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菜大媽 發布時間:
作者:菜大媽 發布時間:
*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菜大媽
我被雙11打臉了。我以為,今年的雙11,成交額一定不如往年。一是活動規則太複雜,二是因今年因為疫情,大家的消費會更為理性。但沒想到,今年淘寶天貓的成績單是4982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032億,增速是26%。而且,據了解,這是過去三年來最高的增速。先不探究這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但單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到,線上活動的力量驚人。
是的,現在幾乎沒有哪一個行業是不做線上活動的,教培行業也不例外,但執行效果好嗎?遼寧某三線城市的校長憂心忡忡地和我說:「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做線上引流活動。現在的工具、方案、案例,在網上搜一大把,這就好像炒菜的鍋、菜、調料都給我們準備我好了,只等著我們下鍋炒,可我們不會把控火候,最終還是會把菜炒糊。」
每名校長都希望藉助網際網路讓機構迎來新的增長機會,但苦於自身沒有網際網路基因,缺乏線上活動運營能力和流程管控能力,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只能跟風,套別人的活動模板來做,但結果就如東施效顰。
講真,線上引流活動這套理論體系過於龐大,可能出2-3本書都說不完,如果往深裡說了,可能也不一定適合小白,所以,我今天將用最簡單的框架,人人都能聽得懂的理論,來說明白一個線上引流活動該如何設計。
本期內容主要分為3個部分:用戶參與金錢成本、活動玩法、數據埋點。
有的機構為了擴大流量,直接設置1元或者免費,我個人不太建議這種做法,因為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錨定效應,即用戶對你的認知,會十分依賴第一次接觸時的印象。也就是說,如果你一開始就免費或者超低價,他就錨定了你是便宜貨。但我們知道,教培行業的客單價並不低,後期購買正價課要大幾千,這和前面的免費、1元形成巨大反差,用戶會有被套路的感覺。
我身邊的一位寶媽,就給我講了她的心得體會。疫情期間,鋪天蓋地的免費網課席捲而來,之前從未報過網課的她,一度認為網課是非常便宜的。但是有一天,她被有道樂讀9.9元的引流課吸引了,給孩子體驗了幾節課後,還挺滿意,開始以為只要正價課只要幾百塊錢,沒想到老師告知要2千多,她果斷沒有報名。
當然,如果設置過高,比如超過三位數,則會提高顧客的購買決策門檻,讓流量變小,達不到引流的目的。
到底該設定多少錢呢?給你一個參考價格: 20元——30元之間。這個數據不是憑空而出,而是微信支付的數據報告顯示,它是付款筆數佔比最高、顧客購買決策門檻最低的付費額度,也就是說,用戶基本不把這個數額的錢當錢。
這裡給大家看一個反面教材,這是某家機構的三八女神節活動。
講真,這麼多規則,念完+理解都需要3分鐘以上,更別說執行了,活動結果怎一個慘字了得。
所以,行動越簡單越好,最好不超過3個動作。
現在有很多線上小工具,可以簡化用戶動作,通過抽獎、拼團、秒殺等模板應用,幫助機構快速開啟線上活動。
比如全行業通用的凡科、有贊,專針對教培行業的校管家小竹通等。
而且,現在的應用妙就妙在,用一臺手機就可以搞定,比如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以上關鍵詞,會彈出小程序,便可快速創建活動。
活動形式也多種多樣:報名、拼團、秒殺、砍價、抽獎、分銷……
拼團、秒殺這些玩法都很常見了,我這裡要著重介紹一下傳統教培行業應用得比較少的分銷玩法。
分銷玩法可謂是品效合一的活動,什麼意思呢?它對用戶進行了分層,購買用戶和宣傳用戶。不差錢的用戶,看到課程心動後,會直接購買,而不購買課程的用戶可以將其分享出去,有人購買後,佣金會即刻到帳。
這種玩法在教育界的應用鼻祖,應該是網易了。2018年開年,網易舉辦了一個名為「網易戲精開課了」的活動,旗下產品網易雲、考拉、有道等齊齊上陣,由相關市場、運營負責人給大家講課,這套課程原價199元,特價39.9元,且支持三級分銷,比例分別是60%和30%:
這讓網際網路從業者分享熱情空前高漲,在當時造成轟動效應。實不相瞞,我當年也被套路了,不過我是人傻、錢多(才怪),臉皮薄的類型,我沒有分銷,而是直接購買了課程。
這種玩法還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冷啟動中的第一批種子用戶。它能讓你的員工,甚至掃地的阿姨都積極參與進來,自主產生裂變。關於裂變的細節設計,後續的內容我還將繼續詳解。
校管家小竹通運營總監鄧菲紅透露:平臺上的分銷玩法確實值得一試,不過大多數校長還停留在用正價課分銷的思路,這個成交門檻太高了,不如用引流課來分銷。據她介紹,北京某家100人的機構,用這個分銷玩法,一天就引來140多個精準用戶。
當然,如果你的機構趨於保守,我建議可以提高活動的附加值,以減少用戶的決策成本。目前,教育界常用的有2種做法,我都被親身套路過:
退款系列:30天不滿意可全額退款、堅持學完體驗課可全額退款或抵扣XX學費
禮品系列:送與購買金額同等價位的禮品,如文具禮盒,玩具等。
還悄悄告訴你,別忘了,付費的是家長,如果你能用心地送一些受家長喜愛的物品,效果會更佳。具體送一些什麼,可以從我的第一期內容《培訓機構線上引流12釵之(1):用戶畫像是核武器》中找答案。
關於線上引流活動,會出現2種聲音,一種是:沒效果,不做了;一種是:即使是沒什麼效果,但大家都在做,不做顯得我不合群。這兩種狀態都會造成浪費,浪費什麼?數據。
用戶參加活動的路徑呈一個漏鬥形態,以拼團活動為例,每向下一個路徑,流量就會越小。
這條路徑對我們來說有什麼用呢?去看每一個環節的轉化率,由此可以得出每一個環節的耗損,如果損失過大,比如超過了50%,就說明這一個環節需要調整。有了這個思路,我們就可以在數據中抽絲剝繭。
比如某機構使用校管家小竹通拼團工具後,獲得的數據反饋如下:
瀏覽為744人,參團為337人,開團個數81個。這裡,每一級的耗損率分別是55%,76%。
註:耗損率算法:100%減去(參團人數/瀏覽人數)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此次拼團活動的2個環節,尤其是吸引用戶開團環節亟需優化,到底是因為獎品刺激不夠?還是成團人數要求過高導致?你可以在以後的活動中,優化每一步的細節,看看數據反饋如何。
其實一般而言,數據復盤是活動結束後才會涉及的版塊,但我著重放在活動設計當中說,是希望引起培訓機構市場人員的重視既能在同事、領導面前樹立自己專業的活動策劃人設,又不會浪費每一次活動,越來越深入地貼合市場,洞察用戶。
本文轉載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菜大媽。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