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2021-01-15 網易新聞

  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全黨整風、開展反右派鬥爭,黨中央認為,經濟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和政治思想路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都已取得偉大勝利,廣大人民群眾熱情高漲,經濟建設應該搞得更快一些。為此,黨中央、毛澤東醞釀並制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並在這個過程中相繼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在當時被稱作「三面紅旗」。它們的提出和推行,表明黨試圖在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開展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反映了曾經長期遭受帝國主義欺凌的中國人民在站立起來之後求強求富的強烈渴望。這是事情的一個方面。

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短短幾年內接踵而至的勝利使人們認為,中國富強的目標完全有可能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但當時黨和人民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及其客觀規律認識不足,以為「大躍進」運動是迅速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趕上發達國家的最好途徑;以為人民公社是通往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最好組織形式。歷史證明,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有其忽視客觀經濟規律的一面,而「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動則都缺乏從客觀實際出發的充分依據。由於決策本身產生的失誤和執行過程中發生的偏差,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遭受到重大的挫折。

本文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難以忘卻的歲月: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召開,會議根據毛澤東提議,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力圖在探索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打開一個新局面。 "大躍進"運動在盲目求快、急於求成的思想影響下,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
  •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隨後大搞積肥、技術革新、工具改革運動。5月,中共八屆三次全會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夏收期間,各地競報「高產」衛星,報刊輿論大加鼓吹。8月,各縣大辦鋼鐵,建起數千座小土爐。與此同時,各地大辦縣社工業,大辦水利,大辦養豬場。交通、郵電、文教、衛生等各行各業積極投入,全面「躍進」。
  • 第九章「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
    第九章「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 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後,各縣展開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廣大幹部群眾發揮高漲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並取得一定成果。
  • 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發揮巨大威力
    人民日報 1963.09.30 第1版 作者:新華社 原題: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發揮巨大威力 迅速克服連續三年嚴重自然災害影響 我國國民經濟開始全面好轉  今年糧食棉花和其他許多經濟作物的產量都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 鄧小平對「大躍進」的理解和認識
    總體上來說,從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會議到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召開之前,鄧小平主要是在一線積極貫徹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同時也在不斷思考和探索「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具體做法。 三、主持起草《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 和鄧小平在上述三次調查研究中初步發現存在一些問題一樣,1958年秋冬之際,黨中央的其他領導人首先是毛澤東本人也開始發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了不少問題。這年11月,毛澤東提議並主持召開了第一次鄭州會議。 鄧小平是11月6日從西南視察結束後,直接趕赴鄭州參加會議的。
  • 「大躍進」問題與中蘇分裂關係深遠
    中國史研究者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本身的歷史早已經進行了深入探討,(10)但把這兩者與中蘇分裂聯繫起來考察的人很少,至多是在討論"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形成的原因時,論述了毛澤東如何借鑑蘇聯的經驗教訓,探索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的過程。(11)總之,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問題上,究竟中蘇之間有什麼分歧?蘇聯對此是否持反對態度?是怎樣反對的?毛澤東對蘇聯的態度作何反應?
  • 「大躍進」運動是怎麼回事?
    「大躍進」運動是怎麼回事?   1957年,我國進入了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 還記得「大躍進」時的人民公社食堂嗎?為何只辦了三年便停辦了?
