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1月24日訊(記者 殷會麗)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幸福食堂裡,老人們的歡聲笑語在飯香裡瀰漫開來,美味可口的飯菜、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幸福食堂的「幸福套餐」,讓老人們品嘗到幸福的味道。
2019年10月,武家村建設了這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幸福食堂,除了每天能為老人提供就餐服務的餐廳之外,食堂裡還開設了棋牌室、健身活動室和書畫室, 不僅解決了老人吃飯問題,更給老人提供了一個娛樂的場所。
飯菜可口 日子也跟著幸福起來
「每天花五塊錢就可以吃兩頓可口的飯菜,每頓飯都有一葷一素一湯,還有各種各樣的乾糧可選擇,周末會吃水餃,比在家裡做的都好吃。天冷了,做飯水涼太遭罪,現在來這裡吃飯,省時省力!這裡還有很多老夥伴兒,一天天日子過的可有滋有味了。」71歲的孟繁娥和老伴每天都在幸福食堂吃飯,老兩口自從來了幸福食堂之後,笑聲多了,精氣神也足了。
飽餐之後,72歲的於奉合和老夥計們說笑了一會便開始打麻將,他邊玩邊告訴記者,在家吃飯可沒那麼多娛樂活動,在這裡我可以跟老夥計們打打牌、寫寫字、唱唱歌,生活充實的很吶。
面積約1000平方米日間照料中心,內設棋牌室、健身活動室、醫療保健室、書畫室,設置休息床位10張,安排專人管理。除了讓老人「耍好」,日間照料中心還設有獨立的食堂和餐廳,每日能為老人提供就餐服務,為很多獨居和空巢老人解決了吃飯的難題。初步構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融合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文娛豐富 人更有精氣神
幸福食堂旁邊的閱覽室,墨香飄逸,85歲的老黨員王保田在閱覽室練習書法。王保田是武家村的留守老人,女兒出嫁,兒子在外地工作,老伴去世後,他一直一個人在村裡居住。自從武家村幸福食堂營業後,每天在這吃飯聊聊天、每天練會兒書法成為了他的生活習慣。
旁邊,十來個老人有的圍在一起有的在吹拉彈唱,有的在閱覽室練習書法,多種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讓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加充實,鄉風文明得到提升。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武家村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以「仁」為核心,以「誠信」為根本,正一步步向前發展著,先後獲得了「全國美麗鄉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村」、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等一系列榮譽,已然成為了曲阜市乃至全濟寧新農村發展的名片。
老有所養 貧困老人多受益
據悉,曲阜市有60歲以上老人11萬,其中貧困老人6288人,無子女特困供養老人3196人。如何解決孤寡、貧困老人「吃飯難」「精神孤獨」問題,是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存在的突出難題。曲阜抓住全市「幸福食堂」試點建設的重要契機,在石門山鎮和息陬鎮選取15個村推進。濟寧省市級文明單位也開始實行聯建幫扶「一對一」制度,給予包括武家村在內的16個村,每個村每年給予5萬元的資金扶持。
今年下半年,曲阜繼續擴大輻射面,實現標準再提升、活動全覆蓋。通過示範引領,目前全市建成「幸福食堂」39個。「幸福食堂」建設半年多來,有效解決了農村「老有所養」的吃飯難題,800餘位老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