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讀書》

2021-03-02 每日一首古詩詞賞析

讀書

唐·柳宗元

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

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籲。

縹帙各舒散,前後互相逾。

瘴痾擾靈府,日與往昔殊。

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

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

倦極更倒臥,熟寐乃一蘇。

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

得意適其適,非願為世儒。

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

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

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

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

譯文

幽居在這偏遠地方絲毫不問世事,每天只低頭把唐堯、虞舜鑽研。

從上下千年細察古今世事,其間歷史長河波瀾起伏,千變萬化。

遇到高興的事便暗自竊笑,感到悲哀時只好無奈嘆息。

看的次數太多,裹書的帙套都已解散,書卷的前後緊緊相連。

因瘴氣所引起的疾病擾亂了心境,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打開書本剛讀時覺得清清楚楚,丟開書本又像是一無所知。

一天到晚可以和誰去說話?只能與書籍日夜相伴。

疲倦了便倒頭而睡,睡夠了精神又漸漸恢復。

伸伸懶腰舒展肢體,聲調抑揚地吟詩讀書心中自覺愉快。

讀書得意是因為與書中之意契合,並不是想成為世間的大儒。

把書中的道理闡述清楚就閉口,心情閒散拋棄了拘囚的束縛。

那些心機巧妙的人會認為我拙笨,那些聰明的人會認為我愚蠢。

閱讀史書足以使自己快樂,何必為追求名利而勞碌?

要珍惜你那大丈夫六尺之軀,不要為名利所驅使!

注釋

幽沉:幽谷沉論。指詩人被貶在窮鄉僻壤。

謝世事:不問世事。謝,謝絕。

俯默:低頭不語。

窺:窺探,研究。

唐虞:唐堯、虞舜,古代傳說中的聖君。

起伏千萬途:指歷史長河波瀾起伏,千變萬化。

欣:高興。

戚:悲傷。籲(xū):嘆氣。

縹帙(piǎo zhì):用青白色帛做的書套。這裡指書卷。

逾:越過,超越。

瘴痾(kē):泛指南方溼熱蒸鬱引發的各種疾病。瘴,瘴氣;痾,病。靈府:心靈。

臨文:打開書本閱讀。乍:剛剛,初。

了了:佛教語,清楚明了。

徹:通「撤」,撤除。徹卷:丟開書本。

兀(wù):猶兀然。依然還是。

竟夕:一天到晚。

竹素:指書籍。古代在使用紙張之前,文字都刻在竹簡或書寫在絹子上。俱:在一起。

更:一作「便」。

熟寐:熟睡,睡足。

蘇:甦醒,引申為精神恢復。

欠伸:伸伸懶腰。

吟詠 :聲調抑揚地吟詩讀書。

心自愉:心裡自覺愉快。

世儒:只會傳授經學的儒生、庸俗的儒生。

道盡:把書中的道理闡述清楚。

捐:除去,拋棄。

囚拘:拘囚,束縛。

巧者:乖巧的人。為:謂,說。

智者:聰明,智慧的人。這裡反其意而用之,諷刺那些逢迎投機,爭名奪利的世儒。

勤與劬(qú):指為爭名逐利而奔走鑽營,費盡心力。劬,勞苦。

貴:珍惜。爾:你。軀:身軀。六尺軀,疑為七尺之誤。

名:名利。驅:驅使。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809年(元和四年),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後,應與《飲酒》《覺衰》創作於同時。被貶永州期間,柳宗元用以克服苦悶的方法,除了遊覽山水外,還常常讀書。此詩即為詩人讀書情形和感受的記述。

賞析

  詩反映了詩人讀書的情形和感受,展示了一個憨態十足的書痴形象。前六句為第一層,談讀書的起因及收穫;中間十六句為第二層,敘述了讀書的困擾與樂趣;後六句為第三層,反映了不為名利所驅、不為世俗指責的心態。全詩語言簡潔傳神,風格古澹平和,與陶淵明詩風很相近。

