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鐘就能引起娃腦損傷!4大「窒息異物」家家有,必須放好了!

2020-12-12 科學家庭育兒

夏天,是吃西瓜的季節,想想小時候,你們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但對於調皮的寶寶來說,進入身體裡的就不光是西瓜籽了,還可能有各種意想不到的東西

例如:7歲的毛毛在學校和同學玩變魔術的遊戲,竟吞下了5公分的鋼針…

5歲男孩把兩顆玻璃珠塞進下體,導致私部腫大、發炎...

1歲女嬰因誤食直徑長達2.5cm的「水寶寶「頻繁嘔吐,差點喪命...

來源:新聞晨報

如果說,養娃是場考試,那麼異物入體就成了這場考試中最難的附加題!

夏天到了,為避免悲劇重演,科大大這就帶大家聊聊異物入體的幾宗「最」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1

最意想不到之:異物塞私處

啥?異物也能塞進私處?別說,還真會!光是科大大看到過的新聞就不少:

①一名男寶把十幾個磁力珠塞到尿道裡;

②4歲女寶把發繩上的五角星塞進陰道;

③6歲女寶把海綿塞進陰道。

寶寶天生好奇心強,稍不小心,就會把危險物品塞進私處,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判斷呢?

當你發現娃有如下情況:尿急、尿痛、私處流膿,內褲分泌物異常,伴臭味、下體出現血跡,經常喊疼...別猶豫: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

最難發現之:異物入鼻、眼!

娃鼻腔、眼睛要是進了異物,家長很難發現異常,有的甚至繼發感染後才發現。

異物入鼻

這不,一名2歲男孩因貪玩,將一顆黑豆塞入鼻孔直到3天後娃感到鼻子不通氣、呼吸困難,家長才趕忙送醫

來源:廣州日報

當娃鼻腔出現流膿、出血、還散發一股惡臭味時...家長就要高度警惕,是否存在異物入鼻的跡象。

這時,我們可以先讓孩子仰臥,用光照鼻孔觀察異物的位置:

①如果異物較軟,且離鼻孔出口近,家長可以用鑷子夾出來;

②如果異物向鼻腔後方移動,或是表面光滑的異物入鼻,就要停止夾動,帶娃迅速就醫;

③如果比較的異物完全堵塞鼻孔,可以試試「父母之吻」法。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異物入眼

還記得去年校園霸凌的案件嗎?

一名女生被男同學往眼裡塞了十幾張紙片,科大大看著別提多揪心了!

來源:人民網

千萬別以為娃的眼睛只會進沙子,一旦發現寶寶眼睛疼痛、畏光、眼紅、出血,眼及其眼瞼水腫,視力模糊...一定要帶娃速去醫院。

就醫途中,要用杯子、碗等罩住眼部再前往醫院,千萬不要讓娃用手去揉。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

最驚險致命之:異物卡喉!

科大大接下來要講的異物卡喉,對娃危害最大,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嚴重可危及生命。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為吃下食物、異物所造成的氣道梗阻窒息死亡的孩子近3000名(來源:搜狐網)。一旦呼吸停止,4~6分鐘可能引起腦損傷。

為及時判斷娃異物卡喉,下面這些症狀一定要認清。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發現娃異物卡喉時,千萬不要用手去摳孩子嘴裡的東西,或是盲目給娃拍背。學會下面2種方法,關鍵時刻能救命。

1歲內的嬰兒:採用背部拍擊和胸部按壓法:

針對1歲以下的嬰兒:

1.抱起寶寶,將寶寶的臉朝下,使其身體倚靠在大人的膝蓋上,用手支撐寶寶頭部及頸部,頭略低於胸部。

2.用另一隻手掌掌根用力拍寶寶兩肩胛骨之間5次,再將寶寶翻正,在寶寶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壓胸5次。

3.循環往復,直至嬰兒可以呼吸、咳嗽、哭泣。

注意:不要將寶寶雙腳抓起倒掛,不僅無法排出異物,還有可能造成頸椎受傷。

1歲以上的孩子: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針對1歲以上的孩子:

1.站在孩子背後,雙手放於寶孩子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抱住拳頭;

2.雙臂用力收緊,瞬間按壓孩子胸部;

3.持續幾次擠壓,直到氣管阻塞解除。

注意:如果成人發生氣管異物,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

作為孩子的守護者,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面對異物卡喉,必須掌握能快速救命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才能避免不幸的發生,挽救孩子的寶貴生命!

