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訓練前做好這個,才能讓間歇跑發揮最大功效!

2021-02-12 慧跑

毋庸置疑間歇跑是馬拉松訓練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成為精英跑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訓練方法。

間歇跑顧名思義,就是帶有間歇休息的跑步,正是因為有了間歇休息,所以在跑的過程中,你就要比較快或者儘可能快地奔跑。

跑得很快當然你就無法像LSD那樣堅持很長時間,通常幾分鐘你就會快速疲勞,這時通過休息幾分鐘,你就能緩過來,然後進行多次重複,這樣的訓練就是間歇跑。

提升最大攝氧量,增強跑者絕對耐力   

高強度的間歇跑會逼迫自己儘可能在最大攝氧量所對應的強度下訓練。

什麼是最大攝氧量強度?

最大攝氧量強度是指:人體在長時間劇烈運動中能達到的極限強度,這時能深刻地刺激你的心肺系統,從而有效提高你的耐力。

間歇跑時的速度通常就是最大攝氧量所對應的跑步速度。

由於最大攝氧是評價耐力的金標準指標,最大攝氧量越大,則耐力越好,經常在最大攝氧量強度進行訓練,是一種有效提升耐力的訓練方法。

提升跑步經濟性

讓你在平時中低強度跑步時輕鬆感明顯增強

所謂跑步經濟性好就是指:在同等強度下,以比較低的能耗和攝氧量進行跑步,也即跑起步來比較省力經濟;

經過了反覆在最大攝氧量所對應的極限強度下的訓練,你再以慢速跑步時,就會倍感輕鬆,因為你的跑步經濟性就會明顯提升。

提升機體抗乳酸能力

LSD訓練主要以有氧供能為主,但是在加快配速的過程當中,因跑步強度的提升,逐漸由有氧狀態進入到了無氧狀態,此時分解的乳酸明顯增多,身體就會出現明顯疲勞。

因此提升身體對抗乳酸能力,一方面表現為在較高強度時延遲乳酸生成;

另一方面是機體能夠耐受體內乳酸達到一定濃度而不降配速,這樣的能力只有通過間歇跑才能實現;

因為間歇跑時體內本身就會大量生成乳酸,只有讓身體反覆接受乳酸刺激,才能讓身體具備更強的對抗乳酸的能力。

 

間歇跑以強度大,魔鬼式訓練著稱,那麼間歇跑時身體內部究竟發生了些什麼呢?

✔ 間歇跑時,心率基本接近本人甚至超過本人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最簡單的計算方式就是220減去年齡;

如果你40歲,間歇跑時的心率可以接近180;

如果你在間歇跑時的心率距離最大心率還有一段距離,你可能跑了假的間歇跑;

✔ 間歇跑時,身體乳酸堆積很明顯,你會感覺渾身尤其是下肢酸脹,腿跟灌了鉛似的邁不動;

✔ 間歇跑時,異常胸悶氣喘,你感覺呼吸頻率極快,你一直在大口喘氣,即時這樣你也感覺呼吸不過來;

✔ 間歇跑時,幾組之後,你就大汗淋漓;

✔ 間歇跑時,你會感覺十分難受痛苦,用痛不欲生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你隨時想停下腳步,你完全靠意志苦苦支撐,祈禱趕緊完成這一組;

 

三、不要一上來就進行間歇跑,而是要經過3-4公裡中低速慢跑再進行

很多大眾跑者會在訓練中安排間歇訓練,這是好事,這說明大眾跑者已經意識到較為艱苦的間歇跑訓練對於體能跑步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跑者也會安排專門的訓練課來進行間歇跑訓練。

如果一堂訓練課內容安排是間歇跑,那麼跑者往往簡單做做熱身,就開始進行多組間歇跑訓練了;

其實這種方式並不是間歇跑訓練的最佳方式,你應該進行3-4公裡左右中低速勻速跑,將身體完全活動開之後再進行間歇跑,這樣才能實現間歇跑訓練效果最大化,為什麼這麼說呢?