  第一層,談讀書的起因及收穫。「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起筆不凡,身遭貶謫,幽谷沉論,遠離朝庭,似乎不問世事,然而默默地讀著聖賢書。「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籲。」詩人博覽群書,從中知道古今的興替和社會變化的道理,思考歷史長河的波瀾起伏,千變萬化。一會高興,一會悲傷,一會嘆氣,與書中人物命運同悲歡。說明作者的感情並沒有麻木,追溯歷史是為了面對現實。

  第二層敘述了讀書的困擾與樂趣。因為經常翻閱,所以「縹帙各舒散,前後互相逾。」書看的次數多了,裹書的帳套都已鬆散,書卷的前後相連在一起,說明讀書的勤奮。中國柳宗元研究會會長吳文治認為這二句的意思是「把幾種書都攤開,前後翻閱,互相比較。」這樣理解,反映了柳子的探討、鑽研精神。「瘴痾擾靈府,日與往昔殊。」因瘴氣所引起的疾病擾亂了心境,詩人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30多歲就已早衰,疾病纏身,最顯著的症狀是遺忘,「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打開書本剛讀時似乎都清楚明了,丟開書本又像是一無所知。他在《寄許京兆孟容書》中說「往時讀書,自以不至抵滯,今皆頑然無復省錄。每讀古人一傳,數紙已後,則再三伸卷,復觀姓氏,旋又廢失。」這與詩意互相印證。「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一天到晚只有與書相伴。「倦極更倒臥,熟寐乃一蘇。」讀書疲倦了就倒臥在床上,熟睡後精神遂又恢復,繼續攻讀。「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休息時伸伸懶腰舒展一下四肢身體,聲調抑揚地吟詩讀書心中自覺愉快。讀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得意適其適,非願為世儒。」王充《論衡·書解》:「著作者為文儒,說經為世儒。」作為崇向堯舜之道的柳子,其思想體系主要是儒學,但對那些只會傳授經學的儒生、庸俗的儒生是不屑一顧的。讀書得意是因為與書中的意義相契合,而並不是想成為世間的大儒。「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讀書的收穫,不僅在於獲得知識,更在於精神獲得自由,拋棄了拘囚的束縛。

  第三層反映了不為名利所驅、不為世俗指責的心態,體現了詩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高尚情操。「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柳宗元的「智愚說」受佛學的影響,也與他的生活遭遇密切相關,內涵深刻、豐富。在詩中,他不為世俗偏見、流言蜚語所左右,公開諷刺那些逢迎投機、爭名奪利的世儒。最後四句立意更深:「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閱讀各種書籍,了解聖賢、歷史,已足以使自己快樂,又何必要為追求名利而勞碌奔波!要珍惜你那大丈夫六尺之軀,不要為名利所驅使。

  此詩展示了一個憨態十足的書痴形象:時而自笑,時而悲戚;倦極了便倒頭睡下,醒來後伸展一下肢體,吟誦幾句詩文,其境若此,如何不樂?所以詩人不由地感慨說:「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由讀書之悅悟到虛名之無益,並以曠達之語作結。通觀全詩,可見柳宗元在謫居生涯中不乏足於其心、自得其樂的一面,由此形成平和古澹的詩風,與陶淵明詩風甚為相近。有專家認為該詩寫的是子厚「夜讀」,實質上是其讀書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其人生理想的真實寫照。全篇主要是敘述、議論,但寫得「蕭散簡逸,穠纖合度」,「詩亦無窮起伏」,是了解柳宗元,研究柳宗元的一首重要作品。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相關焦點

