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房|下個5年,物企決勝萬億城市服務市場

2020-12-27 騰訊網

邁進「十四五」,房地產發展邏輯將發生顛覆性變化,歷史性拐點到來。

「十三五」期間,房地產市場最重要的改革——「房住不炒」貫徹至今,目的是遏制高房價、炒房潮,但房地產行業未來怎麼走似乎不太明確。

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完後,在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基調下,能看出一些端倪。

公報裡,跟房地產沾邊的表述中,「新型城鎮化」是高頻詞

其中,強調了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這意味著國家會在堅持區域協調統籌的基礎上,儘量好地提供各類公共服務,滿足城鎮化後居民的需求

這就是房地產未來五年甚至十五年的機會,城市精細化管理需求快速增加,政府「放管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城市更多的公共服務職能將由社會力量供給。

這樣的背景下,物業服務將從行業裡的配角變成未來的主角

這個拐點和2002年的「土地招拍掛」具有同等意義。現在中央一方面加強監管,另一方面又放開城市舊改、城市服務等市場,目的是引導開發商不再只是拿地蓋樓,狂飆突進,而是要在存量市場上做精做細。

物企承擔城市服務已經成為一個顯性話題。可以預見,未來那些能承擔城市服務且能承擔好的物企,將大有可為。

風起了,房企紛紛發力物業上市,資本也聞風而動。

克爾瑞物管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全國上市物企已達到34家,其中2020年上市數量已至10家,已遞交招股書尚未上市交易的物企有10家,融創服務、金科服務已通過上市聆訊,將於近期上市。

無疑,2020年將成為物企上市「大年」,上市數量將創歷年最高。

不論是乘風而上,還是迫於融資壓力無奈上市,房企將經營重點從投資開發集中轉向物業運營管理,都是看中了「物業服務」這塊大蛋糕。

紅杉資本此前預測,物企將有機會逐步取代開發商在這個市場的主導地位,且如果把新城改造、新城建設、特色小鎮等囊括進來,這個市場會比預估的2萬億更大

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據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數據統計,截止2018年物業管理行業整體在管面積已達到279.3億平方米,經營收入達到7043.6億元。

其中,2013年—2018年物管行業管理面積年複合增長率為12.5%,行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14.7%。

假設未來5年物管行業年複合增長率不變,那麼到2025年中國物管行業管理面積將達到637億平方米,經營規模超過1.8萬億元。

由於物企不斷延展市政環衛、城市服務等新市場,行業未來潛在的市場規模更大。

市場有足夠發展空間,但競爭也很激烈。

據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中國物業服務企業約有12.7萬家。另據克爾瑞數據顯示,2019年底,物管行業TOP10的集中度低於15%,TOP100企業的集中度剛接近30%,行業集中度偏低,整體行業和單個企業仍具有較大增量空間。

另一方面,自2014年彩生活率先上市以來,資本對物業股也並非「來者不拒」,都一一買單。

今年10月成功上市的4家物企,有3家股價破發,其中10月22日成功上市的第一服務上市首日跌約27%,刷新紀錄。

種種跡象來看,未來物企的角逐將進入白熱化,能夠獲得資本關注的核心物管股數量有限,企業的實際運營能力將影響資本市場的表現。

TOP5房企中物業尚未有上市動作的,僅剩萬科一家。

「萬科物業什麼時候上市?」已經成為外界的每日一問,但萬科物業就是按兵不動,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如果說之前萬科物業的戰略,讓人看得是雲裡霧裡,那麼現在,它已經完全把這盤大棋擺到了大家面前。

幾天前,萬科物業正式更名為「萬物雲」,萬科物業執行長朱保全特別強調,這個雲,不是雲科技,而是雲服務。

這次萬科物業的轉身,意義十分不同,它代表著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即從提供單純的物業服務,進化成為城市空間提供服務。

以橫琴「物業城市」發展模式為例。

2018年5月,萬科物業以參與「國企混改」形式,與珠海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成為後者股東。

隨後,橫琴將整個新區的物業統籌管理「打包」,交由萬科物業,後者成為橫琴新區城市空間與資源的全流程管理、服務與運營方,服務橫琴新區106.46平方公裡,內容甚至涉及到道路橋梁養護、河流海域治理等。

