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蘇天爵編《元文類》收錄《授時曆》作者許衡史料集萃之11—《真定路先聖廟碑》——富珠哩翀

2021-02-13 許衡與許衡文化

元朝蘇天爵編《元文類》

收錄《授時曆》作者許衡史料集萃之11

 

卷十九《碑文》:

欽定四庫全書無標點版:

《真定路先聖廟碑》——富珠哩翀

初,鎮州置真定路,以中山、冀、晉、趙、深、蠡府、一州五土地人民,奉我睿宗、仁聖、景襄皇帝,顯懿莊聖皇后湯沐,首務立學養士,當是時也,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淵濳朔庭,聞鎮之學緩,未即敘龍集,丁未勑有司勿怠其事,於是以金粟岡廟址、崇殿廡、闢黌舍,太原元好問有記,越十有四年庚申,世皇即祚都燕,統一八表,置憲肅郡府,鎮憲為諸道之冠,庠序闕略,必憲人府人胥議興治,至元暨今,雖屢加葺,猶有未備,至順辛未,憲暨府議,倡集楮幣三萬,市物傭工募役,自殿之廡、自廡之門新其屋楹三十有二,棟宇軒楯、拱挾環合、左右翔峙,作杏壇於殿之北,神廚於廟之東,自廟徂學門垣梐枑循序森立、瓦墁締築堅麗於舊,先是府尹瑪蘇庫已基未構,而去政人遷,易者十餘年,尹張猛臺倅和則平治中和,允升繼至,憲使託歡提其綱,賓佐韓復理其目,始克有濟,其年夏告成,壬申春府遣吏李明善、介徵士瞻思狀來請志其績,翀嘗貳憲燕南,義不容讓,稽宋蔡京《遷學陸佃記略》曰,真定雖塞北,有江南之勝,江南豪傑特起,如臨川王公與孟軻相上下,真定初未有聞,噫是何言之怪也,真定者,冀州東垣堯舊封也,昔帝堯以帝嚳子侯恆山之唐,自唐侯即天子位,徙山之西,號陶唐氏,太行東西境數千裡皆帝之圻,真定固神明之宅也,孔子經法,於易則遡伏羲以本無言,書則始唐虞以道政事,詩則採殷周以正性情,春秋則黜五霸以嚴名分,禮樂升降以鑑窪窿,天人之道至矣,迺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唐,韓愈謂,堯以道傳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蓋孔氏立教,如帝典微言,如三謨帝堯,孔子位不同而同聖,王安石背道迷經,蒙君誤國,京佃傾黨,滋熾世益大壞,河南程氏兄弟承先聖之緒,捄之終賴其言道不墜地,建安朱氏師則兩程,襃輯遺言貫通折衷以悟百世,先正許文正公見其書神感明會,相我世皇同符堯舜,世道人心翕然大正,洙泗淵源日月昭朗,今神聖繼興,世日趍治,鎮股肱郡也,帝堯之思在焉,朝廷之化先焉,崇事先聖所以教也,鎮士知所鄉往,下學上達,尊經慎藝,何德不進、何業不修、何邪不鑑、何古不及,憲牧之輔治教,縉紳之報君父,於是乎在迺賦詩,以慰鎮人士曰:

太行之山,滹池之水,孰古與美,陶唐之裡,滹池之滸,太行之所,孰今與伍,皇祖之土,恆山嶙嶙,滹水沄沄,昊天生民,思堯之仁,滹水湯湯,恆山蒼蒼,帝堯相望,於赫世皇,始鎮之府,時未忘武,維士與女,澤沐時雨,龍德出潛,萬方既瞻,春熙秋嚴,自北而南,皇風斯扇,時雍於變,視彼侯甸,恆鎮之先,大殿周廡,先聖之宇,久未今覩,誰敢子侮,有廟有庭,有戶有扃,肅肅其凝,昭昭其靈,新是鎮學,式對恆嶽,惟士也確,順我先覺,求門於墻,求室於堂,伊洛考亭,使我不盲,惟聖之玄,惟王之素,圜冠方屨,天地之度,侃侃誾誾,夭夭申申,如目之眗,如躬之親,既儼既翼,臨汝明德,以賓皇國,方州是則,鎮人聚喜,歸功憲紀,憲人曰止,其誰敢爾,顒望神京,稽首奉揚,配天無疆,天子之光。

 

