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應平型關大捷,斬首日軍指揮部,八路軍的騎兵隊還有哪些傳奇?

2020-12-12 騰訊網

文/商學野

在人類的冷兵器戰爭中,騎兵是當之無愧的陸戰之王。自古以來凡是疆域遼闊的帝國,一定有名垂史冊鐵騎助陣,例如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土耳其的奧斯曼騎兵、埃及的馬穆魯克、俄羅斯的哥薩克騎兵等。

但是隨著工業革命後熱兵器的普及,騎兵在戰場上的統治地位開始動搖。以衝擊力和靈活性縱橫戰場的騎兵,在機關槍、後膛槍、後膛炮問世後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陸戰裡大規模的騎兵決戰消失了,但是直到20世紀中期,各國的陸軍之中都還有一定比例的騎兵配置。騎兵在軍隊中常擔任偵察兵的角色,偶爾也會以快速反應部隊的身份參與戰爭。在抗戰時期,日軍的騎兵在華北平原來去自如,用遊擊戰術襲擾後方,曾一度給抗日根據地帶來不小的麻煩。

在一些熱播好劇裡,也有對這一歷史的反映。如抗戰連續劇《亮劍》,日軍騎兵戰鬥力兇悍,讓八路軍很頭疼。在好友丁偉的幫助下,八路軍獨立團長李雲龍組建了一支騎兵連,連長是69軍騎兵團老兵孫德勝。這支騎兵連的馬是從日偽軍騎兵營繳獲的,被首長要去了一部分,剩餘的被組建了騎兵連。

在劇中,孫德勝的騎兵連後來在大掃蕩中跟日軍騎兵血戰,全連英勇殉國。

影視劇中的獨立團靠繳獲戰馬組建起的騎兵連,跟真實歷史上,八路軍組建的第一支騎兵連非常相似。在真實的抗日戰爭裡,八路軍騎兵部隊也曾跟日軍騎兵多次交手,取得不錯的戰果。

那麼,八路軍有幾支騎兵部隊,他們從何而來?又是怎麼發展壯大的呢?

一、紅一軍團騎兵連

說起中國近代的騎兵,很多人可能會想起軍閥馬步芳的"馬家軍",但其實國軍自己也組建了不少騎兵部隊,前後共有七個軍。

1935年,紅軍在寧夏的青石嘴跟國軍騎兵第七師第19團相遇,這支部隊是嫡系的中央軍,裝備精良。此戰,紅軍戰士擊潰了19團向寧夏固原運送物資的兩個連,繳獲了大量武器,最重要的是,紅軍得到了這兩個連的100匹軍馬。

這些馬匹都是訓練有素的軍馬,紅軍指揮部決定,用這100匹馬為基礎,組建自己的騎兵偵察連。在連長的人選上,中央選擇了紅一軍團的老兵——時任偵察連長的劉雲彪。這位老紅軍曾參加過五次反圍剿戰鬥和長徵,戰鬥經驗豐富。

紅一軍騎兵偵察連組建後,在1936跨黃河東徵,進入山西去打閻錫山。山西北部是騎兵作戰的主場,劉雲彪部騎兵偵察連在山西北部的孝義縣、洪洞縣、聞喜縣連續三次跟閻錫山部隊大戰,全部獲勝。

在洪洞縣,紅一軍團騎兵連擊敗了國軍的一個騎兵連,俘獲戰馬200匹,並且把敵軍士兵收編。聞喜縣大捷後,騎兵偵查連的人數翻了幾番,已經有了士兵上千人,軍馬600匹。

於是在1936年5月,原紅一軍團騎兵偵察連改組為"騎兵團",劉雲彪為第一任團長。

二、晉察冀軍區騎兵團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陝北紅軍改組成三個師赴前線抗日,紅一軍團騎兵團改編成115師騎兵營,跟隨115師來到晉西北前線。在開戰之初,115師打贏了抗日戰爭第一場勝利"平型關大捷",而騎兵營在這場戰鬥中攻佔"倒馬關",為戰鬥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倒馬關之戰也是八路軍騎兵營的第一場對日勝仗。劉雲彪率領的騎兵營在9月23日連夜奔襲倒馬關,倒馬關附近山路陡峭,騎兵營戰士牽著馬爬山路,在24日一早對倒馬關碉堡發起進攻,殲滅日軍守軍70多人。

