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字為名最早見於黃帝(公元前 2717 年--2599 年)傳記,春秋《國語•晉語四》中說:「昔少典妻有蟜氏二女兒附寶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姓姬,炎帝以姜水成,姓姜。」黃帝生二十五子,依序為:妻西陵氏生昌意、玄囂、酉、祁、馮夷、滕等六子,妻方雷氏生龍苗、葴、荀、休、清、採等六子,妻雕魚氏生夷鼓、揮、縉雲、 喬伯、姞等五子,妻鬼方氏生蒼林、禺陽、儇、詹人、衣、禺(豸虛)、累祖、白民等八子一女曰女華。黃帝二十五子之一喬伯,是諸侯封號、是姓或名無考,僅列不敘。
黃帝妻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子,其中十二個賜姓得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佶、儇、衣。十一子各分一國。正妃螺祖生昌意、玄囂隨本姓姬,最次妃鬼方氏嫫母,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生蒼林也隨姬姓。黃帝崩(公元前 2599年),葬橋山,子孫守陵,指山為姓,得姓橋(公元前約 2596 年左右)。《元和姓纂》:「黃帝葬橋山,支孫守冢者為氏。」「尋源一四云:「急就篇注、姓纂並雲,黃帝葬橋山,群臣(一作支孫)追墓尋冢不去者,因為橋氏」按此。」「所以,與路史後記引文。沈跋云:(路史後記)五卷黃帝後有橋氏。注,姓纂,橋山支孫守冢者為氏,今孫本「四宵」無橋姓。」按類稿一八引作: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冢,因為橋氏。《萬姓統譜》記載,橋:(qiáo)《姓考》:黃帝後世孫守居橋山的一支,以地名為姓。《千家姓》說:古代家族在浚儀《中華喬氏簡譜》喬氏源流族徽圖騰淵源概述(一)受姓橋姓最早得姓橋山19郡。《漢書》記載中有橋仁、橋玄、橋瑁、喬扈。《三國志》記載中有橋蕤。《唐書》記載中有橋寶明。《晉書》記載中有喬智明、喬泰。《宋史》記載的喬執中等。另外也是少數民族人的姓,《前代錄》說:匈奴貴族有喬氏,世為輔相。《百家姓考略》明•王相:「 [喬]角音。梁郡。系出有熊氏。黃帝葬於橋山。支子守陵者為橋氏。漢有橋元。後去木為喬氏。唐有喬知之。」另有記載:舜(前?年-前 2037 年)封為侯伯者十有九,其封於資者為資氏, 喬伯氏,史上第二次喬伯見於記載。程伯符,名喬伯公元前 1109 年周成王時封為國伯。史上喬伯第三次記載。這兩人為官爵,有無後人姓喬無考,僅列不敘。有黃帝之孫玄囂之子蟜極(又做橋極,建有橋國),又有說源於蟜氏,僅雲南鹽津梁國《喬氏宗譜》、上海《喬氏宗譜》載為 橋極,僅列不敘。《通志•氏族略•以名為氏》云:「高陽氏之元孫蟜牛之後,舜之祖也」。虞舜(公元前 2277-2178 年)祖父蟜牛又稱 橋牛,蟜牛(公元前 2380 年左右為黃帝第 8 代)得姓橋是以先祖名為姓。亦稱 喬牛,是黃帝之仍孫、意昌之來孫、顓頊高陽氏之玄孫、窮蟬之曾孫、敬康之孫、句望之子。周文王姬昌第九子康叔之後裔得姓橋,為山西太古、瀋陽喬氏得姓始祖。 周魯國(公元前 1046-256 年在今山東西南部),有 橋逹(見江西鄱陽譜始祖),其六世孫見著記載僅 橋庇一人,以學問見長,受《易》於商霍,以授江東肝臂子弓,其後傳授不絕,商霍受《易》於子,從孔子處推算 橋庇為黃帝第 50 代。戰國(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221 年)。此時有 梁國愛竹堂橋氏,得姓於春秋時期魯桓公十八年(公元前 694 年),梁國(公元前 7??年-公元前 641 年為周平王所封)梁伯次子為渭橋邑(今陝西鹹陽東北,渭橋為上中下三橋,在鹹陽城對面架渭水)大夫,因橋得姓,為又一脈橋祖,至今衍傳一百多世。 有梁國光裕堂橋氏,東周魯國(公元前 770-256 年在今山東西南部) 昚公始祖至今衍傳 108世。漢高帝(前 256 年-前 195 年 6 月 1 日),黃帝第 80 代,漢初修黃帝陵軒轅廟,橋姓始仕,稱漢姓,發祥地在梁國 (漢高帝五年設),西漢成帝劉驁(前 51 年—前 7 年)時有 橋仁,玄七世祖仁,六世孫勤,據史載得譜:黃帝(公元前 2717--2599 年) → 橋(約公元前 2596 年)→??《中華喬氏簡譜》喬氏源流族徽圖騰淵源概述(一)受姓橋姓最早得姓橋山20→ 仁━?━?━?━?━ 基━ 肅━ 玄(109 年--183 年光和六年去世)━ 羽━?━?━?━?━ 勤 (公元534 年) ━ 朗━ 達→ 喬 → 喬註:《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 有蔡邕 《太尉橋公廟碑》亦載:「橋氏之先,出自黃帝。帝葬於橋山,子孫之紹基立姓者,鹹以為氏。」「喬氏即橋氏」「黃帝子孫不在十二姓者,以橋為氏,周末始去木」。《新唐書•宰相世系》簡要記述為:「喬氏出自姬姓,本橋氏也。漢太尉玄六世孫勤,後魏平原內史,從孝武入關,居同州,生朗,朗生達,後周文帝命橋氏去『木』,義取高遠也。」 桑君 1991 年 6 月編纂出版的 《新百家姓》延伸記載為:北魏末年,有平原內史橋勤,不忍宰相高歡專權壓迫,追隨孝武帝(公元 532~534 年在位)投奔宇文泰建立的西魏。宇文泰心血來潮,叫橋勤去掉橋的木字邊,變成喬,取「喬」的高遠之意。從此改橋為喬,世代相傳下去,這就是陝西喬姓的由來。史稱喬氏正宗云云。橋氏演變為喬氏,清人張澍認為不始於北朝的西魏北周時期,而是早在周朝末期已改。他在 《姓氏尋源》中引東漢文學家蔡邕所云「黃帝子孫不在十二姓者,以橋為氏,周末始去木」之後,強調說:「蔡所云周,乃姬周。」並且梁國喬氏鄱陽譜得喬姓始祖達公,也傍證了這個說法。
故橋山橋氏為黃帝後裔,是為橋姓最早得姓始祖。
你怎麼看?歡迎下方留言!
推薦閱讀:
「喬姓」真正的起源你知道嗎?最全喬姓淵源解析來了!
老喬,你好!老喬,再見!
莊重、豪邁地!喬氏之歌(附音樂、歌詞)
你姓喬,你知道喬氏圖騰的含義嗎?
喬氏字輩匯總
喬氏家族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