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鍋餅
依稀記得以前小時候攥著五毛錢,在攤前看著老頭兒往一個銅製小勺裡澆入一層麵漿,然後用筷子夾滿蘿蔔絲,再澆滿麵漿,然後將小銅勺沉入沸騰的油鍋,隨著沸油的吱吱聲,麵漿從白色變成金黃,香氣四溢。老頭兒將熟透的銅鍋餅在鍋子上的鐵絲網上輕磕兩下,一個外焦裡嫩,誘人食慾的銅鍋餅就「噗」的掉在鐵絲網上。然後用小小方方的舊報紙捏起,小口小口地品味,生怕燙著~
▼糙米糖
小時候,聽到家門口有砰砰砰的聲音就會探頭去望,哈,原來是炮糙米的。帶著油、米、糖,每次跑去都要排隊排上好一會兒~不過滿載而歸也是開心得不要不要的。吃上一口新鮮出爐得糙米糖,略帶芝麻香,甜滋滋的,任其在口中融化。比起現在得爆米花,要好吃N倍,你懂的!
▼拖爐餅
拖爐餅不同於銅鍋餅,它是用油酥、食糖,並以薺菜、豆沙、棗仁、核桃仁、豬板油丁等入餡。製成後,餅面呈金黃色,噴香四溢,鹹甜相融,美味可口,虜獲了一大波江陰人的味蕾。
▼篤爛面
江陰篤爛面反其道而「煮」之,將麵條、香菇丁、菜梗末、蝦皮、魚泥、肉湯一古腦兒傾入鍋中,攪勻煮開,文火慢煨,燉成篤爛之「爛麵條」。
篤爛面出鍋入碗後,蔬菜、肉沫、麵條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幾滴麻油吊吊鮮,不要太美味哦!
▼扎膩頭
扎膩頭可是江陰人的心頭愛。它是集豆渣小餅、百葉絲、豆腐、小青菜、各種菇於一鍋的極致美味,口感清新鮮美,再加點鮮蝦調鮮,真是沒了魂的好吃~~
▼面拖蟹
面拖蟹,江陰名菜之一。將螃蟹洗淨切兩半,用麵粉封刀口,封住鮮味。在烹製過程中為了讓一家人都能嘗到螃蟹的鮮味,在螃蟹燒到半熟時加入一些薄薄的麵漿和嫩豆。炫紅的螃蟹,碧綠的毛豆,尤其是麵糊,蟹味均在其中!
▼臘八粥
臘八粥是江陰人過臘八必吃的一道美食。用8種甚至以上的材料煮至而成。每家每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加入的食材。大火燒開,小火慢燉,等到粘稠程度差不多了之後,放涼就可以品嘗啦~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好切的否得了~
▼油撒子
油饊子是鄉下的土零食。是以前產婦極好的營養品。將油饊子拗斷放於碗中,加點紅糖,倒點開水泡一泡,甜甜的滑膩膩的口感,吃上一口就有極大的滿足感。小孩子沒事兒也幹吃,脆脆的,吃完手上滿是油。現在雖然超市裡也有,買上一袋,吃起來也可以找回童年的味道。
▼薺菜糰子
薺菜一般是田裡的野菜。要挖上好一會兒才能裝滿挎籃。街頭賣的薺菜糰子,白色的麵團中包裹著新鮮的野菜和鮮肉,蒸熟之後,香氣撲鼻,咬上一口,滿嘴的薺菜香味裹滿你的舌尖。可別小看這薺菜糰子,不僅美味,營養價值也高著呢~
▼豆腐花
記得小時候經常有走街串巷挑著擔子賣豆腐花的人,豆腐花製作在大口木桶內,邊賣邊燒,既嫩又熱。食時加上熟醬油、蔥花、紫菜、蝦皮、榨菜末、白糖、麻油等調味品,冬天來一碗豆腐花,那叫一個暖心暖胃呀,絕對是兒時記憶裡永生難忘的一種家鄉的味道。