騎兵營首戰告捷,讓八路軍將士士氣大振,很好地策應了平型關的戰鬥。

不過,日軍在1937年還處在全線進攻階段,山西作為抗日前線炮火連天,國軍部隊在日軍進攻下不斷潰退。平漢路是華北重要鐵路線,日軍把沿線的縣城全部攻佔,並且在曲陽縣設置了兵站,方便隨時調度。

1938年,115師騎兵營依靠著機動優勢,在平漢線保定到定縣路段,對日軍進行遊擊戰。曲陽的兵站是騎兵營的眼中釘,劉雲彪率領騎兵營對曲陽日軍兵站進行突擊,繳獲物資6000多箱,並且在周邊縣城組建了抗日義勇軍。

1938年10月,日軍開始掃蕩晉察冀根據地,在聶榮臻司令的指揮下,騎兵營上下600人日奔襲日軍指揮部,在高門鎮從天而降,將日軍指揮部"斬首"。

到了1940年百團大戰時期,劉雲彪率領的騎兵營已經擴充為"晉察冀軍區騎兵團",下轄4個營,6000多人。騎兵團在河北南部與日軍交戰幾十次,並發動群眾破壞鐵路和公路,殲滅大量偽軍。

1942年4月,晉察冀騎兵團長劉雲彪不幸因病去世,7月,晉察冀騎兵團為了適應新形勢,將騎兵團改組為步兵團,由李忠奇團長帶領繼續抗日,華北的八路軍騎兵自此成為歷史。

三、新四軍騎兵

北方的八路軍騎兵在1941年時馳騁沙場,南方的新四軍也同時開始組建自己的騎兵團。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三十二團和國軍騎8師相遇,騎兵在短兵相接中戰鬥力非常強悍,他們來去如風,用馬刀和刺刀給新四軍帶來很大的傷亡。

此戰中,長徵走過來的三十二團幾乎全軍覆沒,新四軍傷亡5000餘人。戰後,新四軍下定決心組建自己的騎兵團,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和曾玉良、周純麟合作,創立了新四軍第四師騎兵團。

第四師騎兵團雖然編制是"團",但是全團只有400人、300匹馬,當時戰馬是緊缺資源,彭雪峰將自己的白馬都送給周純麟當坐騎。

這支第四師騎兵團的標誌是自己手上的"雪楓刀",這把馬刀沒有一味模仿日本刀,而是結合了中西之長。它比日軍的馬刀更長,在劈砍中佔盡優勢。

1942年,淮北平原的"夏收戰鬥"爆發,日軍要洗劫洪澤地區的農民,新四軍決定派騎兵師突襲各個村莊的日軍。在沙山集村,新四軍騎兵團突襲日軍搶糧部隊,砍死日軍士兵300多人,日軍不得已放棄了已經搶走的糧食。

1943年,新四軍騎兵團和日軍展開多次戰鬥,協助兄弟部隊取得了輝煌戰果。但是最讓新四軍騎兵團揚眉吐氣的,還是1944年對騎8師的復仇之戰。

騎8師是"馬家軍"的精銳,也是第四師的冤家,欠下三十二團累累血債。1944年10月,國軍騎8師又對新四軍圖謀不軌,但在寶安山被我軍擊潰,全軍分三路潰逃。新四軍騎兵團奮起直追,最終在10月20日跟騎8師相遇,兩軍展開白刃戰。戰鬥持續到晚上,最終騎8師全軍覆沒,騎兵團給三年前犧牲的幾千名烈士報了仇。

1944年後,新四軍騎兵團一直保持著編制,在安徽地區堅持抗日。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部隊是華東野戰軍唯一的騎兵部隊,在解放之後,騎兵部隊大量改編為裝甲部隊,騎兵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無論是八路軍的晉察冀騎兵團,還是新四軍的第四師騎兵團,都在抗日戰爭裡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威風讓當年的軍旅之人瞻仰、難忘。為此,在解放後,聶榮臻元帥、周純麟將軍都撰寫過回憶錄,記錄下了我軍騎兵馳騁疆場的英姿,讓後人永遠記住那段可歌可泣的歲月。

參考資料:

