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慶南京武漢寧波主體稅收收入排名,南京排第一

2020-12-11 stopand

喜歡看我文章的朋友們,麻煩關注下,謝謝各位支持。

主體稅收

主體稅收由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三大核心主稅組成,體現城市經濟運行質量。

國內增值稅與gdp直接關聯的稅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城市經濟規模。

企業所得稅體現城市企業實力及效益。

個人所得稅體現經濟發展水平及高端收入水平。

2019年重慶南京武漢寧波主體稅收收入排名,南京排第一

2019年南京主體稅收收入以1980.28億,排名第一,重慶1874.90億列第二,最後一名為武漢1759.97億。

江蘇省-南京市
重慶

以下重慶南京武漢寧波主體稅收收入情況

主稅合計收入

南京1980.28億、重慶1874.9億、寧波1860.72億、武漢1757.97億。

國內增值稅

重慶1144.4億、寧波1074.48億、南京1017.08億、武漢971.98億。

企業所得稅

南京751.95億、武漢629.38億、重慶572.25億、寧波571.22億。

個人所得稅

寧波215.02億、南京211.25億、武漢158.61億、重慶158.25億。

重慶南京武漢寧波主體稅收收入

註:

1-數據僅參考。

2-寧波數據源於稅務信息網。

3-重慶、南京、武漢數據源於2019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執行收入。

相關焦點

  • 天津第6,南京第11,長沙第13,2019年稅收收入26強城市情況
    2019年稅收收入26強城市情況 2019年稅收收入26強出爐,上海、北京位居前二名,分別為13697.89億元、13098.1億元;其中,北京表現較好,比去年同期增加442.6億元,同比增長3.5%,與上海進一步縮小,相差僅599.88億元,未來有超上海趨勢;其實這幾年來,上海稅收增長緩慢,已無法與廣東做比較,2019年躍至廣東
  • 成都,武漢,重慶,南京,為這四座城市排名次,你認為誰是第一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大城市也呈現出群雄並起的態勢,北京是中心,上海是龍頭,四面八方都有很多重量級的城市,各有不服,爭先恐後,大陸不得不在大城市和韓國地區的10大討論到城市,十大城市的排名,但現在的情況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成都、南京和武漢是沒問題的十大城市的隊伍,但是今天我們見成成都、武漢、重慶、南京等4個城市到底是什麼,成都已經是10年前的可能
  • ...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鄭州、佛山。此外,2019年末GDP...
    【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深圳逼近3萬美元高居首位,萬億GDP城市中僅重慶落榜】2019年末,GDP達萬億元的城市有17座,按照GDP突破萬億的時間順序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鄭州、佛山。
  • 蘇州廣州差距擴大,嘉興超南通,2019年長、珠三角各市稅收收入 情況
    2019年長、珠三角各市稅收收入情況 2019年長、珠三角各市稅收收入出爐,其中上海13697.98億元,排第一名,比去年同期減少125.8億元,同比0.91%。稅收收入比廣州加深圳多出2000多億元,無愧為我國第一大城市。
  • 從江蘇南京2019年GDP的總量來看,能否在浙江排名第一?
    說到南京,您知道多少?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南京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它不僅是華東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而且城市覆蓋率超過82%,讓我們仔細看看南京的魅力。它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六朝古都的美譽,此外,南京還是倡導教育的城市,教育水平一直很高,全市有70餘所大學,截至2017年,共有12所一流大學,讓我們談談南京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從去年的GDP數據分析。
  • 2020年新一線城市最新排名中,誰上升了,誰下降了?
    前段時間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2020年新一線城市的名單。根據這個名單排名,2020年新一線城市名單具體如下,從第1名到第15名分別為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
  • 寧波躋身高收入城市第一梯隊!人均GDP超2萬美元!
    國內有10座城市人均GDP在2萬美元以上,深圳接近3萬美元高居榜首,緊跟其後的是無錫、蘇州、南京、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寧波——他們組成了高收入城市第一梯隊。第一梯隊中,除武漢外全部處於東部地區。江蘇有3座城市,廣東、浙江各有2座城市上榜。
  • 寧波躋身全國高收入城市第一梯隊
    在2019年GDP破萬億的城市中,共有10座城市人均GDP在2萬美元以上,深圳以接近3萬美元高居榜首,後面緊跟著的是無錫、蘇州、南京、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寧波——他們無疑組成了高收入城市的第一梯隊。 第一梯隊中,除武漢外,全部處於東部地區。江蘇有3座城市上榜,廣東、浙江分別有2座城市上榜。
  • 2019年地均GDP排名,上海排第二
    深圳地均GDP排名全國第一深圳2019年深圳GDP為26927.09億元,排名全國第三名,僅次於上海、北京,超過廣州、重慶、成都、杭州、武漢、南京等地。而2019年地均GDP排名,它們均在10強內,蘇州第7、無錫第6、 佛山第5、東莞第3。
