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年前的中國人影響歐洲旅行方式

2020-12-12 騰訊網

NEWS

歐洲人的旅行

壯遊

Grand

Tour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大天朝上下五千年文化,我們近現代由於戰爭讓我們失去對我們自己文化的自信,當然也有很多自媒體再給我們打過量雞血,其實過分誇大就成了自負,我們接受西方現代文明帶來現代文化衝擊,吃快餐過洋節,我們似乎在追求西方特別歐洲人的生活,出國旅遊好像也是和洋人學的,在我們印象中旅遊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享受生活方式,當然隨著社會進步我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越來越多朋友出門旅遊,無論是遠到歐洲的出境遊,還是在家附近的周邊遊,旅遊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前期盧導一直在用文章讓我們了解歐洲,了解歐洲哪好玩,去哪玩,怎麼玩,那麼歐洲人作為當地人,他們是如何遊玩歐洲的呢?和我們現在國內遊的方式一樣嗎?一個距今1300年的中國人是如何影響遠在西方的歐洲人的旅行呢?讓盧導一一道來。

歐洲壯遊的歷史

歐洲壯遊

文藝復興之後,整個歐洲的生產力大大提升,歐洲人不在只是為了飽腹而生活,在物質滿足情況下歐洲人對精神滿足的需求就提出更多要求,最早只是生活在社會體制金字塔的頂層貴族,歐洲的貴族子弟進行最早的歐洲傳統旅行,這種傳統是為了讓貴族子弟接受更多社會的實踐,他們前往法國,義大利,希臘尋求藝術,文化和尋求西方文明的根源,憑藉著無限的資金,貴族們接連數個月甚至數年漫遊歐洲各地,他們一路完善自己的語言技能,與其他地區的歐洲貴族交流,觀賞藝術品,接受當地音樂文化,通常他們都會聘請自己的導師或者博學的嚮導,來幫助他們理解和解析不同的文化,消化吸收文化中的差異。最盛行應當在18世紀的英國,這時候的壯遊不在只是貴族階級的專屬,參加壯遊的階級也從貴族,擴大到富有平民階級,壯遊的人數也翻了幾番,並且留下了豐富的記載,英國人用Grand tour來命名壯遊,典故則來自遙遠東方的杜甫一首古詩-壯遊-。當然我們可以把壯遊看做早期貴族的一種成年禮,或者證明貴族自己身份的一種方式,因為壯遊不僅僅只是精神感官上的體驗,貴族在壯遊回來往往會帶回來非常多的,藝術品,雕塑,繪畫,書籍等等,他們會在圖書館,自己的花園,自己的客廳或者專門蓋一座藝術館來展示這些舶來品,因為這些年輕人往往在壯遊之後回到家鄉擔任領導職位做好準備,他們在路上需要不斷的學習,行為舉止,舞蹈,擊劍,馬術,社交等等,而在1825年前後蒸汽動力交通的到來,壯遊的習俗延續下來,但是性質已有些不同,廉價,安全,舒適並且向平民百姓開放大門,19世紀大多數年輕人接受教育都進行了壯遊,它被年輕人看做一場拜託父母的束縛同時又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當然歐洲人對於剛剛興起的壯遊有一種對未知的恐懼,比如現在新冠狀肺炎病毒爆發讓很多歐洲人反智,錯誤的認為新興的5G是病毒傳播的途經之一,就有了歐洲人火燒5G發射塔,錯誤的認為汽油的揮發性也是病毒傳播的途經之一,於是歐洲人就不開汽油車只開柴油車等等。那當時壯遊也有個不成文的習俗,當一個青年開始壯遊除了和同行的夥伴之外必須帶上一個親戚!這個親戚還必須未婚成年的處女,歐洲人認為這樣的女人可以屏蔽路上的誘惑。還有就是開始壯遊除了帶自己的衣物還要帶一件媽媽出嫁前的衣服,女孩還可以接受,男孩子就麻煩了,但是這在當時是傳統,很多人都遵從這些離奇的習俗。忍受這些習俗換來的是個人能力的提高:外語能力,獨立精神,人際關係維護,自我約束能力,對外溝通能力,獨立解決處理事務的能力等等提高個人競爭力。