 

很多跑者會認為,我只要做好熱身就可以進行間歇跑了;

的確間歇跑之前要做好熱身,但間歇跑之前的熱身不同於一般跑步前的熱身,間歇跑時身體乳酸堆積很明顯;

如果你的身體沒有非常充分地活動開,那麼你第一組600-1500米左右的中高速跑,就會帶來明顯的乳酸堆積;

而第一組乳酸堆積過高,不僅在間歇休息時難以消除,也會使得下一組跑時乳酸會進一步上升,也就是說乳酸一旦產生,想要消除就沒那麼容易,因為間歇休息時間是有限的;

這樣乳酸勢必越積越多,你的運動表現就會越來越差,表現第一二組間歇配速還能保持,後面幾組配速就會明顯下降,並且也無法達到儘可能高的血乳酸峰值,因為你到後面沒力了,速度上不來,血乳酸就無法進一步上升。

 

而如果你先經歷了3-4公裡的跑步,20分鐘左右的跑步能讓你的身體完全活動開,此時不僅神經肌肉被充分激活,心跳呼吸也明顯加快,體內血液循環也明顯增強,身體處於最佳狀態;

此時再進行間歇跑,不僅可以減少乳酸生成,也有利於肌肉產生的乳酸被血液及時帶走清除,雖然有氧訓練之後再進行間歇跑,仍然會有乳酸堆積,但堆積程度會得到一定程度減輕,你也不至於感覺那麼痛苦。

另一方面,由於此時身體狀態相對更好,你在間歇跑中能保持速度恆定,不會後面幾組明顯掉速,所以你這是反而能在後面幾組促進血乳酸進一步上升,這樣對於提升訓練效果是非常有幫助的。

 

換句話說,如果在間歇跑時,一上來血乳酸就猛烈上升,容易導致後面幾組體力迅速下降,達不到間歇跑的訓練目的;

而如果通過充分熱身加強血乳酸的清除,可以減少間歇跑頭幾組血乳酸上升速度,減輕疲勞感,並且促進後面幾組能高質量完成,並且儘可能達到血乳酸峰值。

充分熱身有利於血乳酸及時清除並在後面幾組達到血乳酸峰值

 

所以在間歇跑之前,一定要將身體充分活動開,這時所謂的活動開就不是靠單純的跑前熱身就能實現的了,跑前熱身照做,熱身完你就要進行20分鐘左右中低速慢跑,跑完之後才啟動正式的間歇跑訓練。

我國著名中長跑教練李國強教授在接受慧跑採訪時也提及:

大眾跑者在間歇跑訓練中有一個常見誤區就是在訓練課安排中一上來就進行多組間歇跑,這是不科學的;

李教授說他在訓練中,都是在一堂訓練課的中後期安排間歇跑,也即訓練課的剛開始都是進行有氧訓練,待身體完全進入狀態,各個器官系統工作狀態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再進行間歇跑。

間歇跑的確是一種有效提升耐力的訓練方法,間歇跑很累,為了減低痛苦感和提升訓練效果,你需要進行3-4公裡的有氧慢跑後再進行間歇跑,這時才能取得最佳訓練效果。

所以間歇跑安排在有氧跑之後進行,更值得被推薦,一些資深跑者甚至在6-8公裡慢跑後,再進行幾組400-600米的間歇跑,也是這個道理。

文中提及的李國強教授不僅長期從事一線訓練,也指導過大量大眾跑者,他除了告訴跑者間歇訓練一開始就安排多組間歇跑是不科學的;

看看他還有什麼話要對大眾跑者說的,大眾跑者們在訓練中還有哪些訓練誤區是要避免的?