    人民公社公共食堂,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伴隨著"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而興起的"新生事物",是建國後極"左"路線的產物。它從1958年的普遍"大辦"到1961年的基本解散,歷時只有短短的三年,最終只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 歷史回顧:長垣縣的「大躍進」運動
    提出這個口號的原因是: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加上全國上下開展整風運動以來,一些工廠、農村出現快速增長的新氣象,許多人認為完全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以更高的速度和目標進行建設。長垣縣的「大躍進」運動起始於1957年的冬季農田水利建設。
  • 果蔬療法(5):紅薯、大躍進及其它
    由此也聯想到了共和國歷史上的一些往事——1958年5月,中央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隨後,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在這個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中,到處都是「喝令三山五嶽讓道,我來了!」的標語口號,報紙、廣播中也經常出現「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的豪言壯語。
  • 什麼是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俗稱吃大鍋飯)在社會主義國家為過往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大陸屬於一種「政社合一」組織,分為「農村人民公社」和「城市人民公社」,而以前者最為著名。農村人民公社屬於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政治經濟制度的主要特徵,即農村計劃經濟時代。人民公社既是生產組織,也是基層政權,普遍存在的時期為1958年至1984年,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而解體,全部被鄉或鎮取代。
  • 共和國迴響(二):二五計劃——大躍進,大倒退
    「一五計劃」的輝煌成果在國內逐漸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使得一些領導人過高估計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逐漸忽視對經濟發展規律的尊重。另一方面,廣大人民群眾急於改變經濟落後的面貌,同時,由於1956年之後中蘇關係出現裂痕,在社會主義陣營中也面臨來自蘇聯的經濟競爭壓力。
  • 回顧經典:人民公社大食堂 瘋狂的年代 瘋狂的吃喝
    規定各農業社的一切生產資料和公共財產轉為公社所有,由公社統一核算,統一分配;社員分配實行工資制和口糧供給制相結合;總結了青年隊集體吃食堂的好處,推廣了公共食堂;同時成立了託兒所、幼兒園、敬老院、縫紉組;公社設立了農業、林業、畜牧、工交、糧食、供銷、衛生、武裝保衛等若干部或委員會,下設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和組織軍事化、生產戰鬥化、生活集體化。
  • 全面建設時期鄧小平探索社會主義的思想認識成果
    六、社會主義必須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不是資本主義的 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後,農村生產成了自給性生產模式,物資大都實行統一調撥,商品交換和資本流通在很多地區基本上被取消。
  • 2019中考歷史專題訓練——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農村從根本上改變落後面貌始於A.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展B.「一五」計劃推行C.「大躍進」運動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5.下面是我國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的增長統計表(單位:億美元),該局面的出現主要利益於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B.對外開放逐步擴大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 新中國經濟70年·「大躍進」|親歷者朱永貴:1958年,我們去煉鋼
    「大躍進」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狀況的普遍願望,但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會後,「大躍進」運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出現了不切實際追求高指標、高速度,瞎指揮、浮誇風盛行等不良現象。
  • 1950年至1978年新中國搞了多少場政治運動?
    「政治運動」(以下簡稱「運動」)是指,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政治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在一定時間內開展的群眾運動。在特殊時期,尤其是戰爭年代,政治運動曾起過積極作用,如人民戰爭、抗美援朝等等。但在和平時期,重點要搞制度化建設,搞政治運動就顯得不合時宜。
  • 黨史專家:毛澤東是怎樣汲取「大躍進」教訓的
    總之,「大躍進」的錯誤說明:主觀主義在我們身上經常存在,特別是掌權以後,容易產生自以為是,不肯反覆研究,不肯聽反對意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508頁。)總起來講,所謂瞎指揮的領導作風,一是脫離實際,不調查研究;二是主觀武斷,自以為是;三是貪多、求大、圖快,在「大躍進」運動和總路線的要求中,只記住了多和快,忘記了好和省。
  • 胡喬木:大躍進怎麼提出來的?
    [摘要]1991年8月,胡喬木在談寫作《回憶毛澤東》一書的設想時曾對為什麼提出「大躍進」進行了回顧和總結。這時「大躍進」的高潮開始在一些省份掀起。會上,毛澤東雖然多次談到要留有餘地、壓縮空氣,但沒有引起重視,因為總的方針是「鼓足幹勁,氣可鼓而不可洩」。到5月間的八大二次會議(5月5日至23日),一方面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正式改變八大一次會議關於國內主要矛盾的提法,一方面正式通過毛澤東倡議的「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肯定「大躍進」標誌著我國正在經歷「一天等於二十年」的偉大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