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的三四線城市之間最顯著的差別就在於經濟,一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在全國範圍內都是名列前茅的,自然大家的收入水平也是比較高的。即使是同樣一份工作,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可能差了好幾倍。
其中還表現在房價上,大城市的房價因為大量人口匯聚和需求量的上升在不斷的走高,與數十年前相比增長了數倍,一套房子的價格動輒都需要大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所以,外地人口想要在大城市安家的話是非常不容易的。
那麼,應該有很多人發現,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水平並不低,甚至有的小城市的消費水平要比一線城市還高。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雖然是比大城市低,但是隨著這幾年的發展,基本上都已經是過萬的水平。
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水平未來還可能會越來越高,造成產生這樣的差距主要有這三點原因:
第一,三四線城市的資源匱乏。包括一些基礎的交通建設甚至都沒有完善,相比於大城市的話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那麼,在資源匱乏的基礎之上,就會產生「物以稀為貴」的現象,各類產品的成本就會上升,那麼價格自然也就不低。
第二,各類產業競爭不激烈。三四線城市的資源有限,每個產業的從業者的數量相對來說比較少,相比於大城市來說的競爭環境的話要顯得「溫和」許多。競爭最激烈大概就是餐飲業了,其餘的行業競爭都很小,所以也就導致了價格沒有辦法壓下來,在一些競爭比較弱的行業裡,消費水平甚至都比大城市還要高。
第三,三四線城市的就業環境是比較小的,收入相比於大城市來說低,在這方面也很難競爭的過一線城市原本的優勢,各類產業分布的也比較少,相對來說,創業環境還相對明朗一點。所以,三四線城市的產業也漸漸地朝著旅遊業發展。
小城市的各類產業比較少,生活節奏也更加慢,無論是旅遊環境還是交通環境都要比大城市好,所以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也願意到這些旅遊小城市去消費,自然也會造成小城市的消費水平上漲。
正是因為大城市的產業競爭非常的激烈,所以各個行業的消費水平都比較穩定,只要不去高奢消費,其實生活成本並不是很高。其實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之間影響居民的幸福感主要還是來自於房價。
普遍來說,大家的資產基本上都是在房產上,手裡的可支配收入比例比較少。消費佔比太大的話也會加重經濟負擔。未來小城市的人口都會漸漸的朝著大城市遷移,那麼,住房需求也會上漲,所以房價也很可能會有一定的上漲空間。那麼大城市的競爭也會更加的激烈,物價可能會還比三四線城市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