按照以下步驟

即可查詢你想要了解的跑步知識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文章】

相關焦點

  • 巧妙地做好這個訓練,你苦練的LSD和間歇跑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看完本文你的訓練會更加清晰和有效。 一、LSD本質是打好有氧基礎,間歇跑本質是提升最大攝氧量 長距離慢跑訓練LSD(long slow distance)常常被理解為積累跑量,LSD不追求快,主要以比較輕鬆的慢速跑為主,把時間和距離拉到足夠長,這樣就可以積累相對較多的跑量。
  • 間歇訓練,怎麼跑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間歇訓練——是指兩次練習之間有一個嚴格控制休息時間的間歇階段。這個間歇階段的長短是通過測量或預估運動員的心率來控制的,間歇時間有長有短,所以每次課的意義也不同。男子800米全國室外紀錄保持者.清華學子騰海寧間歇訓練關鍵點是運動員要在尚未完全恢復體力時,便開始進行下一組練習。
  • 間歇跑並非越痛苦越好:最佳的間歇跑訓練標準只有一個……
    間歇跑之所以比較累,是因為以最大攝氧量強度訓練時,身體主要以無氧糖酵解方式供能,在這個過程中,糖無氧分解會產生乳酸,乳酸是一種酸性物質; 當它在體內產生的速度大於清除的速度時,就會在體內大量堆積,從而讓你迅速感覺疲憊不堪。這是間歇跑訓練很累的根本原因。
  • 間歇跑的訓練要領
    最大攝氧量是指:在人體進行最大強度的運動,當機體出現無力繼續支撐接下來的運動時,所能攝入的氧氣含量。是反映人體有氧運動能力的重要指標。同一配速下,最大攝氧量高的選手,產生的乳酸越少。通俗版解釋:汽車發動機排量增大,應付高配速輕鬆自如,全方面擺脫酸爽。間歇跑訓練可以有效提高以上兩個參數,使得身體更加強健,適應高配速。間歇跑過程中,高低強度交錯進行跑步。
  • 高效的間歇跑訓練並不是越快越好,而是……
    因此無論是跑圈大神,還是成熟跑者都把間歇跑作為提升自身跑步能力的法寶,但有些跑者通過艱苦的間歇跑訓練,跑步能力提升很快,有的跑者訓練後跑步能力提升較小;如果你屬於後者,那麼回想一下有沒有這樣的操作:前幾組,精力充沛,速度較快;後幾組,比較疲勞,就低於目標配速。如果經常這樣訓練,間歇跑的訓練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 間歇訓練:優秀跑者的必經之路!
    想跑快,練間歇!間歇訓練是通過時間短、強度高、搭配短休息以進行多組數的訓練。理想的間歇訓練必須達到最大訓練心率,從而刺激到快縮肌群、提升無氧能力與最大攝氧量,從而提高跑步的效率。間歇訓練法的確是非常有效的速度訓練方式,這個訓練方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上世紀中期,世界各地長跑健將都將間歇訓練納入到自己的日常訓練之中,促使成績不斷提升。
  • 如何提升最大攝氧量?間歇訓練和亞索800訓練法對跑者的作用
    這就是為什麼擁有更高最大攝氧量速度的跑者會跑得更快的原因。提升訓練的方法最大攝氧量的大小受到身體素質本身影響外,可以通過訓練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兩種能夠有效提升最大攝氧量的訓練方法:間歇跑和亞索800訓練法。
  • 如何提升跑速和耐力:間歇訓練+拉伸+力量訓練
    間歇訓練間歇訓練之前首先通過走路或者慢跑熱身5分鐘,這有助於喚醒肌肉,讓雙腿做好間歇訓練的準備。間歇訓練能夠讓身體更有效的利用氧氣,提升跑步速度和整體的耐力。此時的跑速不必太快,但能讓心率上升,以最快速度的70-80%即可。這15分鐘的跑步不能讓自己感到勞累,主要目的是讓心率逐漸上升,身體開始更有效的吸收氧氣。然後就是正式的間歇訓練了,主要用於提升耐力和塑造肌肉。先以最大速度進行1分鐘的跑步,然後走路2分鐘,讓肌肉得到冷卻。
  • 間歇跑,你真的跑對了嗎? 燃燒訓練營
    任何有關間歇跑的疑問,也歡迎留言,我們會一一答覆。一個比較寬泛的定義:間歇訓練(Interval training)是在一系列較高強度的訓練中穿插休息或放鬆運動的訓練方式。相信這個定義大家都能達成共識,然而具體到高強度訓練的強度、休息或放鬆的時間,以及訓練的目標,友誼的小船隻怕說翻就翻。
  • 如何提升最大攝氧量?高水平跑者都在做間歇跑和亞索800訓練