實際上,近幾年物企服務邊界一直在向外拓展。

從最初的社區,到寫字樓、學校、醫院,再到公眾場館、交通樞紐、產業園區……自萬科率先開闢「城市服務」新業態以來,龍湖、碧桂園和保利也相繼入局。

趨勢再明顯不過,但「城市服務」不像傳統「物業服務」,進入門檻較低,「城市服務」有著較高的進入壁壘

物企服務的對象是政府,相應的服務會面臨政府和公眾的監督,政府在選擇合作對象時,可能會更偏向於央企、國企和大型品牌企業;

不同城市的城市管理現狀參差不齊,這也會加大物企城市服務的難度,能否盈利的不確定性增高;

城市服務還涉及地下綜合管廊、河流水質等新的設施服務場景,對物企的專業服務能力、技術能力要求較高。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小物企毫無機會,伴隨城市治理公共服務市場的不斷開放,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物企也會有良好的市場。

回看萬科,不得不承認,地產老大哥有其高明之處,有些事情稍加復盤過後「細思極恐」。

綜合萬科物業的體量和品牌優勢,過去這幾年,萬科物業要上市,可能是分分鐘的事情。但其泰然自若的背後,錨定的就是「城市服務」這個巨大的市場機遇

近來,萬科物業的動作明顯加快了,動作還不小,涉及組織框架、業務版圖、品牌矩陣等等:

10月17日,萬科物業與戴德梁行的合資公司啟用「萬物梁行」品牌標識,獨立於萬科物業;

10月24日,萬科物業推出城市服務品牌——「萬物雲城」;

10月31日,萬科物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物雲)。

更重要的是,萬科物業給資本留了巨大的想像空間。朱保全表示,萬科物業計劃落地100個城市服務項目。

三年十倍的指數級增長,萬科物業宣告了它在城市服務領域的野心。

實際上,「城市服務」承載了萬科物業實現千億營收的願景。

如果將萬科物業作為行業縮影,大致能想像到,城市級物業未來的市場潛力。

兩年間,萬科物業度過了從0到1、從1到10的階段,萬科物業最早從橫琴開始的城市物業模式得到認可和歡迎,逐漸落地至雄安新區、廣州白雲、成都高新區、青島動車小鎮、廈門鼓浪嶼等10城12個項目。

未來,這10城的模式又會繼續複製到100甚至更多的城市和項目。

以萬科物業與橫琴項目的合作為樣板,能粗略估算萬科物業未來的收入。

公開資料顯示,萬科物業與橫琴的年度合同額超過3億元。

按落地100個同等項目來算,萬科物業僅「城市服務」一項,一年收入就能超過300億元;若按200個同等項目來算,這一收入將達到600億元。

這或許就是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一再強調,萬科物業要成為「城市服務商」之後再上市的原因,也是萬科物業何時上市一直牽動著資本神經的原因。

大家已經有共識,即行業的真正價值是企業的「服務力」與居民生活所需、城市發展所需的碰撞所創造出巨大可能性,這是一個廣闊的市場

不過,「城市服務」作為一種新興業態,服務路徑尚不清晰,率先入局的企業,其模式也仍在探索之中。

這也意味著,誰都有機會成為行業天花板,而能夠率先奠定行業領先地位的物企,就能獲得市場和資本的認可。

2025年將會是一道分水嶺。

中國社科院預估,調控的機遇窗口將在2025年前後關閉,因為決定房地產發展潛力的因素發生節點性改變:城鎮化變緩,人均住房缺口變小,舊城改造基本結束,住宅潛在供給出現負增長。