如果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無效,孩子出現呼吸、心跳停止,發出聲音...要立即停止急救,帶娃迅速就醫。

4

避免異物入體,務必做好3件事!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想多了!一般來講,0-6歲的娃,會經歷一段洞洞敏感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身體洞洞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家長要特別觀察,娃是否出現過上述提到的各個部位異物的反常現象。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與此同時,其他年齡段的娃,家長也不要放鬆警惕,日常生活中,依然要做好以下這3件事兒!

遠離危險物品/玩具/食品

①生活中這些用品,一定要離娃遠遠的。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②娃的衣服、鞋、帽子等日常用品上,不要有小貼片,避免誤食誤吞。

磁力珠(巴克球)、玻璃球、彈簧、水寶寶等危險玩具不要給娃買。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給娃玩益智積木類的玩具,最好選擇大顆粒的,玩過以後,要及時收回,不要將任何一小塊遺漏在外。

④有些食物,娃在吃的時候很容易嗆到,比如下面這些: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除此之外,還有4個飲食原則,家長一定要注意:

切忌給4歲以下兒童硬或圓的食物;

給娃吃魚時,一定要確保沒有魚刺再送到娃嘴裡;

給娃吃帶核水果時,給娃去核再吃;

給娃吃帶骨頭的食物時,也要去掉骨頭,提醒娃慢點嚼。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不要給娃穿開襠褲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任何時段、任何年齡的娃,都不能給他穿開襠褲!

穿開襠褲不僅容易引起私處感染,還會增加異物入體的風險,同時也不利於建立娃隱私意識。

尤其是老人家:我們不能為節省一片紙尿褲的錢,毀掉娃後半生的命運。

對娃進行身體教育

娃的好奇心比較強,如果單純地給他講道理:身體哪些部位是脆弱的,哪些地方不能塞東西,寶寶未必聽得進去。

不妨通過讀繪本、講故事的方法教娃去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

推薦的繪本有:《我們身體裡的「洞」》、《有趣的洞洞》、《身體裡的荷先生和荷太太》、《我寶貴的身體》、《乳房的故事》、《小雞雞的故事》...

今天的知識點到這兒就結束了,最後,科大大還要再提醒一句:

保護孩子安全,家長責任重大,孩子平安,就是父母的晴天。衷心祝願每個寶寶,都能健康、平安地度過整個夏天。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相關焦點

