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與減壓之路——《自我的重建》

2020-12-22 鴻客行文史

我們多大程度上了解自己,又多大程度上接近於真實的自己,這類問題只能用圍繞在我們周遭的關係來衡量,因此我們所謂的自我,實際上包含的多種含義和層次,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以及人際關係的自我。「他人即地獄」,是現代存在主義的觀念,他者往往是我們痛苦和希望的源泉,在進化選擇中,我們進化成為群體性的社會關係,說明人際交往的利益大於它所帶來的弊端,他者是我們人格自我形成的物料,在循環往復的自我構建過程中,「自我」的基準點又在哪裡呢?

這本《自我的重建》,開始講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女人最需要的是什麼?女人需要的不是金錢和美貌,而是自主權。自主權是「自我」建設中非常可靠的物料。對於個體而言,個人自我形成的過程,就是於這個世界作戰的過程,就是建立自主權的過程,要想建立強大的自我,就是要讓我們應對生活的壓力,感受真實的現實,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凡是壓力,都會給我們帶來生理或者心理上的反應,這個過程稱之為應激。應激反應有三個階段,驚覺階段,阻撓階段,衰竭階段,應激過程人的外在表現就是情緒。應激過程如果處理得不恰當,情緒如果不能通過相應途徑來解決,就會給個體帶來不良後果,如憤怒,攻擊性,抑鬱。

對自己面對應激所做出的情緒反應要有良好的覺知,分析反應的來源,我們越是保持樂觀的心態,也就越容易從應激所帶來的情緒衝擊中恢復。最為重要的減壓策略就是,要在採取行動之前停下來觀察,讓自己有妥善的時間來應對,而不是做出簡單的生理反應,逃避或者戰鬥。

在了解了壓力與應激之間的關係之後,作者指出面對壓力,重要的是我們要認清我們的認知,往往不是這個世界的全部,人所擁有的有限理性,所能認知可能會誤導我們做出不符合實際的情緒反應。我們對於過往時間的情景回想,也會帶來再一次都自我傷害,因為我們的大腦機制,往往趨向於耗能越小的運作模式。

我們要想獲得生活的自主權,要想從容地應對壓力,就要將應激源投放到你能控制的範圍內,我們能控制的資源是自己的時間、學習力和關注力,如果能夠控制這些,那麼你就會好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從而建設起強大的自我認知來。

