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這裡擁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這就是南京。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其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之多、門類之全、跨越時間之長,位居全國前列。
它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城市,不管經歷了多少戰爭,都會在廢墟上建立新城市。今天,南京在傳承歷史文化又不斷創新,是世界文化之都。
為什麼說南京是一個特殊的城市呢?
一、名為南京的歷史由來
中國古代,城市起名不能亂取,有些字有很強的政治含義,比如「京」,這個字代表了首都,不是哪個城市都能用的,古代王朝中,但凡是帶有「京」字的,通常都是首都,或者是陪都。
在宋朝,北宋設置了四個「京」,也就是一個首都和三個陪都,分別是東京開封府(首都),南京為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北京大名府(河北大名)。
所以說,「京」這個字不能亂用,只有帶有都城意義的城市才能叫「京」,一旦這個意義喪失,那「京」就要更改,非都城不能為京!
甚至日本都一樣,明治維新後天皇從京都跑到了江戶,那江戶就改成了東京。
不過今天的中國,有一座城市很特殊,它不是首都,也不是陪都。當然,現在的中國也沒有陪都這個概念了,但還是能以京為名,這就是南京!
南京為什麼不改名呢?
這個問題有些複雜,一開始是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先是打下了元朝的集慶(南京),改為應天府,1368年又在此處定都建立了明朝,南京第一次成為大一統王朝的京城(之前六朝、五代十國楊吳/南唐及南宋均為偏安江南的政權),次年建築南京城,這是南京成為「京」的起源。
可是後來新中國是定都北京的,為什麼南京沒有改名呢?
其實據說建國後是有人提過南京改名的建議,不過毛主席覺得沒必要,主要原因是建國的時候已經是新氣象了,不需要講封建傳統,首都叫「京」那是正理,但非首都城市由於歷史原因叫「京」,也沒必要非要改回來,所以南京也沿用了「京」的稱呼。
同時,南京也是中國歷史上更名最多的城市,前後更名過四十多個名字。
舊稱:冶城、越城、石頭城、白下、江寧、丹陽、金陵、秣陵、建業、揚州、建鄴、建康、秦淮、昇州、蔣州、上元、集慶、應天、京師、南京、南都、天京、首都等等
別稱:龍盤虎踞(龍蟠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博愛之都、開明之城、江南佳麗地、鐘山風雨帝王城
建都朝代: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五代·楊吳(西都)、五代·南唐、南宋(行都)、明、南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
二、豐富的文化底蘊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
六朝承漢啟唐,創造了極其輝煌燦爛的「六朝文明」,六朝時期的文學與清談、繪畫與書法、陵墓石刻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與同時期的西方古羅馬文化同樣被認為是人類古典文明的兩大中心。
三、鍾毓靈秀之地
孫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南京:「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
說南京環境優美的確不為過,因為南京這邊有豐富的古老建築同時也有別樣風情的歐洲建築。面對大家所熟知的秦淮河,玄武湖給人的感覺總是不一樣的。在南京城你就可以感受到天南海北的氣息。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南京是中國古代都城的重要代表,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歷史上曾有十二個朝代定都或遷都於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四、漢族的復興之地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
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反抗元朝的明兵(明朝洪武年間),反抗腐敗的清朝(中華民國時期),對抗日本侵略戰爭(民國時期)。
南京是嚴格意義上的漢族的聖地,這一點是沒有哪個城市可以對比的!
它留下了太多的歷史印記,古今遊客來到南京,無不感傷這座城市走馬觀花的朝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