  • 世人只知夏商周,夏之前有唐虞,能稱為朝代嗎?
    而在夏朝之前,則是堯、舜、禹統治的部落時代,甚至稱之為唐虞時代,代表著唐堯、虞舜統治的時期。堯乃五帝之一,上古時期著名的部落首領,帝嚳之子。其部落所在稱為唐國,因此也被稱為唐堯。堯之後,將首領之位禪讓給虞舜姚重華,首都在蒲阪(今山西永濟),因為出身於山東有虞氏部落,因此在其統治期間,也被稱之為「虞朝」。
  • 虞氏西山草堂
    虞氏公子虞璠,家道殷實,他一生以讀書為好。他的父母希望他發奮讀書,考取功名,光耀門第。因此,他從小不事稼穡,以書為伴。在讀書之餘,訪友飲酒唱和,在骨子裡養成了放誕不羈的性格,有東漢名士之風。他在西山建一草堂,木壁草房,陳設簡單,書,成了草堂的世界。在這世界裡還有酒和詩,草堂外是一片菜畦:時令蔬菜青油油,蓬勃勃。虞璠,聰明,書讀得好,滿腹經綸,談吐不凡。
  • 20句經典詩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致我們逝去的舊時光
    ——唐·孟郊《勸學》青春年少的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08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專心讀書的時候,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一樣珍貴。09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我們只是一個弱小的個體,卻因為讀書而有幸窺得萬千個生命
    朋友問,為什麼喜歡讀書?喜歡讀書不是刻意的想增長知識,只是單純的喜歡,喜歡夜深時在燈光下罩著或窩在飄窗裡太陽曬著,徜徉在書裡,內心平靜,喜歡紙張在指尖磨挲,儘管如今電子書盛行,還是喜歡嗅著書香,翻閱書本,感受實實在在的讀書;也喜歡在旅途中讀書,沿著歷史的河流溯遊而上,去看那千年以前的盛況,在氤氳的文字裡遊遍三山五嶽,秦風漢韻、魏晉風流,盛唐氣象,眼睛和腳步不能到達的地方,書本可以……
  • 在夏商周之前,還存在一個虞朝?在虞朝之前還存在一個唐朝?
    而關於虞朝的說法,有種說法是「虞夏商周」,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推斷,在虞朝之前還存在一個唐朝。而這個唐朝,是上古時代唐堯建立的王朝,後世之人經常把唐朝與虞朝並稱,史稱「唐虞」。
  • 夏朝之前的唐朝、虞朝到底存在嗎?
    現在的主流歷史作家都忽略了虞朝,虞夏二千餘歲,這是《韓非子》,《左傳》,《國語
  • 夏朝前面的虞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朝代?
    虞朝 ( 約公元前36世紀初—約公元前21世紀初 ),又稱虞舜,首都蒲版。「虞朝」即史書上說的「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華。姚重華字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個部落。 唐民族和夏民族可能都是從北方或西部進入黃河流域的。很有可能就是和軒轅黃帝(暫且名為「華」民族)一樣,本來來自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地區或哈薩克斯坦,經過新疆進入到今天陝西和山西的。
  •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虞舜後裔姓氏略說
    《史記·五帝本紀》記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對虞舜特別歌頌,稱「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易學人物 | 東 漢 虞 翻
    虞氏性情疏直,多次犯顏諫爭,且性多不協俗,屢使孫權大怒,先後被謫到丹楊涇縣和交州等地。他雖然常有失君臣之禮的行為,然十分注重封建禮教,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即使遭他奚落的降將于禁,內心也十分佩服他,魏文帝因此也常為他設坐。虞氏一生雖處亂世,親自參與了三國爭霸的戰爭,但於學問孜孜以求,從未間斷。
  • 武王克商暨唐虞夏商年代考
