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者: 吳小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春天來了,又到了要露肉的季節,不少人開始嚷著要減掉冬天貼的肥膘了。
相對以往「要麼瘦,要麼死」的標杆快速減肥的理念,健康合理的體重與身體線條慢慢成為了主流,因此,BMI、體脂率等不斷被提及。
表1.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的體重指數和腰圍界限值與相關疾病*危險性的關係[1]
相關疾病指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和危險因素聚集。
體重過低可能預示有其他健康問題。
註:為了與國際數據可比,在進行 BMI 數據統計時,應計算並將體重指數不低於 25 及不低於 30 的數據納入
BMI 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已被大眾所熟知。
BMI 計算方法與個體體重、身高直接相關, 因此,說到 BMI 就會讓人直接聯想到個體的胖瘦。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是 55 千克的女生,身高 160 釐米的 BMI 值為 21.5,而身高 150 釐米的女生的 BMI 值則為 24.4。
根據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判定[2],160 釐米的女生體重正常,而150 釐米的女生則為超重。
所以,個子高的女生,如果想表現自己纖細的身材,報出 BMI 會比直接報體重顯得「高大上」許多。
除了評判體重是否正常,BMI 還可以更加多元化地評估個體的基本健康狀況。
在學術領域,BMI 因可以體現個人的胖瘦程度,已被諸多研究證實與許多疾病有著一定的關聯。
BMI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高血壓[3]、心肌梗塞[4]、脂肪肝[5]等疾病發生的風險。
一、癌症是否也與 BMI 有關聯?
無論是像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還是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癌症在各國人群主要死因中都是榜上有名,再加上全球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以及各種已知容易導致癌症的行為如吸菸、不健康的飲食等,罹患癌症的總體人數近年來不斷上漲[6][7]。
其中,之前提及的 BMI 較高已成為美國不斷升高的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的罪魁禍首之一。
據報導,全球 30 歲以上新發癌症的成人中,高 BMI 者佔 3.6%[8]。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BMI 與不同癌症的關聯程度如何?
既然 BMI 與癌症之間存在關聯,那麼它對所有癌症的影響都是一樣的嗎?
2018 年發表於國際經典腫瘤學期刊《腫瘤學年鑑》(Annals of Oncology)的一項研究,對關於 BMI 與 20 種常見癌症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發現 BMI 對 20 種癌症的影響各有不同[9]:
1. 與高 BMI 顯著相關
入組癌症: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胰腺癌、子宮內膜癌、直腸癌及腎細胞癌。
2. 與高 BMI 相關
入組癌症:惡性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食管腺癌。
3. 與高 BMI 有弱相關,但證據不足
入組癌症:腦癌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乳腺癌、結腸癌、膽囊癌、肺癌、肝癌、卵巢癌及甲狀腺癌。
4. 雖然未發現與 BMI 有關聯,但不代表不會發生
入組癌症:膀胱癌、胃癌及前列腺癌。
這項研究是目前關於 BMI 與癌症關係的最為廣泛和良好的研究報告。
不過,由於該研究並未包括如性別、種族、吸菸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所以,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分析和確認 BMI 對癌症發生的影響。
三、BMI 值高怎麼辦?奉上減重小貼士
雖然該研究表明,BMI 與卵巢癌關聯證據不足,但高 BMI 女性並不能因此就掉以輕心,畢竟 BMI 過高仍然會使不少疾病,包括不少其他癌症的發生風險升高。
所以,BMI 還是要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在這裡給大家提供一些減重小貼士,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健康地降低 BMI,遠離可能存在的疾病風險。
1. 細嚼慢咽
經常進食過快者易引起肥胖,是由於熱量攝取過多所致。
有調查資料顯示,大腦的食慾中樞需要開始進食 20 分鐘後才能反應過來人體正在攝入能量[10],所以,如果吃東西太快,當大腦認為吃飽時,實際上已經吃得太多了。
2. 中低強度運動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由於大多肥胖人群骨骼肌較少,脂肪較多,因此,對於骨骼關節的緩衝保護能力較弱。
如果此時直接進行如跑步等高強度運動可能會對關節造成損傷,事倍功半。
因此,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美國運動醫學會聯合推薦了減肥方案:每天堅持進行中低強度的運動(即運動強度為 3~6 METs),每次運動30分鐘[11]。
3. 少吃一些,但絕對不要節食
每種營養素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所謂的「不吃米飯、談脂肪色變」的減肥方法都是不科學的。
長此以往的不均衡營養攝入可能會帶來營養不良、體重反彈, 甚至內分泌紊亂、進食障礙等。
我們要少吃澱粉、脂肪、甜品,多吃蔬果、粗糧和優質蛋白,這樣才能更好地減肥哦。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M].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WS/T 428-20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成人體重判定》[S].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3] 胡文斌, 張婷, 史建國,等.BMI與高血壓關聯強度劑量-反應關係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5,32(6):971-974.
[4] 張長翼, 江思維, 吳煒強,等.長期體質指數變化與心肌梗死事件發生率之間的關聯性[J].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2017,30(4):202-205.
[5] 胡濱, 梁惠文, 趙輝,等.肥胖三種診斷指標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關係[J].中華臨床醫師雜誌(電子版),2013,7(7): 2888-2891.
[6] Lozano R, Naghavi M, Foreman K, 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 2012, 380: 2095-2128.
[7] Fitzmaurice C, Dicker D, Pain A.The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2013[J].JAMA Oncol, 2015,1:505-527.
[8] Fitzmaurice C, Allen C, Barber RM, et al.Global,Regional, and National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Years of Life Lost,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and 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 for 32 Cancer Groups, 1990 to 2015: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JAMA Oncol,2017,3(4): 524-548.
[9] Choi EK, Park HB, Lee KH, et al.Body mass index and 20 specific cancers: re-analyses of dose-response meta-analyse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Ann Oncol, 2018, 29(3): 749-757.
[10] 陳仁悖.現代臨床營養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6: 61-62.
[11] Weyer C, Linkeschowa R, Heise T, et al.Implic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new ACSM Physical Activity Recommendations on weight reduction in dietary treated obese subjects[J].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1998,22(11):1071-1078.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