中國壯遊的歷史

中國壯遊

那麼盧導這麼好的壯遊,咱們中國有沒有?有嘞,我們大中華壯遊的歷史遠比歐洲人久遠的多,比如說史記,它就是司馬遷在壯遊後完成的,司馬遷的父親是當時太史公司馬談,他刻意要培養司馬遷磨練他毅力並希望他能超越自己,司馬遷從十歲開始讀萬卷書,父親為他延請當時大儒孔安國、董仲舒為師;二十歲那年,司馬談給他一輛馬車,指導他有目標、有計畫的到廣闊社會中實地考察,接觸壯麗河山和四方之民的生活習俗,並搜求歷史傳說與各種史料。司馬遷圓滿的完成了這次學術旅行,「讀無字之書,稟山川豪氣」,最後終於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還有唐高僧玄奘到天竺求經,詩聖杜甫曾經在蘇州備好船準備東渡到日本,留下千古傳唱的杜遊名詩一首,等等非常多壯遊的例子,那麼什麼時候我們停止壯遊了呢?其實壯遊也是我們大中華文明衰敗的開始,為什麼壯遊會停止?閉關鎖國,明朝後期權利爭鬥異常殘酷,明成祖長子仁宗即位後,竟以「經濟空虛」,放棄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將七次出海文檔全部燒毀,還頒布「片板不得入海」、「沿海居民內移一百華裡」的敕令。明朝實行鎖國政策後,國勢開始往下滑,民國初年到達谷底。著名學者徐海鵬惋惜的說,中國雖然不乏壯遊的前輩,但從此探險、壯遊的精神喪失,在1900年前後半個世紀國力最弱時,不僅在探險的領域缺席,還成為其他國家探險的對象。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以為壯遊就是大冒險,壯遊的遊客就是冒險家,其實這麼理解不對的,冒險家的目的很明確為了得到達到某個目標或者目的而行動,而壯遊雖然也是為了一定目標但是它注重的是過程和最後的總結,積累經驗。探險只求最終的目的過程是被忽略的。就像我們現代的自由行,不代表就是去海外冒險。