1、《抗日鐵騎——記我軍第一個騎兵團長劉雲彪》,康模生

2、《彭雪峰與新四軍第一支騎兵團》,熊坤靜

相關焦點

  • 平型關大捷,嘉獎、褒揚不斷,八路軍師長卻說太遺憾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抗戰以來的第一場大勝仗。捷報傳到延安,主席馬上發來賀電:祝賀我軍的第一個勝利!蔣介石也先後兩次致電祝賀嘉勉:25日一戰,殲敵如麻,足證官兵用命徵戰。不過,此戰的八路軍最高指揮官,第115師林師長並不那麼高興,甚至感到遺憾、失望。
  • 重上太行山:探尋平型關大捷戰鬥遺址
    緊隨部隊趕到平型關的林彪,沒有休息,馬上帶著343旅的軍事幹部前往靈丘以南了解敵情、考察地形。9月23日,聶榮臻率領344旅和師指揮部也到達平型關東南的上寨鎮,迫不及待的林彪已經乘車又把平型關附近地形仔細考察了一遍。
  •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獨角戲?3個師國軍設防,連日軍潰兵都沒擋住
    作為抗戰第一次大捷的平型關大捷,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八路軍115師在彈藥不足後勤不濟的情況下果斷出擊,殲滅日軍板垣師團的21旅團1000多人,打了個大勝仗,一掃以前「日軍不可戰勝」的陰霾。然而在勝利的背後,依然有著很多說不出的遺憾。
  • 平型關大捷紀念碑碑文敬讀
    80多年前,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取得了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第一個大勝仗。如今,在昔日的戰地遺址喬溝南側約1公裡的山坡階地上,修建了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在紀念館東側的石灰嶺上,巍然聳立著平型關大捷紀念碑,碑基高115釐米,碑座高193.7 釐米,碑體高925 釐米。三組數字分別寓意:八路軍第一一五師,1937 年,9 月25 日。
  • 平型關大捷,林彪打的可不光是輜重部隊,還有日軍精銳主力
    ▲點擊上方的/藍字/方可關注我們關於平型關大捷,很有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看了點日軍的史料後
  • 歷史上的平型關戰役:這次大捷到底殲滅了多少日軍?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山西東北部內長城平型關地區設伏,一舉消滅日軍第五師團一部,史稱平型關大捷,名揚中外,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 第五師團是日軍老牌部隊,機械化程度高,裝備精良,官兵訓練有素,被冠之以「鋼軍」的稱號。
  • 八路軍成立後,115師有4個團,戰鬥力強大的獨立團為什麼沒番號?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對上日軍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以殲敵一千多人開創了一個記錄。不但主席、蔣介石都致電祝賀,全國的各大報刊、廣播電臺和國外的報紙、電臺也都報導了平型關大捷的消息,八路軍115師從此名揚天下。
  • 平型關大捷:不僅是日軍奪取山西的曙光,也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希望
    從而截斷防守在雁門關中國守軍的後路,夾擊太原,並從右翼配合華北方面日軍在平漢路的作戰。中國第2戰區制定了沿長城各隘阻擊日軍的作戰計劃,在平型關方面,決心集合重兵殲滅來犯之敵,並請求八路軍配合側擊日軍。為了配合國民黨部隊作戰,保衛山西,振奮八路軍軍威,八路軍115師出師山西,開赴了平型關。
  • 抗戰大捷平型關戰役之謎:115師究竟殲滅了多少日軍?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在山西東北部內長城平型關地區設伏,一舉消滅日軍第五師團一部,史稱平型關大捷,名揚中外,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 日軍第五師團是舊日本陸軍老牌部隊,機械化程度高,裝備精良,官兵訓練有素,被冠之以「鋼軍」的稱號。
  • 原創|「徽章上的百年中國」0038:1937年9月,八路軍首戰之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了一次成功伏擊戰。史稱「平型關大捷」。該戰作戰的日軍,是號稱「鋼軍」的板垣徵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
  • 實力相差懸殊,八路軍騎兵團巧布口袋陣,痛殲日軍精銳騎兵旅團