相關焦點

  • 《自我的重建》:賈伯斯都在用的減壓方法,你確定不看一看?
    如果你不希望再背負著讓人無法喘息的壓力繼續前行,推薦你閱讀這本書,西班牙正念禪師、壓力管理大師安德烈斯·馬丁·阿蘇埃羅所著的《自我的重建》。在這本書中,安德烈斯對壓力的來源以及壓力給心理和生理健康帶來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且提出了以活在當下為基礎的正念減壓療法。
  • 那不勒斯四部曲:使女性找到自我豐饒、自我成長的終極之路
    作者不僅把重大的歷史事件嵌入到小說的故事中,展現人物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生存狀態,還把女性意識和自我意識附著於兩個女主人公的生存鬥爭之中,並能最終衝破女性主義的局限性,為女性找到自我成長的終極之路。莉拉和埃萊娜的自我救贖之路,不僅是對男性話語權進行堅決地抵抗,也是她們對自己工作權利、社會身份和生存空間的積極捍衛。「那不勒斯四部曲」通過對這兩位女性堅持一生的生存抗爭的描述,讓我們感同身受地看到女性在了解自身的處境,在遭到傳統習俗的禁錮和壓抑時,通過自身的抗爭獲得自由權利的可能性。
  • 薦笈|嘉莉妹妹:自我成長之路
    當你翻開這本書,你將看到每一個章節的開頭,德萊賽對嘉莉妹妹行為的解釋辯白,以及一些被電影的故事性而略去的細節,最終恍然大悟:這是一條嘉莉妹妹的自我成長之路。在嘉莉妹妹的靈魂深處,有一場理性和激情、欲望的角鬥,最終理性獲得了勝利。在這場漫長的撕扯鬥爭中,激情和欲望時常是處於上風的,但是我們並不能因為這一時的錯誤而將嘉莉妹妹扁平化。
  • 職業迷茫期的你,需要重建自我
    所以變化和轉折,是我們成長和發展的必經之路,更重要的是這條路我們怎麼走。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但面對變化和轉折產生了迷茫時,該如何應對。首先我們來看看迷茫是怎麼產生的。回憶一下自己曾經迷茫的時候,是不是都發生在舊的生活/工作突然發生變化,而新的還在未知的狀態?
  • 高三同學,可以這樣進行自我減壓
    現在很多高三的同學都在進行自我調整,這樣的調整是為了讓自己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得到適當的精神放鬆。因為高考的複習其實已經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穩定自己的複習節奏。讓自己以一種良好的狀態,迎接高考的到來。對於即將到來的高考,每個同學的放鬆方式是不一樣的。在這裡有幾點比較好的建議。
  • 《自我的重建》:如何進行壓力與情緒管理,這七個原則很有效
    《自我的重建》原書再版22次,卡巴金、賈伯斯、科比信奉的壓力與情緒管理理念;西班 牙正念宗師的壓力與情緒管理課,還原深受追捧的幸福法門,重建心理反應模式,跳出思維陷阱。現代社會中,要說人人都有的東西,壓力便是一樣東西,似乎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無論是有錢沒錢健康與否,富豪、中產也好,北漂也罷,都躲不掉壓力。壓力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 情感解析《珍愛人生》: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自我重建
    她的基礎起步幾乎可以比所有她的同齡人都差,在這樣的起點要想自我重塑是非常困難的,再加上眾人的鄙視,基本是登天級別的了。2、 女主角的自我重塑具有時代價值在女主角那個時代,她的自我重塑之路上充滿著時代的氣息。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五個步驟重建自我
    那麼,怎樣才能化悲痛為力量,化絕望為希望,走出分手的傷痛,獲得成長,重新擁抱幸福呢?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心理學著作《分手心理學》,就是教大家如何理性思考、重建自我的。重建自我第一步小結:重建自我的第一步,主要是管理好自己的大腦和身體,讓情緒放鬆下來,不做過激行為;身體上的痛苦逐漸減少,以讓身心重新獲得活力和掌控力的感覺
  • 毛曉彤的「三十而已」:是經歷了被渣男傷、被親爹坑的自我重建
    一直被父母寵愛著的她純真善良,但也缺乏自我主見,發現自己懷孕會急忙打電話給顧佳。養貓會忘記鏟貓砂,看個縹緲錄的結局,也會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在她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柴米油鹽式的平凡生活。她心疼、理解鍾曉芹,在她看來,鍾曉芹30歲的「一夜成長」是自我重建的過程。其實,劇外的毛曉彤又何嘗不是伴隨著苦痛的經歷學會了自我重建,被渣男傷、被親爹坑,毛曉彤拿的人生劇本怕不是美強慘。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重建自我」五步法可以幫到你