    今天為大家介紹兩項能夠有效提升最大攝氧量的訓練方法:間歇跑與亞索800訓練法。 間歇訓練的強度接近100%最大攝氧量,幾乎是在接近極限有氧強度下進行快速跑,同時還需要將速度維持一段時間。當然,不同能力的跑者間歇跑所採用的配速也有區別。間歇跑設置間歇的原則是:快速奔跑會讓身體在幾分鐘內疲勞,通過間歇讓疲勞得到一定程度恢復。
  • 只有吃過間歇跑的苦,你才能迎來PB時的快樂!
    最大攝氧量=(跑步的距離-504.9)/44.73比如,你12分鐘跑了3公裡,那麼最大攝氧量=(3000-504.9)/44.73=55.78ml/kg/min這個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測試,但是會有一些誤差,因為我們沒辦法確定是否一直處於盡力的狀態。
  • 在跑步訓練中,長距離跑或間歇跑哪個更適合你?
    為了能夠在長距離跑的訓練中獲得最大收益,你需要在正確的強度範圍內進行訓練。也就是說長距離跑並不只是慢跑,長時間長距離的慢跑只不過是你的腳積累更多裡程,不會對你的跑步有太多的提升。那麼長距離跑最有效的強度區間是多少呢?比目標馬拉松配速慢10%~20%或者最大心率的74%~84%是最佳長距離跑的區間。
  • 間歇跑訓練,要遵循四個原則
    「跑步虐我千百遍,我待跑步如初戀」,用這句話來形容間歇跑挺合適的,因為間歇跑的確很「虐」,但只有虐才能讓身體更強。間歇跑的效果雖好,卻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因為訓練強度高,如果沒有好的體能基礎,很容易受傷,也會失去練習效果。所以要先好好紮根,透過基礎期(有氧慢跑+肌力訓練)養成動作的穩定性。
  • 間歇跑不算什麼,做過這種訓練你才能真正無所畏懼
    圖片源自:網絡 間歇跑的確可以有效提升最大攝氧量,從專項化角度而言,但卻並非專項化最強的訓練方法,因為間歇跑的配速會比實際馬拉松比賽時的配速要快一些
  • 學院派筆記(三) 速度跑(speed run)間歇跑與馬拉松訓練
    Hansons馬拉松訓練方法裡提及的速度跑訓練,就是我們平常常掛在嘴邊的間歇跑。速度跑訓練中要求跑者進行多組特定距離的高強度的距離訓練,中間穿插恢復休息。這個訓練在提升身體能力的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並且還讓你心理上做好準備去應對艱難的訓練和壓力。每一次你完成的速度跑練習就像你將它們當做錢存入銀行,當你在馬拉松賽場上最艱難的時刻你可以把它們取出來。
  • 間歇跑訓練,要遵循四個原則
    「跑步虐我千百遍,我待跑步如初戀」,用這句話來形容間歇跑挺合適的,因為間歇跑的確很「虐」,但只有虐才能讓身體更強。間歇跑的效果雖好,卻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因為訓練強度高,如果沒有好的體能基礎,很容易受傷,也會失去練習效果。
  • 大眾跑者的間歇跑該如何跑
    一提到間歇跑,很多大眾跑者會覺得這是專業跑者的事,我們只是健康跑,這麼「高逼格訓練」不屬於我們,不過,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成熟的跑者,間歇跑是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間歇跑該怎麼跑?網上有很多訓練方法,通常是採用400米或800米一組的方式。
  • 間歇訓練,越「虐」越好?
    本堂間歇訓練課的目的:一是強化速度耐力水平,二是加強學員在高配速奔跑下的控速能力,強度要求:中上(最大心率80~85%)。這樣多次重複刺激訓練,不僅可以使運動員心肺功能、最大攝氧量、無氧能力得到提高,有氧能力也會一定程度地改善。
  • 間歇訓練,越「虐」越好?
    上周日,98跑俱樂部第三階段訓練計劃是:(800米x6次)x2組,間歇時間:3分/個,組與組:10分/組。本堂間歇訓練課的目的:一是強化速度耐力水平,二是加強學員在高配速奔跑下的控速能力,強度要求:中上(最大心率80~85%)。
  • 學會間歇跑,讓你跑步不再氣喘籲籲
    這就是讓你不再一跑步就拼命喘氣的訓練方法——間歇跑。什麼是間歇跑呢?快速的跑一陣,休息一下,再接著跑,接著休息,不斷循環的這種跑法就是間歇跑。至於休息,是完全停下來休息,還是用快走或慢跑作為休息,這個並不重要,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