    漢高帝·劉邦國人對堯舜夏商可謂知之甚少,但對太平盛世的嚮往從來沒有改變過,讓我們引以自豪且耳熟能詳的鼎盛輝煌就是周、秦、漢、唐。帝乙歸妹·文王與太姒帝乙所歸之妹是否為武王之母太姒,史雖不可考,亦不可否認,不排除帝乙之女,即帝辛的乾姐姐,很顯然太姒是以帝乙之女的高貴身份,殷周政治聯姻下嫁給周文王姬昌的,是為文王正妃,這種政治聯姻多見北周、隋、唐。
  • 火影忍者手遊角都地怨虞連招怎麼搭配 角都地怨虞連招
    導 讀 火影忍者手遊近期開放新忍者角都地怨虞獲取,角都地怨虞有幾種連招搭配。火影忍者手遊角都地怨虞連招怎麼搭配?
  • 中國最神秘的朝代「虞朝」,存在時間1600年,但至今沒被專家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在論語中也有一些關於虞朝的記載,其中有一句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從這些歷史典籍來看,古人對虞朝很是嚮往,它應該是一個相當繁榮的時期,可是我們現在卻很少看到相關歷史記錄。
  • 曾國藩:讀書自省,讀書養性
    同時他也是一個好讀書、善讀書的人,一生堅持讀書,樂此不疲。他讀書的特點除勤勉外,還偏好深湛之思,將讀書的心得用於實踐,學以致用,這對他事業的成功有極大幫助。《清史稿》對他有個評價,稱「國藩事功,本於學問」,學問來自讀書,這就是說他的功業主要歸之於他有良好的讀書習慣。
  • 15首秋日詩詞:世事大夢一場,人生幾度秋涼
    世事大夢一場,人生幾度秋涼。《長安秋望》唐·杜牧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秋夕》唐·白居易葉聲落如雨,月色白似霜。夜深方獨臥,誰為拂塵床。《秋風引》唐·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 魔道:羨澄打架太兇殘,金凌被羨羨帶壞,雲夢滑冰組被虞夫人嚇呆
    只不過,時過境遷,世事難料,蓮花塢被毀,江氏夫婦身亡,師姐香消玉殞,姐夫也無辜送命,江澄家破人亡,羨羨也陷入了後悔的境地,兩人漸行漸遠。書中關於雲夢雙傑的基本都是刀子,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吃點糖。羨澄打架太兇殘,金凌被羨羨帶壞,雲夢滑冰組被虞夫人嚇呆。(本文京醬漫畫原創,禁止一切洗稿、抄襲以及搬運!
  • 「虞舜」與虞城的前世今身
    一一初步探明: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即是虞地的祖先,也是天下虞姓的共祖。舜有一個稱號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還被成為虞舜,這也是虞氏的最早起源,舜兼濟天下,當時有虞氏部落很大,轄區基本上涵蓋了黃河中下遊地區。後來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將天下禪讓給大禹,稱夏禹。
  • 姓虞還是名虞?史書中寥寥數語的虞姬為何能流傳千年?
    有美人名虞。—《史記項羽本紀》有美人姓虞。—《漢書項羽傳》虞姬初見於史書乃是通過司馬遷的《史記》,《史記》對虞姬的名諱、出身等就用了一句話「有美人名虞」,僅從這句話來看,太史公並沒有指出「虞姬」的姓氏,只說她「名虞」,而「虞姬」是後人對她的一種習稱,「姬」乃是對女子的一種稱呼。
  • 6首曠達詩詞: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當你看淡了感情,你就不會自我折磨;當你看淡了生活,你就不會一身怨氣;當你看淡了離別,你就不會過度傷感……當我們看淡世事滄桑時,內心才會安然無恙。看淡現實,悲傷消離。《酬張少府》唐·王維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 160.小怪獸窺
    在白貓又睜開眼睛的剎那,綠推開那紅,窺一下子就跳了出來,正好跳在一朵喇叭花上。窺抱著喇叭花就胡亂的吹一通,吵醒了花王國正睡覺的小精靈們,他們跳上桂花樹。桂花樹正結了寶藍色的果子。花精靈們就生氣的把這些果子投向窺,窺那麼小一下就被桂花果砸到了地上,摔成硬幣大小的一小坨。
  • 塵情續夢178:虞夫人被梨落所傷,魏無羨及時趕到,救下虞夫人
    虞夫人險些站立不穩,一口鮮血從嘴角溢出。梨落轉過身,眉眼彎彎,她揚起高傲的下巴,眼中儘是怨氣和不屑,「傳聞中虞夫人對鬼王冷若冰霜,可是今日本宮一見,並非如此啊!」「用自己的三魂三魄守護著鬼王之座,虞夫人真是用情至深啊!就是不知鬼王是否領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