動2億資金進行回購,最後公司股價仍然跌落到低於40的價格,幾周之內,納貝斯克公司市值蒸發了近40%。
實際上,納貝斯克一直是一家經營良好的公司,業績上表現相當穩定,被外界被外界評價為一家優質的公司。股價突然暴跌,給了盯著納貝斯克兩年之久的KKR集團一個最好的機會。
KKR集團總裁克拉維斯致電納貝斯克總裁詹森,表示納貝斯克的價值應該在100美元左右,表示願意和納貝斯克管理層一起收購納貝斯克。
詹森拒絕了他的提議,決定自己收購,於是聯合了美國運通和所羅門兄弟,設計了收購方案,幾天之後詹森代表管理層,對外公開報價75美元(時價53美元),發起了收購戰。
蓄謀已久的克拉維斯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收購戰,隨即出價90美元,展開併購。
雙方你來我往,價格不算攀升,詹森出92、克拉維斯出94、詹森出100,隨後自己加價到101,最後克拉維斯一次性將價格提高到106美元,詹森黯然宣布退出競爭,經過六周的拉鋸戰,克拉維斯最後以109美元的價格贏得了收購戰,納貝斯克收購案交易規模高達250億美元,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收購案。
那麼,克拉維斯是怎麼實現小魚吃大魚呢?他的資金從何而來?
垃圾債券(槓桿)融資,這是80年代華爾街的金融創新之一,它以少量自有資金加上收購目標的資產抵押,迅速獲取社會資金,大大降低收購方的資金壓力。
從此,KKR一舉成為「華爾街的收購之王」和「門口的野蠻人」。幾年後KKR賣掉了納貝斯克,獲利豐厚,幫助發行垃圾債券的公司也分了一杯羹。
資本在爭奪的同時,提升了公司的價值,當公司當做商品引入資本市場進行交易,公司的價值被資本發揮得淋漓盡致。
相關知識:
槓桿收購
又名垃圾債券,顧名思意,一是就是依靠舉債來籌措資金,以小博大,這樣蛇吞象的交易原本就相當野蠻。二是惡意收購。就是說交易中的收購方沒有得到標的公司管理層的配合,是以一種「我就要」的姿態開戰。
書籍推薦
《門口的野蠻人》(布賴恩·伯勒著)最早於1990年出版,被評為20本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書籍之一。該書用紀實性的報導記述了RJR納貝斯克公司收購的前因後果,再現了華爾街歷史上最著名的公司爭奪戰,全面展示了企業管理者如何取得和掌握公司的控股權。
該書簡體中譯本2004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2010年再版。
英鎊狙擊戰
索羅斯大戰英格蘭中央銀行
英鎊狙擊戰中,對衝基金開始改變世界金融的版圖。
英格蘭中央銀行(全球資產最大的金融機構),建立於300多年,憑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守護著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從未遇到對手。
1992年9月16日,捍衛英鎊的戰役正式打響,英國財政大臣萊蒙坐鎮指揮,當時英國準備加入籌備中的歐盟,歐盟提出的先決條件之一是:匯率是盯住德國馬克有限浮動,英國的任務是必須將匯率穩定在1:2.7780以上。英鎊兌馬克,從1992年年初開始下滑從最初的1:2.9,一路下滑到1:2.7782,距離承諾底線僅僅毫釐之差。
9月16日
7:30am 投入20億
8:30am 投入55億
11:00 am 中央銀行利率提高到12%
均無明顯提升
1:30pm 紐約外匯市場開盤,大戰開始。
一時間全世界都在賣出英鎊,買家卻只有一個——英格蘭中央銀行。
2:15 pm 英格蘭中央銀行將利率提高到15% ,匯率還是不動。
5:00 pm 紐交所收市,匯率定格在1:2.703。
7:30 pm 萊蒙宣布退出歐洲匯率機制放棄加入歐盟
那麼問題來了,以索羅斯為代表外匯資本,是怎麼狙擊成功的呢?
索羅斯致力於外匯市場投機,當時索羅斯的判斷是:英國和德國沒有可比性,他大膽決策,決定做空英鎊,挑戰英格蘭中央銀行。
索羅斯用自有資金加信用槓桿,共動用資金超過100億美元,向英格蘭中央銀行發起挑戰,並在媒體上公開發表自己的觀點,華爾街外匯資本投資人均受索羅斯的影響,一致判斷英鎊兌馬克一定會貶值。群起而攻之,贏得了1992年英鎊狙擊戰。
當貨幣成為商品,該國的貨幣政策就要就要受到全球資本監督,在資本市場上沒有道德,只有規則,從英鎊狙擊戰開始,資本的流動從此超越國界,資本的力量從此成為各國經濟的決策時不可忽視的力量。
相關知識: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1930年8月12日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本名捷爾吉·施瓦茨(Gyoumlrgy Schwartz),慈善家,貨幣投機家,股票投資者。現任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和開放社會研究所主席,是外交事務委員會董事會前成員。在美國以募集大量資金試圖阻止喬治·布希的再次當選總統而聞名。
2015年1月22日,喬治·索羅斯宣布終極退休。以後他不再管理投資,將全力推動慈善事業。
2018年12月,喬治·索羅斯獲得2018年FT(英國《金融時報》)年度人物。
2019年10月,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位列第56名。
2020年2月26日,以60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國際中心·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26位。
P.S.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狂喜,也許將伴隨我的一生!
每當我發現一個全新的,未知的領域,就興奮無比,努力去學習和適應,從中獲取求知的快感!每當我再一次發現自己不知道,當初自以為知道的鼠目寸光,反而成為成長的標誌,當我感覺自己沒有虛度光陰。
成長,一直在路上!我還是期待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