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在全國各地崛起,掌權的都是軍閥。這幾個北洋軍閥控制了國家,他們割據稱雄,將大好河山一分為二。兩國均主張聯省自治,大軍閥勢力範圍內有幾個省,小軍閥也有一個省。就是這些風雲變幻的北洋軍閥控制了民國時期,同時也控制了別人的生死。
然而有一句話說得好,花兒再好看也有凋謝,人也一樣。和這些北洋軍閥一樣,在南方革命力量崛起後,在蔣介石的領導下,開始北伐。這一時期的國民革命軍,好似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而這些曾在中華大地作威作福的北洋軍閥,如今已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兩國交戰後,劣勢明顯,於是,昔日風雨飄搖的北洋軍閥,開始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風雲變幻的北洋軍閥們是如何謝幕的。
首先是奉系軍閥張作霖,他是東三省的最高領導人,也是奉系軍閥集團的頭號人物。在他的領導下,奉軍走向強盛,傭兵四十萬。而把東北三省也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張作霖,則算是一個梟雄。但1926年,張作霖被選為十五省聯軍總司令,與南方革命軍對抗。他們人數雖多,但抵擋不住北伐軍的進攻,最後敗北,而張作霖也連夜從東北撤退。可是沒想到,在半路上,被日本人預先埋伏的炸彈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梟雄張作霖一代就是這樣死在別人手裡的。
第二個就是孫傳芳,孫傳芳是直系後期的最強大的軍閥,坐擁東南五省,被稱為東南王。儘管是一位後起之秀,孫傳芳卻可以和張作霖、吳佩孚等大人物並駕齊驅。北伐戰爭時期,孫傳芳是五省聯軍的統帥,雖然如此,最後在龍潭戰役中,被李宗仁第七軍和何應欽第一軍擊敗。然後陷入困境,退出歷史舞臺。
九一八事變後,孫傳芳隱居天津,有一天,岡村寧次來訪,請他擔任華北的偽政府主席,但被孫傳芳拒絕。然而,很遺憾的是,一代梟雄孫傳芳最終被施從濱的女兒施劍翹刺殺,終年51歲。
第三個就是張宗昌,他是北洋軍閥中聲名狼藉的一個,他長期盤踞在山東,被稱為「山東王」。另外,他的外號是「三不知將軍」,不知道有多少士兵,不知道有多少錢,不知道姨太太。與此同時,張宗昌還是個比較喜歡創作的軍閥,寫了不少打油詩,比如;玉皇爺爺也姓張,為什麼為難俺宗昌?雨還沒下三天呢,先扒龍皇廟,然後大炮打你娘。而且,要問女人有幾分幾何,俺也不知道。昨日叫俺爹,不知他娘是誰?這樣的打油詩張宗昌寫過不少。
但張作霖死後,張宗昌想領五萬人馬出關,張學良不讓,他的人馬被于學忠所控制,最後在與白崇禧的戰鬥中,他深知勢不兩立,於是,丟下軍隊逃走,五萬人馬被白崇禧所控制。軍閥沒有兵馬,猶如病虎,而他又想東山再起,卻沒有機會,最後,死在鄭金聲的兒子鄭繼成手中,這之前鄭金聲被張宗昌所殺,所以鄭繼成一直在尋找機會為父親報仇。
以上三位都是民國時期風雲際會的大軍閥,最後全都死了,而馮國璋卻病得死去活來。曾經是皖系軍閥首領的段祺瑞,在直皖大戰中敗北,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由於拒絕與自己合作,他從天津遷至上海,最終於一九三六年病逝。與曹錕、吳佩孚兩位直系首領相比,都是在北伐戰爭中謝幕的,而吳佩孚據說是被日本軍醫殺死的。而且曹錕是因感冒感染肺炎,經治療無效病逝。
風雨飄搖的北洋軍閥們,全部在國民革命軍的打擊下,退出了歷史舞臺。和張作霖、孫傳芳、張宗昌一樣,都是被別人殺的。其他的都死了。儘管這幾個軍閥,發動過不少內戰,但面對日寇的拉攏,在民族大義上,他們都選擇拒絕與日本合作,也都算是一代梟雄,只有張宗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