未來壯遊的發展

中歐

中歐未來壯遊

雖然在歐洲早期歷史裡,壯遊是一種透過長途跋涉的旅行而進行的成年儀式,而在現在它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壯遊屬於正能量胸懷壯志的遊歷,它旅行時間長,行程挑戰度高,與人文社會交流更深,它需要規劃輔助,還需要參與的遊客以高度意志徹底執行,很多學者認為壯遊將會對傳統旅遊業進行挑戰,甚至替代旅遊行業,因為旅遊公司提供給旅遊者保姆式的服務使得旅遊者尚失了旅遊初衷,而壯遊就是讓旅遊者重新意識到旅遊的初衷,學者們還指出單身或結伴旅行才是回歸自然,提升自我,挑戰自我。盧導個人覺得說這些話的學者真的非常幼稚,他們以為坐10多個小時飛機,離中國上萬公裡的旅行和在他們居住的城市開車去10公裡的鄉村旅遊一樣,只能說他們的想法非常簡單,單一。一個團隊旅遊不是僅僅需要遊客,它還需要前期對行程所經過整個路程的考察和確認,行團期間的導遊講解和安排,領隊的輔助和陪伴,後期團隊返回反饋和服務這些都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來在幕後做輔助,實現自我的原生態出遊方式也是要建立在現代科學理論,還需要旅行社來輔助完成。比如歐洲現代的壯遊,雖然不用像中世紀的貴族帶上嚮導,僕人,車夫,侍衛等等,最少歐洲現代的壯遊需要當地嚮導,這點非常重要,因為當地嚮導不僅僅只是帶路,交流,他能在你最需要的時候調動當地資源幫助你,這是其它任何隨行人員無法做到的,畢竟壯遊與流浪,冒險的意函不同,近現代歐洲的青年提出了間隔年的概念,Gap year一般是初中畢業之後通過一系列社會活動來體驗社會,比如暑期工,修讀學術課程等,,當然壯遊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多歐洲青年選擇之一,一般是升學考試之後開學之前,或者畢業之後工作之前所做的一段長時間旅行,比如我們知道古巴著名革命家茄格瓦拉,他在24歲的時候還是一名醫學系四年級的學生,他決定與一位學長兼友人阿爾貝託一同騎著摩託車,做了一趟環繞南美洲的旅行。兩人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沿阿根廷的大西洋海岸線南下,穿過彭巴草原、安地斯山脈,進入智利,先後到達秘魯、哥倫比亞,最後以加拉卡斯作為終點站,歷經大半個南美洲六國八個月,全程四千五百公裡的旅程,所以壯遊在世界上不僅僅是歐洲都是被認同,就拿這幾年大家在歐洲旅行時候可以遇到很多國家旅行團,同樣是我們亞洲的韓國旅行團就有非常多的年輕人,而日本旅行團清一色的媽媽桑奶奶桑,當然這也是因為日本老齡化的原因,而韓國年輕人非常大一部分就是在進行壯遊,選擇旅行團壯遊肯定比自由行的花費開銷更小,盧導我是贊成韓國家庭這種操作方式,為什麼壯遊一定要比花錢,誰為自己孩子花更多錢就可以收穫更多嗎?盲目的攀比就讓壯遊失去了它的意義,提升自我,挑戰自我,實現自我,讓孩子在有限的條件下,通過壯遊能收穫最大化。好在當下的中國,已有意重塑壯遊傳統,2005年,為了慶祝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深圳一群企業家花了半年,駕駛帆船從法國回到深圳;2006年月10月,央視「玄奘」組織企業家和媒體駕駛越野車隊穿越亞洲八國,抵達印度的那蘭陀。這也是重走玄奘之路的「精神追尋之旅」。等等我們將會把壯遊這個傳統持續下去。那我們讓孩子參加的遊學,不就是壯遊嗎?盧導我自己覺得兩者的關係相當於大類和子目錄的從屬關係,遊學只是壯遊的一部分,壯遊涵蓋了遊學,前面文章已經介紹過了,壯遊有很多條件,而遊學相對門檻較低,盧導也帶過壯遊的團以及遊學的團,給我個人感覺壯遊是啟蒙探索求知,遊學是學習了解體驗,一個是深入求索,一個是淺嘗輒止。當然隨著我們日子越來越好,人們對旅行的探知要求越來越多,壯學團也會越來越多。

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了一下歐洲的旅行方式-壯遊,它也是眾多旅行方式的一種,只不過在目前並不被大家熟知,雖然現在疫情讓社會止步,經濟止步,旅遊止步,但這只是暫時的

就像我們的詩聖杜甫面臨人生低谷,出門旅行時寫的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勇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壯志,卓然獨立,傲立天下的豪情壯志。堅持就是勝利。