簡言之,2025年左右,房地產將進入存量主導的時代。

進入房地產後市場,物業服務企業作為房地產資產重要運營商,將有機會逐步取代開發商在這個市場的主導地位。紅杉資本判斷,未來頭部物業集團至少有5倍以上的增長空間。

不過也要承認,物業服務特別是城市服務,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無房 · 矩陣

相關焦點

  • 萬億城市服務的「大盤小帳」
    百花齊放儘管多家龍頭物企均對城市服務有所布局,但主要業態和運營模式各有不同。從業態上看,萬科物業瞄準了島嶼和新區,保利物業傾向於景區和城鎮,世茂服務則希望從百強鎮入手。在兩年時間內,萬科物業已完成10個城市、12個項目的探索。其中,邊界清晰、新區優先是萬科物業選擇落地城市服務的重要原則,如橫琴島、廈門鼓浪嶼、馬鞍島、江門人才島等。
  • 財信智慧服務 聚焦自身優勢市場 開拓城市服務
    300億平方米、營收突破1萬億元。  財信智慧服務集團 副總裁閔安  在增量和存量並存的市場空間裡,強者恆強趨勢依舊在延續,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2019年百強企業的市場份額達到了43.6%。  在11月27日中指研究院西南分院舉辦的「國內大循環背景下物業企業的發展機遇」為主題的重慶物業行業交流會上,財信智慧服務集團 副總裁閔安分享了以下觀點。
  • TOP20物企已投資110家科技公司
    近兩年來,物企上市一直都是熱門話題。2019年至今,物企上市迎來井噴,截止目前已有38家物企上市。就在12月17日,港交所迎來今年最後一家物企遠洋服務上市,收官2020物企上市潮。在上市熱潮之下,不少物企開始熱衷於更名來重塑企業品牌形象。
  • 克而瑞:TOP20物企已投資110家科技公司
    近兩年來,物企上市一直都是熱門話題。2019年至今,物企上市迎來井噴,截止目前已有38家物企上市。就在12月17日,港交所迎來今年最後一家物企遠洋服務上市,收官2020物企上市潮。在上市熱潮之下,不少物企開始熱衷於更名來重塑企業品牌形象。
  • 物企請思考④丨增值服務佔比相差逾30倍 新上市物企如何講好新故事?
    2020年,疫情重創下,多個產業受到打擊,企業破產、倒閉的新聞不絕於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疫情給物管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憑藉高抗風險能力、高穩定性,物企頗受資本市場追捧,上市潮成為物管行業的年度關鍵詞。
  • 打造新基建服務大民生,中國電信物聯網用戶破2億
    根據 Gartner 發布的數據及預測,2017 年全球物聯網終端市場規模達到 1.69 萬億美元,預計 2020 年全球物聯網終端市場規模將達到 2.93 萬億美元,保持年均 25-30%的高速增長。
  • 老舊小區改造市場超5萬億,建築修繕市場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高光時刻
    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2020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約700萬戶,相比去年增加一倍。同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與全國5省9市籤約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五年內將為籤約地區提供4360億元貸款,重點支持市場力量參與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 龍湖智慧服務已經實現全國73座城市近1000個項目的雲端管控
    國家10部委聯合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提升物管服務水平、推動生活服務業、強化監督管理等6個方面做出明確指引。這標誌著,物業管理行業已進入全新的轉型升級時代。萬億元藍海漸成行業新風口近年來,房地產行業進入存量市場,傳統房地產開發領域利潤率整體下滑。與此同時,物業行業萬億元級市場規模引發新的想像空間。
  • 騰訊重倉貝殼 阿里入局易居 20萬億市場的下一個「黑馬」為什麼是...
    據CIC(灼識行業資訊)數據顯示,我國房屋流通市場(新房+二手房+租賃)的規模,將由2019年的22.3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0.7萬億元,未來五年的年複合增速(CAGR)有望達到6.6%。而經紀服務的滲透率則將從2019年的47.1%增至2024年的62.2%,通過房地產經紀服務實現的房屋銷售和租賃成交總額將從2019年的10.5萬億元增至2024年的19.1萬億元。藍海之下,勁敵可數。
  • 萬億級市場引發物業分拆上市潮
