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段時間,城市公交減少運力,再加上衡水市民防護意識普遍提高,不少人的出行方式也悄然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的市民在出行時首選電動車、自行車、摩託車等輕巧方便的交通工具,也帶火了部分「二輪車」的銷售。
學生車、兒童車銷量增加
市民盧女士住在主城區京衡大街,工作單位卻在體育休閒廣場附近,單程大約5公裡。以前上下班,她習慣乘坐16路公交車,今年春節過後,她開始騎自行車上下班。「計程車相對封閉,線上運營的公交車數量比較少,乘坐不方便。騎自行車單程要花費30分鐘,既綠色環保又能鍛鍊身體,真是一舉兩得。」
主城區和平路上一位專營自行車的店主表示,從3月份恢復營業開始,給孩子選購自行車的顧客逐漸增多,銷量與往年春季相比有所增長。「孩子們遲遲不返校,又不提倡去公園、廣場等人多的地方,很多家長就給孩子買兒童自行車,在樓下空地鍛鍊身體。還有一部分家長是給初中階段的孩子選購的,方便他們騎自行車上學。」
摩託車銷量比往年同期翻番
疫情期間,市民杜先生選擇了摩託車作為代步工具。「因為工作原因,我需要經常在市區裡轉。開車的話停車不方便,自行車比較慢,騎電動車又擔心在路上沒電,所以還是摩託車最好!」杜先生和幾個好友相約考取了駕照,並一起選購了摩託車。
在主城區經營新大洲本田品牌的張先生表示,今年3月到現在,摩託車銷量與往年春季相比翻了一番,價格在1萬元左右的車型銷量最好。「普通摩託車基本上不會受到堵車影響,加油也很方便,作為城市內的代步工具非常方便。再加上很多中青年男性普遍有『機車情懷』,近期購買摩託車的市民明顯增多。」
電動自行車銷量未見增長
雖然近期自行車、摩託車的銷量有所增長,但多個品牌的經銷商均表示,電動自行車銷售與往年相似,未見增長。
一位在冀州區經營電動車的店主表示,電動自行車銷售不佳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受疫情影響,大家外出減少;二是部分有購車願望的消費者在等待電動車新規出臺,以免買到不合規的電動自行車影響上路騎行。
(衡水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