  • 缺氧4分鐘就能引發腦損傷,幾種玩具易造成娃窒息,家長還常買
    窒息4分鐘就會導致腦損傷,這是一種缺血缺氧性的大腦病症,一般都是不可逆的。養娃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到了夏天,為了把娃留在家裡面,許多家長更是買了很多玩具陪伴孩子,但是孩子總是對許多東西保持有好奇心,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吞咽下去,導致窒息,異物入體的危害真的不容小覷。哪些玩具會導致兒童窒息?
  • 這種嬰兒「磨牙棒」家家都有,卻不符合安全標準,或暗藏窒息風險
    這種磨牙棒家家都有,其中卻暗藏著兩大安全隱患。家家都有的嬰兒「磨牙棒」,不符合安全標準我有一個醫生朋友,前段時間跟我講了一件非常驚險的事情。夜裡九點多鐘,診室裡送來一個六月齡的寶寶,小傢伙喉嚨噎住,哭不出聲音,小臉憋得發紫。
  • 異物卡喉別拍背,應及時採取這個急救法!趕緊學起來
    神經內二科主任鍾水生介紹,董勝旺採用的正是異物卡喉時正確的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此急救法是一位名叫海姆立克的美國外科醫生與1974年發明的,它是一種用於解救呼吸道異物窒息患者的快速急救手法。異物卡喉在生活中經常發生,尤其是人們在進食或口含異物時嬉笑、打鬧或啼哭,多見於兒童和老人。
  • 嬰兒家中遊泳後窒息死亡!醫生:遊泳對娃的好處,還不如這些運動
    這兩天,一條微博熱搜讓人十分心痛:剛滿月的女嬰甜甜(化名),在家人監護下遊泳窒息身亡,嬰兒戴脖圈遊泳缺氧時間過長,造成不可逆嚴重腦損傷。
  • 因為車內電動升降座椅背,5歲男童窒息昏迷,腦損傷明顯!
    ··········父母離開汽車不到5分鐘,5歲的仙桃男孩宸宸就被電動升降座椅背頂在車內頂棚上,脖子被卡窒息昏迷。「醫生說孩子雖然救回一命,但腦損傷跡象明顯,目前還是淺昏迷狀態,不認識人、不會說話、也不會吃東西,以後不知道能不能好起來。」昨日,宸宸的爸爸劉先生對記者說,雙眼泛著淚光。28歲的劉先生是湖北仙桃市胡場鎮人,和妻子陳女士在廣州的服裝廠上班,育有一雙兒女,大兒子5歲半,小女兒2歲,活潑可愛。
  • 警惕異物卡喉!不滿一歲女娃吃小饅頭險窒息,醫生教你正確急救
    近日四川成都一名不滿一歲的女童因異物卡喉後窒息,家長看到孩子不能呼吸、面色蒼白嘴唇發紫立即把孩子給抱到了就近的診所,診所醫生看到孩子情況後立刻採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搶救。好在搶救進行約2分鐘後,女童將喉嚨裡的異物吐出,面色也重新恢復紅潤,後續送醫院檢查後所幸並無大礙已經出院。
  • 每個家庭必須學會的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急救法,家長必讀!
    當有孩子因為異物堵住呼吸道時,會不會使用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急救法將給孩子帶來兩種命運。 據記者了解,我國每年因氣管異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兒童有近3000名,而2~5歲的孩子是最易被異物嗆到氣道的。
  • 旭輝上海物業|爭分奪秒6分鐘,為生命開道!
    田航艦上海安貝爾花園 秩序主管日常服務工作中的他生命賽跑的6分鐘4月初的一個上午,田航艦像往常一樣在小區進行巡視,途中隱約聽到有哭喊聲從樓內傳出,他跟隨著聲響在附近一棟一棟尋找聲音來源,很快便將目標樓棟鎖定
  • 「育兒園」嬰幼兒氣道卡異物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很重要
    「氣管異物是指體外的物體誤入氣管、支氣管,從而引起呼吸困難、窒息、昏迷等症狀,主要發生在3歲以下兒童。」甘肅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曹曉鋒說,小兒氣管異物是比較常見的幼兒意外急症,嚴重的幾分鐘內便會危及生命,這無疑也給家長們提了醒,要防患於未然,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同時立刻送醫院。
  • 溺水、中暑、異物卡喉?關鍵時刻,這3種急救辦法能救命
    指導專家:李玉傑 主任醫師 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 急診科很多人都覺得「意外」是突如其來的命運的安排,離自己很遙遠,然而,在生活中,全世界每年約有350萬人死於事故、意外,相當於平均每分鐘,就有6個人離開了這個世界。
  • 喉嚨發炎別大意,可能引起窒息
