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嘉恆詢問病人情況。樂清宣傳部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浙江樂清「90後」醫生繼續堅守武漢:你們先撤,我們殿後
中新網溫州3月23日電(記者 潘沁文 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孔麗琴 陳清清)「你們放心先撤,我們殿後!只要我們還在,就會站好最後一班崗。」隨著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形勢轉好,當前來自各地的醫療隊正分批撤離。而在重症病患主要定點收治醫院之一的金銀潭醫院,已在臨床一線工作30多個日夜的浙江樂清「90後」醫生石嘉恆,還繼續堅守抗疫前線。
工作中的石嘉恆。樂清宣傳部供圖
「遵守規章就不害怕」
今年28歲的石嘉恆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醫生。1月23日,石嘉恆得知醫院正在組建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伍,便第一時間提交了報名申請。
「急診人不能退縮。我不覺害怕,相反,內心一直湧動著奔赴前線的渴望。」2月20日,石嘉恆與同院2名「90後」男護士一起,踏上了前往武漢抗疫的徵程。
當晚,三人抵達武漢後先趕往金銀潭醫院熟悉環境,翌日接受培訓,學習防護服的穿脫,第三日便正式投入臨床工作。
肩擔重任,石嘉恆自稱「神經大條」不覺害怕,直接進了重症病房忙碌起來。
雖然「神經大條」,但石嘉恆在行動中做足了準備。「不害怕的秘訣是『尊重規章』,而且我本來幹的就是『重症』救護的工作。」石嘉恆到醫院後首先換上刷手服,帶好口罩、帽子、鞋套與手套,在刷手服外穿上隔離衣或白大褂,再進入辦公室上班。
而在進病房前,石嘉恆就需要穿戴好全套防護用具,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不能漏出一點皮膚,推門進入緩衝間,再推門走過半汙染區進入病房。查房、收新病人、搶救患者後,出來又是層層關卡,多次消毒,醫護人員在脫衣間按步驟一點點脫下防護服。
「武漢跟老家樂清一樣陰冷,2月剛來的時候,總是感到全身冰涼,在北京待了10年的我還真有點不習慣。」石嘉恆說,自己晚上值夜班時在醫院休息室休息,沒有暖氣,他便戴著口罩睡下,被子外面裹上羽絨服,但就算如此仍覺得冷。
「好在現在春天來了,不再寒冷。收治的病人也越來越少、病情越來越輕了。」石嘉恆說。
石嘉恆本人。樂清宣傳部供圖
每日與病人「話療」
石嘉恆所在的重症病房內,大部分病人很焦慮,除了正常治療,每日「話療」也很重要。
在與病人的交談中,石嘉恆總會第一時間告知好消息,再把壞消息「慢慢解釋好」,不讓病人有心理負擔。這時候石嘉恆愛開玩笑的副性格就掌握了「主動權」,他儘量用積極樂觀的話語撫平病人的憂慮。
而在與病人溝通時,不少老人說的普通話帶有濃厚的武漢口音,石嘉恆聽不懂,常常要反覆問,還需靠周圍的年輕病人來翻譯。
「我爸『悶』,我媽『能說』,我平常像我爸,但查房的時候像我媽。」石嘉恆這樣分析自己。
石嘉恆的媽媽說,石嘉恆是家中獨子,幼時常住在翁垟外婆家,因外婆身體不好,他默默立志要當醫生。
兒子夢想成真,是父母的驕傲。當兒子第一次說出馳援武漢的想法時,夫妻兩人百感交集。「孩子去危險的地方,我們做父母的肯定擔心,但是他說救死扶傷是他的職責所在,我們還是讓他去了。」為了不打擾兒子工作,石嘉恆到武漢後,母親很少來電,僅以微信留言表達牽掛。
家人期待著石嘉恆凱旋的那天。而在武漢火線抗疫的那段日子裡,石嘉恆常說,「我要堅守到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扛起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