圖:網絡

文:csabao

排版:csabao

長得帥還非常有故事的旅歐騷年

相關焦點

  • 有一種GDP叫做中國遊客 中國人只有旅遊沒有旅行
    他們裝備昂貴的萊卡相機,只為在景點前用10秒拍下V字手勢;他們用7天遊遍歐洲12國,每天都發條到此一遊的格式化微博;他們穿著短褲白襪加皮鞋,卻在香奈兒門店前大排長龍……他們是中國遊客,是歐債危機的救星,是Mandala Research調查得出的全球最討人嫌遊客排行榜第二名——第一名是美國。值得琢磨的是,在全球GDP排行榜上,也是中國排第二,美國排第一。
  • 世界上最特別的城市:明明處在歐洲境內,隨處可見的卻是中國人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空閒的時候和三個朋友一起去旅行,多虧了國內的觀光景點,國外很多國家的旅遊業都在發展,與我國相鄰的緬甸、越南、泰國等國家物價低,離中國遠,因為很近,所以很受中國遊客的歡迎,在這些國家經常能看到中國人。
  • 旅行世界歐洲犬怎麼得 旅行世界歐洲犬合成技巧攻略
    旅行世界歐洲犬怎麼得,旅行世界作為一款合成小遊戲賺錢軟體,其中獲得歐洲犬就能合成分紅犬,賺的也就會更多,小編整理了旅行世界歐洲犬合成技巧供大家參考:  旅行世界歐洲犬合成技巧攻略:  旅行世界五大洲犬抽取概率都是隨機的,難度都是一樣的,沒有別的辦法。
  • 外出旅行時,為何中國人旅行總拖行李箱,老外就一個包?
    不過不知道你們在旅行途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遇到外國友人與他們親切交談時,會發現一般他們旅行帶的行李都不多,裝得下一個背包的東西就足夠了,反觀我們國人出門,必備的就是行李箱,大包小包的東西一應俱全,這樣「中國式」的旅行方式是為什麼呢?
  • 【音樂旅行】一首音樂,一座歐洲名城
    ,以這種特殊的方式來紀念自己1991年5月1日的「生日」,它是柏林愛樂最重要的年度音樂活動之一,歐洲聖城音樂會由此得名。與一般演出不同,它的演出場地不是在音樂廳,而是所在城市內的某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蹟或古建築內,使它與傳統的音樂會相比較顯得氣氛莊重,充滿著歷史滄桑感,也體現著歐洲的人文精神。2001年歐洲聖城音樂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聖伊蘭大教堂舉行,由指揮馬裡斯·揚頌斯帶領柏林愛樂演出。
  • 為什麼到尼泊爾旅行,被宰的大都是中國人?原因很現實
    在最近幾年,我國也派出了許多得力幹將前去尼泊爾援建,為那裡增加了許多的基礎建設,按理說,尼泊爾人應該非常感謝中國人才對,但是去尼泊爾旅行,大部分被宰的都是中國遊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在中國遊客旅行尼泊爾的時候,就會看到許多攤販他們專挑中國遊客推銷,並且把價格提高十幾倍賣給中國人,而且大部分商品都是假冒偽劣。中國遊客因為受傳統文化影響,就算不想買也會委婉地拒絕他們,所以導致這些攤販不死心,依然要跟著中國遊客。
  • 【旅行】德國來客:歐洲各國入境限制一覽
    基於目前的旅行禁令和部分國家地區的邊境不再開放的現實,很多歐洲之外的度假勝地如今已經是可望而不可及。很多德國居民因此把目光轉向了德國國內或者歐洲境內。當下,按照RKI清單,除盧森堡和土耳其(非歐盟)外,其它歐洲國家目前都算作安全的旅遊目的地。
  • 旅行世界歐洲犬怎麼得 抽取概率都是隨機的
    旅行世界歐洲犬怎麼得 抽取概率都是隨機的時間:2020-01-13 11:59   來源:燒荒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旅行世界歐洲犬怎麼得 抽取概率都是隨機的 旅行世界歐洲犬怎麼得,旅行世界作為一款合成小遊戲賺錢軟體,其中獲得歐洲犬就能合成分紅犬,賺的也就會更多,小編整理了旅行世界歐洲犬合成技巧供大家參考
  • 歐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非常親近中國,是中國人後裔?
    在我們的印象中,歐洲人是金髮碧眼,身材高大而且皮膚白皙,這是歐洲人的特徵,但它並不存在於一個叫做卡爾梅克共和國的國家,這是一個黃種人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民信仰佛教,他是俄羅斯聯邦下的一個自治國家。如果你有機會真正去這個國家旅行,當你進入這個國家時,你會發現他們國家的人似乎和亞洲人沒有太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是真正的純亞洲人。從歷史角度來看,他們大多來自蒙古的遊牧民族,從全國總人口來看,有一半是蒙古人,他們仍然保留著最傳統的語言,這可能就像我們從歷史書上知道的元朝向歐洲徵戰時候所遺留下來的一些人吧。
  • 《中國人的家·2021影響中國人居生活方式趨勢報告》重磅首發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回家?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離家需要理由,但回家,從來都不需要理由。  家之於中國人的意義,不僅是遮風擋雨的場所,更承載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理想。它是我們心中綿綿不絕的思念,是疲憊心靈的休憩地。  尤其是面對生活重壓時,「回家緩緩」是不少國人排解浮躁情緒的絕佳方式。
  • 歐洲旅行攝影:丹麥哥本哈根,時光流遠,幸福沉澱