    近年來,房地產行業進入存量市場,傳統房地產開發領域利潤率整體下滑。與此同時,物業行業萬億級市場規模引發新的想像空間。在樓市持續調控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上市公司開始通過分拆物業板塊上市的方式來拓展融資渠道,尋求業務新增長點。
  • 超700個數字城市試點背後:超萬億中國數字城市市場亟待新生代人才...
    《報告》預測,到2023年中國數字城市市場規模預期超萬億。巨大的市場也吸引中國頂尖科技企業紛紛布局數字產業,數字交通、數字醫療、智能支付等已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波士頓諮詢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伙人,中國區主席廖天舒看來,基於中國城市治理基礎和政府、企業、民眾對數字城市發展的開放態度與積極參與,中國未來將打造國際最領先的數字城市項目。
  • 房多多發布Q3財報:平臺戰略升級 深化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賦能
    20萬億市場的巨大商業價值背後,一邊是經紀人服務滲透率不斷提高,經紀人通過科技化的作業工具連接房源和客戶,提高服務效率,而另一邊,房地產交易服務平臺藉助資本的力量通過高額返傭、高補貼等簡單粗暴的方式阻礙市場有序競爭,搶佔市場份額。 市場亂象叢生,但經紀行業對科技的依賴只增不減,競爭格局的改變推動經紀服務線上化的深化,也驅動線上平臺的服務下沉。
  • 金地物業7.49%毛利之謎|起底隱形物企⑦
    從規模來看,位於物企第一梯隊的金地物業卻遲遲不見籌備上市動作,難免引發外界猜想。今年8月,在2020博鰲房地產論壇上,金地物業管理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姚平公開回應稱, 金地與萬科、龍湖,作為龍頭物企的代表,都沒上市的一個共性,即是對品質的追求。
  • 下一個十年物聯網產業發展市場預測
    下一個十年物聯網產業發展市場預測 物聯網智庫 發表於 2021-01-10 10:36:16 為了「仰望星空」,也為了「腳踏實地」,聚焦下一個十年物聯網產業發展。
  • 買了房≠買對房!淮安樓市下個風口定了!趕緊提前佔位……
    2020年淮安樓市如何形容?那一定離不開緊張刺激這兩詞。二手房市場,房價上漲連續幾月霸榜全國第一;新房市場逢開必光也是常態,捧著幾十萬陪跑也是常態。而這股市場熱潮之下,去哪買房?如何在淮安城市發展的紅海中提前佔位?則是買房人最關心的問題。
  • 物業領軍者:下個5年又是誰?
    昨天,碧桂園地產坐上地產頭把座椅後,連續4年穩坐泰山,而且看趨勢,還將持續。今天,碧桂園服務5月成為首家破千億上市物業 ,如今更是港股最大營收、最大市值。再觀其戰略,下個5年或將繼續是物業龍頭。 同時,2020年,堪稱中國物業上市的「盛世浪潮」。
  • 香港張先生「引路」「蚊型」物企宋都服務上市|透視新股
    招股書顯示,宋都服務於1995年成立於浙江杭州,在物管行業有超過20年經驗。截至2020年6月30日,宋都服務在管總面積約為640萬平方米。對比已上市的物企,宋都服務的體量與規模過4億的頭部雅生活、碧桂園服務相差數十倍,僅高於排在上市物企規模榜單末位的興業物聯,是典型的「蚊型」物業公司。
  • 2021年房地產行業策略報告:房住不炒仍是底線
    2020 年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房地產行業依舊迎來了波瀾壯闊的一年,銷售、投資均超出市場預期,繼續扮演了中國經濟壓艙石的角色。展望 2021 年,在經濟持續復甦的底色下,我們認為房地產市場將繼續平穩運行。與過去幾年不同的是,在供給側和需求側政策的雙重調控下,行業競爭格局有望改善,基本面繼續夯實。
  • 今日數據精選:下一個GDP2萬億城市:蘇州;中國勞動力人口平均年齡38...
    誰是下一個GDP2萬億城市:蘇州最接近2019年,我國有已有5個城市的GDP突破2萬億元大關,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和重慶。在這5個城市之後,還有哪些城市也有望邁入這一行列呢? 數據顯示,2019年有6個城市的GDP位於1.4萬億到2萬億元之間,分別是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天津和南京。其中,蘇州和成都距離2萬億元的距離最近。不是計劃單列市,也不是副省級城市,作為普通地級市的蘇州,經濟總量曾多年僅次於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高居全國第五。
  • 「2020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公布:實現1.5萬億元讓利目標
    「2020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公布:實現1.5萬億元讓利目標 2021-01-04 21:00: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