  • 全國20強排名:武漢第六,南京逆襲,這座城市令人唏噓!
    而隨著各大城市相互競爭,良性競爭下也促進了我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排名也在人們心中有了天平。全國20強排名:武漢第六,南京逆襲,這座城市令人唏噓!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與尼爾森聯合發布的全國城市前20強排行榜也備受關注。這個排名是根據城市的綜合經濟、交通、城市建設、科教和醫療五個方面綜合評選的,還是相對公正的排名。
  • 南京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最新排名,誰更強?
    南京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最新排名出爐,小編根據軟科、校友會和武書連三大機構的排名對三所高校進行了整理,並從全國排名、錄取分數線、學科實力等方面對三所高校進行了總結,具體來看一下。· 三所高校全國排名情況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南京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47;中國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59;重慶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104。在2020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南京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131;中國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145;重慶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160。
  • 榜單:軟經濟指標榜,武漢、杭州、西安、成都、南京、長沙上榜
    根據華頓經濟研究院最新的榜單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軟經濟指標排名第一的是北京,上海和廣州分列二三位,武漢和杭州排在第四五名,其他上榜的城市還有重慶、西安、成都、南京和長沙。 縱觀榜單,一線城市之中深圳跌出了榜單,這座快速興起的城市人文科教衛生等方面的建設還需假以時日,繼續成長。
  • 為什麼南京大學排名在武漢大學之前,武大真的不行嗎?
    南京大學排名在武漢大學之前,唯一的理由就是實力。不論是學校綜合實力,還是學科實力,甚至生源質量,南京大學都要勝過武漢大學。南京大學是百年老校,歷史悠久,其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歷經發展,1949年易名為「國立南京大學」。
  • 2018年至2019年中國人均收入十強城市,江蘇有三個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2018至2019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居排行榜的「第一梯隊」。 第七位至第十位,依次是南京、寧波、廈門和無錫!從中國人均收入十強城市來看,與人均GDP的排列有一點相似處,那就是都是處於較為發達的一些地區!
  • 2020城市GDP快報:南京挺進前十,成都、寧波增速令人側目
    預計14800億元天津前三季度GDP增長0%,全年GDP大概率在14200-14500億,這意味著南京歷史性地躋身全國前十,而天津也將自1860年開埠通商以來首次跌出前十,一榮一衰,對比明顯。近年來,南京發展確實挺迅速,省內超越無錫,全國排名不斷提高,進入全國前十算是完成了階段性目標。未來,南京有沒有希望再進一步?實話實說,難度非常大,近乎不可能!
  • 296城排名:深圳第1,北京第3,杭州、南京入圍前十
    來源: 獨狐看世界 舉報   最近,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和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制定的《2020年中國
  • 最新GDP百強城市榜,南京重慶實現反超,蘭州烏魯木齊成黑馬!
    在2019年,GDP百強城市表現優異,經濟總量在全國佔比高達70.5%,且佔比在不斷增加 。截止目前,2020上半年GDP百強城市榜單也已經公布,百強城市總量佔比又提高了0.5%,達到了71%。那麼今年上半年百強城市有哪些新變化呢?下面我們通過不同區間來具體分析。GDP20強,重慶超廣州,武漢暫別前十,南京重回第一梯隊!
  • 即將躋身全國十強的南京,一直被很多人低估了
    而且在2019年,南京已經成為31個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中的人均GDP冠軍。 2019年,南京的人均GDP達到16.57萬元。同期北京、上海的人均GDP分別是16.42萬、15.57萬。而廣州、杭州、武漢、長沙、成都分別為15.64萬、15.25萬、14.55萬、13.79萬和10.34萬。
  • 南京大學,曾經排名亞洲第一
    今天昌鴻老師給大家介紹一所特別牛的大學,這個大學曾今排名亞洲第一。這個學校就是現在的南京大學。社會評價2020年8月,2020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南京大學位列世界第111位。2020年6月,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南京大學位列世界第124位。
  • 鎮江:2019年稅收收入為何負增長?
    【野叔觀察】2月25日,鎮江市統計局官網發布的《2019年1-12月財政》數據表顯示,去年該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6.85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完成稅收收入239.01億元,同比增長-0.9%(相關詳情見文末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