▼螃蜞螯
江陰人烹飪食用螃蜞螯的歷史由來已久。清代,江陰的文人墨客受徐霞客的影響也愛上了螃蜞螯,盛夏無蟹之際,他們以其作為螃蟹的替代品,以品味蟹的鮮味,以其作為佐酒的好菜,為此還給螃蜞螯提了一個很雅的名字——「鸚鵡嘴」。
▼醃篤鮮
光聽名字就鮮得不行。這道地道的蘇幫菜得用醃製好的鹹肉、筍,放入料酒、蔥香等,小火煮至肉酥,再用大火收汁精製而成。這樣的一鍋燉是江陰人的大愛!吃飯就著醃篤鮮就ok了,其他什麼美味都是浮雲~
▼老蚌青菜
這道老蚌青菜是早春的一款美味!鮮香四溢,青菜爽滑可口,蚌肉肥厚有嚼勁,輔以一些鹹肉、春筍調鮮,炒雞好吃~現在不當時,早春可要燒上幾鍋哦~
▼長江刀魚
長江刀魚是江陰長江三鮮之一。味道鮮美,肉質豐腴,營養價值極高。江陰人特別喜歡吃刀魚餛飩。吃刀魚也有講究,清明前的魚刺柔軟,清明後魚刺變硬,影響口感。
▼螺獅
江陰月城的螺獅可是響噹噹的一塊牌子。不僅個頭大、外殼薄、肉質厚而且鮮嫩無比。點上一盆螺獅,小嘴一咻,螺獅肉呲溜一下就到你的口中了。鮮滋滋哩,吃了一個還想吃。
▼昂公魚
昂公魚的做法有多種。但江陰人唯獨偏愛將它熬製成湯。一定得熬成那種乳白色的像牛奶一般白的湯才算有技術!魚肉鮮嫩肥厚,湯底鮮美營養!
▼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是中國六大名包之一。蟹黃湯包的原料十分講究,製作工藝精美絕倫。湯清不膩,稠而不油,味道鮮美。包子皮薄薄的呈透明狀,幾乎能看到蟹黃餡。用吸管小心插進包子,吮吸一口,濃濃的蟹黃香令人陶醉,再蘸點醋,超級美味啊~
▼走油肉
走油肉皮起皺紋、色澤紅潤,酥爛鮮香,酥而不膩,咬上一口,絕對是難以抵擋它的肥美鮮香。
▼過橋鱔
小暑鱔魚賽人參。鱔魚切片,醃漬後入油鍋屢次復炸,改小火燴燜至酥,旺火收汁,淋麻油起鍋裝盆即成。
過橋鱔形美香濃、鮮酥無比,堪稱色、香、味、 形、意、養俱佳的菜餚。
▼春卷
用上白麵粉加少許水和鹽拌揉捏,放在平底鍋中攤烙成圓形皮子,然後將制好的陷心(肉末、豆沙、菜豬油)攤放在皮子上,將兩頭折起,捲成長卷下油鍋炸成金黃色即可。春卷皮薄酥脆、餡心香軟,別具風味。
▼紅湯麵
它選用精白粉,放入雞蛋,經過糅合,軋成麵條,用肉骨頭、雞肉吊湯。紅湯麵的面色白似雪,條細似弦,湯清味鮮,柔滑軟爽,美味可口,江陰有部分上了年紀的老百姓最喜愛早上來碗雞汁紅湯麵,配以一碟薑絲或者素雞木耳,吃飽喝足之後那種幸福感,是發自心底的安逸。
▼燒賣
創製於清朝年間,該點心選用豬腿肉、豬板油、薺菜或青菜嫩葉,加調料拌成菜肉豬油餡心(也可以用肉汁拌糯米製成餡心)。用精白麵粉加水糅合製成邊皮薄,底層厚的皮張,再包入餡心,經蒸熟即成。此點心具有滋味美,不粘牙等特點。
▼馬蘭頭
在眾多可口的野菜當中,江陰人獨愛一碗馬蘭頭。以前跨上一個小籃子,走在田間,蹲在地頭,看見馬蘭頭就順勢一挑,現在能吃上一口清香味美的馬蘭頭,特別懷念那時候的鄉間小趣。香乾馬蘭頭滴上幾滴麻油,鮮香得停不了口。
▼刀魚餛飩