    諾門罕戰役中的日軍騎兵部隊 可是隨著以八路軍為主的抗日武裝在華北蓬勃發展,日軍停止了削減騎兵規模的計劃,兩個精銳騎兵旅團,還有零散的未改編騎兵部隊
  • 【紅色文博系列微劇】《平型關大捷》第四集
    《紅色守望》系列微劇,為您深度揭秘八路軍戰鬥檔案。王萍:紅色初心,烽火守望。歡迎收聽系列微劇紅色守望,我是主編王萍。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的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對社會各界和歷史進程都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平型關大捷紀念地除了平型關大捷紀念館之外,還有紀念碑、將帥廣場、主戰場喬溝、老爺廟爭奪戰遺址、115師師指揮所遺址、平型關關口遺址等等革命文物之地。一起來聽姜惠源老師講述平型關戰役的故事。
  • 平型關大捷中殲滅的輜重隊是什麼隊伍?為何往往被日本人自己嘲笑
    1937年9月25日,在山西大同靈丘附近的平型關,八路軍取得出徵抗日的第一個大捷,集中優勢兵力伏擊日本號稱「鋼軍」的第五師團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約
  • 紅色文化--大同篇之平型關紀念館
    平型關戰鬥遺址位於大同市靈丘縣城西南東河南鎮的蔡家峪、小寨及白崖臺鄉的一天然溝壑中,遺址有十裡喬溝和老爺廟兩處。從喬溝入口拾級而上,紀念碑為景區制高點。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始建於1969年,2006年進行大規模改陳擴建。現有陳列面積2134平方米,基本陳列由序廳、3個獨立單元的主展廳和半景畫館組成。館內收藏有大量珍貴圖片、文獻資料和文物。
  • 山西榮光:平型關!平型關!一場戰鬥一種精神
    當地人回憶:「八路軍的衝鋒號就沒有停過」 平型關位於靈丘縣城西40公裡的平型嶺隘口,是內長城的一處關隘,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2021年2月1日,前來探訪的山西晚報記者佇立「平型關大捷紀念碑」前,感慨萬千。倏忽84載,硝煙散盡,眼前這雄關峻岭,正沐浴著和平的陽光。
  • 平型關十二時辰
    然而,近年來,有些人看了一些日本的資料,就對平型關大捷提出了各種質疑。他們認為,八路軍只是打了日軍的輜重部隊,平型關之戰根本算不上「大捷」,頂多也就是乘日軍沒有防備打了個小勝仗,對中日戰局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歷史事實真的如此嗎?
  • 日軍騎兵拼刀法?八路軍不呈匹夫之勇,機槍收割日軍
    作者:慎獨 電視劇《亮劍》中,八路軍獨立團騎兵連與日軍騎兵血戰的場面讓人熱血沸騰。電視劇演繹的劇情,真實地反映了八路軍騎兵的血性風採。在抗戰中,我軍騎兵曾多次大戰日軍騎兵。總體來說,由於日本條件更好,大規模培育良馬,加上訓練有素,日軍騎兵佔上風的時候稍多,但也不是次次都能佔便宜。
  • 八路軍3個師抗日首戰分別是什麼?戰果如何?蔣介石如何嘉獎的?
    紅軍主力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下轄3個師,分別是115師、120師和129師。八路軍3大主力師成立後,馬上開赴抗日前線,協助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 8年抗戰中,八路軍打過許多赫赫有名的戰役,聲震全國,平型關大捷、雁門關大捷、夜襲陽明堡、神頭嶺伏擊戰、百團大戰等,都是八路軍的名作。那麼八路軍3個師抗日首戰分別是什麼?戰果如何?蔣介石如何嘉獎的?
  • 抗戰時日軍寧死不做俘虜,並非是武士道精神,原因說出來你別不信
    115師首戰告捷,平型關大捷震驚中外 進入山西之後,115師被第二戰區指揮部派往山西北部雁門關一帶,抵禦從北向南進攻的日軍部隊。115師下轄兩個旅,即陳光為旅長的第三四三旅和徐海東為旅長的第三四四旅,共1.5萬人。作為八路軍的主力師,115師從將領到戰士,每一個人都身經百戰,說是以一當十也不為過。
  • 忻口會戰中,八路軍有哪些戰功?
    ㈠八路軍115師獨立團馮家溝伏擊戰第115師取得平型關大捷後,士氣大振。戰後,115師繼續在晉東北打擊來犯日軍。1937年10月10日,獨立團順利攻佔淶源縣城。10月14晚開始,獨立團主力在馮家溝埋伏,向滿載物資的日軍第5師團運輸大隊猛攻。斃傷日軍100多人,繳獲大量寄養、彈藥和100多輛卡車。收復廣靈縣城。10月23日,與1000多名日軍激戰,日軍在2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5架飛機掩護下,依然沒有突破八路軍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