真定路,蒙古太宗元年(1229年)改真定府為真定路,治真定(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屬中書省。直領縣九:真定、藁城、欒城、元氏、獲鹿、平山、靈壽、阜平、涉;府一:中山(領安喜、新樂、無極三縣);州五:趙(領平棘、寧晉、隆平、臨城、柏鄉、高邑、贊皇七縣)、冀(領信都、南宮、棗強、武邑、新河五縣)、深(領靜安、衡水二縣)、晉(領鼓城、饒陽、安平、武強四縣)、蠡。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改真定路為真定府。

在歷史上,由於正定歷來為郡、州、路、府、縣的治所,故而城內擁有兩座文廟:府文廟和縣文廟。其中,位於正定育才街的縣文廟大成殿,被我國古建專家梁思成鑑定為五代時期(公元907-960年)遺存,為國內所存最古老的大成殿,比山東曲阜孔廟現存的大成殿(明成化和清雍正年間重修)要早上五六百年, 1996年11月,正定縣文廟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成殿建在約半米高的臺基上,面闊五間,約24.87米,進深三間,約13.31米,高11.3米,為單簷歇山頂,頂部坡度平緩舒展,出簷深遠,月臺寬大,柱子有明顯卷剎。從外部看,鬥拱奇大,補間鋪作無華拱,只有柱頭鋪作,補間鋪作只是在柱頭枋上做浮雕刻拱,沒有太過花哨的部分,乾淨利落,這和開元寺鐘樓相同,而且不設普柏枋,顯然這是中國宋早期或宋之前木結構建築的主要特徵。梁架由駝峰及斜柱構成。從側面角度來看,觀感有簷柱明顯內側的感覺,顯得大殿十分穩定。在大殿內部,角拱及角梁只能看到一小截,但是穿過空當,還是看出了大殿梁架的基本情況:駝峰上有大鬥承平梁,上有蜀柱和交互鬥,泥道拱再與華拱似的部件相交,華拱似的部件兩頭嵌入兩根叉手,上承脊榑。至於重要的轉角鋪作內部的構造,因為神龕的遮擋,幾乎看不見抹角梁,但是可以看出華拱四跳十分巨大、沉重。

 

明朝「修德堂」刻本:

 