刀魚餛飩的製作煩在出刺。有的用棒頭「敲」刺,有的用刀斬碎再「濾」刺,多數是煮成半熟,再「捏」刺;無論何種法子,反正魚刺要出淨。然後用刀魚糜和成韭菜餡子,不要放味精,吃出來是地道的鮮美嫩。據江陰老人講,徐霞客對他故鄉的這道刀魚餛飩也是讚不絕口,稱其為「天下第一鮮味」哩。
▼開洋餛飩
開洋餛飩是江陰的著名點心,每碗十隻,底湯鮮美,外皮爽滑,餡料新鮮味美,除了豐富的鮮肉外,還有鮮美的開洋、爽口的榨菜等配合,使開洋餛飩的口感更加好。
▼椒鹽花生米
作為酒的標配,一口酒一粒花生米,總是越嚼越香。剝開油膩膩的外皮,露出的白色果肉就像真朋友的內心,對你袒露最真實的東西。
▼小籠饅頭
江陰小籠饅頭已有百年歷史。它選用上等麵粉製作、選料精細,小籠蒸煮,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滷,味鮮不油膩等特色。饅頭緊酵皮薄、餡多滷足、鮮嫩味美,秋冬時,餡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黃油,即為著名的"蟹粉小籠"。
▼糖醋籽鱭
江陰人喜歡吃油裡「走」過一遍的食物,炒鍋上火放油,將籽鱭炸至金黃色撈出,入糖醋汁內拌勻,淋上香油。籽鱭過油炸後又鮮、又香、又脆、連骨頭也能食。是下酒或做搭面菜的首選。
▼雲亭豬頭肉
雲亭豬頭肉秘制的美味,有著獨特的配料,陳年的老湯,滷製了雲亭豬頭肉的香。這獨特的配方,他到底都有啥?有精鹽、醬油、白糖、黃酒、生薑、香蔥、花椒、大料、桂皮加丁香,還有那草果、沙姜、豆莞、甘草、小茴香。哇塞,這麼多的配料,小小一盤豬頭肉,講究可真大!
▼八寶飯
八寶飯分量足、味道甜,最適合全家人享用,象徵團團圓圓,所以最有年味。八寶飯一上桌,四平八穩、八寶匯聚、「渾圓一體」,別有一番隆重,最是傳統年夜飯必不可少的滋味。
▼申港百葉
申港百葉能夠變幻各種口味,隨時隨地創新。並且其豐富的蛋白質永遠給予著人營養。口感香濃,讓人意猶未盡。
▼毛芋頭
毛芋頭軟糯細膩、香甜適口而深受喜愛。記得小時候最喜歡拿蒸熟的芋頭蘸著白糖吃,香甜軟糯,是開胃的最佳小點。
▼餈飯糕
記得小時候走到哪條弄堂門口,都會遇見賣餈飯糕的攤子。捧著燙口的餈飯糕,從一條一條的弄堂裡穿進走出,吃完一塊餈飯糕,目的地就到了。剛從油鍋裡被撩出來的餈飯糕,金黃色的外皮上一個個可愛的油泡爭先恐後地「滋滋」爆破。咬一口,外層是很厚實的香脆,內層是雪白燙口的軟糯餈飯。
▼方糕
1943年由崇安寺"六芳齋"師傅王禹清引進湖州大方糕改制而成。方糕用特製的方型木質模板,篩入糕粉,顯出凹型,分別放入鮮肉、豆沙、菜豬油等餡心,再篩上一層糕粉,刮平,用刀劃成塊線,上籠用旺火蒸熟即成。糕呈白色,粉質柔軟,餡心豐滿,具有濃鬱的江南風味。
▼鹹泡飯
對很多人來說泡飯是一種情懷。隔天的剩菜剩飯加上一碗水,放在鍋裡煮上幾分鐘,簡單又營養。幾十年如一日,對泡飯的情有獨鍾是每一代人的感受。
▼麻團
麻團是江陰的一道特色小點心,深受人們的喜歡,因其呈圓團形,表面又沾裹有芝麻,故名麻團。不管裡面的餡是甜的還是鹹的,最愛吃的卻是那酥酥糯糯的一層薄皮。麻團雖大,裡面卻是空的,俗稱「空心麻團」。