    現在已不是我們父輩那個年代,在歐洲很少見到中國人了,怎麼還是這麼的好奇和友好?後來在旅遊資料上看到哥本哈根是全世界幸福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也許這就是答案吧?居住幸福度在短時間內體會不到,但哥本哈根確實是我見到「陌生的微笑」最多的歐洲城市了。
  • 歐洲旅行的新星,究竟是什麼使這些歐洲旅遊的新星閃耀
    歐洲旅行的新星,究竟是什麼使這些歐洲旅遊的新星閃耀難道美國遊客正越過西歐的傳統旅遊路線,轉而選擇南歐和東歐的更新、更少的旅遊目的地嗎?歐洲旅遊委員會的一份新報告似乎表明了這一點,因為像英國、西班牙和德國等歷來深受美國遊客歡迎的目的地正在顯示出美國遊客數量的下降,而主要分布在中歐和巴爾幹地區的一批新來者卻在瘋狂地增長。超過2012的25%。那麼,這些新的歐洲旅行明星究竟是誰,為什麼他們如此受歡迎呢?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傾注了超過80萬名真正的旅遊者零星的經歷,以找出究竟是什麼使這些歐洲旅遊的新星閃耀。
  • 一件中國人兩千年前的發明,卻促進飛機的誕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船舵,一件中國人2000年前的發明,卻促進了現代飛機的誕生。它的出現為什麼竟能改變歐洲乃至世界的格局呢?古話說,見風使舵。中國最早的船舵可追溯至東漢時期,說文解字中說,般,闢也,象舟之旋,意思是船後長得像螺旋的東西就是舵。舵被用來控制船隻的方向。
  • 維也納是哪個歐洲國家的首都?據說一大半中國人3秒鐘內答不出來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說起維也納,相信很多中國人都不會陌生。作為歐洲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維也納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城市,還被譽為「世界音樂之都」,也是歐洲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來到維也納觀光旅遊。
  • 新加坡全面重啟經濟,進一步放寬中國人赴新旅行門檻
    對於中國民眾來說,新加坡成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首個無需特別手續,僅憑籤證就可以前往旅行的亞太國家。此前,中國還是首個與新加坡通過「快捷通道」政策恢復國際間旅行的國家。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士新表示,新加坡對中國開放必要的商務及公務旅行,允許中國人入境,體現了新加坡對中國抗疫方式和效果的認同度較高,對中國管控疫情充滿信心。
  • 歐洲唯一信佛的國家,當地人黃皮膚黑頭髮,常被認成中國人
    眾所周知,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是過得越來越好了,人們在忙碌的工作中,每當停下來稍作休息的時候,就有一種想要逃離現在條條框框生活的衝動,出門旅行或許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在旅途中可以稍作休息,放鬆一下在平時緊繃的心弦,感受一下不同國家之間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喜歡去巴基斯坦旅行呢!
    現在旅行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出國旅行的人更是不計其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出去旅行都會選擇距離中國近的國家去旅行,比如說泰國,韓國、日本等這些國家。但是還有一個國家也特別吸引中國人去旅行,那就是巴基斯坦,中國的鐵桿盟友。
  • 歐洲最精明的窮人,都用這種方式出行了
    △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歐洲之星而歐鐵通票的存在,更是大大降低了環遊歐洲的夢想兌現成本。在高消費的歐洲,多優惠多折扣的火車,的確是更為經濟的出行方式。假期有限的跨國旅行,奔波在所難免。但有時即便只是短暫停留,所見所感也足夠難忘。
  • 布拉提斯拉瓦是歐洲哪個國家的首都?據說大多數中國人都答不出來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歐洲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是中國遊客非常喜愛的旅遊勝地。歐洲有許多舉世聞名的旅遊城市,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比如巴黎、維也納、羅馬、馬德裡等等,大多都是各個歐洲國家的首都。
  • 川普宣布限制歐洲旅行30天 歐盟:將評估禁令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川普宣布限制歐洲旅行30天,歐盟:將評估禁令,必須避免經濟破壞【環球網報導】當地時間11日晚,美國總統川普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受疫情影響,自13日起的30天內,將暫停「從歐洲到美國的所有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