相關焦點

  • 元朝蘇天爵編《元文類》收錄《授時曆》作者許衡史料集萃之17—《與竇先生書》——許衡
    元朝蘇天爵編《元文類》收錄《授時曆》作者許衡史料集萃之17
  • 元朝蘇天爵編《元文類》收錄《授時曆》作者許衡史料集萃之21-1——《讀易私言》——許衡
    元朝蘇天爵編《元文類》收錄《授時曆》作者許衡史料集萃之21-1
  • 元朝蘇天爵編《元文類》收錄《授時曆》作者許衡史料集萃之21-5——《讀易私言》——許衡(續五)
    元朝蘇天爵編《元文類》收錄《授時曆》作者許衡史料集萃之
  • 元朝蘇天爵編《元文類》收錄《授時曆》作者許衡史料集萃之21-2——《讀易私言》——許衡(續二)
    元朝蘇天爵編《元文類》收錄《授時曆》作者許衡史料集萃之21-2
  • 許姓(22)|品德言行為人被推崇的許衡,被譽為元朝一人、第一通儒
    許姓(21)|元朝時,許姓人大放光彩,高官眾多,門庭顯耀元朝初年,受到忽必烈厚待的許姓人,還有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許衡。農民娃許衡,自幼勤讀好學,天資聰穎許衡,字仲平,號魯齋,懷慶路河內(今河南焦作)人。
  • 中國古代有陰曆那《授時曆》是怎麼回事?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命許衡「領太史院事」,全面負責修訂新曆法,並以王詢、郭守敬為副,共同研訂。公元1281年,新曆法開始實施,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授時曆》,這部曆法,反映了當時我國天文曆法的新水平。它有不少革新創造,例如,定一回歸年為365.2425日,同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實際時間相比僅差26秒,和現代世界通用的公曆完全相同。 在編制過程中,他們所創立的「三差內插公式」和「球面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傑出成就。
  • 紀念大儒許衡逝世739周年(元朝至元十八年三月初三,為農曆辛巳年壬辰月戊戌日(公元1281年3月23日))
    許衡出生於金朝衛紹王大安元年(宋寧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為農曆己巳年己巳月丙寅日(公元1209年5月8日);卒於元朝至元十八年三月初三,為農曆辛巳年壬辰月戊戌日(公元1281年3月23日),葬於至元十八年四月二十,為農曆辛巳年癸巳月乙酉日(公元1281年5月9日)。祖籍為懷州河內李封(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李封村)人,諡文正,封魏國公。
  • 從《農桑輯要》到《授時曆》元朝只重視考試結果,不注重人才培養
    元朝是個鼎盛的時期,那個時候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比如說在農學、天文、數學、水利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飛躍的發展。首先我們一起從農學來看,最有名的就是《農桑輯要》這部書籍。這實際上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元朝的帝王不僅對於農業發展十分重視,對於科學種植農業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視的。其次,在天文學方面,元代也取得了重大的發展。
  • 《全唐詩》裡誤收錄的一首詩,作者是元朝詩人,由於太好了被收錄
    《全唐詩》裡一共收錄了四萬九千多首詩,顧名思義,唐詩那自然是唐朝詩人的作品,不過其中卻是誤收錄了一首元朝詩人唐溫如的作品《題龍陽縣青草湖》。只是由於這首詩寫得太好了,人們一度認為是唐朝的詩人所作,其實現在我們通過一些資料可以知道,唐溫如是元朝的詩人,並非生活在唐朝。
  • 從八思巴文碑看孟子在元朝的地位
    忽必烈於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下詔,凡是詔書及各地方公文等均必須使用蒙古新字,試圖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這種新文字。它的創製與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蒙古社會的文明進程;但因書寫不便,其伴隨元朝覆滅而逐漸消亡。刻有八思巴文的碑刻在全國數量較少,使得孟廟八思巴文碑尤為珍貴。碑文下半部分為漢文,楷書,由右至左豎寫排列,共154字。
  • 蘇聖雄:《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之史料價值—以抗戰前期為例
    國史館職司總統副總統文物之典藏、編纂,因而對蔣中正等歷任總統的史料蒐集、整理、研究不遺餘力。當前臺灣政治禁忌解除,史料充分開放,尤其蔣中正個人的史料如日記、書信、檔案大多公開,為重新整理其史料之良好時機。爰是,國史館館長呂芳上領導組成《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編輯委員會,積極進行年譜長編編纂工作,於每月召開編輯委員會一次,統一體例,相互攻錯,以求完善。
  • 名碑名帖之四:河北真書之最,真定風動之碑
    就"真正"來講,真"與"正"同,打比方說,雍正胤禛為了避諱,"真定"改"正定"。唐朝人對古代人的書法藝術進行了綜合性的總結。比如說,唐朝書法界的大滿貫--張懷瓘先生在《玉堂禁經》中說:"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為書;苟守一途,即為未得"。書法的三要素:用筆、識勢、裹束。又被等同為"筆法、筆勢、筆意",還被類推為"筆畫、部首、結構"。
  • 「景教碑」與梵蒂岡之緣報導之二:無愧天下第一碑
    世界有四大名碑,即收存於大英博物館的埃及羅賽塔石碑、收藏於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的約旦摩押碑、保存於墨西哥國家博物館的阿茲特克授時石刻和現珍藏於中國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以下簡稱「景教碑」)。(左)埃及羅賽塔石碑  (中)約旦摩押碑  (右)墨西哥阿茲特克授時石刻世界四大名碑中,中國的「景教碑」位列之首!
  • 元朝色目人的中國化
    據此,可知:     1.欽察人的祖居之地。       在「武平」北部的某地,即元朝的遼陽行省大寧路武平縣北部,今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東北、遼寧阜新市西北之間的地區。       拜元朝大儒王恂、許衡為師,接受了全面的漢學教育,精通經史,成為朝廷著名的學者,官拜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後來官至宰相。      不忽木的兩個兒子,更是成了原汁原味的中原儒生,是當世公認的才子,號稱「雙壁」。
  • 拜拜進廟門有規矩!別擋了神明的路.....
    更有很多人說不定從一進廟門就走錯門囉!我們拜訪人家家裡時,有一定會從正門進入才顯得有禮,也可讓主人家方便得知來到;同樣地,入寺廟拜拜也是如此,如果擋到神明的通道可是失禮喔!拜拜從進廟門開始  有哪些該注意的禮節呢?這可是攸關 你的心願大事呢!趕緊來看看囉....
  • 元朝唯一一位漢人丞相:忽必烈封為巴圖魯,出將入相五十年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所以在官員任用方面有著濃厚的民族色彩,高級官員幾乎全部是蒙古人、色目人,大多數情況下,漢人只能擔任中下級官職。其實在元朝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一位漢人的丞相,也可以說他是唯一一位!他出將入相五十餘年,深得忽必烈的信任,那麼這位傳奇人物到底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