▼豬油年糕
有玫瑰、桂花、棗蓉、薄荷四種口味,肥潤香糯,食而不膩。獨特的使用方法是將年糕切成薄片,在蛋液和麵粉混合液中滾一層包漿,然後入油鍋炸製成金黃色,趁熱食用尤其好吃。
▼青糰子
一到清明前夕,老江陰人就要想念青糰子了。用草頭汁製成的糯米糕團,一般都包豆沙、芝麻、百果,講究一點的人家會放一塊糖豬油。青糰子煮熟後透明碧綠,豬油融化在餡裡,一口下去滿口清香,甜而不膩。
▼松糕
傳統梅花瓣形的雙色松糕讓人看了就喜歡,入口鬆軟,淡淡的甜香味伴著兒時的回憶在嘴裡彌散開。
▼重陽糕
重陽糕由優質水磨粉精製而成,瓜子肉、黑芝麻、蘿蔔絲等點綴於糕上,入口軟糯甜香,細膩不粘牙。
▼酒釀圓子
酒釀圓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那時的酒釀圓子,都是放在小推車裡,由小販一路吆喝一路買的。
甜而醇的酒釀,配上糯而Q的小圓子,考究點的圓子還有各種味道的餡料,上桌前撒一圈桂花,飄香四溢,未嘗心已醉。
▼爆魚
此爆魚非彼鮑魚,而是拿青魚塊用煎炸的方法製作。吃爆魚,不但取「年年有餘」的好寓意,且爆字亦有爆發之意,你要不要多吃幾塊呀?
▼涼拌海蜇皮
這道菜不僅實惠,而且著實美味。海蜇皮醃製後清脆無比,不需過多調味,只加上蔥油的香氣就足以讓人多下兩筷。
▼桂花糖藕
用糯米裝藕洞是一件需細心做的事,特別是一節藕中較長的一端,因為米要裝實裝滿才效果好。最後用牙籤幫忙塞漏處。放入蒸鍋蒸熟後,出鍋淋一層桂花糖漿,軟糯香甜,煞是彈牙。
▼桃酥
記得以前小時候經常把桃酥當點心。口感酥鬆、不甜不膩。吃起來還窸窸窣窣地掉渣。還特別喜歡摳上面的芝麻,香香的,賊好吃!桃酥還可以用來搗碎做肉圓!好吃呢!
▼馬蹄酥
馬蹄酥製作時將餅貼在豎爐壁上烘烤,餅呈馬蹄形,採用上等麵粉、赤豆為原料,加果仁為輔料,用糯米發酵後製成。特點為酥、松、軟兼備,色、香、味俱佳。
▼桂花糖粥
將糯米淘洗乾淨,投入紅棗、豌豆加入冷水,用旺火燒煮,待糯米粒開花後,加入甜桂花和白糖,繼續煮至稠狀即可。糖粥稠而不糊,紅棗白粥,色澤誘人,桂花飄香,甜香可口,很適合兒童和老年人的口味。
▼水發團圓
江陰人用的團圓歷來有兩種:一種是用幹糯米粉燙熟或炒熟後滾上乾粉捏制出來的,另一種是溼米粉篩出來的。用溼米粉篩出來的團圓,俗稱水發團圓。其與乾粉捏制出來的團圓相比,製作要方便得多,吃口要軟糯得多。水發團圓製成後,只要燒上一鍋開水,將團圓倒入,待其浮上水面後,便能撈入加了桂花紅糖湯的碗中食用。這時的水發團圓又甜又香,又軟又糯,口感是頗有特色的。
▼甜酒釀
甜沁沁的酒釀,香醇誘人。抿上一小口,唇齒留香。長時間的釀酒,越久越甘醇!
▼雪片糕
雪片糕以冰糖、桃仁、紅梅、青梅、桂花、蓮子、桔餅、米粉、麻油為原料,經科學方法,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黃色的核桃似黃金,綠色的青梅似翡翠,蓮子和桔餅如同珍珠瑪瑙;四周有米粉鑲成的白邊,酷象一條玉帶。
寫了半天的江陰小吃,
小編已經口水滴答答的飢餓難耐了。
國慶馬上到了,趕緊照著列表去逛吃逛吃吧!