    醫生在喉鏡下做了進一步檢查果然找到了問題所在原來,薛先生得了急性會厭炎於是醫生趕緊安排薛先生住院急性會厭炎又稱急性聲門上喉炎,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成人、兒童均可患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但冬、春季節多見。
  • 腦損傷的症狀有哪些?6個部位,對應的表現也有所不同
    每次有危急的外力事件時,很多措施都是讓我們先抱住自己的頭部。因為相比於身體的其它身體部位,腦部更經不起重擊,受傷後的危害性也更大。腦損傷危害大,請保護好自己的腦袋!頭部對我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當它不小心受到了外界的傷害,例如磕碰,撞擊。輕則出現腦震蕩,嚴重時還會出現癱瘓,昏迷不醒的情況。
  • 有娃後夫妻感情好不好,從睡姿就能看出來,你家是哪種?
    文丨木棉媽媽有娃後,我們的世界裡似乎都是孩子。現在很多家庭都會在家裡裝監控,有的是因為家裡有保姆,白天上班不放心,安裝監控好留意寶寶在家的狀態,有的則是為了防賊,除了這些作用之外,監控還能記錄下來一些有趣的瞬間。這不,前段時間有寶媽在網上曬出來一家四口睡覺時的照片,放出來之後立刻在網上走紅了。
  • 孩子誤吞異物後果很嚴重!不能一「等」了之
    孩子吞進異物沒事吧?會有危險嗎?能等等嗎?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魏緒霞表示,其實,兒童消化道異物是消化科常見的急診,多發生在6月齡至6歲。您可能會說了,我們大人也吞進過異物,沒有太大的不適啊?那孩子誤吞了異物會有哪些表現呢?大部分誤吞異物的孩子多有明確的吞服病史,大孩子還可以知道吞服的時間、種類及數量,部分患兒有腹痛或嘔吐等表現,確實有一部分孩子無任何不舒服。
  • 每周急救話題:異物卡喉怎麼做?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4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官網公布健康知識《每周急救話題:異物卡喉怎麼做?》。在北京120接診被幼兒吞入的異物中,有小而圓的物品,如硬幣、玻璃球、紐扣等;有些是帶尖刺的,如別針、鐵絲等;還有些液體或者有毒物質,如洗滌靈或者電池。就算吞下的異物萬幸沒有卡在氣道造成窒息,但是仍有可能會刮傷食管壁,造成消化道穿孔等危急情況,需密切觀察幼兒情況,及時就醫。如果不幸異物卡在氣道,則需要馬上急救,否則幼兒會因窒息威脅生命。海姆立克法是日常非常有效的急救方法,建議家長也能學習掌握。
  • 接連發生孩子誤吞異物事件,家長該怎麼辦?
    此類事件的高發頻次,讓王玉梅意識到必須要將關口前移,提前給家長做科普教育。也因此,不管什麼病因進入小兒消化內科,只要來到該科室,她都建議家長參加科室組織的科普活動,「每周都會有固定時間來做科普,包括育兒知識,還有此類頻發事件。」
  • 剛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湖南女嬰戴脖圈遊泳死亡原因現場圖...
    「當時孩子遊泳的時候,是睡著的狀態,所以家裡人也沒有引起重視。大概遊了十來分鐘,然後把遊泳圈解開發現,她的脖子上是有勒痕的。別讓遊泳圈成為寶寶的「奪命圈」脖圈①必須大小合適嬰兒用脖圈必須大小合適,不宜過大或過小。過大容易使寶寶脫出,造成溺水;過小則容易壓迫頸部血管和頸動脈竇,一樣會發生危險。
  • 輕度窒息會腦癱嗎?兩個月寶寶腦癱的症狀是什麼?
    嬰兒腦癱,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在出生前,或者是出生的過程中,再有就是孩子在早期發育的時候,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而造成腦損傷所引起的疾病。孩子出現腦癱的情況危害是比較大的,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甚至容易出現智力低下的現象,因此發現孩子有腦癱問題,父母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做檢查並治療。
  • 當孩子或成人被異物卡住喉嚨時能救命!
    吃東西時不免有被異物卡住的時候,要學會海姆立克急救法,關鍵時刻能挽救生命!尤其是家長帶小孩的時候。 海姆立克急救知識: 海姆立克急救法步驟詳解: 無論是嬰幼兒還是成人,都有可能面臨被異物卡住呼吸道進而窒息的危險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