    曹雪敏在書中通過五個步驟,給我們闡釋了分手後重建自我的過程,每個步驟都對應著有關"自我"的理解。今天的的文章,我們就從"重建自我"這個角度來說說,分手是如何讓我們獲得成長的。分手後的情緒崩潰,意味著自我破裂,這是五步法的第一步;讓生活繼續,意味著在慢慢重整自我,這是五步法的第二步;尋找真正的真相,意味著自我審視,這是五步法的第三步;看見自己,意味著重建自我,這是五步法的第四步;重新看待愛和親密關係,意味著自我在成長,這是五步法的第五步。
  • 學生成長社區舉行「減壓沙龍」為心靈「瘦身」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馬超 學生記者 劉炫利 攝影 黃可欣)「希望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成為自主減壓法的傳播者,帶動更多人關注壓力問題,關注心理健康。」4月13日,在津南校區的學生成長社區,一場「為心靈瘦身」的減壓沙龍活動正在舉行。活動主要負責人,哲學院兼職輔導員田佳佳在活動中這樣說。
  • 疫情中陷入困境的兄弟姐妹:自我改變、自我救贖、自我激勵
    嗷嗷待哺的幼兒(圖片來自網絡)下面讓我們開啟自我救贖之路......@科學思維探索者本文的概要:自我改變三步曲:同舟共濟,時間和金錢的止損,用心理學重建自信,恢復野心自我救贖上中下三種策略(A 重建自信和恢復野心,喚醒心中的力量
  • 《二分之一的魔法》:刻畫了兩個兄弟的自我成長,與自我發現
    《二分之一的魔法》:刻畫了兩個兄弟的自我成長,與自我發現首先影片以「魔法」與「尋找寶石」作為載體,實際刻畫了兩個兄弟的自我成長與自我發現。「親情」和「成長」一直是皮克斯工作室最喜歡探索的主題,相較於先前的作品《尋夢環遊記》、《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等,《二分之一的魔法》雖然反響平平,票房撲街,但不乏過人之處。尤其在對「父親」這一家庭角色的思考上。由於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弟弟伊恩從未見過父親,大哥巴利也僅有三段與父親有關的回憶。
  • 需要自我減壓的4個星座,讓自己步伐減慢,生活才會變得更容易
    但如果你覺得這段時間壓力倍增的話,就需要好好給自己減壓,停下來,適當緩解一下,解壓過後你才能輕鬆上陣,否則壓力累積太多,只會讓你的生活變得特別辛苦,不利於心理健康。今天,就一起來那看看那些不懂得自我解壓的星座,看看有沒有你?
  • 《彷徨少年時》「引導人」背後的寓意|走向自我發現之路
    簡介《彷徨少年時》講述了生活在「光明世界」的辛克萊受不良少年克羅默逼迫,認識了幫他解圍的德米安,並受其指導,在一次次的人生經歷中走向發現自我之路。他沉淪在自我覺醒的成就感中無法自拔,靠著一些看起來奇怪的大人行為,被人吹噓,與其面對成長帶來的痛苦,他寧願在自我的欺騙中苟活,可是又正是因為這種行為會令他更加愧疚不已。我在心靈深處對我所嘲諷的一切懷著敬畏,我內心哭泣著跪在我的靈魂,我的過去,我的母親面前,跪在上帝面前。
  • 李滄區:「星星點燈」心理服務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而今天,以「星星點燈」為主題的系列心理服務活動卻溫暖了上流佳苑社區許多青少年兒童的心,「照亮」了他們的成長之路。據了解,今年3月份,由李滄區民政局與專業社會組織合作開展的「心悅家安,共建和諧」心裡服務項目在上流佳苑社區正式落地。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成長是與自我的搏鬥
    這樣的現象,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成長到底意味著什麼?   成長有兩個維度,一個橫向的時間軸,一個縱向的心理軸。時間流逝、年齡增加,這是最自然不過的長大,卻並不必然會帶來心理的成熟。有人以3個標準定義成熟:經濟上獨立、自己做決定、對行為負責。這意味著,成熟需要克服精神的惰性,參與更大的競爭,也承擔更多的責任。
  • 翌平《魔笛》:承載夢想者自我成長的「生命承受之重」
    翌平《魔笛》:承載夢想者自我成長的「生命承受之重」 2020-09-13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愛你,西蒙》:成長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煉
    一、拍攝手法的成功故事講述了4個高中生在成長的路上遇到各自的煩惱,在解決這些煩惱的路上,接納自我,並獲得成長的故事。導演將一個原本沉重的出櫃話題,放在了不同的少年青春期成長的煩惱中,無形中降低了出櫃的嚴重程度,給了觀看者一種「出櫃只是青春期煩惱的其中一個」的感覺。
  • 《怦然心動》一個關於成長與自我認知的故事
    《怦然心動》是由羅伯·萊納執導的,根據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原著小說改編,講述的是一對青梅竹馬和一棵樹之間所產生的故事,這是一個簡單又溫暖的故事,也是關於自我認知、成長和初戀的故事。 朱莉是個很聰明的女孩,她相信樹是純潔的,她飼養的雞生出來的雞蛋是衛生的,以及她總有一天會和布萊斯接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